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數字建設工作方案
時間:2022-01-31 04:08:00
導語:學校數字建設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市“數字校園”建設實施方案》精神,為加快推進區教育信息化、現代化建設,特制定區“數字校園”建設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統籌規劃、分類要求、分步實施、注重實效、適度超前”為原則,以學校網絡及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以教育資源、信息交換平臺和應用軟件建設為重點,以教育教學信息化應用為核心,以管理體制機制和隊伍建設為保障,以全面改革學校教育教學手段、創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質量為目的,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構建城鄉教育一體化機制和服務社會的終身教育體系,為實現我區教育現代化奠定基礎。
二、建設目標
(一)總體目標
力爭用5年時間,完善我區教育信息化“五大體系”建設,即建立覆蓋全區各級各類教育機構、學校及社會的教育網絡互通體系;建設基礎教育、中等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相互融通的資源共享體系;建立面向現代化教育、科研、管理、社會服務的各類應用服務體系;建立有利于教育信息化持續健康發展的運行保障體系。力爭到2015年,使我區成為優質教育資源輸出地,教育信息化主要指標達到庫區領先、全市一流水平。最終將全區各級各類學校建設成為“數字校園”。
(二)具體目標
到2012年,全區各級各類學?!皵底中@”建設合格率達到85%以上,并實現以下目標:
——基礎設施建設。初步建成區教育骨干網,95%的學校接入教育骨干網;中小學校園網建設達到70%,中職學校校園網建設達到90%,中小學“班班通”和職業學?!笆沂彝ā苯ㄔO率達到80%以上;學校上網率達到95%;中小學校學生計算機比達到12:1,中職學生計算機比達到6:1。
——資源庫建設。初步建成基礎教育、中職教育、終身教育和教師教育四大資源庫,教學資源對學校的覆蓋率達100%,教學資源對學科的覆蓋率達80%,其中優質資源占30%,資源庫的使用率達95%以上,并與市區圖書館等社會公共服務機構互聯互通,實現城鄉教育資源共享。
——教學應用水平。建設網絡輔助教學系統、多種教學模式的數字化自主學習環境等各類教育教學應用系統,使各級各類學校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率達到95%。
——信息化人才培養。著力加強師生信息素養和教育技術專門人才的培養。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的普及率達到100%,全區教師接受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達100%。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合格率達到95%。培養造就一大批信息化人才。
——管理與服務水平。建立區級教育數據中心。實現區和各級各類學校間管理信息分級共享。建立教育政務系統和教育公共服務平臺。電子政務平臺覆蓋學校率達95%,學校實現電子校務管理達90%?;緦崿F教育系統信息化管理和教育信息化服務。
到2015年,全區各級各類學?!皵底中@”合格率達到100%。并實現以下目標:
——基礎設施市內一流。建成連接全區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機構的教育骨干網,學校上網率達到100%;學校信息化設施設備齊備,中職、中小學校學生計算機比均高于市平均水平,校園網建設達到100%,中小學“班班通”和職業學校“室室通”建設率達到100%;學校信息化設施設備達到市內領先水平。
——優質資源市內一流。建立教育教學信息資源庫,開發、引進一批高水平的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優質數字化教學和學生學習資源,實現全區教育資源共建共享。
——信息化應用市內一流。引進、開發一批教育教學和管理應用系統,使各級各類學校信息化應用率達到100%,教育教學、管理、科研、服務等信息化應用水平達到市內領先。
——管理服務市內一流。建設全區教育系統電子政務和電子校務管理系統,實現全區教育行政管理、校務管理信息化;搭建教育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打造政府為民服務的網上窗口,實現教育信息化服務。
——信息化人才質量一流。加強師生信息素質培養和教育技術專門人才的培養,探索并實施信息化環境下教師教育培訓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努力提升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實施教學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質量,為我區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使我區教師、學生信息化應用能力名列全市前列。
三、主要任務
主要任務是實現“基礎設施、教育資源、教育管理、教育服務、校園信息安全”五個一體化建設。
(一)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
構建覆蓋全區各級各類教育的骨干網,使信息資源通暢到達管理和教學終端。包括:區教育城域網升級;學校校園網建設;學?!鞍喟嗤ā?、“室室通”建設;學校計算機網絡教室、多媒體教室、模擬實驗室、電子閱覽室建設;區數據中心建設,社區數字學習港建設等。
(二)教育資源一體化建設
建設全區教育資源共享體系;基礎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優質教學資源建設;社區及繼續教育優質教學資源建設;教師繼續教育培訓資源建設;數字圖書館,虛擬實驗室,虛擬博物館,虛擬藝術館、教育動漫建設等。
(三)教育管理一體化建設
建設覆蓋全區各級各類學校的統一教育電子政務平臺和電子校務平臺,包括教育機構管理、學生管理、教師管理以及其他教育業務管理等;建設基礎教育、中等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的網絡教學支撐系統。
(四)校園信息安全一體化建設
以區“校安系統”為基礎,構建覆蓋學校的統一的應急反應系統、網絡信息安全系統和校園監控系統。
(五)教育服務一體化建設
建設教育質量監控與評估系統;建設在校學生數字化學習系統;建設區教育公共服務平臺體系;建設全民學習、終身教育網絡服務系統。
四、創建規劃
我區“數字校園”建設將用5年時間逐步完成,初步規劃:
――年:全區20%的中小學、50%的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市級重點中學建成“數字校園”;
――2011年:全區50%的中小學,100%的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市級重點中學,70%的中等職業學校建成“數字校園”;
――2012年:全區80%的中小學、90%的中等職業學校建成“數字校園”;教師進修學校建成“數字校園”;
――2013年:全區85%的中小學建成“數字校園”;
――2014年:全區90%的中小學建成“數字校園”;
――2015年:全區各級各類學校全部建設成為“數字校園”。
五、評估驗收
區“數字校園”評估驗收工作每年舉行一次,驗收合格的學校由區教委、區經信委、區科委聯合授予“區數字校園合格學?!狈Q號,并在合格學校的基礎上,評選全區20所區級數字校園示范學校。每三年對合格學校和示范學校進行一次復查驗收,復查不合格的,根據情況分別給予黃、紅牌警告直至摘牌(具體辦法另行規定)。
區“數字校園”考評指標體系分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進修學校、幼兒園五大類,考評內容包括組織機構與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資源庫與資源建設、信息化教學應用水平、師生信息素養培養、教育電子政務及管理信息化水平六個方面,總分值為100分,學校得分在80分以上認定為區“數字校園”合格學校。
六、工作措施
“數字校園”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它包含區級信息化建設和學校信息化建設兩個層面,涉及基礎設施、信息資源、重大應用、標準規范、法律法規、人才培養、技術攻關等各個方面,滲透各級各類教育管理、教學、科研的各個環節,影響和決定著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全局與走向。為此,必須采取強有力的措施,超常規的發展思路予以推進,才能保證目標任務的完成。
(一)加強領導,健全組織機構
區教委、區經信委、區科委等有關部門將聯合成立“區數字校園建設領導小組”和“區數字校園建設專家指導組”?!邦I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教委,負責制訂實施方案和工作計劃,開展檢查指導,組織評估驗收等工作?!皩<抑笇ЫM”負責數字校園建設的技術指導、咨詢服務和人員培訓工作,參與“數字校園”評估驗收工作?!皵底中@”建設日常工作由區教育信息技術中心負責。
各學校應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工作機構,切實把“數字校園”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加強統籌領導,落實工作責任,扎實有效推進。學校校長要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建立層層目標工作責任制,切實擔當起教育信息化和“數字校園”建設任務。
(二)加大投入,保障建設需要
積極爭取市對區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支持。并逐步加大“數字校園”建設資金投入力度,設立“數字校園”建設專項資金,重點實施教育城域網升級及學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教育信息資源建設與共享工程、教育電子政務及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程、中小學“班班通”、中職學?!笆沂彝ā惫こ?、信息化人才培養工程、網絡教育及終身學習服務體系建設工程、校安工程、重大技術攻關工程等八大工程,加快推進各級各類學?!皵底中@”建設。
各學校應將“數字校園”建設、維護和運行經費,納入教育事業年度預算,并設立“數字校園”建設專項資金。各校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可采取政府投入、銀行貸款、市場運作、社會捐贈、單位自籌、設備租賃等多種方式解決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積極探索建立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的機制,通過體制、機制、手段和政策的創新,“以市場換資金”、“以政策換投入”,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參與,拓展融資渠道。
(三)強化管理,保證建設質量
“數字校園”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學校多,資金投入大,技術要求高,需要統籌規劃、分類指導、統一標準、分步實施。必須加強管理,確保資金使用效益,確保工程建設質量,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或超標準盲目建設造成浪費。為此,各學校在推進“數字校園”建設時,要建立“重大項目建設決策制度”、“學校信息化項目立項、監理、初驗、終驗的全過程項目監管制度”、“招投標及紀律制度”、“目標責任制度”和“表彰獎勵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形成完整的管理制度體系。各學校“數字校園”建設實施方案、重大項目建設方案、年度工作計劃,需報“區數字校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學?!皵底中@”建設方案由區技術管理部門和學校共同制定,并由區技術管理部門組織專家團隊評審通過,區教委立項建設。
(四)加強培訓,打造人才隊伍
“數字校園”建設成敗的關鍵在人。各學校必須高度重視信息化人才隊伍的建設,采取切實措施加強對干部、教師、技術人員的培養培訓工作,要將人員的培訓情況納入教師年度考核之中,納入評先評選和職稱評定之中,用制度促進人才成長。各學校要特別重視專業技術人員隊伍的建設,吸納優秀大中專畢業生、高級管理維護人員進入學校。同時,要妥善解決好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待遇,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為確保學校信息化設施設備的正常運轉,原則上,每所學校有1—5名高水平信息技術人員。
(五)強化責任,建立獎懲機制
“數字校園”建設實行校長目標責任制。每年區制定年度目標任務,對學校實行目標考核,對按期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給予表彰獎勵,并在項目上給予優先支持,對連續兩年未完成目標的給予通報批評,并取消當年度評優評先資格。
各學校應建立相應的目標考核機制,實行層層目標考核責任制,確?!皵底中@”建設目標任務按期完成。
- 上一篇:審計局廉潔從審經驗交流
- 下一篇:審計局社會監督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