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祭掃與服務工作方案
時間:2022-03-25 03:05:13
導語:清明節祭掃與服務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指導思想
以“平安祭掃、節地生態”為主題,充分發揮清明祭掃服務保障工作對于推進殯葬改革的積極作用,奮力推進節地生態葬法,加快推進惠民殯葬,倡導移風易俗,強化行風建設,提高服務水平,實現文明祭掃、平安清明的工作目標。
二、工作內容
(一)全面統籌部署,保障祭掃活動平安有序
各鄉鎮民政辦和縣殯葬管理所要充分認識做好清明節祭掃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樹立安全防范意識和底線思維,堅決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切實做好服務保障工作,確保清明節期間群眾祭掃安全有序。
1、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機制。各鄉鎮要按照國務院、省政府以及民政廳、市民政局關于做好文明祭掃平安清明工作有關文件精神,積極向當地黨委政府匯報,推動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安全保障工作機制,強化責任意識,統籌安排清明節期間群眾祭掃安全保障工作;縣殯葬管理所要切實加強與公安、消防、交通、林業等部門的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清明節期間群眾祭掃活動安全保障,全面實現“平安清明”的工作目標。要制定完善清明祭掃應急保障預案,明確關鍵崗位、重點時段和重要場所的安全管控責任,嚴格落實應急值守、重特大事故報告制度,及時有效地處理好各種突發性事件。要建立完善清明祭掃應急救助制度,根據需要在重點祭掃服務場所設立應急救助臨時服務點,及時為陷入臨時性困境的祭掃群眾提供應急性救助服務。
2、全面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各鄉鎮要緊密結合清明節群眾祭掃活動“短時間、小空間、高密度”等特點,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提前謀劃,周密安排,全力做好隱患排查,加強風險預防。要嚴格按照“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原則,通過自查、督查和第三方排查等方式,在清明節前全面開展祭掃問題隱患大排查,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有效防止各類安全事故發生。排查的重點是:群眾集中祭祀場所的建筑設施及環境(包括在建工程、巖坡、堡坎、護欄等)、群眾集散場地(道路)、車輛管理、交通管理、電器電路使用、易燃物品存放、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器具配備等??h殯葬管理所要加強殯葬設施設備的安全管理,以規范化操作、規范化管理為抓手,確保殯葬設施、設備的安全運行。要針對安全工作的薄弱環節,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加以整改,嚴防各類安全事故發生。各鄉鎮民政辦和殯葬管理所的負責同志要深入一線督導檢查,確保清明祭掃各項安全防范措施落實到位。對安全隱患大排查中組織不力、整改不到位或造成嚴重后果的,要嚴格追究領導責任。
3、重點防范擁堵踩踏和火災事故。縣殯葬管理所要協調有關部門提前制定公子山公墓群眾祭掃交通疏導方案,適時公布交通擁堵狀況,有效引導群眾錯峰祭掃,防止出現祭掃群眾擁堵滯留情況。特別要加強山上、山下、黑河橋、陵園路等祭掃群眾人流密集區域的安全防控,做好巡邏值守和人流疏散工作,必要時采取分流或限流措施,嚴防擁堵踩踏事故發生。要加強對祭掃服務場所的火源管控,強化防火工作措施,盡量消除燃放煙花爆竹等祭祀陋習,設置禁放標識,落實專人負責。不得在林區、景區等禁火區域焚燒紙錢、燃放鞭炮,各鄉鎮要加大野外祭掃用火巡查力度,嚴防因祭祀引發山林火災事故,公子山公墓要嚴防爆竹傷人。
(二)倡導移風易俗,推動節地生態安葬改革
1、全面推行文明低碳祭掃。各鄉鎮積極倡導移風易俗,全面推行低碳文明的祭掃方式,切實發揮黨員、干部的帶頭作用,逐步引導群眾接受文明低碳祭掃觀念。要不斷開辟和完善網絡祭奠平臺,積極組織社區公祭、集體共祭以及“時空信箱”、“思念墻”等現代追思活動,鼓勵開展“鮮花換紙錢”、“絲帶寄哀思”等免費、獎勵公益活動,盡量為群眾創造文明低碳祭掃的便利條件,樹立移風易俗新風尚,逐步使群眾由實地實物祭掃轉移到對逝者的精神文化傳承上來,引導群眾過一個現代文明的清明節。要加強清明祭掃管理,加強對燒紙錢、焚祭品等不文明祭掃行為的管控,堅決抵制祭掃過程中的封建迷信活動,創造文明低碳祭掃的良好社會環境。同時,要培育推廣廣受群眾認可和歡迎的生態節地葬法,大力倡導綠色殯葬。
2、全力推動節地生態安葬改革。各鄉鎮要深入貫徹落實民政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的《指導意見》要求,尤其是要抓住清明前后骨灰集中落葬習俗的有利時機,加強政策宣傳和輿論引導,支持和培育公益生態安葬試點,組織開展樹葬、深埋、骨灰撒散等節地生態安葬活動或共祭儀式,號召黨員干部帶頭,鼓勵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推動節地生態安葬工作取得進展和突破。省民政廳今年開展“節地生態葬”公益捐贈活動,我縣公子山公墓不少于20個。縣殯葬管理所要認真組織開展“節地生態葬”公益捐贈活動,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并在多種媒體上向社會公開公子山公墓免費節地生態穴位的地點、個數、聯系電話、申請方式和監督電話,并將活動方案和公開內容報上級主管單位。
(三)推行惠民殯葬,健全殯葬救助保障制度
全面推行惠民殯葬政策,著力保障群眾基本殯葬需求是切實減輕群眾殯葬支出負擔、實現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民的重要途徑,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的應有之義,是保護資源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客觀要求,是深化殯葬改革、推動殯葬事業科學發展的內在動力。各鄉鎮要以清明節為契機,積極爭取當地黨委、政府對惠民殯葬工作的重視支持,主動爭取相關部門支持配合,結合實際、綜合分析、理清思路、尋找途徑、提出方案,加快推進惠民殯葬政策出臺,加快建立健全殯葬救助保障制度。特別是要以民政部等9部門《指導意見》為抓手,堅持遺體火化和骨灰生態安置并重,積極推動將樹葬、深埋、撒散等節地生態的骨灰安葬方式和土葬改革區群眾自愿火化行為納入惠民政策覆蓋范圍,給予獎勵或補貼。
(四)強化殯葬服務,推進殯葬行業行風建設
繼續鞏固殯葬管理服務專項整治活動成果,認真落實民政部部署的“殯葬服務提升年”活動要求,努力促進殯葬行業規范化建設。要圍繞完善制度、健全設施、精準服務、廉潔從業等核心目標,把清明節祭掃服務保障工作作為殯葬服務提升行動的一次集中演練,全面加強行風建設,優化殯葬服務,改進殯葬管理,提升監管執法水平,推動殯葬改革??h殯葬管理所要精心制定活動方案,加強組織領導,明確任務措施,強化督查指導,切實解決行風建設和服務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不斷提升服務質量,爭取涌現出更多優質服務品牌、優秀服務標兵,樹立行業良好形象,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要把清明節祭掃服務保障作為檢驗行風建設的重要內容,做細、做實、做好各項服務管理工作,在便民服務上下功夫,在創新管理上見實效,及時總結好經驗、好做法、好作風,并將其在今后工作中固定下來、堅持下去。
(五)主動開展宣傳,營造良好氛圍
以紀念老一輩革命家簽名倡導火葬60周年為契機,抓住清明節重要時間節點,精心策劃,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紀念宣傳活動,著力加強與公眾、媒體的對話交流和良性互動,增進理解,凝聚共識。各鄉鎮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文明祭掃宣傳基地或公益生態安葬示范點,通過舉行“文明祭掃儀式”、“集體公祭”、“節地生態葬”公益捐贈等活動,大力宣傳文明低碳祭掃,廣泛宣傳惠民殯葬政策,大力推行樹葬、花葬、骨灰撒散等節地生態的骨灰處理方式,在土葬改革區積極倡導深埋不留墳頭,有效提高節地生態安葬率。要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和網站、微博、微信等新興媒介的作用,有效增強主題宣傳月活動的影響力和覆蓋面,掀起殯葬改革宣傳的新高潮。同時,要積極協調新聞媒體開展“清明走基層”活動,充分挖掘和宣傳基層殯葬職工中的感人事例,大力宣傳基層黨員、干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先進典型,真實展現殯葬行業的良好形象,贏得廣大群眾對殯葬改革的認同。要積極為媒體采訪提供便利條件,在處置突發事件的預案中增加輿情監測和宣傳工作內容,對媒體曝光的問題要第一時間反應,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及時公布調查處理結果,回應媒體和社會關切。
三、具體措施
(一)建立機構,確保組織到位。結合我縣清明節祭掃實際,全縣各地從3月15日開始啟動清明節期間應急預案,縣民政局成立2016年清明節工作領導小組,人員組成如下:
組長:
副組長:
(二)設立清明節觀察點,掌握祭掃動態。我縣將執行清明節祭掃觀察點制度。按照市局要求,縣公子山公墓為市級清明節觀察點。
(三)做好祭掃情況統計,準確及時上報??h公子山公墓觀察點在清明節法定假日期間(4月2日至4日)的每日13:00前上報《2016年清明節觀察點祭掃情況日報表》(附件1),并在上報4月4日情況時匯總上報此前清明節期間群眾祭掃相關數據。
縣殯葬管理所于2016年4月10日前將清明節祭祀工作總結上報縣民政局社會事務股。其中,2016年春節、清明節期間統計數據按照《省民政廳關于鞏固殯葬管理服務專項整治活動成果認真做好2016年春節清明節期間群眾祭祀活動有關工作的通知》(川民發〔2016〕17號)具體要求上報。
- 上一篇:臨床藥師參與呼吸科藥學服務的探討
- 下一篇:重型機械制造企業隱患辨識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