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局政務誠信建設實施方案
時間:2022-11-25 10:57:44
導語:商務局政務誠信建設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政務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印發市政務誠信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深入推進商務領域信用建設,著力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流通治理新秩序,促進消費環境和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結合我縣實際,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精神,緊扣商務經濟發展主要矛盾變化,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深入推進全縣商務領域信用建設,以信用監管為著力點,加快構建商務領域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監管和服務體制,推進商務領域治理能力、服務水平現代化,努力營造良好消費環境和營商環境,服務全市商務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建設更美麗更富
裕更文明的現代化新提供更持久、更強勁的動力。
(二)主要目標
到2021年,全縣對外貿易、內貿流通等領域信用信息數量質量明顯提升,商務信用制度和標準體系更加完善;全過程信用監管全面實施,跨業務、跨行業的聯合獎懲機制進一步健全,商務領域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監管體制基本建立;消費信用體系初步建立,消費環境有效改善,消費滿意度顯著提升,企業誠信經營意識不斷提高,誠信營商環境基本形成。
(三)重點領域
對外貿易信用建設。加強進出口企業信用建設,對虛假貿易、惡意低價競爭、編造虛假業績或者因企業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給社會及進出口貿易造成重大危害和損失的,將失信主體、責任人和失信行為記入信用記錄,并實施信用聯合懲戒。鼓勵企業在一般貿易、跨境電子商務等跨境貿易活動中,使用信用報告、信用保險等信用服務,有效化解信用風險。探索建立重要進出口商品追溯和信用保證體系。
服務貿易信用建設。按照商務部、省商務廳部署,建立健全服務貿易市場主體信用記錄和信用評價體系。在商務部門組織的重大展會等貿易服務活動中,開展信用審查、可信交易對手推薦和失信警示等信用支撐服務。依托展覽業重點企業聯系監測制度開展企業信用評價。
二、實施全過程信用監管
(四)開展事前信用審查。推動將審核信用記錄、信用報告等列為商務領域行政審核、行政許可、政府采購、政策支持等工作的一般程序。探索對誠實守信主體實行優先辦理、簡化程序、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務措施,對違法失信主體實施市場禁入或服務受限等預防和懲戒措施。完善信用審查程序,調整優化標準,推進信用審查合理化、規范化。
(五)建立信用承諾制度。鼓勵和引導商務領域市場主體開展綜合信用承諾或產品服務專項承諾,并對違約責任作出書面承諾。加強對承諾事項的隨機抽查,將虛假承諾或違背承諾的行為納入信用記錄。充分運用商務系統各級門戶網站、新聞媒體等各種渠道,加強市場主體信用承諾的宣傳和公示。在商務領域積極探索應用“告知承諾制”。
(六)完善信用公示制度。利用各類商務門戶網站、“信用”、“信用”網站等渠道,依法依規向社會公開行政許可、資質認定、行政處罰、執法檢查、聯合獎懲對象名單等信用信息。加強公示內容審核、明確公示期限、規范公示內容,對涉及企業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信息,公示前應進行必要的技術處理。建立公示內容異議處理機制。
(七)開展信用分類監管。結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方式改革,探索在日常監管中根據市場主體信用狀況采取相應的監管舉措,實現精準監管。對守信的市場主體,在日常檢查、專項檢查中優化檢查頻次,降低企業合規成本。加強對違法失信主體的行政性約束,將嚴重失信主體列為重點監管對象,加大抽查比例和頻次,從嚴進行資質審核、后續審批。
(八)實施信用聯合獎懲。加快建立商務領域聯合獎懲對象認定、退出、修復的標準和程序,完善發起、響應、反饋等聯動機制。根據國家已簽署的聯合獎懲備忘錄,配合有關部門及時實施聯合獎懲措施;依法認定商務領域聯合獎懲對象,推送至有關部門實施聯合獎懲。加強聯合獎懲典型案例的宣傳力度,擴大獎懲效果和社會影響。
三、開展商務信用專項治理
(九)整治消費領域嚴重失信問題。重點加強家政服務、住宿餐飲、批發零售和成品油等民生消費領域信用建設,深入開展消費領域嚴重失信問題專項治理。健全家政服務領域信用管理制度,貫徹落實《家政服務行業信用建設實施意見》,建立家政服務企業和家政服務人員信用檔案。在直銷、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等業務領域加快建立信用監管機制。
(十)加強電子商務領域信用建設。組織電子商務企業開展誠信經營承諾,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并對承諾履行情況進行評估。貫徹落實商務部《電子商務企業誠信檔案評價規范》,鼓勵平臺型企業健全經營者信用檔案。引導平臺型企業建立餐飲、美容美發等重點領域服務后評價機制,實施評價信息公開,便利消費決策。鼓勵電子商務企業建立重要商品溯源系統,提供便捷的查詢渠道。
(十一)探索開展信用消費。鼓勵商貿流通企業與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信用服務機構合作開展“信e貸”、“快e貸”等各類信用消費業務,積極擴大即期消費。鼓勵商貿流通企業為消費者提供豐富的信用支付場景,探索以信用代替押金等方式提供商品和服務。
(十二)引導消費領域開展行業自律。以消費領域為重點,鼓勵和引導商會協會等行業組織建立會員企業信用檔案,有效整合政府和市場信用信息;開展會員信用公示、自律公約等行業自律工作,加強企業信用管理知識培訓。支持行業制定紅黑名單認定標準,對誠信市場主體進行表彰、重點推介、減免會費等行業性激勵,對失信市場主體進行警告、行業內通報批評、公開譴責、不予接納等行業性約束或懲戒。
四、夯實商務信用工作基礎
(十三)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商務領域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公開和使用等基本制度。在商務領域制度修訂中,充分考慮納入信用審查、信用承諾、信用公示、分類監管、聯合獎懲等信用條款,為信用監管提供制度支撐。建立商務領域市場主體信用獎懲制度,制定完善聯合獎懲對象名單管理辦法,出臺分行業聯合獎懲對象名單認定標準和程序。
(十四)建立信用標準體系。加快建立商務領域信用標準體系,提升標準技術水平,加強標準宣貫工作。重點圍繞商務信用信息互聯互通、商貿企業信用評價機制等方面制定地方性信用標準,圍繞民生消費等重點領域制定行業性標準。
(十五)推進信息系統建設。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基礎,建立覆蓋商務領域各類市場主體數字化的信用檔案。建立完善全市商務信用平臺建設,實時對接商務大數據應用平臺,完善與全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等的交換共享,為跨部門協同監管和聯合獎懲等提供技術支撐。探索開展商務部門與行業商會協會、平臺型企業、供應鏈核心企業、信用服務機構的信用信息交換共享,加快政府和市場信用信息的互聯互通。加強個人隱私和信息安全保護,保障信息主體合法權益。
五、保障措施
(十六)加強組織領導。建立以局長為組長、分管局長為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深入推進商務領域信用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制訂實施方案,明確責任分工,加快商務信用建設。
(十七)培養人才隊伍。加強對商務系統干部和相關從業人員的指導培訓。加強與高校等機構在基礎理論、制度標準、信息系統等方面研究的合作。加強商務信用相關行業組織建設。
(十八)營造社會氛圍。繼續開展“誠信興商宣傳月”等宣傳活動,創新活動形式,提高宣傳成效。鼓勵引導新聞媒體、行業組織等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誠信宣傳活動,營造良好誠信氛圍。
- 上一篇:供銷社工作總結與工作計劃
- 下一篇:大學英語口語課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