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溶地監測方案

時間:2022-06-20 10:27:00

導語:巖溶地監測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巖溶地監測方案

為準確掌握全區巖溶地區石漠化土地的最新狀況及其動態變化,建立全區巖溶地區石漠化土地資源數據庫和綜合治理信息平臺,滿足巖溶地區的綜合治理,促進生態修復提供準確、詳實的動態信息,按照《關于開展省巖溶地區第二次石漠化監測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結合區的實際,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標與任務

(一)檢測目標

全面查清我區巖溶地區石漠化土地現狀及其動態變化情況,分析動態變化原因,更新石漠化土地基礎信息數據庫,編制并提交石漠化監測圖斑因子與圖形調查成果數據,為國家及地方制定石漠化綜合防治政策和有關規劃,推進全區巖溶地區石漠化科學治理提供科學依據。

(二)監測任務

1、按照國家統一的技術規定,結合區特點,以鎮為基本單位,調查的石漠化土地的面積、程度、分布情況。

2、掌握監測間隔期內全區石漠化土地的動態變化及演變情況。

3、掌握巖溶地區石漠化土地綜合治理工程進展情況,對工程效果進行科學評價,為國家和地方制定防治對策提供依據。

4、深入分析自然和社會經濟因素對巖溶地區石漠化過程的影響,提出針對性的防治對策與技術措施。

5、更新我區巖溶地區石漠化土地地理信息數據庫(與上期相對應),進一步完善全區巖溶地區石漠化土地信息管理系統。

二、監測內容與范圍

(一)監測內容

1、石漠化土地狀況。包括監測市域內巖溶地區石漠化土地面積、程度和分布現狀,以及動態變化情況。

2、石漠化土地演變評價。對監測區域內石漠化演變情況、演變原因進行分析、評價。

3、土地利用狀況。包括監測區內各類土地利用類型的現狀和動態變化,以及引起變化的原因。

4、植被狀況。包括監測區內植被種類、起源、生長狀況、主體植被蓋度和植被總蓋度。

5、土壤狀況。包括監測區內巖溶地貌、母巖、土壤類型、土壤質地、土層厚度等。

6、石漠化治理狀況。對監測區內治理石漠化采取了生物、工程和綜合措施的情況進行調查,對沒有采取治理措施的提出建議采取措施。

(二)監測范圍

全區巖溶地區石漠化監測范圍為:板橋鎮、泗渡鎮、高坪鎮、團澤鎮、董公寺鎮、高橋鎮等六個鎮。

三、組建工作機構

我區巖溶地區第二次石漠化監測工作在市林業局的統一部署、安排下,組建區級石漠化監測工作機構,承擔并完成我區第二次巖溶地區石漠化監測工作任務。成立區石漠化監測領導小組。

四、監測工作程序

(一)監測工作技術準備

1、落實調查工組數和人員(工組長、組員)配備。

2、落實遙感影像解譯標志建立、數據錄入與統計、圖件制作、監測報告編寫等專業人員及技術負責人。

3、明確技術分工與合作事項。

4、收集監測區自然地理、社會經濟和氣象水文資料。

5、購置必要儀器、工具。

(二)開展技術培訓

依據《巖溶地區石漠化監測技術規定》和《省巖溶地區石漠化監測(調查)實施細則》,對所有參加監測工作的技術人員進行全員培訓,使所有參加監測工作的人員全面掌握監測工作的技術標準、操作方法與成果要求。請省林業調查規劃院相關專家指導技術培訓、做石漠化監測專題報告。

1、實施單位:由區石漠化監測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

2、培訓人員:全區參加巖溶地區石漠化監測的專業技術人員。

3、培訓目標:保證參加全區巖溶地區石漠化監測人員,嚴格掌握技術標準,熟悉監測工作方法,提高監測數據精度,保證監測工作質量,提交合格監測成果,為石漠化綜合治理項目實施提供科學依據,為巖溶地區生態治理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支撐。

(三)圖斑規劃及外業調查驗證

在建立解譯標志的基礎上,按照技術規定圖斑區劃條件和要求進行變化圖斑區劃,并到現場進行驗證和調查,修訂圖斑界線,填寫各項調查因子。

區林業局負責完成本轄區圖斑區劃及外業調查驗證、圖斑因子調查表填寫、質量檢查;轄區圖斑數據庫與圖形庫數據錄入、邏輯檢查;沒有條件完成本轄區圖斑區劃及外業調查驗證與數據庫建立的市轄單位,由市級石漠化監測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實施單位,組織技術力量完成。同時接受上級監測機構的監測質量抽查與驗收。

(四)監測成果與成果匯總

1、監測圖斑因子數據匯總。以區為單位進行監測圖斑調查因子數據錄入,提交區級石漠化監測圖班監測因子縣級數據庫。

2、監測圖斑圖形數據匯總。以鎮為單位進行監測圖斑圖形數據匯總,由區林業局進行區級監測圖斑圖形數據庫匯總。

3、區級監測報告。在完成監測圖斑因子數據與圖形數據錄入工作基礎上,編制區級石漠化監測報告。在區級石漠化監測報告和質量檢查報告的基礎上,編寫《區巖溶地區石漠化監測報告》,報請市林業局石漠化監測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專家對區級監測成果進行評審,并按規定程序上報。

五、區級成果的提交

(一)區級監測成果

區級監測成果經檢查驗收合格后直接向市級監測領導小組辦公室提交。成果內容包括:

1、區級巖溶地區石漠化監測遙感解譯標志庫(含影像、照片)。

2、區級巖溶地區石漠化監測各類面積統計表。

(1)石漠化監測因子調查表

(2)土地利用情況統計表

(3)石漠化治理情況統計表

(4)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試點完成情況統計表(1)

(5)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試點完成情況統計表(2)

(6)氣象因子調查表

(7)水文情況調查表

(8)社會經濟情況調查與統計表

(9)石漠化狀況及程度分行政單位統計表

(10)石漠化演變類型分行政單位統計表

(11)石漠化狀況及程度分地類統計表

(12)分土地使用權統計表

(13)分植被綜合蓋度統計表

(14)分石漠化治理措施統計表

(15)分石漠化變化原因統計表

(16)石漠化狀況動態轉移表

(17)石漠化按行政單位動態變化統計表

3、區級基本圖和石漠化狀況分布圖、石漠化程度分布圖、石漠化動態變化分布圖、石漠化演變類型分布圖等專題圖件。所提交圖件圖幅以A0幅面為準(以光盤為介質提供),提交巖溶地區shape格式的地理信息圖形數據庫。

4、區級巖溶地區石漠化監測報告。

5、區級巖溶地區石漠化監測工作總結。

六、質量管理

為了統一全區巖溶地區石漠化監測調查成果與國家標準保持一致,保證石漠化監測成果質量,按照國家“建立‘三查一驗’的檢查驗收制度”要求,落實調查工組自查,做好省級和國家級質量抽查,確保一次性通過國家林業局組織成果質量驗收。

檢查驗收方法、內容及標準,嚴格執行國家《巖溶地區石漠化監測技術規定》(修訂),按照《省巖溶地區石漠化監測(調查)實施細則》進行操作,確保監測過程執行技術規定,嚴格掌握標準,做到界線區劃準確,調查因子全面、數據正確。

七、工作進度安排

進行技術培訓,由省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專家負責培訓;完成外業調查及外業調查成果審查;完成調查成果數據錄入和圖紙制作等內業成果,并接受市檢查組驗收;12月底完成區級數據匯總及調查成果上報工作。

八、保障措施

(一)技術保障

成立專業技術組。本項目涉及林業、生態、地質、土壤、地理、信息等多個專業學科,技術內容豐富,按專業不同,在項目責任制的基礎上,成立因子調查、錄入統計(數據庫)、區劃制圖(圖形庫)、分析報告等專業技術組,每個專業組重點負責項目相關內容的過程指導、質量控制與省級質量驗收,并接受國家級檢查驗收。

(二)質量保障

1、制定質量管理辦法。為確保我區石漠化監測成果質量,縣(市、區)林業主管部門,以及參加石漠化監測工作的技術人員,分別明確任務,落實質量責任,分級落實責任制度,制定《質量管理和檢查驗收辦法》,建立質量保障體系。加強檢查與核查,加強培訓和監督,確保監測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2、成立區級石漠化監測工作專家指導組。由區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隊隊長梁曉林任組長、主任工程師吳遠由等人員組成的專家指導組,分別深入到各工組現場指導。

3、組織區級石漠化監測成果專家初審。由區巖溶地區石漠化監測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專家對各地石漠化監測成果進行初審。

(三)人力組織

1、區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隊負責協調本轄區石漠化監測工作區質量檢查和配合市級驗收與成果統計、分析,數據庫與圖形庫建立。

2、區林業調查規劃隊負責本級石漠化監測外業調查、數據錄入與統計分析、圖形制作、調查報告編制等,向市級石漠化監測領導小組辦公室提交本級石漠化監測成果。

(四)信息宣傳

在巖溶地區石漠化監測工作啟動前,區林業局要報送縣級石漠化監測工作領導小組名單與聯系方式。開展巖溶地區石漠化監測工作意義、進展、措施、經驗、先進事跡等宣傳報道。按國家石漠化監測中心的監測進度信息報送要求,石漠化監測工作縣每半月向市石漠化監測領導小組辦公室報送石漠化監測工作開展情況,提高石漠化監測工作的社會影響,為轄區石漠化治理規劃和實施治理工程項目打下基礎。及時報道工作進展,交流石漠化監測工作做法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