環保局藍天碧水工程實施方案
時間:2022-07-08 06:34:00
導語:環保局藍天碧水工程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藍天碧水工程的決定》,改善*市環境質量,提高城市競爭力,推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和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基礎,市政府決定從20*年起至2010年,在*市轄區范圍內全面實施藍天碧水工程。現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實施重點
重點實施區域:*市建成區,清徐、古交、陽曲、婁煩建成區;飲用水源地保護區,汾河干流兩側3公里;大運高速公路兩側1公里內,環城高速和一二級公路兩側500米內。
重點實施行業:煤炭、冶金、焦化、化工、電力、建材等。
重點建設的基礎設施:集中供熱、城市污水處理、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和城市生態建設等。
二、總體目標
到2010年,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資源、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下降,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提升,逐步建成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力爭建成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環保模范城市。
三、具體指標
(一)環境質量指標
1、市區建成區環境空氣質量二級及二級以上天數達到300天,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要求。——婁煩、陽曲縣建成區環境空氣質量二級及二級以上天數達到280天以上,力爭實現300天,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要求。
——清徐縣、古交市建成區環境空氣質量二級及二級以上天數達到240天以上,力爭實現260天,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三級標準要求,力爭達到二級標準。
2、市區范圍內蘭村、三給地壘、棗溝水源地和清徐、古交、婁煩、陽曲三縣一市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達到《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中的Ⅲ類標準;汾河水庫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中的Ⅲ類標準。
——汾河*段中,水庫出口至上蘭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中的Ⅳ類標準;上蘭斷面以下到溫南社斷面水質基本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4—92)要求。
——晉陽湖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中的Ⅲ類標準。
——汾河公園、迎澤湖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中的Ⅴ類標準。
(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指標
1、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
——市區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0%,回用率達到50%以上;
——婁煩、古交污水處理和回用率分別達到90%和100%;
——清徐、陽曲污水處理和回用率分別達到70%和50%。
2、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市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
——婁煩、古交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
——清徐、陽曲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0%。
3、城市集中供熱率
——市區集中供熱率達到90%;
——清徐、古交、婁煩、陽曲城區集中供熱率達到80%。
4、城市氣化率
——市區居民使用城市煤氣、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等清潔能源使用率達到95%;
——三縣一市城區居民清潔能源使用率達到80%。
(三)污染控制指標
1、市區二氧化硫、煙粉塵年排放量分別控制在6.0萬噸和3.43萬噸,與20*年相比分別削減60.2%和38.9%,建城區煙塵控制區覆蓋率達到95%;
清徐縣、古交市二氧化硫、煙粉塵年排放量在20*年基礎上削減15%以上,建城區煙塵控制區覆蓋率達到90%;
陽曲、婁煩縣二氧化硫、煙粉塵排放量基本控制在20*年水平,建城區煙塵控制區覆蓋率達到90%。
2、全市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化學耗氧量23730噸、氨氮3960噸,分別比20*年下降26.5%和41.2%。3、全市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60%以上,其余均得到安全處置;市區焦爐煤氣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三縣一市焦爐煤氣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
(四)生態保護指標
1、市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1平方米;
三縣一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6%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8平方米以上;
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17%以上。
2、全市水土流失治理度達到60%以上。
四、主要任務
(一)以環境容量為總量控制目標,優化產業布局,調整產業結構
1、優化產業布局,調整產業結構
根據環境容量,合理調整產業布局,科學劃分生態經濟功能區,推進工業向園區集中。同時,出臺企業搬遷改造激勵政策,對中心城區周邊重污染企業集中的區域,實施異地搬遷或清潔生產技術改造,解決“工業圍城”問題;對中心城區工業企業,結合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鼓勵企業搬遷到工業園區或向郊縣發展,提升城市中心區品位。
——20*年底前,市區及三縣一市完成生態功能區劃、生態經濟區劃和產業布局規劃工作,制定企業搬遷改造規劃,出臺企業搬遷改造激勵政策。同時,三縣一市要在20*年底完成大氣環境容量測算,并根據環境容量確定主要排污企業年允許排污量,制定年度削減計劃,確保地區排污總量在20*年底達到環境容量總量控制要求。——從20*年開始,對現有不合理產業布局進行調整,對不符合生態經濟區劃的區域功能定位和嚴重影響城市環境質量的污染企業限期搬遷或改造;到20*年底前,基本完成搬遷改造或停止使用重污染設施,2010年全市產業布局優化和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初見成效。
2、取締關閉淘汰污染嚴重企業和落后生產設施
按照國家、省、市有關環保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結合不法排污企業清理整頓,開展取締關閉淘汰污染嚴重企業和落后生產設施環保專項活動,分年度、分階段提出取締關閉淘汰企業名單。由市經委牽頭,各級政府組織經濟、環保、工商、公安、供電、供水等部門采取聯合行動,限期對污染嚴重企業和落后生產設施強制實施關閉、取締、淘汰。
3、嚴格控制新污染,確立綠色高壓線,實行環境準入制度
新建項目必須遵循生態經濟區劃的區域功能定位,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在總量超過環境容量的區域,新建項目排污實行“增一減二”措施或實行排污交易。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并結合*市實際,制定支持類、鼓勵類、限制類、禁止類產業政策,設定綠色高壓線,實行環境準入制,不符合產業政策要求的項目堅決不予審批,對違反綠色高壓線有關政策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查處。
(二)以污染物總量控制為龍頭,以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為手段,實施工業污染綜合整治解決*市,特別是市區環境問題,必須以企業、行業、園區為重點,實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循環經濟,強化限期治理,加大對傳統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力爭在“*”期間,使全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30%、平均耗水量下降30%以上,切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有效減少污染物排放總量。
——20*年,完成全市推進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等15個專項規劃和清徐縣循環經濟規劃編制工作;同時,組織實施太鋼粉煤灰綜合利用項目、煤氣化污染綜合治理、太化氯堿分公司廢水回用、獅頭水泥回轉窯余熱利用工程等24項重點項目,全年建成10個清潔生產型企業和10個工業廢水“零排放”企業。
——從20*年開始,按照全市推進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在全市范圍組織實施循環經濟工作。完成太鋼不銹鋼電爐清潔生產改造,南堰污水處理廠技改、擴容及污水回用,重機余汽利用技改工程等18個項目,實現燃煤電廠煙氣全脫硫。
——到2010年底,全面完成“123456”戰略,即建成10個環境友好型和循環經濟型企業、20個廢水“零排放”企業、30個清潔生產型企業,開展4個生態工業園區創建,提升煤炭、焦化、冶金、電力、建材5大傳統產業資源能源利用水平,構建城市污水處理和回用、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資源再生和回收利用、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危險廢物安全處置和回收利用、綠色消費6大體系。
20*年,太鋼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達到市區下達的環境容量總量控制要求,全廠廢水實現“零排放”。同時,加強廠區綠化美化工程建設,實施廠區和城市一體化改造,促進城北地區環境質量改善。
太化集團保持工業污染源穩定達標,在搬遷工作完成之前,強化現有環保設施管理。同時,加快工業廢水處理設施建設,焦化分公司、合成氨分公司分別實現工業廢水“零排放”。
其他重點工業企業要在完成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工作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企業污染治理水平和工廠區整體形象。組織實施重機污水深度處理資源化項目等一批清潔生產示范項目,2010年底前開展燃煤電廠脫硝示范工程、電除塵改布袋示范工程和焦化廠干熄焦示范工程。通過實施循環經濟、清潔生產和工業污染源綜合整治,20*年市區煙粉塵和二氧化硫排放量達到環境容量要求,其中,十個重點工業企業二氧化硫、煙粉塵排放總量在20*年基礎上分別減少77.92%、61.52%。八個工業污水排放大戶COD、氨氮排放總量分別降低78.33%和82.89%。新增煤矸石綜合利用量655.2萬噸,煤矸石綜合利用率達75.8%;新增粉煤灰綜合利用量257.9萬噸,粉煤灰綜合利用率達71.9%;新增冶煉廢渣綜合利用量86.5萬噸,冶煉廢渣綜合利用率達94.6%;新增爐渣綜合利用量20萬噸,爐渣綜合利用率達61%。上述項目全部完成后,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可達69%。
(三)以提升城市環境綜合服務功能為切入點,大力推進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1、集中供熱工程力爭用三年左右時間,市區熱電聯產和大型熱源廠集中供熱面積新增3000萬平方米以上,并實施整體推進,建成區集中供熱率達到90%以上。2010年三縣一市集中供熱率達到80%以上。
(1)市區集中供熱工程
——20*年,完成城市集中供熱規劃,制定集中供熱管網已覆蓋區域供熱死角填平補齊計劃,出臺加快集中供熱發展的配套政策。重點實施城南熱源廠、東山熱源廠二期工程擴網工程、西山綜合利用電廠(即白家莊礦矸石電廠)供熱配套工程。開工建設西山調峰熱源廠;完成一電六期供熱置換、管網建設和城南第二熱源廠前期準備工作。
——20*年,完成一電六期供熱置換和擴網工程,西山調峰熱源廠一期工程投入運行。完成西山綜合利用電廠供熱擴網工程。開工建設二電六期供熱配套工程和城南第二熱源廠。——20*年,完成二電六期新建熱網工程、西山調峰熱源廠擴網工程、北營熱源廠和高校熱源廠一期工程。
——2009—2010年,完成二電六期擴網工程、太鋼自備電廠新建管網工程、北營熱源廠和高校熱源廠二期工程。
市區通過集中供熱,大幅度取締燃煤采暖鍋爐,減排煙塵0.13萬噸,二氧化硫0.9萬噸,同時減少市區煤炭和爐渣運輸量、減輕交通壓力;減少煤堆、渣堆堆存量,減少揚塵污染。(2)縣(市)集中供熱工程
清徐縣20*年,完成集中供熱一期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設,實現集中供熱面積110萬平方米;20*年,完成集中供熱二期工程,實現集中供熱面積12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率達到80%以上。
古交市在現有區域集中供熱基礎上,發展熱電聯產,取締市區范圍內區域供熱鍋爐房,力爭在20*年實現供熱,實現集中供熱面積300萬平方米以上,集中供熱率達到80%。
陽曲縣20*,完成集中供熱前期準備工作,20*年,實現集中供熱,集中供熱率達到80%以上。
婁煩縣20*年,完成集中供熱管網建設,實現供熱面積8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率達到65%;20*年,在舊城改造的基礎上再擴網3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率達到80%以上。
2、天然氣和農村沼氣建設工程
(1)天然氣利用工程
在20*年已實施部分工業和居民用氣基礎上,加快門站、中高壓調壓站和管道建設,2010年前完成居民煤氣置換工作,置換出煤氣用于工業鍋爐和窯爐用氣。
(2)沼氣工程
20*年,在試點基礎上發展10個沼氣示范村;20*年,完成100個沼氣示范村;力爭到2010年,全市農村沼氣用戶達到5萬戶,占農村總用戶的20%以上。
通過實施農村沼氣工程,減排煙塵0.4萬噸,減排二氧化硫0.18萬噸。
3、燃煤污染控制
在發展集中供熱和天然氣等工程基礎上,對暫時無法解決的燃煤鍋爐,通過在用鍋爐使用動力洗選煤、更新和改造鍋爐使用電、氣、油、潔凈型煤和水煤漿等清潔、潔凈燃料方式,解決燃煤污染問題,嚴禁使用原煤和不符合環保指標的燃料。同時加強日常監督管理、建設和鞏固煙塵污染控制區和高污染燃料禁燃區,使燃煤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
通過燃煤污染控制,市區建城區煙控區覆蓋率達到95%以上,高污染燃料禁燃區面積達到50平方公里。三縣一市建城區煙控區覆蓋率達到90%以上。
4、“城中村”整體搬遷改造工程
按照市政府“城中村”搬遷改造工作計劃,20*年完成18個試點村搬遷改造工作,“城中村”整體搬遷改造之后,采暖采用集中供熱或區域供熱方式予以解決,并納入城市化管理軌道。
通過實施城中村整體搬遷改造,拆除6000余臺土小鍋爐,減少煙塵0.3萬噸,減少二氧化硫0.2萬噸。對中心城區其余22個“城中村”,要積極創造條件,加快規劃編制,制定改造方案,并分步實施,啟動“拆舊建新”,爭取到“*”末期基本完成改造工作。
5、機動車尾氣治理工程
——20*年,建設環保機動車簡易工況法檢測線。按照機動車簡易工況法檢測標準,對在用機動車進行監測,20*年在用機動車檢測率達到70%以上,20*年達到80%以上。
——從20*年*月*日起,實行機動車環保檢測和環保標識制度,對不達標車輛進行治理。禁止尾氣排放超標車輛和無環保標識車輛在市區和高速公里行駛。
——對公交車、出租車推廣使用清潔能源,20*年完成加氣站建設前期準備工作,20*年完成加氣站建設,并對50%的公交車、30%的出租車進行改造。2009年全面完成改造工作。
6、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
加快建設符合“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要求的生活垃圾處理處置設施,并逐漸由單一填埋轉向焚燒、填埋、綜合處理相結合的多元處理目標,切實減輕生活垃圾對環境的危害,進一步改善城市周邊自然生態環境。
——在東山垃圾焚燒電廠20*年正式投入運行基礎上,盡快在陽曲縣侯村新建符合國家標準的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20*年投入試運行。
——在河西地區建設生活垃圾分類篩選和綜合利用設施,初步實現廢紙、廢塑料、廢金屬、廢橡膠等可再生資源分類回收。
——啟動三縣一市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20*年投入運行,婁煩、古交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清徐、陽曲達到70%以上。
7、城市污水處理和回用工程
“*”期間,要進一步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廠及其配套管網建設,提高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力爭用五年左右時間,市區城市污水處理率由“十五”期末的60%左右提高到90%,出水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中的一級A標準,并盡量回用于市政建設和工農業生產。
(1)市區
——20*年底前,現有四座城市污水處理廠要建成消毒設施,并完成技改準備工作(主要是增加脫磷、脫氮工藝)。其中,北郊污水處理廠技改工程配套污水管網要全線建成,技改工程要達產達效。
——20*年,城南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運行,完成農牧廠污水處理工程?,F有城市污水處理廠完成技術改造工作。
——20*—2010年,完成河西北中部污水廠(二期)工程及配套管網建設、小店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以及晉祠、晉源污水處理廠工程。
通過實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工程,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新增污水處理能力40萬噸,年減少化學耗氧量(COD)排放量2.25萬噸,減少氨氮排放量3860噸。
(2)縣(市)
——20*年完成古交市鎮城底礦生活污水處理廠技改工程,污水日處理量由2000噸/日提高到3000噸/日;婁煩縣城完成污水處理回用工程,實現生活污水零排放;清徐縣污水處理廠達標運行。
——2010年底前陽曲縣完成縣城污水處理廠建設,并投入正常運行,實現污水資源化利用;清徐縣完成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工程,污水處理量由5000噸/日,提高到10000噸/日,同時實行污水處理后回用。
8、邊山支溝綜合整治工程
汾河*城區段共有邊山支溝13條?!笆濉逼陂g,已經完成對南、北沙河和玉門河等邊山支溝的治理,其余邊山支溝要在“*”期間按照“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的原則,分年度進行治理。并在河道兩側開展大面積植樹造林工程。力爭在市中心區部分支流實施蓄水工程,增加城市水面,美化城市環境。(四)以飲用水源地保護為核心,加強水污染防治工作
1、地下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
完成飲用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劃分,確保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地下水安全。
——20*年底前,完成集中式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劃分。徹底取締一級保護區內的排污口,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100%。
2、地表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
嚴格實施《*省汾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建立汾河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對汾河水庫實施跨流域治理。
——全面整治汾河水庫及其上游7.4公里導流明渠河道以及沿岸環境,進一步清理、整頓婁煩縣直接或間接排入汾河水庫的工業污染源,不得新建向汾河水庫直接或者間接排污的建設項目,婁煩縣城污水處理后要全部回用,對汾河水庫實現“零排放”。
——汾河水庫上游現有煤礦礦井水和選礦、洗煤等企業工業廢水要通過治理,實現“零排放”。
3、汾河*段水污染防治
——古交市在現有污水處理基礎上,通過古交電廠二期工程和古交一一矸石電廠建設,在20*年底前,污水處理和回用率分別達到90%以上和100%。
——對汾河水庫出口到汾河二庫兩側3公里范圍內的企業進行限期治理和關停并轉,在20*年底前實現工業廢水“零排放”。
——按照“就地集中,就地處理,就地回用”原則,積極推行污水資源化,減少污水排放。20*年,一電、二電等10個企業污水實現“零排放”;20*年—2010年,太鋼、煤氣化等20個企業污水實現“零排放”。
4、晉陽湖、迎澤湖、汾河公園水污染防治
加強晉陽湖、迎澤湖、汾河公園等水面治理,定期換水、清淤,控制網箱養魚,減少游艇運行,保證漁業和景觀水體水質。
(五)以增強城市環境承載力為重點,大力推進城市生態工程
1、市區綠化美化工程
20*年,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為36.13%?!?”期間,要加強城市生態建設,重點實施森林公園、晉陽湖、汾河沿岸綠帶水面、環城林帶及城市小游園建設。20*年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7.13%、人均公共綠地8.78平方米。20*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8.13%、人均公共綠地10平方米。2010年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人均公共綠地11平方米。
環城林帶沿東山、北山和西山而建,綿延90公里,林帶平均寬度達到3公里,栽植大樹、景觀樹,進一步提高綠化檔次,發揮其生態和景觀效益。
2、生態林業建設工程
20*年,*市森林覆蓋率僅為12%?!?”期間,要加強自然保護區管理。重點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平原綠化建設工程、高速公路兩側綠化工程、中幼林撫育工程、采空區植被恢復工程以及“綠色*”示范區和環城林帶建設,每年造林20萬畝、撫育中幼林10萬畝、建設5萬畝生態公益林,力爭到2010年,全市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7%。
3、礦山生態重建工程
(1)礦山生態恢復
20*年底前完成4個礦山生態環境建設示范井,全市礦山企業全面開展生態恢復治理方案編制工作;20*年底全面展開礦山企業生態治理恢復工作。20*年開始,將重點礦山企業生態治理恢復實施情況列入政府和企業環保目標責任制進行考核,到2010年底,礦山企業生態恢復治理工作達到國家環??偩帧临Y源部、科技部聯合下發的《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環發〔20*〕109號)要求,全市礦山生態惡化趨勢基本控制。
(2)礦井廢水治理
20*年底前,全市礦井廢水處理復用率達到80%以上。
(3)重點區域保護
20*年底前,關停四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對蘭村、晉祠泉域影響較大采礦企業。
4、水土保持治理工程
20*年,*市水土流失治理度為46.3%。“*”期間,全市水土流失治理度要達到60%,重點要實施汾河一、二庫庫區之間水土保持專項治理工程和城區東、西山水保綜合治理工程,在邊山支溝上游興建淤地壩、小塘壩,實現緩洪、攔沙,在治理范圍種植水保林,封山禁牧,依靠自然修復功能,確保水不下山,土不出溝,植被良好,生態優化。
5、生態示范區、環境優美鄉鎮、文明生態村創建
全面推進生態示范區、環境優美鄉鎮、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提升農村環境品位。
20*年按照晉源區國家生態示范區規劃,加快實施試點工作;建成3個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建成10個生態文明村。到2010年,力爭創建10個省級環境優美鄉鎮,100個生態文明村,農村生態環境逐步得到改善。
(六)以控制揚塵污染為中心,實施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1、城市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20*年,以環境創新年為契機,實施整治城市衛生綜合治理環境污染專項行動,重點實施城鄉、城礦結合地區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解決城鄉、城礦結合地區工業固廢和建筑垃圾的亂傾亂倒問題、煤堆和料堆的亂堆亂放問題,提升城市整體形象,有效控制揚塵污染。
20*年—2010年,鞏固綜合整治成果,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堅決杜絕死灰復燃現象。同時,各區政府組織實施道路兩側美化綠化工程,植樹復墾,逐步恢復土地功能。
2、建城區裸露地面綠化硬化工程
對建城區范圍內所有裸露地面進行整治,做到“黃土不見天”。各縣(市、區)政府要組織園林、農業和城建等部門對轄區范圍內裸露地面進行綜合整治,能綠化的進行綠化,不能綠化必須進行硬化。
3、道路保潔和機械化清掃工程
加強城市主次干線道路保潔工作,市區小街、小巷、人行便道實施濕法人工清掃,主要干道定期沖洗和噴霧灑水,并全面實施濕法機械化清掃作業。在易起塵季節,要增加灑水壓塵頻次。20*年,機械化清掃率占市區道路總面積的20%,2010年達到50%以上。
加強交通運輸車輛管理,保持車輛外型整潔和密閉運輸,避免泄漏、遺撒。在市區主要入口、施工工地設立車輛清洗站,嚴禁機動車輛粘帶泥沙進入市區。
4、煤焦發運站綜合整治工程
在20*年試點工作基礎上,按照“合理規劃、綜合整治、控制污染、提高效率”的原則,通過制定煤焦發運站環境管理辦法,規定煤焦發運站揚塵污染控制措施,對全市64個煤焦發運站進行關停、調整和合并,統一規劃建設環保達標的大型發運站。20*年,全市煤焦發運站控制在20個以內,并建成10個環保型煤焦發運站,20*年全面完成煤焦發運站綜合整治工作。
5、建筑工地綜合整治工程
制定建筑施工工地環境管理辦法,對建筑工地的物料堆存和運輸、施工作業等環節的揚塵污染控制措施做出明確規定,出臺大風天氣防止揚塵污染的應急預案。同時,加大對建筑工地的檢查力度,切實減輕建筑施工產生的揚塵對環境空氣質量的影響。
6、建設運煤等通道工程
20*年底前完成運煤通道建設規劃,力爭20*年投入使用。
對穿越各縣(市)城區的國道進行改道建設,力爭2009年改道全部完成,緩解城區交通壓力,控制機動車污染。(七)以提升城市形象為目的,建設綠色通道工程
——20*年,完成大運高速公路兩側1公里范圍內和環城高速公路、出入市區一二級公路兩側500米范圍內工業污染源摸底調查工作,并制定綜合整治方案;對大運高速公路兩側500米范圍內和環城高速公路、出入市區一二級公路兩側可視范圍內的煤堆、垃圾和固體廢棄物進行徹底清理。
——20*年,按照整治方案內容對不達標的污染源進行關閉和徹底清理,恢復地形地貌,同時開展公路兩側造林綠化工作。環城高速公路兩側綠化帶由20米加快到50米,構建省城景觀大道,20*年完成公路綠化帶建設工作。
——高速公路管理部門在20*年底前完成沿線服務區、收費站環境整治工作,鍋爐、茶爐、大灶必須使用清潔和潔凈燃料,垃圾妥善處置,生活污水必須進行處理(或建設沼氣池進行無害化處理)。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快實現“三個轉變”
實施藍天碧水工程,是改善環境質量,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城市和環境友好型城市,提升城市整體競爭力,構建和諧社會,實現率先發展的一項戰略舉措。各縣(市)、區政府、各有關單位要本著對人民和環境質量負責的態度抓好藍天碧水工程,加快實現“三個轉變”,即:從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轉變為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并重,在保護環境中求發展;從環境保護滯后于經濟發展轉變為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同步,努力做到不欠新帳,多還舊帳,改變先污染后治理、邊治理邊破壞的狀況;從主要用行政辦法保護環境轉變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辦法解決環境問題,自覺遵循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提高環境保護工作水平。將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社會經濟發展整體框架。加強規劃和重大決策環境影響評價,從源頭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將環境容量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據,環境準入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環境管理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措施,切實扭轉目前環保工作的被動性、滯后性、補救性局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淘汰落后生產工藝,加快環保重點工程建設。依靠淘汰落后生產能力騰出總量;依靠環保工程減排總量;依靠優化發展降低總量;依靠清潔生產削減總量;依靠“以新帶老”消化總量。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容量相協調。
(二)加強領導,狠抓落實,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為保證藍天碧水工程順利實施,成立*市實施藍天碧水工程指揮部??傊笓]由市長擔任,副總指揮由主管城建環保的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主管城建、環保、計劃、經貿、工業的副市長擔任,成員為市委組織部、政府辦公廳、城市建設管理委員會、發展改革委員會、經貿委、監委、環保局、人事局、國土資源局、市政局、環衛局、園林局、林業局、水務局、公安局、質監局、工商局、*鐵路局、10縣(市)區人民政府、3區管委會主要負責人。
總指揮部下設三個領導組及辦公室和督察組。三個領導組分別為:優化產業布局和調整產業結構領導組、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領導組、工業企業綜合整治領導組。領導組組長由分管副市長擔任,副組長由有關部門負責人擔任。辦公室設在環保局。辦公室主任由一位政府副秘書長擔任,副主任由環保局負責人擔任。督察組組長由監委主任擔任,副組長由人大城建環保委,人事局、環保局一名負責人擔任。
總指揮部半年召開一次例會,聽取各領導組藍天碧水工程實施進展情況的匯報,協調解決藍天碧水工程實施中存在的重大問題。
各領導組每季度召開一次會議,研究各項工作進展情況,協調解決工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一般問題。辦公室全面掌握藍天碧水工程進展情況,定期通報工作,對各部門實行考核。
督察組負責對藍天碧水工程工作進展情況進行督促檢查。
(三)落實責任,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1、各縣(市、區)政府、各有關單位,要根據本方案實施目標、任務和時間要求,認真抓好本區域和本部門各項工程和措施的組織落實,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組織實施。各縣(市、區)政府要根據目標和主要任務,結合實際,編制轄區內藍天碧水工程實施規劃及分年度工作計劃,于20*年8月底前報市藍天碧水工程領導組辦公室。
2、藍天碧水工程納入各縣(市、區)及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實行季度檢查,半年公布,年終考核。市委組織部、市監委、市人事局、市環保局要制定藍天碧水工程考核辦法,將考核結果作為單位評先評優和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據,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
3、加大對工作任務進展情況的督查力度,實行嚴格的獎懲問責制。由市人大常委會、市委組織部、市監察局、市人事局、市環保局有關人員組成督查組,對任務進展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工作進展緩慢的,提出警告或通報批評,單位主要負責人由監察、組織部門實行戒免談話。工作進展嚴重滯后的,單位負責人要主動提出辭職,或由有關部門就地免職。
(四)嚴格執法,強化環境監督管理
市縣兩級具有行政執法職能的部門和單位,要強化依法行政意識,堅持日常監督與集中整治相結合,加大執法力度,嚴格按照國家、省、市有關法規,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查處。加強各部門協調,形成聯合執法機制,通過嚴格執法、強化監管,促進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與恢復。對不執行環境影響評價、違反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三同時”制度(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不正常運轉治理設施、超標排污、不遵守排污許可證規定,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的單位,予以重點查處。
——環保部門重點對違法排污企業進行查處,對重點排污企業進行監督管理,進一步完善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依靠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和人員現場監察,對重點污染源實施監控。
——國土資源部門重點對違法占地傾倒垃圾和堆煤、堆沙等行為進行清理整頓,對非法開采資源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查處,并責令其恢復植被。
——行政執法局重點對建筑施工工地不文明施工、道路拋撒和建筑垃圾亂傾亂倒進行整治,杜絕建筑工地使用原煤,加強施工工地揚塵和噪聲污染監督管理。
——公安交警部門重點對道路交通進行整頓,確保道路暢通,防止交通堵塞造成尾氣污染,嚴禁尾氣超標車輛上路行駛。
——工商部門對違反環保規定的生產經營單位,按照環保部門意見依法吊銷其經營許可證。
——質監部門對生產、銷售鍋爐用燃料進行檢查,重點對鍋爐用型煤質量進行檢查,質量不合格的,依法予以查處。
——林業和園林部門重點對毀壞林木、綠地行為依法予以查處。
——供電部門和供水部門對違法排污企業和限期關停企業,按照環保部門意見依法采取斷電、斷水措施。
——紀檢、監察部門對違反環保法律法規的單位負責人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五)加大投入,確保藍天碧水工程順利實施
1、市縣兩級財政部門要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整合各類資金,建立藍天碧水工程專項基金,重點支持集中供熱、污水處理、垃圾無害化處理、城市生態建設工程和環保隊伍建設。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專項資金、國債、銀行貸款用于藍天碧水工程建設。
2、市城市建設管理部門、市政部門、市容環衛部門、林業和園林部門及四縣市政府要按照“保本微利”原則,盡快制定融資配套政策,多元化籌措資金,同時建立市場化運行機制,加快重點工程建設。
3、排污單位要本著“誰污染、誰治理”原則,按照國家和地方標準及排污總量控制要求,籌措資金,對污染源進行治理,確保污染物排放達到標準和總量控制要求。同時要積極進行技術工藝改造,開展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做到節能、降耗、高效、低污染,走新型化工業發展之路。
4、礦產資源開發部門,要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收益誰補償”的原則,籌措環境治理專項資金,用于礦山生態環境保護。
5、各級財政、審計部門要加大對藍天碧水工程專項資金的監督審計,確保建設資金??顚S?。
(六)發展環保產業,為藍天碧水工程提供技術支持
市成立環保產業協會,指導環保產業加快發展,與經濟發展有機結合。建立環保產業園區,為環保產業規?;?、產業化搭建平臺。廣泛調動社會力量、吸納社會資金、規范市場行為、提高技術和服務水平,為實施藍天碧水工程提供技術和項目支持。
- 上一篇:產業技術創新指導意見
- 下一篇:農村沼氣資金補助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