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局體育局年度工作思路

時間:2022-06-07 03:58:00

導語:廣電局體育局年度工作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廣電局體育局年度工作思路

一、指導思想

年,全市文化工作要立足“十二五”文化發展規劃,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以增強文化軟實力為目標,以維護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為宗旨,一手抓文化事業發展,一手抓文化產業振興,努力推動全市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建設富裕和諧新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二、主要任務

(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1.提升公共文化設施的檔次。年,市級文化設施要重點做好市圖書館新館建設的前期準備工作,繼續深化細化建設方案,爭取年底前動工興建。同時做好市文化館、市藝術劇院館舍新建工程的籌建工作。

在全市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村落文化宮和自然村文化活動點基本實現全覆蓋的基礎上,進一步注重基層文化設施的升級改造。年,

要完成1-2個集鎮綜合文化中心的升級改造工程,并進一步完善村落文化設施。同時,積極引入市場機制,加強對基層文化設施的規范管理和長效管理,切實提高文化設施的使用效率。

2.擴大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發揮公共文化服務中心職能。成立市公共文化服務公司,全年購買400場演出、3800場電影,集合成陽光文化直通車按計劃定時定量配送到各鄉鎮(街道)的陽光文化配送點,努力實現“全市天天有演出、全年村村有戲看”的工作目標。繼續抓好“周末文化”系列活動,在不斷豐富活動內容的同時,積極向農村延伸。建立送文化下鄉的長效機制,開展以送書送戲送電影為主要內容的文化“三下鄉”活動,全年送戲200余場次、送電影3000多場次。

開展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建設。年要新建6個鄉鎮(街道)圖書分館,全力打造公共圖書館城鄉服務一體化。已建成的鄉鎮圖書分館要規范運作,方便群眾借閱。

開展企業文化年活動。協助有條件的規模企業辦文化,鼓勵企業興建文化設施、采購文化服務,指導開展企業文化活動,陶冶員工情操,增強企業凝聚力和員工歸宿感,達到內強企業素質、外樹企業形象,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目的。

3.培育公共文化志愿者隊伍。鼓勵和引導社會各方面人士積極參與到公益文化建設中來,建設一支自愿參加、服務公眾、熱心于文化事業的高素質文化志愿者隊伍參與文化活動,以及為公益文化設施提供文化服務。年,要重點建立一支村、企文化管理員隊伍,并扶持文藝團隊骨干100名。

(二)加強城鄉文化活動開展

要按照市級打品牌、做示范,農村抓亮點、強輻射的思路,組織開展一系列文化活動,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的文化需求。

年要重點圍繞第二屆國際河姆渡文化節開展系列活動。一是要根據國家文物局批準的《河姆渡遺址保護規劃》和保護為主、適度建設、有序開放的可持續發展原則要求,對河姆渡原始生態園進行適度整理和建設,并有序對外開放。二是要組織承辦河姆渡文化國際學術論壇,努力提升論壇檔次,擴大河姆渡文化在國內外的影響。三是要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城鄉群眾文化系列活動,擴大河姆渡國際文化節的群眾參與度。同時,緊緊圍繞慶祝建黨90周年、建國62周年,在全市組織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策劃安排好第五屆全市村落文化藝術節、第四屆全市社區文化藝術節和全市超級戲迷擂臺賽等活動。在傳統節假日繼續舉辦好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加強中華民族傳統和民族精神教育。

鄉鎮品牌文化活動要因地制宜地發展地域特色文化,努力提升檔次,不斷擴大影響力。有條件的行政村也要努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品牌,著力構建“一村一品,一鎮多品”的特色文化品牌格局。

(三)提升文化精品創作質量

實施文化藝術精品工程,努力推出一批文化精品力作。市文化館要轉變職能,由辦活動為主,向搞創作、做指導、出精品的方向轉變,創作、排演幾部有水平、上檔次的文藝作品,并在上級比賽(調演)中獲大獎。市藝術劇院要繼續加大創作力度,著力打造一批代表形象、具有地域特色、深受群眾喜愛的戲劇作品。劇《王陽明》作為浙江·臺灣文化周的交流演出劇目赴臺灣演出。劇《五月楊梅紅》要繼續提煉加工,爭取參加浙江省“五個一工程”獎評選。

積極引進高雅藝術,為市民提供多樣化的藝術產品,年內要引進至少5家國內外藝術院團來演出。

(四)掀起全民健身活動熱潮

1.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市全民健身中心要進一步強化公共服務職能,努力提高室內外公共體育設施的利用率,充分發揮其社會效益和一定的經濟效益。農村體育場地設施要進一步完善建設、維修、保養、更換方案,確保各類健身器材安全使用。年,新安裝健身路徑100條,各類球場40個。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工作要遵循依托政府、教體協作、齊抓共管的原則,形成長效管理機制。年新開放學校場地5所,使開放學校總數達到63所。同時,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全民健身條例》,組織舉辦好全民健身月活動。指導各鄉鎮(街道)、行業系統、體育社團廣泛開展群眾體育活動,鼓勵召開有屆次的全民運動會。積極開展創建工作,爭取全市21個鄉鎮(街道)全部創建成為“浙江省體育強鎮”。

2.努力提高競技體育水平。注重培養體育特長學生,積極向上輸送優秀體育后備人才。密切關注我市運動員在上級部門的訓練情況,加強與上級、本級訓競部門的聯絡協調,鼓勵運動員爭金奪銀,爭取第十六屆寧波市運會成績實現新的突破。

(五)擴大歷史文化名城影響力

1.深入開展歷史文化保護研究利用工作。繼續做好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四有檔案”建檔,重點做好“兩劃”工作。繼續推進文物普查后續工作,重點做好文物普查成果的深化研究工作。進一步做好文物建筑的科學修繕工作,加強質量監控和規范化管理。同時,加強歷史文化研究。按計劃完成《江文化叢書》的編輯出版工作。優化完善“江文博講壇”。繼續做好田螺山遺址現場發掘工作,努力把田螺山遺址建設成為全國史前遺址考古和文物保護科研基地。加強學術研究水平,利用多種形式擴大和提高河姆渡文化的研究和宣傳。

2.充分發揮歷史文化的教育宣傳功能。依托“5.18”世界博物館日,大力加強文化遺產宣傳。提高博物館的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延伸和擴展博物館的服務功能。加強各文物開放點的陣地建設,確保文保景點的游客人數有較大增長。加強內部管理和旅游營銷,努力提高服務質量,擴大文化的對外影響力。

3.加強“非遺”保護和利用。認真實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管理辦法》,強化非遺保護的基層基礎工作,做好對全市各級傳承基地和傳承人規范管理。充分利用各種活動載體宣傳、推介我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保護成果,創造非遺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做好劇班學員教學的業務指導工作,如期完成劇班的相應教學任務。

(六)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步伐

1.加強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大力扶持社會資本投資文化產業。進一步規范行政審批制度,優化審批流程,簡化審批手續,做好服務工作。重點引導現有的文化經營單位上規模、上檔次。做強做大印刷包裝、體育場館設備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傳統優勢產業。重視行業協會建設,形成“政府主管,社會監管,行業自管”的管理機制。同時,繼續抓好體育彩票銷售的管理和服務工作。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勵促進新興文化產業發展。貫徹落實《關于鼓勵促進我市民營博物館發展的若干意見(試行)》,重點做好對民辦博物館的指導和服務工作,積極爭取相關部門支持,做好民辦博物館群的選址和規劃引導工作。年要重點扶植3—4家民辦博物館的建設。貫徹落實《關于鼓勵促進我市出版物經營相關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試行)》,加快農村出版物小連鎖和“江書吧”系列工程建設。年要爭取再扶持設立“江書吧”3-5家,“茶香書香”聯姻工程2-3家,農村出版物小連鎖2-3家。

(七)加強文化市場監督管理

1.加強文化市場日常監管和專項整治。完善與相關職能部門的聯動機制,強化新形勢下職能部門間的協作執法、查處辦案能力,打破條塊分割,努力形成配合有力、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有效促進文化市場長效管理的工作機制。全年辦理各類案件不少于50件,特別要辦理幾件有典型性、有影響力的大案,增強文化市場的監管力度。切實做好文化市場的安全生產工作,規范文化經營場所的安全生產制度建設。同時,認真落實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工作責任制,確保全市廣電信號傳輸暢通。加大非法地面衛星管理力度,凈化全市城鄉視聽環境。

2.加大農村文化市場管理力度。繼續抓好鄉鎮文化市場督查隊伍建設,加強與鄉鎮文化站的聯系溝通,建立健全市、鄉鎮兩級聯動的農村文化市場管理機制,著力消除文化市場管理的空白點。按計劃推進實施第二批鄉鎮(街道)農村文化市場綜合監管工作。

(八)加強機關內部管理

加強理論學習,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貫徹落實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加強內部管理,提高辦事效率。加強行風建設,深入開展文明行業創建活動,進一步增強行業整體服務意識。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深入開展黨風廉政規范化建設活動,進一步加強基層和社團組織黨建工作。加強與結對派的溝通和聯系。重視系統的安全生產、綜合治理、信訪等工作。進一步加強對工、青、婦等群眾組織的領導,充分發揮這些群團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重視老干部工作和關心下一代工作。進一步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重視培養年輕干部。

三、工作理念

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文化創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針對黨中央對十二五時期文化工作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文化部門要積極轉變職能,轉換角色,創新工作思路和理念,完善長效管理機制,進一步思考深化職能轉變、加強社會管理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使文化主管部門從龐雜的“辦文化”事務中解脫出來,實現由“辦文化”到“管文化”的職能轉變。

(一)加大文化部門的管理職能,更加注重文化工作的規劃管理、原則管理和導向管理,努力做到三個“出”

一是出思路。要立足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背景,結合工作實際,努力探索與新時期文化建設目標相適應的管理思路和方式,構建與完善覆蓋全系統、全行業、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市場監管體系和文化產業扶持體系,摸索建立推進文化建設的有效抓手和長效機制,積極營造良好的文化發展環境和氛圍。

二是出政策。制定出臺一系列規章制度和規范性文件,促進文藝創作、文化產品和文化活動的規范化管理,保障穩定公益性文化事業、鼓勵促進經營性文化產業發展,進一步完善以加強宏觀調控、行業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為重點的管理制度。

三是出規劃。從全市大局出發思考問題,掌握研判文化行業發展變化的新情況、新進展、新問題,制訂全市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規劃。

(二)拓展文化工作的產業屬性,更加注重文化領域的產業振興、市場引導和人才培養,努力做到三個“育”

一是育產業。把文化產業提高到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高度,加大扶持引導力度,積極引進社會資本投資文化產業,做強做大傳統優勢文化產業,鼓勵促進新興文化創意產業。要引導現有的文化經營單位上規模、上檔次,不斷優化文化產業結構,不斷提升發展水平和發展層次。局屬文化企業要從產業拓展的角度,充分利用自身人才優勢、資源優勢和品牌優勢,積極參與市場競爭。

二是育市場。目前,我市文化經營單位1100余家,文化產品總量不足,而且產品結構配置不夠合理。下一步,要通過文化單位改制、擴大文化招商引資和培育農村文化市場等多條路徑,搭建文化產業發展平臺,培育多元文化市場主體,激活文化生產力。要做好文化產業規劃和指導工作,合理配置市場資源,引導文化市場健康、科學、有序、繁榮發展。同時,積極培養人民群眾購買文化的習慣,拓展文化消費市場。

三是育人才。要優化人才政策,建立以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為導向的選人用人機制,鼓勵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充分施展才能。要優化文化人才隊伍的年齡、知識和專業結構,培養和引進一批高素質的文化系統管理人才、高層次文化藝術專業人才、高水平文化經營人才。同時從事業后繼有人的高度,重視培養年輕干部。

(三)發揮文化產品的獨特價值,更加注重文化工作的實效性、規范性和影響力、努力做到三個“求”

一是求實效。通過進一步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繁榮文化活動開展和藝術創作、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加快文化產業振興發展等有力舉措,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努力形成文化要素積聚、文化事業繁榮、文化產業發達、文化創新活躍的良好局面。

二是求規范。文化產品有其特殊性,具有主導意識形態建設和教育引導的職能,直接關系到人的認知和觀念形成,關系到社會風氣的形成,關系到民族的長治久安。因此,要加強文化市場的監管力度,嚴把市場準入審核關,嚴把文化內容審核關,進一步規范文化市場秩序。

三是求影響。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可見,文化工作的影響力正在日益突顯。我市的文化工作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進一步挖掘、保護和利用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鞏固我市歷史文化名城的形象,提升城市軟實力;要進一步加強新思想、新觀念、新藝術的創造,為我市經濟的提升和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消費市場,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同時,加大文化工作宣傳力度,加強國內外文化交流,努力擴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