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信局無線城市建設指導方案
時間:2022-04-19 06:10:00
導語:經信局無線城市建設指導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升信息化整體水平,加快推進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根據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提升城市信息化綜合水平為目的,以機制創新為動力,以技術應用為主導,以信息資源綜合開發、整合共享和普遍服務為核心,大力拓展無線數字應用領域,推進信息化與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和城市發展相融合,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不斷提升和諧城市、宜居城市建設水平,促進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又好又快發展。
(二)基本原則
突出服務于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根本宗旨,突破區劃、部門、行業界限和體制性障礙,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驅動,總體規劃、分類推進,突出重點、協調發展,服務社會、促進產業"的原則,加大政府協調引導力度,確定中國移動有限公司為市"無線城市"建設主體,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加快構建"隨時隨地隨需"的"無線城市"信息網絡及公共服務平臺,大力推進無線技術的應用、滲透和融合,不斷提升、完善現代化城市功能,提高經濟發展質量與水平,促進社會健康、穩定、快速發展。
二、建設目標和實施步驟
(一)建設目標
在全市建設TD+WLAN無線寬帶網絡,建成無線寬帶城域網,實現全市無線網絡信號無縫隙覆蓋,熱點區域高速接入,形成有線、無線網絡有機結合與相互補充的寬帶網絡體系和統一通信體系。移動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無線應用普遍開展,無線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廣泛普及,"無線城市"門戶達到全國先進水平,城市綜合競爭力得到明顯提高,無線網絡產業成為全市經濟新的增長點,信息數字化、網絡無線化成為推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手段,無線寬帶網絡普及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建成信息通達、連接無限、無處不在的"無線城市"。
(二)實施步驟
1、制定方案。制定《市"無線城市"建設實施方案》。
2、建設實施。加快建設3G移動通信網絡,建成覆蓋主城區的無線寬帶城域網,熱點區域高速接入;建立統一的"無線城市"門戶,推動無線商務門戶、無線港區、無線校園、無線社區、無線辦公、能耗監測預警與綜合利用等試點技術應用。
3、推廣應用。建成無線城域網,實現3G移動通信網絡對全市地域98%覆蓋,形成有線、無線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圍繞電子商務、電子政務、公眾信息化、電子社區、數字城市管理、應急聯動等領域構建6個統一的無線技術應用平臺,重點推進無線港區、無線校園、無線社區等50項應用,改善群眾生活品質,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各行業信息化水平;建立"無線城市"組織保障體系、技術標準體系、產業服務體系。
4、總結驗收。對各建設項目進行總結驗收。
三、主要任務
市"無線城市"建設總體框架是建設無線門戶網站,實現有線無線網絡互聯互通,搭建應用平臺促進無線應用,建立有利于發展的"無線城市"保障體系。
建設實施階段重點抓好以下任務:
(一)加快試點建設,促進應用普及。圍繞無線門戶、能耗監測預警與綜合利用、無線港區、無線校園、無線社區、無線辦公等內容,啟動需求迫切的典型應用試點建設,培育一批"無線城市"應用典型和示范單位,不斷總結經驗,完善網絡功能和運行機制,以點帶面,整體推進。
無線門戶。建設市無線門戶網站,推進公共服務無線化,實現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等政府公益信息在無線門戶網站公開或查詢;實現企業及商品信息的及時更新,支持手機查詢、訂購功能;支持用戶通過手機終端了解水、電、燃氣、天氣預報、交通出行、本地大事、消費、路況等生活信息,并可進行小額支付。
能耗監測與綜合利用工程。建設全市能耗監測預警與綜合利用平臺,利用無線技術手段實現主要能耗及產量原始信息遠程采集,生產運行狀況監測,企業能耗實時統計,產品、企業、行業能耗綜合評價與分析,階段性能耗預測預警等功能。幫助企業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優化生產工藝及流程,制定節能方案,推進企業能源監測中心建設,提升工業經濟能源綜合利用水平。
無線港區。以港為重點,建設兩座100米基站,實現港區、萊州灣無線覆蓋;建立港區一體化無線監控、無線物流以及企業無線辦公、無線調度管理,打造無線智能港區。
無線校園。以中國石油大學、職業學院為主體,推進無線校園應用,依托無線局域網和3G寬帶移動互聯網全面覆蓋圖書館、體育館、運動場、多功能報告廳、教學樓、宿舍樓等重點區域,滿足師生、教職員工在校園的無線應用。選擇2所條件成熟的學校,推進基于RF-SIM的校園一卡通業務。在全市15%的中小學校建設家校通平臺,增進學校、家庭間有效溝通。
無線社區。建立社區管家服務平臺,選擇50家社區一期接入,為1萬戶以上居民開展信息短信、短信報修等服務。建立社區服務呼叫中心,實現市民隨時通過電話、傳真等手段與服務加盟商進行聯系,獲得各種信息和服務。
無線辦公。推進企業無線商務辦公,通過手機收發郵件,實現辦公文件無線網絡審批和流轉。建立企業辦公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移動OA、移動郵箱、移動進銷存等服務。將企業重點應用管理系統延伸到手機終端。
(二)突出兩個產業,促進兩化深度融合。以"兩化融合"為主線,突出石油裝備、物流運輸兩個產業,整合優勢資源,構建企業移動信息化、無線商務、無線物流、無線調度4類應用系統,搭建市經信業務綜合支撐平臺,深入開展企業研發、生產、管理、銷售環節的信息化。大力推進電子商務模式創新,提高企業對市場的反應速度,提升企業對市場的應對水平,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初步建成新型工業營銷體系。
石油裝備產業。首批選擇3-5家企業開展示范,針對石油裝備生產、銷售、配套等關鍵環節,對石油裝備企業的采購、生產、銷售、售后、物流過程進行滲透,開發移動進銷存、移動客戶關系管理、二維碼無線溯源等公共服務系統,并進行全行業推廣;在油井監控、地質勘查等方面,應用TD技術,拉長無線監控、智能控制產業鏈,打造石油信息技術應用基地;圍繞中國國際石油石化裝備與技術展覽會,實現產品展銷平臺WLAN的全覆蓋,提供無線上網、車輛調度、指揮調度、通知下發、會議電話等全方位服務。
物流運輸產業。結合全市物流發展規劃,突出抓好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西郊、廣饒等重點物流園區的無線技術應用,推進現代物流產業區建設。建成全市移動車務通平臺,對運輸車輛及特種車輛實現全程監控;建設全市物流管理平臺,在物流企業的生產調度、日常管理等方面實現數字化、移動化、網絡化,利用RFID技術對重要物品進行實時監控和管理。
(三)加強無線網絡建設,促進有線、無線共融發展。加快TD、WLAN網絡建設。2011年6月底,建設TD基站380個、WLAN熱點120個,實現主城區、縣區所在地和開發區的連續覆蓋,實現全市人群集中和鎮級以上城區地域98%覆蓋。推進無線通信網與城域網互聯、融合。
(四)推進集成創新,促進產學研用結合。引進和吸收國內外無線網絡和應用技術,結合實際,集成創新無線技術和產品。突出產學研用相結合,發展"無線城市"增值服務、通信服務,大力培育新信息服務業,推動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廣泛深入應用。規劃布局IPV6,通過RFID技術應用,在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實現智能化、可追溯,推動"無線城市"與物聯網共同發展。
到2012年11月推廣應用階段結束,完成以下重點工作。
一是建成廣覆蓋、高帶寬的無線網絡體系。共建TD基站2500個、WLAN熱點600個,實現全市區域98%的網絡覆蓋,無線網絡、有線網絡共同發展、有機融合、互為補充的格局初步形成。穩步推動移動通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三網融合",推進移動互聯網、移動電話、數字電視終端設施的"一機多網",實現"無線城市"服務終端設施多渠道、多業務和多網絡拓展應用。
二是有效整合信息資源。實現基礎性、公益性和政府非涉密信息資源的移動傳輸,政府移動信息化服務系統逐步推廣,無線醫療、無線數字廣場等重點公共服務普遍應用。
三是全方位、多領域推進無線技術應用。建設完成移動電子政務應用系統,提高政務信息的流轉和交互效率;推動移動電子商務技術在金融證券、商貿流通等領域的深入應用;面向公共事業、交通旅游、就業家政、休閑娛樂、市場商情等領域,發展移動支付、手機"一卡通"應用;建設"無線城市"智能交通、空氣污染監測、路燈監控等項目,服務于公安、消防、交管、城管、城建、急救等部門協同聯動,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提升城市綜合管理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研究、協調、解決"無線城市"建設的重大問題,統籌推進全面性工作,促進各成員單位發揮優勢,統一規劃,落實政策,形成合力。市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組織協調和日常管理,做好規劃指導、政策扶持、項目管理、平臺支撐、標準統一、技術服務等工作。
(二)加大資金投入。發揮中國移動有限公司在"無線城市"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明確重點,細化方案。積極爭取中國移動集團資金、技術和重大設備支持,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并劃撥專項資金,落實優惠資費政策,推進無線技術在公益、公共服務方面的廣泛應用。
(三)強化機制建設。突出公共利益和信息化整體效益,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探索形成有利于發展的市場機制,建立互利共贏的商業模式,以市場化手段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開發應用,實現"無線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四)加強安全保障。研究制訂符合實際、全市統一的"無線城市"建設標準規范體系,逐步統一和完善數據標準、接口標準、代碼體系、技術規范和運作規范,為網絡建設、平臺建設、應用開發、系統整合和資源共享奠定基礎。建設全市無線城市安全體系架構,構建無線寬帶網絡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框架,加強網絡信任體系建設,建立規范有序的網絡信息傳播秩序。
(五)進行宣傳推廣。加大"無線城市"宣傳力度,加快推進應用普及,樹立城市現代化形象。在公共場所建立"無線城市"體驗中心、培訓點,提升市民信息技能和意識,使企業和群眾分享信息化成果。開展群眾性、趣味性、多樣性普及活動,形成社會各界普遍認同和積極參與的"無線城市"建設氛圍。
- 上一篇:幼兒心理發展中游戲的益處
- 下一篇:關愛幼兒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