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方案
時間:2022-03-04 08:14:00
導語:加強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旗歷史悠久,有著豐富的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族人民不僅創造了大量的有形文化遺產,也創造了豐富的無形文化遺產。目前,旗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環境急劇惡化,保護狀況堪憂,大批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文化資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一些依靠口頭和行為傳承的各種民間文藝、風俗禮儀、節慶游藝等文化遺產正在逐漸消失,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后繼無人,一些傳統技藝面臨滅絕,許多珍貴文物和資料流失境外,加強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保護,已刻不容緩。
為了切實解決旗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和發展遇到的新情況和存在的新問題,為此,旗人民政府將在全旗范圍內實施民族民間文化保護系統工程(以下簡稱“保護工程”)。
一、實施“保護工程”的必要性
1.實施“保護工程”是傳承中華文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需要。民族民間文化源于各族人民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是中華民族保持對祖先的記憶和歷史延續性的獨特展現。其民族性與大眾性特點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血脈相承,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給先進文化帶來了強勁的生命基因,增強了吸引力和感召力。
2.實施“保護工程”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是振奮民族精神的迫切要求,也是維護國文化主權的戰略措施。
二、“保護工程”的總體目標、方針和原則
1.總體目標
通過“保護工程”建設,到年,使旗珍貴、瀕危并具有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的民族民間文化得到有效保護,在全旗初步建立起比較完備的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制度和保護體系,努力形成自覺保護民族民間文化的氛圍,基本實現民族民間文化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網絡化。
2.保護方針
“保護工程”實行“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繼承發展”的方針,處理好搶救、保護和利用的關系,在確保旗民族民間文化得到有效保護的前提下,促進搶救和利用的有機結合和協調統一。
3.實施原則
“保護工程”的實施原則是: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長期規劃,分步實施,明確責任,形成合理。
三、保護對象和方式
(一)“保護工程”的對象主要是珍貴、瀕危并具有歷史價值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包括:口述文學和語言文學,傳統戲曲、曲藝、舞蹈、音樂、美術書法、雜技、剪紙歲日節令、生產商貿、習俗、消費習俗、人生禮俗、民間信仰、民間知識、游藝、傳統體育競技、蒙藥制作技藝、木制手工藝、皮匠手工藝及使用,傳統種植、服飾服裝、馴馬技術、打獵方式、銀匠制作技術、氈子制作技術、條子編制技術、具有考古意義的遺址等,與上述相關的具有代表性的原始材料。
(二)基本保護方式
1.對民族民間傳統文化進行全面普查、確認、登記、立檔。
2.在真實記錄的基礎上進行整理,并妥善保存。
3.通過建立文化生態保護區,命名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對原生態文化保存較為完整并具有特殊價值和濃厚價值的文化蘇木鄉鎮,進行動態的持續性保護。
4.通過對傳承人的資助扶持和鼓勵,建立民族民間文化傳承機制,對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進行宣傳、弘揚和振興。
四、主要實施內容
(一)全面普查,摸清家底,制定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作年度計劃。
(二)建立健全阿旗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名錄。
(三)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對珍貴瀕危的有具歷史價值的民族民間文化進行系統的搶救和保護。
(四)建立傳承人的認定和培訓機制,通過采取資助扶持文化傳承人(傳承單位)等手段,鼓勵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與傳播。
(五)依據有關條件建立生態保護區,命名為民族民間文化藝術蘇木鄉鎮。
(六)合理開發和利用民族民間文化資源,推動優秀民族民間文化融入現代日常生活。
(七)通過各種渠道,普及民族民間文化保護知識,提高全社會的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意識。
(八)建立健全“保護工程”組織,建立起責任明確、運轉協調的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作領導小組。
(九)建立民族民間文化協會,培養一批熱愛民族民間文化、對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精通的人員和具有奉獻精神的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作者。
五、實施步驟
(一)實施時間
“保護工程”的實施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年至年),普查階段。在全旗范圍內對民族民間文化進行普查,摸清家底,制定“保護工程”管理辦法并進行搶救;第二階段(年至年),全面開展和重點保護階段。在普查的基礎上,全面開展對民族民間文化的保護;第三階段(年至年),補充完善和健全機制階段。逐步建立健全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機制,對不完善的地方加以完善。
(二)第一期階段目標
1.普查:制定民族民間文化普查方案,由文體廣電局統一組織在全旗范圍內調查摸底、確認、記錄工作,建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目錄清單。
2.制定規劃:制定“保護工程”階段性計劃和長遠規劃,再據此制定“保護工程”實施細則。
3.建立名錄:研究制定有關標準規范與申報辦法,促進各蘇木鄉鎮建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名錄,為申報赤峰市、自治區及國家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作好準備。
4.建立傳承機制:命名民族民間文化藝術蘇木鄉鎮,撰寫調查報告并落實工作。
5.宣傳展示:舉辦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成果展覽、藝術展覽和藝術品展覽,積極對“保護工程”進行廣泛宣,增強全民的保護意識。
6.建立數據庫:成立“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協會”,旗文化館建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檔案資料數據庫,同時,根據現有條件編輯出版“民歌演唱集”。
六、組織機構(附后)
七、保護措施
(一)加強宣傳。要加強對“保護工程”的宣傳,采取多種形式,對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進行廣泛宣傳,增強全社會的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意識,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二)制定細則。各蘇木鄉鎮要結合本地區的實施情況,依據旗政府出臺的保護方案,制定本地區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實施細則。
(三)建立資金庫。要建立阿旗“保護工程”專項資金庫,用于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普查與重點項目的保護與研究,保障保護工程的順利實施。
(四)落實責任。各相關部門要明確工作任務,落實責任,確保保護工作落到實處。同時,文體部門要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相互協調,密切配合,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運轉協調的工作機制
- 上一篇:交通局依法行政自查匯報材料
- 下一篇:商標戰略推進品牌興業調查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