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開展地質災害防范治理方案
時間:2022-06-11 04:13:00
導語:縣開展地質災害防范治理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切實做好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帶來的損失,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第394號令)、《省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省政府第104號令)和《市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編制本方案。
一、全縣地質災害現狀及年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一)全縣地質災害現狀
我縣地處全省地質災害易發區中,常見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質災害,全縣現有地質災害及隱患點172處,其中滑坡96處、崩塌65處、泥石流10處、潛在地面塌陷1處,分布于20個鄉鎮,受威脅農戶1921戶、人口6698人,其中安文鎮朱錫塢泥石流隱患溝谷、安文鎮溪文、白云山和新渥鎮上巖崗滑坡等地質災害點為省市重點"地災"防治點。
(二)年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主要發生時段及災害類型:根據氣象部門預測,受"拉尼娜"事件影響,年氣象災害將偏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將頻發,預計降雨量要比常年集中且偏多。根據我縣汛期降雨量多而集中、臺風活動頻繁的特點,預測地質災害多發時段主要集中在月至月:月至月梅汛期的長期降水,極易誘發土體滑坡和公路邊坡、礦山宕面崩塌為主的地質災害至月臺汛期強暴雨,是滑坡、泥石流災害多發期。
地質災害易發區:一是全縣172處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質災害及隱患點所在地;二是地質災害區劃中所圈定的五個高易發區:深澤高易發區,大盤高易發區,新渥高易發區,窈川、尚湖高易發區和尖山高易發區;三是全縣小流域調查與評價中劃定的10條中易發程度以上的泥石流溝谷:安文鎮朱錫塢、里朱坑,大盤鎮大坑,方前鎮西坑、關山鳥,冷水鎮道川,仁川鎮泊公坑,尖山鎮山皇前、黃公潭,尚湖鎮雪頭等泥石流溝谷;四是諸永高速及連接線、磐新線、大科線等道路工程建設路段及削坡建房等人類工程活動較多的地帶。
二、年全縣重點地質災害點防災減災措施
(一)諸永高速及連接線、磐新線、大科線等公路沿線不穩定區域
諸永高速及連接線、磐新線、大科線、懷萬線等公路沿線,特別是工程建設中形成高陡邊坡不穩定路段,削坡破壞了山體平衡,雨季易塌易滑,危及公路及車輛、行人安全。應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建立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制定公路沿線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二是按照諸永高速及連接線、磐新線、大科線、懷萬線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要求加強易發區段的地質災害防范工作;
三是加強巡查,及時處置突發性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二)大盤鎮小盤村麻山嶺頭、南山、石上滑坡
麻山嶺頭滑坡:滑坡體位于小盤村北東50米處,經勘探土層最大厚度達28米,體積約21萬方,屬中型滑坡,現處于蠕動變形階段,在雨季可能形成較大滑坡。南山滑坡:在小盤村南側山坡,體積約2.0萬立方米,屬小型滑坡,遇暴雨可產生較大滑坡。以上兩處滑坡嚴重威脅小盤村311戶1074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對麻山嶺頭和南山滑坡應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一是落實汛期值班、險情巡查、災情速報制度,明確人員財產轉移路線、預警信號;
二是做好監測,了解鉆孔涌水、測點、地裂縫變化情況,做好記錄;
三是夯實地裂縫,減少雨水滲入滑坡體;
四是繼續推進退耕還林;
五是若遇局部坍塌堵塞水溝和溪流,應及時疏通,預防泥石流的發生;
六是小盤村滑坡前緣(坡腳)50m范圍內農戶應加快搬遷速度,盡早搬離災害危險區。
石上滑坡:約0.3萬立方米,屬小型滑坡,滑坡體穩定性差,遇長雨、暴雨隨時可能下滑,威脅到小盤村石上自然村2戶5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應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一是夯實地裂縫,減少雨水滲入滑坡體;
二是對滑坡體加強監測;
三是受威脅農戶需搬遷避讓。
(三)尖山鎮新宅村山皇前滑坡
滑坡體位于新宅村北東1100米處的山皇前,其總體形態呈"畚箕"狀,主軸線長130米,前緣寬280米,后緣寬110米,最大滑動厚度為16.3米,平均厚度達10米,滑坡體積約25萬立方米,屬中型滑坡體。年受"韋帕"和"羅莎"超強臺風影響,滑坡前緣曾多次發生大面積滑塌,阻塞道路。目前滑坡體處于蠕滑變形階段,在暴雨誘發下極易下滑,并引發泥石流災害,嚴重威脅著三曲里電站及人員生命財產安全。應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一是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提高干部群眾的防災意識;
二是加強對滑坡體的監測,并做好記錄;
三是三曲里水電有限公司(三曲里電站)應根據磐政紀要[]39號"關于山皇前山體滑坡治理協調會議紀要"文件要求,組織有資質的項目施工單位,嚴格按照《縣尖山鎮新宅山皇前滑坡地質災害治理設計》要求,對該地災點進行綜合治理,消除隱患。
(四)玉山鎮來龍山滑坡
滑坡體位于玉山鎮嶺口村來龍山腳,其總體形態呈"圈椅狀",滑動體積約28萬立方米,屬中型巖土質滑坡。該滑坡發生于年9月份懷萬線公路施工期間,并于"韋帕"和"羅莎"超強臺風期間滑動速度加快、面積擴大,現處蠕滑變形階段、不穩定狀態,受強降雨或其它外力作用下,可能發生進一步滑動,威脅滑坡體下方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應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一是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提高干部群眾的防災意識;
二是加強對滑坡體的監測,并做好記錄;
三是縣懷萬公路建設指揮部應按照《縣懷萬線來龍山滑坡地質災害治理設計》要求,盡快組織施工,消除隱患,確保人民群眾和廣大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
(五)新渥鎮麻車下村上巖崗滑坡
滑坡體位于新渥鎮麻車下村巖崗自然村東南側,年月日受"羅莎"超強臺風影響,該處山體出現拉張裂縫,約12萬立方米巖土體產生了滑動,威脅滑坡前緣31戶87人(57間房屋)的生命財產安全。應采取如下防災減災措施:
一是建立鎮、村二級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加強對滑坡體的監測,做好記錄;
二是夯實地面裂縫,排引地表水;
三是滑坡體范圍實行退耕還林;
四是雨季或暴雨期間受威脅農戶應撤離避讓;
五是請有資質單位對該滑坡進行勘查和治理設計。
(六)安文鎮白云山村滑坡
年月日受"羅莎"超強臺風影響,安文鎮白云村西側山體引發拉張裂縫,約6.2萬立方米巖土體發生滑動,直接威脅滑坡體前緣白云山村25戶77人(45間房屋)的生命財產安全。應采取如下防災減災措施:
一是建立鎮、村二級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加強對滑坡體的監測,做好記錄;
二是夯實地面裂縫,排引地表水;
三是滑坡體及周邊范圍實行退耕還林;
四是強降雨或暴雨期間受威脅農戶應撤離避讓;
五是請有資質單位對該滑坡進行勘查和治理設計。
(七)安文鎮朱錫塢泥石流地質災害隱患溝谷
朱錫塢泥石流地質災害隱患溝谷位于安文鎮朱錫塢村北,曾在年月日發生2處滑坡,并直接轉化形成溝谷泥石流,沖毀溝口東側6間民房、淤埋農田50畝。年2月份,經地質災害勘查,朱錫塢滑坡仍處于蠕滑階段、不穩定狀態,屬中易發程度泥石流隱患溝谷,嚴重威脅溝口朱錫錫塢村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應采取如下防災減災措施:
一是建立鎮、村二級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加強監測,做好記錄;
二是強降雨或暴雨期間受威脅農戶應撤離避讓;
三是建議將朱錫塢村列入縣搬遷移民計劃,組織受地質災害威脅村民搬遷避讓。
(八)深澤鄉上亨堂村柘嶺頭滑坡
滑坡體位于深澤鄉上亨堂村柘嶺頭楓園工藝廠后側山坡,年月日發生山體滑坡,滑坡體前緣即為楓園工藝廠,距磐縉公路約90米。經勘查,該滑坡體呈圈椅狀,沿軸線長97米,前緣最大寬度130米,滑坡體平均厚度5.8米,滑坡土石方量5.53萬立方米,屬小型巖土質滑坡?;履壳疤幱谌浠冃坞A段,若遇持續降雨或強降水時,有可能發生滑動,直接威脅楓園工藝廠及其員工的生命財產安全。
一是開展地質災害宣傳,提高員工的防災意識,做好地質災害應急措施;
二是楓園工藝廠應加快搬遷速度;
三是搬離前,繼續做好對滑坡體的監測;夯實地裂縫,疏導水溝,排引滑坡體內積水;
四是建立防災減災機制,如遇持續降雨和強降雨天氣時,應加大巡查監測力度,發現異常,應及時將廠區內所有人員撤離。
(九)深澤鄉屋樓村黃泥坪滑坡
黃泥坪滑坡體位于深澤鄉屋樓村東南側的黃泥坪,呈圈椅狀,體積約19萬立方米,屬小型滑坡。年"韋帕"和"羅莎"超強臺風期間,該滑坡體后緣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前緣局部坍塌,在暴雨誘發下可產生較大滑坡,威脅滑坡體下屋樓村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應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一是落實應急措施,明確人員財產轉移路線、預警信號,并告知受威脅的農戶;
二是滑坡周界及滑坡體上的地裂縫用粘土或三合土回填、夯實;
三是對滑坡體加強監測;
四是確保排水溝的暢通。
(十)大盤鎮安田滑坡
滑坡體位于大盤鎮安田村南側的大茶園山坡,年月日發生滑動,總體形態呈圈椅狀,縱長約78米,寬約155米,平均厚度11米,滑坡體土石方量6.99萬立方米,屬小型巖土質滑坡,目前處于蠕滑變形階段,若遇持續降雨或強降水時,有可能發生滑動形成危害。應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一是開展地質災害宣傳,提高廣大群眾的防災意識,做好地質災害應急措施;
二是做好對滑坡體的監測,夯實地裂縫,修建排水溝,排引地表水;
三是建立防災減災機制,編制地質災害防災應急預案,如遇持續降雨和強降雨天氣時,應加大巡查監測力度,發現異常,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十一)安文鎮里朱坑,大盤鎮大坑,方前鎮西坑、關山鳥,冷水鎮道川,仁川鎮泊公坑,尖山鎮山皇前、黃公潭,尚湖鎮雪頭等9條泥石流溝谷
應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一是建立鄉(鎮)、村二級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開展地質災害宣傳,提高廣大村民的防災意識,做好地質災害應急措施;
二是汛期暴雨期應加強巡查監測力度,做好記錄;
三是建立防災減災機制,編制地質災害防災應急預案,發現異常情況,及時組織受威脅村民撤離避讓。
三、工作要求
1、加強領導,落實措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責任重于泰山,各鎮鄉要切實加強領導,一把手負總責,要組織力量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地災隱患點進行認真檢查,對轄區內的地質災害點逐項落實預警信號、人員和財產轉移路線,要定人、定點、定時做好具體災害點的監測工作,同時要健全汛期值班、險情巡查、災情速報等各項制度,并責任到人。要保證"地災"防、治經費,以鄉(鎮)為主,縣國土局按不同"地災"點的情況給予適當資金補助。同時,各鄉鎮政府應根據職責分工和人員變動情況,及時調整和充實鄉(鎮)、村二級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和監測小組成員,并于年月底前將人員名單報縣國土資源局(包括相關人員的聯系電話等)。
2、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民防災意識。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墻報、黑板、宣傳標語進行宣傳,地質災害點危險區設立警示標志,制作防災明白卡并發放到受威脅農戶,堅持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對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的建設工程項目及其它有可能導致地質災害發生的工程建設項目,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盡最大努力降低地質災害發生概率。
3、強化督查力度??h國土局汛期要定期對各重點地質災害點的防治情況進行巡查,及時通報各災點防治工作的落實情況,對因工作不到位發生地質災害造成重大損失的,將依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 上一篇:有關手足口病防控的通知
- 下一篇:市政辦關于認真管制市長信箱反映事項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