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資源整合初步方案(縣)
時間:2022-07-22 08:22:00
導語:礦產資源整合初步方案(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國發〔2005〕28號)《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土資源部等部門對礦產資源開發進行整合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6〕108號)等文件精神,實現我縣礦產資源的統籌規劃,有序開采,促進礦產資源的有效節約和合理利用,推進我縣礦業走集約化、規?;目沙掷m發展道路,結合我縣礦業開發實際情況,特制定如下礦產資源整合初步方案。
一、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情況
我縣礦產資源豐富,部分礦種質量好、保有資源儲量大,在全省、全國同類資源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并具有:礦種較多,較齊全,優勢明顯,金屬礦和非金屬礦兼有;優勢礦種資源保障程度較高;非金屬礦開發潛力大;主要優勢礦產資源分布集中;主要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外部條件好;現有礦業生產力布局與礦產資源分布及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基本協調等特征。到目前,全縣已發現礦種有:錳、鐵、鉛、鋅、金、鉛、銻、汞、銅、鈷、煤、沸石、膨潤土、白云巖、硅石、耐火粘土、泥炭、石灰巖、冰洲石、瑪瑙、花崗巖等20余種。有上表資源儲量的礦產6種,還有經普查、預查、概算儲量未上表的礦產7種。共有礦產地92處,其中:中型礦床7處,小礦床12處,硯山縣優勢礦產主要是錳、鉛鋅,其次為煤及建材礦產。斗南錳礦保有資源儲量占全省保有資源儲量的32.36%,其中富礦占70%,優質易選;鉛鋅礦保有資源量約60萬噸;煤、白云巖、硅石等礦產分布廣;鋁土礦、沸石、膨潤土前景較大。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工業化程度不斷提高,對礦產品需求量加大,加之我縣投資優惠政策的出臺,特別是我縣認真貫徹執行國土資源部、省廳、州局關于深化治理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管理秩序工作方案,經常性地對礦山進行整治和規范,保證礦區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使投資者大膽投入,放心投資,我縣的礦業得到較快的發展,到目前為止,我縣共有礦山企業91個。2006年實現礦業工業總產值36466.00萬元,實現利稅5650.00萬元,占全縣較大經濟比重。
二、實施礦產資源整合的必要性
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目前,我縣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普遍存在著資源利用率低、經濟效益不高、安全生產條件差、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較為嚴重等問題。為切實解決以上問題,一是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精神,切實解決礦山開采存在的突出問題,實現全縣優勢礦產資源安全、規范和有秩序地開采,使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發揮資源的最大效益。二是改變目前勘查資金投入不足,勘查程度低,資源情況不清,保障程度低下,重復建設,盲目開采,效益低下等現狀。三是解決目前礦山無序開采,掠奪性開采,而導致的環境嚴重破壞、安全隱患突出、資源浪費嚴重等現象。解決冶煉深加工企業進入后的后續資源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改變目前企業產品單一,附加值低,稅費流失以及社會穩定等突出問題。就必須進行資源整合,進而實現優質礦種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使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我縣礦業經濟的可持續快速穩步發展。
三、礦產資源整合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結合產業政策和產業結構調整需要,按照礦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通過收購、參股、兼并等方式,對礦山企業依法開采的礦產資源及礦山企業的生產要素進行重組,逐步形成以大型礦業集團為主體,大中小型礦山協調發展的礦產開發新格局,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礦山開發合理布局,增強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
(二)目標任務
通過整合,使礦山企業“多、小、散”的局面得到明顯改變,礦山開局趨于合理,礦山企業結構不斷優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明顯提高,礦山安全生產條件和礦區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明顯增強。
1.礦山開局明顯合理。按照礦產資源自然賦存狀況、地質條件和礦產資源規劃,合理編制礦業權設置方案,重新劃分礦區范圍,確定開采規模,鼓勵一個礦區只設置一個采礦權,徹底解決大礦小開、一礦多開等問題。通過整合,重點礦區和重要礦種的礦業權調整符合規劃要求。
2.礦山企業結構明顯優化。以優并劣,扶優扶強,礦產資源向開采技術先進、開發利用水平高、安全生產裝備條件好和礦區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的優勢企業集聚。通過整合,使礦山企業規?;⒓s化水平明顯提高,礦山企業數量明顯減少。
3.開發利用水平明顯提高。采用科學的采礦方法和選礦工藝,使礦產資源開采回采率和選礦回收率達到設計要求,共生、伴生礦產得到綜合利用,廢石、尾礦等礦業固體廢物得到安全存放和二次開發。通過整合,使整合區域內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率明顯提高。
4.安全生產狀況明顯好轉。認真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強化安全監管監察,落實礦山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提高礦山企業安全生產技術裝備水平和從業人員安全素質,改善礦山安全生產條件,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通過整合,使因礦山開局不合理引起的安全隱患基本消除。
5.礦山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按照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偩帧蛾P于逐步建立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責任機制的指導意見》的要求,建立健全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制度,制訂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方案。通過整合,實施廢棄物集中貯存、處置,污染物集中治理并達標排放,重點礦區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減少,環境污染事故和生態破壞事件得到預防與控制。
四、基本原則
1.尊重歷史,著眼未來,面對現實,先易后難,有效整合利用礦產資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率的原則。
2.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健康整合、科學保護、有序開發、綜合利用”的原則。
3.為更好地延長產業鏈,促進資源深加工,有效推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原則。
4.切實改變礦業企業開采秩序混亂,小而散的現象,按照“一礦、一主、一證”的原則。
5.遵循平等自愿,三方共贏的原則,從而實現國家、企業、群眾三者利益的有機統一,按國家政策依法辦礦,達到企業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和保障群眾利益的原則。
6.已經州人民政府批準并被列入整合范圍的礦山在整合期間必須停止一切生產活動,其有關證照到期后不再給予辦理延續辦證和變更登記手續。
7.被列入整合范圍的礦山采取“政府引導、市場動作”的方式進行協商談判達不成協議的,由縣人民政府委托有資質的評估機構對其產權依法進行評估。
五、整合的范圍
對同一個礦區內有多個開發勘查主體、布點過密,開采秩序混亂,安全隱患大和矛盾突出的片區,通過政府引導,按照統一規劃,合現布局,規模開采,安全生產的原則,遵循市場規則,采取兼并、參股、收購等方式進行整合,重新進行資源配置和布局結構調整,按照規?;?、集約化的原則進行整頓,限期達到規定的最低開采規模,從而鼓勵一個礦區只能設置一個探礦權或一個采礦權的目標,更好地優化資源配置,發揮資源的最大效益。
鉛鋅礦資源整合區鉛鋅礦是硯山縣的優勢礦種之一,主要集中分布在蘆柴沖——舍木那鉛鋅礦帶?,F共設置礦業權8個,其中采礦權5個,探礦權3個(具體詳見附表1)。硯山縣鉛鋅礦有著很長的開采歷史,經歷了混亂開采到規劃、規范管理階段,但從目前開采現狀來看,全縣境內61.2平方千米的鉛鋅礦區共設置了8個礦業權,而同屬一地段的的大花園礦區、舊城礦區和小花園礦區之間的礦區界限不足一百米,盜采、越界開采現象時有發生,小規模的生產方式和有限的選礦工藝,導致多年來一直未形成原礦外銷,沒有冶煉加工企業的現狀,產品附值低,造成資源稅費的大量流失。為有效解決目前硯山縣鉛鋅礦開采存在的突出問題,一是要改變勘查資金投入不足,勘查程度低,資源情況不清,保障程度低下,重復建設、盲目開采、效益低下現狀。二是要解決礦山無序開采,掠奪性開采,采富棄貧回采率低,而導致環境嚴重破壞、安全隱患突出、資源浪費嚴重等現象。三是要解決冶煉深加工企業進入后的后續資源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改變目前企業產品單一,附加值低,稅費流失以及社會穩定等突出問題。
錳礦資源整合區錳礦是我縣重要礦種之一,主要分布在硯山縣西部平遠鎮和阿舍鄉境內。斗南錳礦已探明儲量名列全國第九位,省內第一位,具有礦石質量好、品位高、硫磷等雜質含量低、堿度適中、優質易選等特點,是難得的優質冶金錳礦石。而位于平遠鎮、稼依鎮境內的蒲草——梭落底錳礦區,主要以其氧化錳礦表層出露、易開采等特征,導致小型礦山企業在礦區內密集分布。目前,硯山且鐵合金冶煉企業已初具規模,以阿舍、平遠、江那三個鄉(鎮)為工業基地的礦冶企業近20家,按硯山縣“十一五”發展規劃目標要求,2010年將達到年生產鐵合金20萬噸的生產能力。為體現優勢礦產向優勢企業集中,合理配置資源,重點解決優勢企業的后備資源儲備,切實改變礦山生產粗放、開采技術落后、盲目追求經濟效益、采易棄難、采厚棄薄、采富棄貧、回采率低,造成資源浪費的現象,擬對以下三個礦區進行資源整合。
1.硯山縣阿舍斗南錳礦區。該礦區面積為17.3452平方千米,現共設置采礦權7個,探礦權2個(詳見附表2)。
2.硯山縣平遠蒲草——梭落底礦區。該礦區面積為2.6566平方千米,現共設置采礦權8個(詳見附表3)。
3.硯山縣平遠云峰錳礦區。該礦區面積為0.9115平方千米,現共設置采礦權2個(詳見附表4)。
煤礦資源整合礦區硯山縣煤礦數量較多、規模小,但由于市場條件好,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全縣煤礦資源的開發有著較長的歷史,多年來一直存在著小規模的生產方式,安全隱患突出,環境意識差,缺乏有效的環保措施等問題。為使我縣煤礦山企業“多、小、散”的局面得到明顯改變,礦山開局趨于合理,提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礦山安全生產條件和礦區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明顯增強,發揮資源最大效益,擬對硯山縣境內煤礦資源進行整合。
六、整合的方式
1.在州人民政府統一領導和精心組織下,由縣人民政府成立整合領導小組,組織有關職能部門,根據州縣制定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實施引導技術力量強、資金雄厚的企業落戶,開展資源勘查和開發,并進行冶煉深加工,形成采、選、冶一條龍的集團化企業,促進地方經濟增長,企業增收。
2.政府牽頭組織,對目前存在的礦權進行整合。通過有資質的中介機構按《探礦權采礦權評估管理暫行辦法》(國土資發〔1999〕75號)進行評估,并經省、州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確認,采取收購、參股、兼并的方式進行整合。
七、整合的時間和步驟
本著“政府引導、企業自愿、市場運作”的原則,根據目前硯山縣礦權現狀,實施步驟建議如下:
(一)鉛鋅礦資源整合
1.2007年3月—4月,為宣傳動員階段。由縣人民政府通告,劃定整合的范圍的同時,縣整合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礦區內現有業主會議,宣傳有關整合政策,并做好摸底調查工作;
2.2007年5月—8月,為評估階段。由工作領導小組結合礦山實際,聘請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進行礦權評估。
3.2007年9月,為整合的實施階段??h整合領導小組根據評估結果,由有關部門評審確認后,報經州人民政府決定,采取收購、兼并的方式進行整合。
(二)錳礦資源整合
2007年9月—2008年7月,以鉛鋅礦資源整合工作為突破口,按時間、分片區、分步驟進行。
(三)煤礦資源整合
2008年8月—2008年11月,在取得以上兩個礦種整合經驗的基礎上,由政府實施引導,企業參與、依法推進資源整合。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確保實施
資源整合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工作難度大的系統工程,各級各部門應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并成立縣整合領導小組,其組成人員如下:
組長:*(縣委副書記、縣長)
*(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副縣長)
*(副縣長)
*(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
*(江那鎮黨委書記)
*(縣紀委副書記、監察局局長)
*(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縣委政法委副書記)
*(盤龍鄉人民政府鄉長)
*(縣政府辦副主任、信訪法制局局長)
*(縣發展改革局局長)
*(縣財政局局長)
*(縣建設局局長)
*(縣國土局局長)
*(縣經商局局長)
*(縣林業局局長)
*(縣司法局局長)
*縣安監局局長)
*(縣環保局局長)
*(縣招商局局長)
*(縣國稅局局長)
*(縣地稅局局長)
*(縣工商局局長)
*(縣信訪法制局副局長)
*(硯山供電公司經理)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于縣國土資源局,由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聶興偉同志任辦公室主任,縣安監局主任科員韋云清同志任辦公室副主任,負責處理日常事務。
(二)明確分工,落實責任
為切實加強此項工作落實,保證資源整合工作的順利開展,并達到預期的目標,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按照職能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作配合,齊抓共管。具體各部門職責如下:
1.縣發展與改革局負責資源整合的日常協調工作,組織審查整合礦區實施方案;
2.縣國土資源局負責對整合區域內的資源和礦業權設置情況進行調查摸底,劃定整合的礦區范圍,依法申辦采礦許可證,并會同發展局審查礦區的整合實施方案。
3.縣工商局負責對擬設置礦山企業依法辦理企業名稱預核準和注冊登記手續,對不配合整合的企業,其有關證照到期后,不再為其辦理證照延續、變更手續。
4.縣環保局負責對嚴重破壞生態、污染環境的礦山企業依法提請縣人民政府予以關閉,對整合后礦山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進行審批。
5.縣安監局負責礦山安全監管工作,對不符合基本安全生產條件,未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的礦山提請縣人民政府予以關閉,對不配合整合的礦山企業,其安全生產許可證到期后不再為其辦理證照延續、變更手續,對整合后礦山的安全生產條件進行審核,依法上報辦理安全生產許可證。
6.縣公安局負責整合礦山爆炸物品管理工作,及時依法處置關閉整合礦山的爆炸物品,依法核定整合后礦山的爆炸物品用量。
7.縣財政局負責組織中介機構對礦業權的評估,并會同縣發改局與縣國土局對評估結查進行評審,報上級部門確認后審批。
8.縣經濟商務局負責根據州縣制定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提供強有力的投資依據,引進技術力量強、資金雄厚的企業參與整合。
9.縣監察局負責會同有關部門加強監督檢查,對整合工作中存在的濫用職權、失職瀆職、徇私舞弊、弄虛作假等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查處,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10.有關鄉鎮黨委政府要積極配合職能部門加強礦山企業的開采管理,負責做好當地群眾的穩定工作,并會同縣國土局開展摸底調查、協調、處理整合礦山與當地群眾的關系。
- 上一篇:鄧小平理論與共產黨理論創新論文
- 下一篇:鄧小平經濟發展理論特質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