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協科普工作方案
時間:2022-07-03 05:54:40
導語:科協科普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2年,中國科協科普工作將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書記處和國務院對科學素質和科普工作的指示精神,按照《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1-2015年)》的要求和中國科協八大、八屆二次全委會的工作部署,圍繞“推動《科學素質綱要》實施,著力科普資源開發與共享服務、科普陣地與條件建設、科普社會動員機制建設,推動科普人才建設和科普產業發展”的“一主線、三重點、兩推動”的工作域,組織和發動全國學會、各級科協組織,以及社會力量廣泛開展科普活動,服務大局、重點突破,面向基層、關注民生,繼承創新、務求實效,不斷推動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和科普工作取得新成績,為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一、認真履行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職責
1.發揮綜合協調作用,加強督導,積極推動未成年人、農民、城鎮勞動者、領導干部與公務員、社區居民科學素質行動,以及科學教育培訓、科普資源開發與共享、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建設、科普基礎設施、科普人才建設等工程的實施,推動建立完善《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長效機制。
2.加強溝通聯絡,完善大聯合大協作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成員單位的各自優勢,聯合開展帶動性活動,進一步推動形成多方聯動、全民參與的工作格局。
3.加強宣傳,做好信息服務。組織開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1-2015年)》宣講和培訓工作。辦好《科學素質工作月刊》等期刊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網站,加大《科學素質綱要》宣傳力度,營造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的氛圍,進一步激發社會各界參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加強科普理論研究和政策調研,做好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的相關深度研究,研究制定《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考核指標體系。
二、廣泛動員社會各方力量開展主題科普活動
5.組織開展全民科學素質文藝匯演,把全民科學素質工作與“科學發展、輝煌成就”主題教育活動結合起來,把宣傳科技成就、學習科技典范、傳播科學知識、弘揚科學思想與宣講黨的偉大成就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結合起來,為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創造和諧穩定的氛圍。
6.組織開展全國科普日系列活動和北京主場活動。圍繞“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促進創新創造”主題,組織好全國科普日等重點科普活動。以“食品安全與公眾健康”為主題,與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北京市人民政府等有關部門共同主辦2012年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活動。
7.積極圍繞主題開展全國食品安全周、全國科技周、防災減災日和“科學講壇”等形式多樣、便于公眾參與的展覽和教育活動。深入開展現代社會愚昧迷信現象調研,倡導移風易俗,堅決抵制現代愚昧迷信活動,努力營造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社會風尚。
8.加強和規范青少年科技競賽與學科競賽管理,組織好第27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第12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和第12屆“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等青少年科技活動。廣泛開展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科學影像節等活動。
9.切實加強社區科普工作。啟動實施“社區科普益民計劃”,獎補全國科普示范社區,組織召開全國社區科普工作會議。加強城鄉結合部、城中村、工礦企業所在地等處的進城務工群體的科普工作。
10.進一步加強農村科普工作。深入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加強科普惠農興村項目庫建設,進一步發揮受表彰農村科普先進集體和個人的示范作用,推動建立科普惠農長效機制。進一步加強農技協的組織建設,提高服務能力,發揮好農技協在構建新型農業科技服務體系中的作用。著力培養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組織開展新農村千萬鄉土科普人才培訓工程,加強農村科普工作的調查研究。
11.深入開展科普示范創建活動。組織開展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經驗交流,鼓勵各地開展示范鄉鎮(街道)、示范村(社區)創建活動。繼續開展科普富民興邊工作試點,推動邊境地區基層科普組織建設。
12.加強全國學會科普能力建設,強化引導、激勵、支持等手段,充分調動和發揮全國學會在科普方面的作用,促進全國學會組織建設和科普能力的提升。
三、努力推動科普資源開發集成與共享服務
13.推動國家重大科技項目中增加科普任務試點工作,探索有效的科研成果科普化模式,鼓勵和支持科技工作者參加科普創作和科普活動,及時將科技成果和科技創新最新進展向公眾傳播普及。
14.推動教育科普資源的開發共享,促進高校面向公眾合理開放教育科研場所和設施,開展各類主題科普活動,為公眾提供科學傳播服務。發揮著名高校的表率和示范引領作用,與教育部聯合開展全國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活動。開展高??破談撟鞯恼{研和嘗試,推動高校師生開展科普創作。
15.加強科普資源開發、集成與共享。圍繞《科學素質綱要》工作主題,以節能減排、食品安全為重點,大力集成開發科普圖書、展覽、影視等資源。加大應急科普資源的開發儲備。探索建立行業和地方科普資源集成共享服務機制。制作《科普大篷車》廣播電視節目和《科普之窗》遠程教育課件并做好共享服務,支持中國科普影視資源共享平臺建設。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向社會開放科普資源。
16.推動繁榮科普創作。支持開展第二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獎評選、全國大學生科普創意征集和科普圖書閱讀推廣等活動,加大對優秀科普作品的宣傳推廣力度,鼓勵科技工作者、學生和媒體工作者廣泛參與科普創作。
17.推動科技界與大眾傳媒交流互動,以“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系列活動為重點,組織科學家圍繞群眾關注的重點、熱點、焦點問題,及時解疑釋惑,充分發揮現代媒體的科學傳播功能,引導社會公眾用科學精神、科學方法來理性認識問題、指導科學生活。
18.加強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建設。開展科技記者培訓,引導科普類報紙期刊、電臺電視臺科普頻道(欄目)、科普網站和綜合性網站科普頻道大力開展科普宣傳。探索利用網絡、移動電視、手機等新媒體形式,加大科技傳播力度。
19.加大中國數字科技館的建設力度,進一步豐富內容、創新形式,增強吸引力和影響力,推動建成為我國數字科普資源集成和共享的公共服務中心。
四、進一步加強科普陣地和條件建設
20.探索完善科技館公共服務的機制。開展科技館免費開放試點工作。研究制定科技館公共服務評級和績效評價辦法,組織開展全國科技館布局調研,充分發揮已建科技館的功能和作用,推動科技館展教水平和服務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推動建設一批高水平的一流科技館。
21.深入開展流動科技館活動和科普大篷車配發工作。充分發揮科技館的放大和輻射帶動作用,探索形成全覆蓋、可持續的流動科技館公共服務工作機制,讓尚未建設科技館的偏遠地區同樣享受到科普公共服務。
22.加強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工作。開展新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認定工作。促進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功能提升,支持全國科普教育基地開展特色活動和重大科普活動聯動。推進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數字化試點工作和網絡平臺建設。建立完善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考核工作機制。
23.推動全國科普“站欄員”建設與發展。組織開展電子科普畫廊建設示范活動。支持社會力量參與科普基礎建設,繼續推動華碩科普圖書室建設、IT科普志愿者服務行動,以及“三農”網絡書屋等建設。
24.推廣“科技館活動進校園”示范區和縣級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場所科普教育試點經驗,開展科技館教育與學校課堂教育有機結合等研究,推動與教育部共建中小學科普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發揮作用,促進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動場所能力提升,推動構建覆蓋城鄉的科普陣地。
25.研究制定監測評估體系,開展全國科普基礎設施監測評估工作,科普基礎設施發展報告。
五、積極推動科普人才建設和科普產業發展
26.啟動在高校培養科普專門人才試點工作,開展高校培養科普專門人才相關研究,促進科普專門人才的培養。鼓勵開展基層一線的科普實用人才培訓。
27.推動科普產品與服務相關標準的研究制定。開展科普產品創作研發示范試點工作,推動科普創作和研發團隊建設。繼續辦好國際科教影視制作人年會、第五屆中國(蕪湖)科普產品博覽會。推動科普出版、科普旅游、科普影視動漫、科普展覽展品等發展,探索建立公益性科普事業和經營性科普產業并舉的體制機制。
- 上一篇:地質勘探CASS軟件運用
- 下一篇:科協宣傳信息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