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實施方案

時間:2022-07-18 03:38:53

導語: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實施方案

一、發展現狀

特殊教育是教育體系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我市特殊教育事業堅持“以人為本、特事特辦”的原則,及時啟動實施“普特”工程,于2007年通過了省普及特殊教育達標驗收,實現了普及特殊教育的歷史性任務。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特殊教育學校20所(其中,智障學校3所、綜合特殊教育學校17所),基本實現了30萬人口以上的縣獨立設置一所特殊教育學校的目標;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1266人,其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1091人,隨班就讀學生953人;義務教育階段三類殘疾兒童入學率達83%;從事特殊教育的專任教師366人,基本建立起了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龍頭,以隨班就讀為補充的特殊教育體系框架。

但是從總體上看,我市特殊教育整體水平還不高、發展還不平衡、殘疾兒童入學率還不高,特別是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普及率偏低;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較差,用于殘疾兒童少年學習、康復、生活的教育教學設施設備還不能夠滿足特殊教育所需;師資隊伍編制及數量缺乏、專業水平不高,專業康復教師短缺;特殊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特殊教育教師待遇偏低,部分待遇得不到落實;區域特殊教育發展不平衡。這些問題制約著我市特殊教育健康快速發展。因此,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加快特殊教育事業發展迫在眉睫。

二、主要目標

(一)發展思路。

我市特殊教育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持特殊教育與其他各類教育均衡協調發展,堅持普及與提高并舉,改革與發展并重,致力于保障殘疾人受教育權利,進一步完善特殊教育體系,改善特殊教育辦學條件,提升特殊教育質量和水平,大力推進公平教育,使廣大殘疾人實現幸福人生,共享改革和發展成果。

(二)總體目標。

到2016年,全面構建布局合理、學段銜接、普職融通、醫教結合的特殊教育體系,辦學條件、師資隊伍數量和質量以及教育教學水平進一步提升。建立起財政為主、社會支持、全面覆蓋、通暢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務保障機制,基本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各方參與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建立起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干、隨班就讀和特教班為兩翼、送教上門和社區服務為補充的特殊教育辦學格局,做到全覆蓋、零拒絕。特殊教育普及率全面提升,三類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每年提升5%以上,2016年達到95%,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取得長足發展。健全特殊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學校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標準2016年達到6000元。

(三)年度目標。

——2015年底,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0%;全市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學校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標準達到5000元;全市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市特殊教育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高標準配備教育教學設施和設備。

——2016年底,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5%;全市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學校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標準達到6000元,有條件的縣(市、區)可進一步提高;辦學條件全面改善,基本形成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數量充足、專業化程度較高的特殊教育師資隊伍,高質量滿足特殊教育所需。

三、工作舉措

(一)全面構建完善的特殊教育體系。

1.繼續提高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水平和質量。嚴格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和殘疾人保障法,切實履行各級政府發展特殊教育的責任。要將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作為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建立保障機制和體系,把提高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普及水平作為義務教育鞏固提高的重要內容予以落實。特殊教育學校要繼續擴大義務教育階段招生規模,擴展招生類別,增加招生數量,擴大服務范圍。在鞏固“國家中西部特殊教育學校建設項目”成果的基礎上,繼續完善提高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加強特殊教育資源教室、無障礙設施等建設,擴大普通學校隨班就讀規模。由縣(市、區)統籌規劃,在殘疾兒童少年相對集中的中小學設立特教班,支持有條件的兒童福利機構設立特教班。以縣(市、區)為單位,針對實名登記的未入學殘疾兒童少年殘疾狀況和教育需要制定具體解決辦法,通過多種教育安置方式,有計劃、有步驟地為其提供合適的教育。創造條件,通過遠程教育、送教上門等多種形式,對重度肢體殘疾、重度智力殘疾、孤獨癥、腦癱和多重殘疾兒童少年等實施義務教育,切實保障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

2.積極發展殘疾兒童學前教育。將殘疾兒童學前康復教育納入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殘疾兒童入班(園)率要在2016年達到80%以上,實現殘疾兒童基本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刹扇√厥饨逃龑W校增設附屬幼兒園、單獨設置特殊教育幼兒園等方式,開展針對殘疾兒童的特殊教育。有條件的普通幼兒園要接收輕度殘疾兒童入園,積極開展學前兒童特殊教育和康復工作;有條件的地區可開辦融合性幼兒園,探索特殊需要兒童和正常兒童共同接受學前教育與學前康復的教育模式。市縣兩級教育、民政、衛生部門要和殘聯相互協作,積極舉辦0—3歲殘疾兒童早期干預、早期教育和康復訓練機構。對于社會力量舉辦各種民辦學前特殊教育機構的,在政策上予以傾斜,并由政府給予一定經費支持。

3.加快發展高中階段特殊教育和殘疾人職業教育。進一步加快市特殊教育中心建設,規劃、建設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努力實現在全省創一流、在國內爭先進、與國際相接軌,力爭2015年投入使用。市特殊教育中心要成為承擔市主城區學前教育階段、義務教育階段和全市高中教育階段特殊教育的龍頭學校,并增設孤獨癥專業教育部。各縣(市、區)要借勢借力,進一步抓好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因地制宜辦好殘疾人高中階段教育。特殊教育學校要開好勞動技術、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增加必要的職業教育內容,強化生活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培養。鼓勵和扶持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多層次的殘疾人職業技能教育和中短期實用技術培訓,加強校企合作,對殘疾學生實行定向培養、訂單教育,建立殘疾人職業教育與就業培訓基地。普通高中學校要保障符合錄取條件的、能夠隨班就讀的殘疾少年接受高中教育。中等職業學校要創造條件,大力開展殘疾人職業教育,開設符合殘疾學生身心特點、適合需要的職業課程。市和縣(市、區)特殊教育學校要建立從低到高相互銜接的職教體系,促進學生適應生活、適應社會、適應職業。積極開展面向成年殘疾人的職業教育培訓,鼓勵和扶持特殊教育學校、職業學校、技工學校及職業培訓機構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提高其就業和創業能力。加強殘疾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促進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共建共享。

4.重視發展高等教育階段特殊教育。普通高等學校要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招收符合錄取標準的殘疾考生,不得因其殘疾而拒絕招收。市屬普通高校要積極開設適合殘疾人教育的專業,逐步擴大招生規模。有關部門要為接受成人高等學歷教育、自學考試、遠程教育的殘疾人提供方便,從各個層面滿足殘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二)建立穩定有效的特殊教育辦學經費保障機制。

1.加大特殊教育發展投入。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標準2016年達到6000元。目前標準高于6000元的縣(市、區)不得下調,有條件的縣(市、區)可進一步提高。隨班就讀、特教班和送教上門的義務教育階段生均公用經費參照上述標準執行。各級政府要加大特殊教育支持力度,根據發展需要,將特殊教育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同時從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于特殊教育學校開展包括社會成年殘疾人在內的各種職業教育與培訓。各縣(市、區)可根據實際對殘疾學生提供交通費補助,納入校車服務方案統籌解決。同時,應結合實際,按照彩票公益金的使用宗旨,支持殘疾兒童少年特殊教育工作。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捐資助學。

2.切實保障殘疾學生免費義務教育實施。嚴格執行國家政策,對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學生免除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對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寄宿生發放生活補助費,補助標準為小學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1500元。對在高中階段特殊教育學校就讀的殘疾學生實行全部免費教育。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資助范圍,提高補助水平,逐步實現所有特殊教育學生全覆蓋。

3.扎實做好殘疾學生資助工作。普通高校全日制本??圃谛I屑彝ソ洕щy的殘疾學生和中等職業學校一二年級在校生,特殊教育學校職業高中班(部)殘疾學生,全部享受國家助學金。對中、高等院校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獲得國家承認學歷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埔陨袭厴I證書的殘疾學生給予資助,資助經費從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中支付。

(三)提升特殊教育辦學質量。

1.加強特殊教育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嚴格落實國家、省制定的盲、聾和培智三類特殊教育學校課程標準,健全課程教材體系。市特殊教育中心要充分發揮全市特殊教育的龍頭示范作用,加強體現我市特色的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教材研發。各縣(市、區)特殊教育學校也要充分考慮殘疾學生特點,加強個別化教育,注重培養其生活自理、與人交往、融入社會、勞動和就業等方面能力。

2.全面推進隨班就讀工作。做好各類殘疾兒童調查統計工作,完善縣級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對于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保障其在普通中小學校隨班就讀,隨班就讀學生須出具醫療機構診斷證明。加強對隨班就讀學生的教育管理,定期總結工作經驗,并為隨班就讀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個別教育計劃。建立特殊教育學校定期委派教師到普通學校巡回指導隨班就讀工作制度,探索建立特殊教育學校與普通學校定期舉行交流活動的制度,促進融合教育,進一步提高隨班就讀的質量和水平。

3.大力加強職業技能教育。特殊教育學校要在開足開好勞動技術、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的同時,開設符合學生特點、適合當地需要的職業課程。市和縣(市、區)特殊教育學校要結合我市經濟發展需求,綜合考慮當前和未來市場就業需要,合理設置和選擇專業,制定配套的課程計劃。鼓勵和扶持各類特殊教育學校、職業學校、技工學校及職業培訓機構,開展各種形式的殘疾人職業培訓。加大殘疾人職業培訓經費投入,在生產實習基地建設、職業技能鑒定、就業安置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和具體扶持保護措施。

4.以實施醫教結合為重點全方位開展特殊教育。要加強教育機構與醫療機構、康復機構的合作,加強特教學??祻徒處熽犖榻ㄔO。各縣(市、區)要充分發揮教育、衛生、殘聯等職能部門的作用,建立由專職康復醫師組成的指導醫生隊伍,采用教育、醫療、康復等綜合方式,根據殘疾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實際需求,對殘疾學生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康復和保健,補償身心缺陷,挖掘學生潛能,使每一個殘疾學生的身心得到康復并全面發展。

5.深入開展特殊教育研究。市教育局和各縣(市、區)教育局(文教體局)要組織指導學校開展特殊教育教學研究。充分發揮市特殊教育中心在全市特殊教育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和示范帶動作用,加強特殊教育科研骨干隊伍建設,提高特殊教育科研質量和水平;鼓勵和支持特殊教育團體開展多種形式的特殊教育學術交流活動。加強盲文、手語的研究、推廣、培訓工作。

6.加強特殊教育學校文化建設。從精神文化、管理文化、行為文化和環境文化等四方面全面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強化殘疾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法制教育、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文明行為和禮貌習慣,為特殊教育學生全面發展、潛能開發和缺陷補償創建一個全面優化、無障礙的學校人文環境。

(四)全面改善特殊教育辦學條件。

1.進一步優化特殊教育辦學條件。全市所有特殊教育學校布局、選址、規劃與建設用地要符合教育部《特殊教育學校建設標準》,并按照《全日制聾教育儀器配備目錄》、《全日制弱智學校教學儀器配備目錄》,配齊、配全教學儀器設備。要完善聾兒語訓設備(單訓設備、語言訓練軟件等),配置聽力檢測設備、耳膜制作設備、智商測試設備和康復訓練設備,補充、更新圖書和音像資料,師生人均圖書量達到或接近國家規定建設標準。

2.加強特殊教育康復設施設備建設。承擔隨班就讀殘疾學生較多的普通學校要設立特殊教育資源教室(中心),配備基本教育教學和康復設備,為殘疾學生提供個別化教育和康復訓練。特殊教育學校要配備必要的教育教學、康復訓練等儀器設備,探索教育與康復相結合的特殊教育模式。

3.全面加強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設。繼續加大特殊教育現代信息技術硬件投入,加強現代遠程教育能力建設,建立設備運行維護保障機制,2016年底全市特殊教育學校全部實現校校通和班班通。特殊教育學校要充分運用國家特殊教育資源庫和特殊教育信息資源系統以及普通中小學教育資源,加大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力度,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豐富教育教學內容,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要根據殘疾學生的特點,積極開展信息技術教育,提高殘疾學生信息素養和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五)強化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1.加強特殊教育教師培養培訓工作。統籌規劃,科學安排,全面實施針對特殊教育教師的培訓計劃,對在職教師實行輪訓,重點強化中青年骨干教師培訓工作。每年選派一定數量的青年骨干教師接受不少于半個月的專門培訓;每年組織一定數量的校長和特教專干參加不少于20學時的管理者培訓;每年完成一定比例的隨班就讀、資源指導、送教上門教師和特殊教育學校新教師的培訓。培養師范生的“全納教育”(指容納所有學生、沒有排斥、沒有歧視、沒有分類的教育)理念和指導隨班就讀殘疾學生的教學能力。加強學院特殊教育專業教育教學管理,強化專業建設,提升教學質量,積極鼓勵優秀青年進入特殊教育專業學習,鼓勵優秀高校畢業生到特殊教育學校、兒童福利機構等單位任教。積極組建以學院特殊教育專業和市特教學校為依托的市級師資培訓基地。

2.積極做好特殊教育教師配備。針對特殊教育學校學生數量少、班額小、寄宿生多、護理難度大、教師需求量大的特點,按照國家、省對特殊教育學校編制和崗位的規定,實施特殊教育教師專業證書制度,逐步實現特殊教育教師持證上崗。根據特殊教育事業發展需要確定年度教師招聘計劃,配齊配足教職工。根據省教育廳制定的隨班就讀教師、送教上門指導教師和康復訓練人員等不同崗位條件,安排相應教師。根據國家、省關于教師資格制度改革工作的總體要求,將特殊教育相關內容納入教師資格考試。

3.保障特殊教育教師待遇的落實。要努力保障并改善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和生活條件,在職稱評定、評先獎優等方面優先傾斜,各類校長、教師評優活動中要有特教員工。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和普通學校承擔特殊教育任務的教師以及殘疾人工作者,職稱聘任指數按省級重點高中標準核算,教育行政部門在分配獎勵性績效工資時參照邊遠學校分配辦法適當傾斜,鼓勵支持承擔特殊教育職責的教師愛崗敬業。對在普通學校承擔殘疾學生隨班就讀教學和管理工作的教師,在績效考核中給予傾斜。有關部門要出臺政策,為送教教師和承擔“醫教結合”實驗的相關醫務人員提供工作和交通補貼。

四、組織保障

(一)嚴格落實政府職責。各縣(市、區)政府和市政府有關部門要履行法定職責,將發展特殊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本著特教特辦、重點扶持的原則,關心特殊教育的特殊需要,制定發展特殊教育的傾斜政策和措施,加強對特殊教育工作的領導和協調,統籌安排相關資金,合理配置特殊教育資源,切實解決制約特殊教育發展的瓶頸問題,確保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如期完成。

(二)廣泛凝聚工作合力。各級政府要建立特殊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切實承擔起推動特殊教育發展的職責。教育部門統籌制定特殊教育計劃實施方案,加強對承擔特殊教育工作學校的指導,開展特殊教育教師培養培訓,依托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等平臺,加強殘疾兒童少年教育信息監測服務和動態管理;發展改革部門要把特殊教育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加強特殊教育學校建設;財政部門要完善特殊教育投入政策,支持改善特殊教育辦學條件,加大對特殊教育學生資助力度,加強對專項資金執行力度、政府采購程序的監管;民政部門要抓好福利機構殘疾孤殘兒童撫育工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完善和落實工資待遇、職稱評定等方面對特殊教育教師的支持政策;機構編制部門要按照省制定的特殊教育學校教職工編制標準,做好特殊教育學校機構編制核定工作;衛生計生部門要做好對殘疾兒童少年的醫療與康復服務;殘聯要做好未入學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的實名調查登記工作,加強殘疾兒童少年康復訓練和輔具配發等工作。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進一步加大特殊教育宣傳力度,在全社會形成關心支持特殊教育、尊重特殊教育教師和殘疾人教育工作者的輿論氛圍。進一步落實國家關于捐贈及免稅的政策,積極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間組織、個人等支持特殊教育,廣泛動員和鼓勵社會各界捐資助學。

(三)做好督導評估工作。按照國家、省統一要求,以縣(市、區)為單位,對基本普及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進行評估驗收,將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水平和特殊教育保障水平等作為評估驗收的主要指標,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不達標的縣(市、區)不得申報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評估結果向社會公布。全市將組織開展對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實施情況的專項督導檢查,并將特殊教育工作列為對縣級政府教育工作綜合督導評估的一項重點內容,推進縣(市、區)特殊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