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扶貧暨“扶貧日”活動實施方案
時間:2022-03-25 03:00:04
導語:社會扶貧暨“扶貧日”活動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扶貧日”活動精神和省、市、縣扶開發攻堅領導組“扶貧日”系列活動通知精神,根據縣扶貧開發攻堅領導組《關于印發〈2016年“扶貧日”系列活動總體方案〉的通知》精神和工作安排部署,“扶貧日”系列活動要在鄉鎮全面開展“奉獻一份愛心、點燃一盞希望”為主題的扶貧獻愛心活動?,F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活動主題、目標和范圍
(一)活動主題:奉獻一份愛心,點燃一盞希望。
(二)主要目標:以“奉獻一份愛心,點燃一盞希望”為主題,通過發動全鎮社會各界廣泛、自愿參與,為我鎮貧困戶扶貧開發等募集資金;募捐款主要用于貧困人口的危房改造、大病救治、困難家庭大學新生救助,公益設施建設。
(三)活動范圍。在全鎮范圍各行各業、社會各界全面開展。
二、組織協調
為加強我鎮“縣2015年‘扶貧日’系列活動”的組織協調,由鎮社事辦牽頭,會同黨政辦、經發辦、財政所、社事中心、項目辦、農技站、鎮團委、國土所、聯通營業部、派出所、交警三中隊、計生服務站、官興農商行等單位統籌做好活動的組織籌備工作,各有關單位要抽調精干力量具體負責活動籌備和組織實施工作。
三、活動形式和內容
(一)召開全鎮動員會議。9月下旬,結合《縣2015年“扶貧日”系列活動方案》有關精神,召開鎮2015年“縣2015年‘扶貧日’系列活動”動員會議,對今年開展“愛心扶貧”活動進行動員部署(各部門責任分工請見附件)。(社事辦主辦,黨政辦協辦)
(二)開展愛心募捐活動。10月15日、16日,鎮機關、各村(社區)、鎮屬各企事業單位、個體戶,組織發動干部職工、愛心人士、社會組織、企業自愿參與“奉獻一份愛心、點燃一盞希望”獻愛扶貧募捐活動。(參加單位:鎮機關單位、各事業單位、社區、鎮內中小民營企業)(社事辦、各單位、社區)
(三)開展“愛心救助在行動,善舉結對惠萬家”活動。從10月1日起至2016年1月6日,發動和引導我鎮機關黨員干部職工、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和企業開展“一幫一”、“多幫一”或“一幫多”愛心結對共建幫扶活動,努力幫助我鎮困難家庭解決最迫切、最現實的實際困難。通過活動,同步建立“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幫扶平臺”建設,努力發揮網絡信息平臺使用效應,聯動社會力量及慈善資源,促使全鎮形成常態化的大救助機制。
(四)開展走訪幫扶貧困戶活動。9月1日至農歷年底,鎮上所有領導、黨員干部職工都要到貧困戶走訪、慰問2次以上。填報扶貧工作日志,行程專項扶貧方案。積極組織愛心企業、個體戶、愛心人士到扶貧村、組、戶走訪慰問,了解困難群眾生產生活,關心群眾疾苦,盡力落實幫扶項目。社區、各村、各單位要組織黨員、干部職工、社會組織到貧困村、困難戶開展特殊黨日活動以及訪貧慰問、送溫暖獻愛心等系列活動。
(五)開展“認領、認建、認捐”工作。結合實際,上報1至3戶人口多、無勞動力、貧困程度深的特困戶(或因大病因傷亡致貧戶),上報1至3個急需解決又未列入十三五規劃和下步扶貧規劃的扶貧項目(主要包括:人行便民橋、村組通車路橋、微型飲用水庫(塘)、人畜飲用水渠、村小學附帶項目、村集中場所附帶項目、便民路、斷頭路、出山路等)。經特困戶自愿申請救助、同意公布其家庭情況的,通過上網公示、呼喚愛心救助,讓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申出援助之手,定向自認、自領、自捐,真正體現出社會幫扶的特色。
(六)開展“社區服務日”活動。以社區綜合服務管理中心示范點為平臺,廣泛開展以“奉獻一份愛心、點燃一盞希望”為主題的社區獻愛心活動,幫助社區老人、困難家庭等社會特定群體。
四、活動組織和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鎮社會扶貧暨扶貧日系列活動領導小組,由辦公室、社會事務辦會同相關單位和各村(社區)按照分工執行實施。各部門、各單位要指定專人負責具體工作,建立聯絡員制度,發揮職能作用,切實承擔責任分工,建立上下聯動、部門協助工作機制,確保整個系列活動圓滿完成,達到預期效果。
(二)加強宣傳發動。各部門各辦各村要認真做好社會扶貧暨扶貧日系列活動宣傳報道工作,要大力運用網絡平臺,如微信、微博等新型媒介慈善信息,組織新聞媒體進行系列采訪報道,重點報道各類扶貧濟困先進典型事跡,大力宣揚樂善好施優良傳統,不斷拓展參與群體,努力營造政府搭臺、社會參與的良好活動氛圍。
(三)加強規范管理。各部門、各企事業單位、各村(社區)募集的款物要統一匯繳到鎮社扶辦,由鎮社扶辦匯總后匯款到縣“扶貧日”募捐活動指定專用賬號,并全額返還鄉鎮,按規定使用。
(五)加強總結表揚。各部門、各企事業單位、各村(社區)要及時總結活動工作情況,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個人予以表揚。鎮社會事務辦要綜合全鎮活動開展情況,于10月18日前報送鎮扶貧辦。
- 上一篇:獨立學院經管類專業統計學教學研究
- 下一篇: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藥學服務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