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服務全覆蓋實施辦法

時間:2022-03-31 09:33:00

導語:農村金融服務全覆蓋實施辦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金融服務全覆蓋實施辦法

為了循序漸進地推進農村金融服務覆蓋工作,為縣域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根據《縣農村金融服務全覆蓋“十二五”工作規劃》的具體要求,現制訂—年度縣農村金融服務全覆蓋工作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落實省、市、縣農村金融服務“十二五”全覆蓋規劃綱要為統領,以“重基礎、優環境、抓試點、帶整體”為目標,立足“六個依托”、搭建“六個平臺”、實現“六個優化”,在全縣初步建立起“政府主導、人行推動、金融機構參與、相關部門協作”的農村金融服務全覆蓋工作機制,全面提升金融支農、金融惠農、金融強農能力。

二、工作內容

一是依托農村信貸產品創新,搭建銀、企、農互惠平臺,優化金融信貸支持環境。金融機構要順應農村經濟發展形勢新變化、農業產業布局新調整和農戶服務需求多元化,積極開發出適應“三農”需求的信貸新產品。對農民積極開展林權、河域灘頭、土地承包等經營權抵押、貴重物品抵押、交通運輸工具抵押,對農村工商企業積極推行應收賬款質押,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積極推行公司+農戶、公司+基地+農戶、專業合作組織+農戶的信貸方式;建立健全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社員擔保和社員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反擔保機制,切實化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融資瓶頸;積極探索外出務工人員異地創業的信貸托管模式,實施戶口所在地金融機構辦理貸款,就業地同類金融機構協助清收,貸款發放行支付協收行一定手續費的辦法,提高外出務工人員創業資金需求滿足率。年、年貸款余額和存貸比分別達到170000萬元、29%和200000萬元、34%。

二是依托縣農村金融服務全覆蓋,搭建政、銀合作平臺,優化農村金融基礎建設環境。采取銀監部門主導、金融機構承辦、政府出臺優惠政策的辦法,消除金融機構盲點鄉鎮。銀監部門要進一步優化全縣農村金融機構網點布局,金融機構要積極申報偏遠鄉鎮的機構設置,政府出臺優惠政策鼓勵,早日恢復設置縣轄槐樹林特區和三官洞林區的農信社、郵儲銀行網點;積極創造條件,在鄉鎮設立村鎮銀行;在各自然村選擇1-2戶現金流量大、金融服務意識較強的新合作超市、農村青年信用示范戶或農民專業合作社,按照“六個一”的標準,即有一塊站牌、一部轉賬電話、一臺驗鈔機、一個保險柜、一塊業務辦理流程宣傳欄、一張收費明細表的標準建立村級金融綜合服務站,努力實現農村金融機構網點功能全覆蓋。力爭年恢復設立工行;年新增1個郵儲銀行鄉鎮網點,建20個村級金融綜合服務站,年改造升級6個金融機構網點。

三是依托“卡、機、話”推廣,搭建城鄉支付一體化平臺,優化農村支付結算環境。積極推廣銀行卡、ATM機、POS機和轉賬電話在農村地區的布放和使用,科學制定農業銀行、農信社、郵儲銀行、郵政局的布放計劃,簽定年度新增目標責任書,按月通報,按季督辦,確保村均占比每年提高15%,力爭年、年大小額支付系統覆蓋率分別達到55%、60%,ATM機、POS機、轉賬電話、綠卡村、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覆蓋率分別達到96臺、150臺、900部、300個、100%和42臺、160臺、1000部、327個、100%。

四是依托國家“三農”保險政策,搭建“三農”保障服務平臺,優化農村保險保障環境。為把國家“三農”保險政策落在實處,以爭創“保險先進縣”為抓手,采取有力措施,確保全縣各險種、保費收入逐年有較大幅度增長,從而提高全縣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全力推進水稻、能繁母豬、“兩屬兩戶”農房保險和農民工意外傷害保險工作,基本實現從事種植業、養殖業能夠從容應對自然災害,農村特困戶農房保險和農民工意外傷害賠付及時、保障有力。積極探索其他重點險種和推廣工作,力爭擴大其覆蓋面。年、年水稻、能繁母豬、兩屬兩戶、農房、農民工意外傷害、小額人身保費收入分別達到30萬元、13萬元、18萬元、30萬元、20萬元和40萬元、15萬元、21萬元、35萬元、24萬元。

五是依托四大信用工程建設,搭建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平臺,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進一步完善政府主導、央行推動、部門配合、經濟金融為主體、社會各界參與的創建工作機制,繼續開展區域信用、企業信用、社區信用和農村信用工程建設,努力實現區域信用進位、企業信用升級、農村信用優化、社區信用創建有力有效;積極開展征信宣傳月、“信用記錄關愛日”宣傳活動,提高社會公眾的信用意識和維權意識;積極開展農村青年信用示范戶培植活動,采取貸款優先、利率優惠的辦法解決農村青年創業資金不足的問題,扶持農村青年創業,進而推進農村信用工程建設。年、年信用鄉鎮、信用社區、信用農戶、A級信用企業、農村青年信用示范戶分別達到11個、4個、85000戶、34家、230個和12個、4個、88000戶、36家、240個。

六是依托人民幣反假網絡體系建設,搭建農村金融知識宣傳普及平臺,優化金融政策宣傳環境。開展反假貨幣工作站、示范店和示范戶的建設,構建人行對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對企事業單位、學校對學生、學生對家庭成員的分層培訓體系,形成全社會自覺愛護人民幣、規范使用人民幣、熟練辨識假幣的良好氛圍;開展跨省毗鄰鄉鎮、縣內近鄰鄉鎮金融機構和公安部門之間的反假網絡建設,及時溝通和交流愛護人民幣、反假人民幣信息,快速偵破假幣案件,嚴厲打擊假幣犯罪,凈化人民幣流通環境;拓展人民幣反假網絡體系工作內涵,依托反假工作基地及站、店、戶,卓有成效地開展送金融知識下鄉進村入戶活動,增強農村居民金融意識。年、年鄉鎮、村、社區反假工作站分別達到16個、180個、4個和20個、200個、4個;農村市場人民幣流通整潔度達到七成新。

三、工作步驟

一是宣傳發動。年8月,組織召開全縣農村金融服務全覆蓋工作動員大會(啟動儀式),由縣政府主持召開,縣政府金融辦、人民銀行、銀監辦承辦,縣轄各銀行類金融機構、保險類金融機構、試點鄉鎮政府參加,全面啟動農村金融服務全覆蓋的各項工作。同時,分行業、分鄉鎮建立領導組織和工作機構,層層安排部署。督促全覆蓋執行成員單位和試點鄉鎮金融分支機構制定全覆蓋活動的細化方案。

二是選擇試點。年9—10月,為試點階段,選擇試點鄉鎮,快速摸索新路,為后期全縣全面啟動做好前期準備。結合鄉鎮實際,選擇香口鄉開展人民幣反假網絡體系建設試點,上津鎮開展“卡、機、話”工程和村級金融綜合服務站建設試點,店子鎮開展“三農”保險試點,觀音鎮開展“四大信用”建設試點,鎮開展信貸模式創新試點,三官洞林區開展機構網點延伸推廣試點。試點具體工作采取縣農村金融服務全覆蓋工作領導小組集中統一領導,各鄉鎮政府督導農村金融機構承辦,縣轄金融機構指導辦理。

三是全面推開。年10-11月,為全面推開階段。選擇一個示范鄉鎮,召開一次現場會,全面總結推廣農村金融服務全覆蓋的成功經驗,按照統一標準、統一模式、突出創新的方式,全面推開此項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一是加強領導。成立以分管金融工作的政府領導任組長,金融辦、人民銀行、銀監辦負責人任副組長,各行、社、司、局負責人為成員的縣農村金融服務全覆蓋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縣信用環境治理辦公室,人行分管領導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人員由各成員單位負責信用環境治理工作的人員組成,具體負責農村金融服務全覆蓋工作的組織實施、日常督辦、年度評審和總結上報工作。

二是強化督辦??h農村金融服務全覆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及時掌握進度、按月收集資料、定期不定期通報,按季實施現場和非現場督辦的方式,確保全縣農村金融服務全覆蓋工作的均衡推動,不留死角。

三是獎懲兌現。制定農村金融服務全覆蓋考核體系,將工作開展情況納入涉農金融機構服務縣域經濟綜合評價體系,實行年度指標量化考核。對于全縣農村金融服務全覆蓋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金融機構由縣農村金融服務全覆蓋工作領導小組給予物質表彰和精神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