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信息化與工業化指導方案
時間:2022-06-27 05:07:49
導語:全縣信息化與工業化指導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加快推進我縣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以下簡稱兩化融合)工作,培育新興產業,提升產業創新能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根據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市2010年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實施方案的通知》(濰政辦字〔2010〕79號)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兩化融合的指導思想、實施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的部署要求,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通過實施兩化融合,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信息產業壯大和現代服務業發展,推動工業經濟實現速度、質量和效益的同步提升,促進全縣經濟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和諧發展。
(二)實施原則。堅持統籌協調、分類推進,根據產業類別和區域發展特點,有步驟、有計劃地推進融合工作;堅持點面結合、典型示范,通過以點帶面,形成示范推廣效應;堅持企業為主、政府引導,激發企業內在動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堅持以用興業、融合發展,逐步形成信息產業發展與信息技術應用的協調互動機制。
(三)發展目標。到2011年底,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裝備自動化和半自動化率達到75%以上;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工程(CAE)、計算機輔助工藝計劃(CAPP)、產品數據管理(PD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技術在機械制造業的應用率達到80%以上;重點骨干企業中實施企業資源計劃(ERP)、供應鏈管理(SCM)、客戶關系管理(CRM)、財務管理系統達到8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商貿流通企業互聯網應用率達到90%以上,形成較為健全和完善的電子商務發展基礎和支撐體系;企業節能減排信息技術得到廣泛應用,信息技術促進節能減排的作用明顯提高;兩化融合對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發展帶動作用明顯,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0%以上。
二、主要任務
(一)推進企業生產過程智能化和網絡化。大力推進信息化與生產過程控制的融合,實現生產制造全流程的信息化。重點推廣應用現代集成制造系統(CIMS)、計算機輔助制造(CAM)、分散控制系統(DCS)、數控技術等信息技術,促進生產過程數據的即時采集和傳輸,完成生產過程的在線監控與管理、故障診斷與分析、性能計算與控制,實現生產過程智能化和網絡化。
(二)加快企業管理信息化建設。加大以企業資源計劃(ERP)為重點的管理信息系統應用,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等各層面推廣應用制造、供應鏈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客戶關系管理、決策支持、商務智能等信息系統,強化設計、采購、生產、銷售、庫存等環節以及人員、資金、物資、信息、客戶資源的管理,支撐企業流程再造和管理創新,促進企業資源優化和產業鏈的合理化,有效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三)以信息化促進節能降耗和清潔生產。推進信息技術在建材、化工、紡織、造紙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應用,重點推進生產設備數字化和智能化,優化生產工藝流程,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加快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工業園區的能耗控制、環境監測和主要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建設,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
三、重點行業應用
(一)鋁及不銹鋼加工業。以華建鋁業、偉盛鋁材、偉業鋁材、新裕東鋁業、朝日不銹鋼等骨干企業為重點,積極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產品多元化和升級換代,支持向裝備大型化、自動化、信息化、清潔化方向發展,提高產業集中度。重點推廣應用現代集成制造、數控技術等信息技術,促進生產過程數據的即時采集和傳輸,完成生產過程的在線監控與管理、故障診斷與分析、性能計算與控制。華建鋁業公司要緊緊圍繞節能環保高檔鋁型材項目,大力實施企業資源計劃(ERP)、供應鏈管理(SCM)、客戶關系管理(CRM)、財務管理系統,不斷提高企業信息化水平。
(二)冶金化工業。積極發揮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優勢,研究開發生產過程的優化控制技術、在線檢測技術、新型分離和混合技術,推廣實施企業資源計劃(ERP)、制造執行系統(MES)與其他應用系統集成和優化,推進企業在流程控制、故障診斷、安全監控、工程設計等方面應用信息技術,在質量、安全、節能、環保四個關鍵環節部署制造執行系統(MES)。雷奧新能源公司、藍帆新材料公司要積極推廣應用中控系統和生產數字化系統,實現生產全過程信息技術應用。
(三)建材加工業。以山水水泥公司為樣板,建立內部局域網,運用生產數字化管理系統,對整個生產流程進行計算機控制,大力提高生產過程自動化。同時,注重結構調整,推進節能降耗和減排治污,堅決抑制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推行清潔生產。要進一步推廣應用水平分析檢測系統、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推進重要工藝環節的自動調節運行,充分發揮自動化的綜合控制作用。
(四)機械電子業。以提升產品信息技術含量為目標,重點推動計算機輔助設計、輔助制造技術向人機交互性更強和網絡化制造方向發展。采用專用集成電路芯片、高端工業軟件、新型電子材料與元器件、物聯網等新信息技術,推廣綠色設計技術、產品數據庫管理等現代技術,提高企業設計與制造的集成化水平。華特磁電公司要依托“磁電設備研發與生產基地”品牌,加大信息化投入,大力推廣應用計算機三維設計技術,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三恩電子、金圣隆機械、象牛機械等企業要積極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工程(CAE)、計算機輔助工藝計劃(CAPP)、產品數據管理(PDM),進一步提升產品研發水平。
(五)造紙包裝業。重點推進應用信息技術促進企業節能降耗和減少污染排放,改造傳統工藝,優化生產流程,推廣應用節能控制和污染治理的信息技術與設備。萬豪集團要以玉龍造紙為核心,積極推廣生產過程自動化控制系統,進一步改造傳統工藝,研發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實現企業規模膨脹。
(六)紡織服裝業。重點提升紡織行業專用設備的數字化控制水平和嵌入式系統應用。棉紡織行業重點推廣應用配棉管理信息化以及生產自動檢測、管理系統;服裝行業重點采用人體數碼掃描技術和裁剪縫紉自動組合技術和裝備,實現服裝設計和制造的集成。一棉紡織公司要積極應用先進自動化生產線,推廣應用微電腦控制系統,利用好財務管理系統和倉儲信息化管理系統,進一步減少勞動力強度和用工數量。
(七)食品加工業。重點提升食品行業關鍵生產工藝、專用裝備及生產線的數字化控制水平;推進企業產品質量控制系統與可追溯系統的建設,提升食品生產的檢測、控制數字化水平,增強企業質量安全與清潔生產控制能力。秦池集團要在抓好糧食酒和酒精生產的基礎上,不斷提高生產流程和企業管理信息化水平,大力發展沼氣發電、生物乙醇、生物有機肥等循環經濟,進一步增強清潔生產控制能力。(八)商貿物流業。以中央商務區、中國豪德江北物流城和旺佳商貿城為重點,推廣應用條形碼、無線射頻識別(RFID)、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等信息采集跟蹤技術,推動物流、商貿行業開展供應鏈管理(SCM)、客戶關系管理(CRM)。推進以RFID應用為特征的“物聯網”建設應用,實現物流信息互通、數據共用、資源共享。
其他行業也要根據行業特點和實際,推進行業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
四、兩化融合“四大工程”
(一)電子信息產業壯大工程。發揮我縣磁電、水泥電子、供水等產業的聚集優勢,加快磁電、電子等主導產業發展,拉長產業鏈條,引導企業加強自主創新,打造具有全國一流水平的產業集群。加快物聯網產業發展,出臺加快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意見,編制物聯網產業發展規劃,促進物聯網產業增長。
(二)中小企業信息化提升工程。采取政府引導、社會化運作的方式,為中小企業搭建企業資源計劃(ERP)、移動辦公、網上培訓、信用擔保、產業集群、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公共服務平臺,重點建設好我縣鋁型材產業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降低中小企業信息化投入成本。聯合信息服務企業共同舉辦中小企業信息化推廣活動,引導中小企業從辦公自動化和會計財務應用入手,開展企業管理及電子商務等信息化應用。
(三)“無線城市”工程。按照市里統一安排部署,采用全省統一的技術標準和服務規范,依托省“無線城市”支撐體系,建設全縣“無線城市”信息綜合服務平臺,形成覆蓋全縣的移動信息化服務門戶。在完善“無線城市”基礎設施的基礎上,深化無線寬帶網絡在移動電子商務、企業管理、城市應急管理、社區服務和農業信息化等領域的應用。
(四)兩化融合基礎環境工程。完善通信和廣播電視傳輸等基礎性信息傳輸服務,促進電信網、互聯網、有線電視網“三網融合”,不斷增強網絡功能和綜合利用網絡資源的能力,重點推進無線寬帶網建設、普及數字廣播電視業務、大力發展新一代移動通信、物聯網等信息傳輸服務業,帶動通信設備、信息終端、射頻識別(RFID)等相關產業發展。建設良好的信息化基礎設施,為企業應用信息化技術提供良好環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h里成立兩化融合推進機構,統籌兩化融合工作。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加強協調和溝通,形成跨部門聯動的長效機制,共同推進我縣兩化融合工作。
(二)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進一步制定和完善兩化融合重點領域的優惠政策,強化投融資激勵和約束機制,形成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其他投入為補充的長效投入機制。大力支持兩化融合項目發展,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市產業發展專項、服務業、科技發展、節能減排等相關資金支持,扶持先進適用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
(三)加強人才培育和引進。加快對具有行業應用背景的專業信息技術人才、具有信息技術知識基礎的管理人才以及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做好我縣企業信息化“三庫”(企業人才數據庫、企業域名數據庫、企業產品數據庫)建設工作。加強與技術院校合作,面向市場,培養各類信息化專業人才。
(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加快推進數字化建設,實現政府行政網上服務、網上辦公,大力推進衛生、教育、交通、文化等社會領域信息化,進一步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無線城市和信息安全建設。加大對兩化融合的宣傳力度,為兩化融合創造良好的推進氛圍和支撐環境。
- 上一篇:農業循環經濟體系創建途徑選擇
- 下一篇:違法經營打擊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