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補貼安排指導方案
時間:2022-06-12 09:36:00
導語:農機補貼安排指導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提高我市糧食生產能力,增強土壤蓄水保墑和抗旱能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水平,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根據山西省農機局、財政廳“關于印發《2011年山西省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貼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晉農機計字〔2011〕12號)文件精神,我市2011年將實施“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貼項目”。為了認真做好此項工作,特制訂本方案。
一、實施區域
根據我市農業生產實際條件,結合項目實施的技術特點,我市2011年的深松補貼項目將結合保護性耕作項目配套實施。即:選擇玉米一年一作保護性耕作項目實施的義安鎮、宋古鄉、張蘭鎮、綿山鎮和義棠鎮,在春、秋季玉米秸稈粉碎還田后進行深松作業,并進行機械整地。為了普及深松作業項目,選擇在連福鎮、三佳鄉夏季機收小麥后進行深松。項目實施總面積為3.5萬畝,涉及7個鄉鎮40個村,其中義安鎮14500畝、宋古鄉6000畝、義棠鎮5000畝、張蘭鎮3500畝、綿山鎮1700畝、連福鎮2500畝、三佳1800畝(具體項目實施地點、面積見附表一)。
二、補貼原則、內容、標準和對象
補貼原則:突出補貼糧食主產區,做到補貼到戶,先干后補,定額補貼,公開透明。
補貼內容和標準:對土地實施農機深松作業,并進行機械整地,達到能夠實施播種的作業標準,每畝補貼不超過30元。
補貼對象:項目區實施農機深松整地作業的農民。
三、深松及配套作業技術規范要點
我市2011年的深松補貼項目按照山西省農機深松作業技術規范并結合保護性耕作項目配套實施。
(一)技術實施工藝流程
機械深松(4月11—15日)——機械淺旋(4月11—15日)(同時耙磨鎮壓)——玉米播種(4月15—25日),上述作業在水澆地進行。
小麥機收(6月5—25日)——機械深松(6月5日—8月31日),作業區域為麥收后硬茬地,秸稈直立,小麥畝產在500—800斤之間。根據小麥不同產量和秸稈保有量,采取產量在500斤以下的直接進行深松作業,500斤以上的作業前進行人工清理麥稈浮草。
玉米收獲(9月下旬)——秸稈粉碎還田(玉米收獲后立即進行)——機械深松(10月—11月)——機械淺旋
(二)主要技術標準:
1.秸稈粉碎還田:于10月份用50馬力以上拖拉機配套1JH-150、165、180等還田機粉碎秸稈,長度在10cm以下,切碎的秸稈應均勻覆蓋地表,拋撒均勻度大于90%。
2.深松:用50馬力以上拖拉機配套深松機三年深松一次,深松深度要達到25cm以上,要求耕深一致,不翻動土壤,不破壞地表覆蓋,不產生大土塊和明顯溝痕,深松溝深度不大于10cm;深松間距均勻,不重不漏,各行深度一致,誤差不超過正負2cm;深松后地表無秸稈堆積和土壤堆積,秸稈覆蓋均勻。春季深松在水澆過的地里進行作業
3.旋耕:深松后用50馬力以上拖拉機配套旋耕機立即實施旋耕作業,耕深在8cm以下。
4.耙磨鎮壓:春天深松淺旋作業后馬上耙磨鎮壓作業。
四、作業機具組織
(一)機具選型配置
1.機具選擇。根據項目區土地、現有機具條件,我市的深松機推薦選擇山西河東雄風農機有限公司生產的1SC-450、1SC-350深松機。主機選擇50馬力以上大馬力拖拉機。
2.機具配備。實施3.5萬畝深松面積,需配備深松機38臺。項目區現有深松機24臺。為確保任務的完成需新增,1SC-450深松機14臺。在機具配備中,要以國家購機補貼為重點,對深松機具給予優先重點補貼。
(二)我市該項目的作業任務將由農機服務組織(包括市農機服務隊、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機戶承擔。
1.所有參加項目作業的農機組織和農機戶必須到市農機局備案,并建立相關機具檔案。作業機具必須符合作業所需的馬力并技術狀態良好。
2.所有參加項目作業的農機組織和農機戶必須具備相關的農機駕駛操作經驗,并參加相關技術培訓活動,具備操作能力。
(三)作業組織:
1.市農機服務隊:由農機局指定承擔重點區域的作業和各類現場演示任務,起推廣示范作用。
2.農機戶和農機專業合作社:由農戶自由選擇作業或由項目實施村選擇農機戶組織統一作業。
(四)深松實施:
由村委派專人跟車按排地塊、測量作業畝數、檢查作業質量,及時把關。市農機局對每作業機車派專人檢查畝數和作業質量,項目實施組人員和鄉村管理人員進行管理、抽查,及時與有關部門協調,保證項目正常運行。
五、補貼程序
(一)、市鄉村共同落實項目實施區域;
(二)、確定作業農機戶;
1.由市農機局選定作業的,由市農機局同市農機服務組織簽訂作業合同;
2.由項目實施村組織統一作業的,由項目實施村與農機戶簽訂作業合同;
3.由農戶自行選擇農機戶作業(自耕農機戶比照無機戶補貼程序辦理)。
(三)由市農機局、各項目實施村、農機戶分別組織進行農機作業;
(四)作業質量驗收
1.由市農機局選定作業的,作業任務完成后,由市、鄉、村三級共同組織進行驗收,填寫作業面積記錄表由農戶簽字并按指印或蓋章,村負責人及具體承辦人簽字并加蓋公章;
2.由各項目實施村組織統一作業或由農戶自行選擇農機戶作業的,作業任務完成后,由實施村、農戶按照技術標準驗收,市農機局組織抽查,作業情況由村委會統一核實造冊登記,由農戶簽字并按指印或蓋章,村負責人及具體承辦人簽字并加蓋公章;
3.按標準進行驗收:一是驗收實際作業面積;二是驗收作業質量。對達不到作業質量要求的,重新進行作業。
(五)公示、審核
1.由市農機局選定作業的,對上述經認可的作業面積,在項目實施村村務公開欄公示7天,報所在鄉鎮審核后負責人簽字并加蓋公章,報市農機局審核后報市財政局。
2.由各項目實施村組織統一作業或由農戶自行選擇農機戶作業的,對上述經認可的作業面積,在村務公開欄公示7天,報所在鄉鎮審核負責人簽字并加蓋公章后,報市農機局審核后負責人簽字并加蓋公章,報市財政局。
(六)兌付補貼資金
1.由市農機局選定作業的,財政局根據農機局提供的名單,將資金兌現給農機服務組織;
2.由各項目實施村組織統一作業或由農戶自行選擇農機戶作業的,市財政局根據農機局提供的享受補貼農戶的名單、面積及金額,將資金通過“一卡通”兌現給農戶。
(七)檢查
補貼結束后,市政府將組織監察、財政、農機等部門對補貼資金兌現情況進行檢查。
六、進度安排
(一)2011年4-5月,制定項目實施方案,將項目任務落實到鄉村。并對個別村進行作業試點。
(二)2011年5-8月,制定相關技術標準,組織農機戶開展技術培訓,農機戶購置作業機具,開展深松作業試點。
(三)2011年9月,召開現場演示會,組織農機戶開展技術培訓;召開項目實施區域有關人員會議,對作業任務進行詳細分解,對各級項目參加人員進行培訓。
(四)2011年10-11月,開始組織機具作業,驗收后按照程序辦理補貼手續并落實資金。
(五)2011年12月,總結評比。
七、項目實施效益:
(一)經濟效益:深松可以有效打破犁底層,增加耕作層厚度,農田深松后,土壤抗旱保墑、輸送養分能力提高,可以為農作物創造良好生長條件,畝可增產10%,同時,農田土壤深松一般三年左右進行一次,與傳統種植年年翻耕作業相比,大大降低了農機作業成本。
(二)社會效益:經過多年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土壤犁底層堅硬,“上邊的水下不去,下邊的氣上不來”,造成了糧食減產。通過深松技術的推廣,使得農機與農藝有機結合,能夠極大地發揮土壤潛力,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同時,通過項目的實施,使得農機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作用進一步發揮,從而促進農機地位與作用的提升。
八、組織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了高質量、高標準地完成項目實施任務,市政府將成立由政府副市長侯文亮為組長、農機、財政、農業及各項目實施鄉鎮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介休市2011年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貼項目”領導組。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農機局。領導組職責是負責項目區的整體規劃,協調各級領導及相關部門解決配套資金、農機具及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問題,為項目實施提供組織保障、政策支持;成立由介休市農業局科技人員參加的項目技術指導組。職責是編制技術操作規范,負責項目實施中各種農藝技術指導、培訓及咨詢服務,解決各類農藝技術問題;成立由介休市農機局有關技術人員參加的項目實施組。實施組職責是主要負責項目的具體實施,抓面積核實、抓作業質量、抓管理、抓宣傳、抓技術培訓,按要求進行配套機具的選型、安裝、調試等多項綜合服務。(項目組基本情況及任務分工見附表2)
(二)要把此項目作為全市科技興農戰略的龍頭工程,大造聲勢,大力宣傳,引起各級領導特別是鄉村兩級干部對項目的高度重視,并因勢利導,依靠行政推動的作用促進項目的順利開展,把部門行為轉變為政府行為。充分發揮鄉村兩級的主力作用,協調組織群眾、發動群眾、宣傳群眾,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同時嚴格明確項目實施過程中項目的組織領導、資金使用、職責任務、獎懲等辦法,規范操作行為,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
(三)加強項目資金管理。要設立農機深松作業補貼專戶,實行專帳核算,嚴格管理。市農機局要建立“農機作業補貼臺賬”,記錄作業機械,保存“作業面積記錄表”、“作業補貼資金表”副本。市財政局要建立“補助資金使用臺賬”,并嚴格項目資金管理,杜絕挪用、擠占等現象發生。
(四)嚴格按照標準落實作業機具
要在充分利用現有機具的基礎上,根據項目實施任務,在國家購置補貼政策的帶動下,按照項目實施配套機具“申請優先、審核優先、資金優先”的原則,鼓勵農機戶購置配套作業機具,保證項目作業所需機具。
(五)技術培訓
1.培訓對象:項目實施人員、鄉村科技干部、參加項目實施的農機戶、項目區農民。
2.培訓內容:項目管理知識、技術要領、項目操作知識。具體內容有:秸稈粉碎還田技術、保護性耕作技術、深松技術,機具使用維護、調整、使用知識。
3.培訓手段:集中授課、編寫、發放教材及培訓資料、召開現場會等。共印發技術培訓資料2000份,召開技術培訓班3次,召開現場會1次,培訓農機操作能手30人,農民1000人,技術示范戶100戶。
(六)宣傳指導
重點運用現場會、標語等形式輔助運用電視、報紙等宣傳此項技術的增產原理及項目實施所產生的效益,為項目的實施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共召開專門會議5次,電視、報紙報道5次,各項目實施村要每村設立一塊宣傳板報和宣傳標語。
7.嚴格補貼程序。要按照上級有關文件精神,突出抓好作業面積的落實與核實、作業質量驗收、補貼資金的到位等重點工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嚴格執行程序,做到嚴組織、嚴質量、嚴驗收、嚴公示、嚴面積、嚴審核,并做好相關資料(表格、文件、照片等)的收集整理工作,建立項目實施檔案。
九、資金籌措
(一)資金籌措
項目建設總投入147萬元,資金來源為省級項目資金105萬元,地方配套按省補貼資金3-5%萬元配套,介休市財政等配套資金37.1萬元,農民自籌4.9.萬元。
(二)使用方向
1.省級資金105萬元;
深松實施面積為3.5萬畝,每畝補貼作業費30元,合計105萬元。
2.購機補貼2.1萬元
主要用于購買深松機具,計劃購置1SC-450深松機14臺,國家每臺補貼1500元,共計2.1萬元。
3.配套資金35萬;
項目組織實施費20萬元,管理經費8萬元,宣傳指導及技術培訓費7萬元。
4.農民自籌4.9萬元,全部用于機具購置。
- 上一篇:煤氣安全專項整治指導方案
- 下一篇:區學前教育工作大會講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