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業經濟率先發展工作方案

時間:2022-07-25 11:06:00

導語:市工業經濟率先發展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工業經濟率先發展工作方案

8月24日,市委傳達學習“省委常委會專題研究支持*加快發展問題”會議之后,當日下午,市經委召開機關處級以上領導干部會議,專題傳達學習了“省委常委會專題研究支持*加快發展問題”會議精神,分析了今年以來我市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并就貫徹落實省委會議精神,如何實現我市工業經濟加快發展、率先發展,確保完成全年工業經濟目標任務進行了認真的研究。會議由市經委黨委書記、主任*同志主持傳達,委領導和機關各處室負責同志結合各自工作實際都進行了熱烈的討論發言。

大家一致認為:全市經濟要率先,工業必須要先行。就業是民生之本,稅收是發展之金。無論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還是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鄉村的新農村建設,都需要以高度發達的工業經濟為基礎。只有把工業做大做強了,財政收入、就業、社會穩定等許多關系民生的問題也就迎韌而解了。因此,只有抓好工業,堅持走工業化道路,加快工業化進程,才能實現我市經濟加快發展、率先發展。

今年以來,我市工業經濟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和市第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精神,按照市委提出加快發展、率先發展的要求,積極實施《*市工業發展和結構調整行動方案》,強力推進工業經濟各項工作,攻堅克難,狠抓落實,繼續保持了工業經濟的良好發展勢頭。工業生產快速增長,效益水平穩步提高,工業投資力度加大,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培育扶持大企業大集團工作效果明顯,發展壯大非公有制經濟有了新的提高??傮w呈現出運行平穩、亮點較多,增速較快、效益較好的態勢。

1-7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51.93億元,同比增長17.3%;完成工業總產值865.41億元,同比增長27.1%。全市完成工業投資135.48億元,同比增長39%。

1-6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稅金總額25.58億元,同比增長25.8%;實現利潤總額41.72億元,同比增長52.8%,這兩項指標都是近年來同期最高,歷史水平最好的。成績來之不易。

下半年及今后一個時期我市工業經濟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市委十一屆二次全會和市第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精神為指導,圍繞“加快發展、率先發展”這個主題,加快實施《*市工業發展和結構調整行動方案》,按照“扶持、監控、協調、指導”的工作思路,加強監測調控,強化協調服務,切實抓好工業經濟各項工作的落實,努力完成工業經濟指標任務。

具體措施是:

(一)加大協調服務力度,確保工業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一是針對能源、原材料、電力、天然氣等生產要素價格上漲、供應緊張的狀況,積極做好資金及水電煤氣運等生產要素的配置與協調,努力緩解資金、用電和運力的供需矛盾,確保工業經濟運行平穩;二是要充分發揮區縣和工業主管部門為屬地企業協調服務的作用,進一步細化分解目標,確保指標任務的完成;三是繼續堅持委領導帶隊深入企業調查研究制度,組織好每月一次的工業經濟運行分析聯席會議,及時協調解決工業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四是重視和加強對中省企業及軍工企業的協調服務工作,主動為他們排憂解難,促進他們為地方經濟多做貢獻;五是組織企業積極參加各種產品展銷活動,加大產品宣傳力度,拓寬銷售渠道,擴大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六是加強與統計部門和區縣經貿局的密切聯系,認真做好工業經濟屬地化統計工作,在摸底調研的基礎上,努力做到“應統盡統”。同時,要抓好工業經濟運行監測網絡建設,逐步建立起與國家、省上、各中心城市、各區縣和重點企業相連的經濟運行調度信息網絡,確保工業經濟信息渠道的暢通。

(二)大力培育扶持過百億元企業,做大做強裝備制造業。一是做好協調服務工作,全力保障陜重汽、西電公司、西飛公司三戶企業產值率先突破百億元大關;二是在摸底調研的基礎上,加大對規模以下企業躍升為規模以上企業的支持,力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過千戶的目標;三是以振興裝備制造業為契機,加大對航空航天設備、交通運輸設備、電力機械設備等裝備制造業的扶持力度,提高裝備制造業的綜合承載能力和產業鏈的輻射帶動能力,將企業優勢變為行業優勢,將行業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全市工業整體水平有一個新的提高。

(三)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抓好輕工和化工產業扶持培育工作。一是要重點抓好比亞迪轎車、陜汽二期改造、康明斯汽車發動機、法士特齒輪變速箱等一批重點工業項目建設,圍繞中鋼西冶搬遷改造項目、陜鼓能量回收產業化項目等,加快我市專用通用裝備業的發展,繼續抓好新材料、新能源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的扶持工作,為我市工業經濟培育新的增長點;二是要高度重視輕工業的發展,對“銀橋乳業”、“長安老窖”、“戶縣龍窩”、“*稠酒”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輕工業產品和企業進行重點扶持,促其做強做大,提升輕工業在全市經濟中的比重;三是加快啟動我市精細化工產業,以承接陜北煤化工、石油化工產品的深加工和陜南、關中及周邊地區的礦產、農產品、中草藥的精加工,延長產業鏈,實現初級產品的高增值;三是協調有關部門加快高陵涇河精細化工產業基地的規劃論證工作,爭取早日開工建設,為全市工業經濟增添新的增長點。

(四)克服困難,加快推進二環沿線企業搬遷改造工作。一是對今年計劃啟動的15戶企業搬遷改造工作要加強督促,加快進度,落實責任,全力推進,力爭完成15戶搬遷改造企業的啟動工作。在此基礎上,要積極協調,加大力度,力爭今年再多啟動幾戶企業的搬遷改造。二是要積極與市土地、規劃、財政等部門協調,制定具體辦法,使企業真正享受到“行動方案”中的有關優惠政策。三是對那些產品無市場、已停產或半停產的工業企業,要協調各方,采取破產關閉、兼并重組等辦法,整合剩余資源,實行“退二轉三”。

(五)加強企業用能管理,努力實現節能降耗目標。一是認真抓好80戶重點用能企業的節能降耗工作,通過開展能源審計、編制企業節能規劃等措施,確保完成當年節能指標;二是在全市選擇10戶節能降耗示范企業,通過總結經驗、宣傳推廣等措施,推動我市企業節能降耗活動的深入開展;三是在全市組織實施一批節能降耗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項目,幫助企業積極爭取國家、省市各類專項資金支持,加快企業節能技術改造,促進企業節能降耗工作。

(六)加快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升我市縣域工業經濟實力。一是充分發揮中小企業的聚集效應,著力抓好產業鏈的延伸、產業集群發展和體制機制創新等工作,努力培育一批銷售收入過5億、10億、20億元以上的、不同層次的中小企業集群;二是與人民銀行*營管部聯合,積極推進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征集和信用等級評估工作,努力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三是加快中小企業門戶網站等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形成網上網下互動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四是實施“走出去”戰略,促進中小企業的對外合作與交流,力爭把我市中小企業的特色產品、知名品牌打入國內外市場,為實現工業經濟加快發展、率先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