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和沙化監測工作方案

時間:2022-04-10 12:00:00

導語:荒漠化和沙化監測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荒漠化和沙化監測工作方案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重大意義;監測范圍;主要任務;工作要求;保障措施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其中,主要內容包括:荒漠化沙化監測工作的意義,開展荒漠化和沙化監測工作,是為了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履行《聯合國關于發生在嚴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國家特別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約》的一項帶有政治性的工作;監測范圍,國家監測區范圍、市級監測區范圍;主要任務,按照統一的技術規定,以鄉級行政區為基本單位、對全市沙化敏感區和重點區域進行專題監測和分析、掌握沙化土地的現狀和趨勢、對沙化狀況危害及治理效果進行分析評價、建立全市沙化監測地理信息數據庫;工作要求,要組建監測員專業隊伍、列入國家監測區的縣區和鄉鎮要求、增加的沙化監測縣區和鄉鎮要求、沙化土地退化情況和固沙林綜合生態效益評估要求;保障措施,加強領導、建立責任、科學安排、搞好宣傳、強化監督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為了保質保量保進度完成第四次國家荒漠化和沙化監測工作,根據《國家林業局關于開展第四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工作的通知》(林沙發[2008]261號文)要求和《遼寧省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工作方案》的部署,結合*沙化土地現狀和發展趨勢,特制定*市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工作實施方案如下。

一、重大意義

我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工作始于1994年,每隔5年開展一次,今年是第四次。開展荒漠化和沙化監測工作,是為了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履行《聯合國關于發生在嚴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國家特別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約》的一項帶有政治性的工作。對于定期掌握我國及荒漠化和沙化地區,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的現狀及動態變化信息,為國家及荒漠化和沙化地區,制定防治荒漠化和防沙治沙的長遠發展規劃和政策,保護、改良和合理治理利用國土資源,維護國家和地區生態安全,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資料。

我市是全國的重風沙危害地區且發展形勢極為嚴峻。2004年,全國第三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顯示,我市沙化土地面積達到514.5萬畝,比1994年第一次調查的359.7萬畝增加了154.8萬畝,年增量15.48萬畝,相當于一個中等鄉鎮的面積。我市的沙化土地主要分布于康平縣、法庫縣、新民市、遼中縣和經濟技術開發區。三縣一市一區均列入國家和省沙化土地重點治理區。其中:康平縣、法庫縣、新民市為科爾沁沙地治理區;遼中縣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沿河沙地治理區。另外,我市的四個郊區的土地也有不同程度的沙化。

長期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防沙治沙工作。特別是2001年以后,我市在科學規劃基礎上,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進防沙治沙工程建設,防沙治沙由局部治理向全面治理轉變。2001—2009年春季,全市累計完成植樹造林面積447萬畝,年均新增造林面積50萬畝,是“十五”期間年均新增造林面積的3倍以上。2008年底森林覆蓋率23%,比2000年的10.3%提高了12.7個百分點。沙化土地發展實現了歷史性的逆轉。但是,由于自然和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影響,我市土地沙漠化快速發展的態勢并沒有得到根本遏制,土地沙漠化問題仍是制約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問題。當前,我市正處于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創建國家生態市的關鍵時期,搞好沙化監測工作,對于研究防沙治沙對策,推進老工業基地又好又快發展十分必要。

二、監測范圍

(一)國家監測區范圍

我市列入國家監測區范圍共54個鄉鎮。具體是:********鎮。

(二)市級監測區范圍

根據全市沙化土地分布現狀,本著不漏查的原則,結合林業信息化系統建設,本次監測,我市除列入國家監測區的54個鄉鎮外,對沒有列入國家監測區范圍、鄉域內有不同程度的沙化土地分布或土地有明顯沙化趨勢的36個鄉鎮列入市級監測范圍,按照國家的統一要求和標準,與國家監測區同步開展監測工作。具體是:*******鄉。

三、主要任務

1、按照統一的技術規定,以鄉級行政區為基本單位,調查2009年底市內沙化土地和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的類型、面積、程度、分布及變化情況。

2、對全市沙化敏感區和重點區域進行專題監測和分析,重點分析引起這些區域沙化動態變化的自然和社會經濟原因。

3、掌握沙化土地的現狀和趨勢,分析自然和社會經濟因素對沙化過程的影響。

4、對沙化狀況危害及治理效果進行分析評價,為制定防沙治沙政策提供基礎。

5、建立全市沙化監測地理信息數據庫,完善全市林業信息管理系統。

四、調查項目

1、沙化土地面積及分類。具體是:1)沙化土地類型,包括流動沙地(丘)、半固定沙地(丘)、固定沙地(丘)、露沙地、沙化耕地、非生物治沙工程地;2)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3)非沙化土地。

2、沙化程度分類。分為四級:1)輕度:2)中度;3)重度;4)極重度。

3、土地利用分類。具體是:1)耕地,主要包括水田、水澆地、旱田、菜地;2)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無立畝林地;3)草地,包括天然草場、改良草場、人工草地;4)居民、工礦、交通用地;5)水域,包括河流、湖泊、水庫、坑塘、葦塘和溝渠;6)未利用地,包括荒草地、鹽堿地、沼澤地、裸沙地、沙灘、干溝、裸土地、裸巖、其它。

4、環境調查。具體是:1)地貌類型,分平原、丘陵、山地;2)植被調查,包括主要樹種或植被種類(建群種或優勢種)及其蓋度、植被蓋度、起源、植被生長狀況、退化植被種類、退化植被比例;3)土壤調查,包括土壤類型、土壤質地;4)氣象數據收集;5)水文數據收集

5、土地利用變化原因調查。1)人為因素,主要包括營造林措施、采伐、種草、開荒耕種、棄耕拋荒、工程建設、其它人為因素;2)自然因素;3)調查因素;4)標準變化因素

6、防治沙化及社會經濟狀況調查。1)收集防治沙化及社會經濟情況;2)治理措施分類,包括生物措施、農藝措施、工程措施、化學措施、其它措施;3)沙化土地可治理度分類,包括難治理沙化土地、可治理沙化土地;4)沙化人為因素;5)土地使用權屬;6)土地利用情況;7)治理情況收集;8)社會經濟數據收集。

除上述國家6項任務外,我市本次沙化監測工作增加2個項目。

1、增加土壤退化情況調查分析。以裸露農田為重點,調查分析地表組成物質的變化,即地表物質及顆粒組成的變化、地表物質營養成分的變化、地表物質中鹽分的變化、地表物質礦物組成的變化。

2、增加防沙治沙林綜合生態效益調查。主要是農田防護林改善農田小氣候效益評估、固沙片林減緩風速的效益評估、固沙林保持水土效益評估、固沙林改善水分配和水平衡效益評估、固沙林改良土壤效益評估、固沙林減少水面蒸發效益評估。

四、方式方法

1、沙化土地監測采取地面調查方式進行,利用2004年監測成果圖1:1萬地形圖作為外業工作底圖,進行現地核實對照,對發生變化的圖班進行修改,調查各項因子。以GPS技術為平臺,遞交全市及各監測區沙化土地監測成果。

2、我市沙化土地監測分5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為試點單位,列入國家監測區的縣區選擇1個比較典型的鄉鎮,先行試點,采取邊干邊培訓的辦法,集中縣、鄉級監測員,邊學習邊實踐。試點工作最晚于7月10前完成。

第二階段為全面推進階段,全市列入監測范圍的鄉鎮全面開展監測工作。

第三階段為市級自查階段,按照國家和省監測工作的質量要求,由市林業局對初步完成監測的縣區或鄉鎮進行檢查驗收。市極檢查隨各縣區的外業調查進度進行,完成一個鄉鎮檢查一個鄉鎮,完成一個縣區檢查一個縣區。

第四階段為省級核查階段。

第五階段為市級監測區外業調查和增加項目監測階段。我市增加的監測范圍和監測項目原則上國家監測區任務完成以后開展,有條件的單位可與國家監測區同步開展。

3、土壤退化情況調查和防沙治沙綜合生態效益評估以省林業科研部門為依托,采取土壤分析和氣象觀測等技術,監測和觀測固沙林各項生態因子變化情況。

五、工作要求

1、要組建監測員專業隊伍。根據《遼寧省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工作方案和實施細則》及我市第四次沙化土地監測部署,全市組建由113名工程技術人員組成的監測員監測隊伍,其中市級監測員5名、縣級監測員18名、鄉鎮級監測員90名。

2、列入國家監測區的縣區和鄉鎮要求在2009年8月底之前全面完成外業調查工作,監測結果經省林業調查規劃院統一統計計算后上報國家林業局,監測圖班區劃和調查的合格率要達到98%以上。

3、我市增加的沙化監測縣區和鄉鎮要求在2009年12月底之前完成沙化土地外業調查工作,內業統計和數據庫建立在2010年3月1日前完成。

4、沙化土地退化情況和固沙林綜合生態效益評估要求在2010年10月底之前完成有關數據測試和評估報告。

六、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荒漠化和沙化監測工作事關我國履行世界荒漠化防治公約的一件政治大事,各地必須給予高度重視。要把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工作作為當前林業工作的重中之重,強化領導,精心組織,科學安排,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面完成外業調查工作。為了確保土地沙化監測工作的全面開展,保質保量保進度完成任務,各地要全力保障監測員隊伍穩定、保障資金投入、保障交通工具、保障作業安全等各項保障工作。

2、建立責任。省林業廳把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工作納入省林業廳考核市林業局工作重點內容,并與市林業局已經簽訂了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工作責任狀,對不能按時完成任務或質量不合格的單位在年度考核中扣分。按照省廳要求,市林業局與區縣(市)林業(農林)局簽訂責任狀,各區縣(市)林業(農林)局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主管領導為直接責任人。各區縣(市)要與有關鄉鎮和監測員簽訂責任狀。同時,我市第四次沙化監測工作納入全市植樹造林績效考核,對不能按時、保質完成任務的單位扣基準分1—100分。

3、科學安排。我市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工作時間緊,任務中,難度大。為此,各地要科學擺布各項工作,突出抓好沙化監測工作。在時間上,要集中在8月15日之前,全面完成外業調查工作,8月30日之前完成整改工作。在組織上,在穩定現有監測員隊伍的基礎上,增加力量,實行地面調查與資料收集兩線作戰,同步進行,確保不誤工時。在指導上,充分發揮市、縣兩級監測員的指導作用,實行“市包縣、縣包片”的分區指導、分區負責的辦法,確保外業調查質量。

4、搞好宣傳。要加強荒漠化和沙化監測信息宣傳工作,要求列入國家監測范圍的三縣一市一區,每周都要上報有關沙化監測工作的信息,及時反饋沙化監測工作的進度、工作經驗、存在的問題等。要結合沙化監測工作,大力宣傳我市防沙治沙工作取得的成效以及防沙治沙工作的艱巨性、長期性和緊迫性,以此為契機,使防沙治沙工作得到全黨、全民、全社會的關注與支持。

5、強化監督。市林業局成立沙化監測工作督察組,監督檢查各區縣(市)沙化監測工作開展情況。隨時對各區縣(市)上報的外業調查進度進行現地核實,發展有弄虛作假、監測工作不到位的現象,要給予通報批評。同時,每周五,市林業局要在互聯網上公布各區縣(市)監測工作的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