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雙培雙帶”工程實施“聯戶帶創”活動紀實

時間:2022-02-08 06:27:00

導語:深化“雙培雙帶”工程實施“聯戶帶創”活動紀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化“雙培雙帶”工程實施“聯戶帶創”活動紀實

為了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切實加強新時期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落實新時期黨建工作新目標、新任務。倪家營鄉黨委突出黨員干部聯系農戶,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從2001年開始,在全鄉干部黨員中廣泛開展了以“每名鄉干部聯系一個致富明星戶、培植典型,帶動經濟結構調整;每名村社干部聯系一個思想保守戶,疏通引導,帶動致富觀念轉變;每名致富能力較強的黨員聯系一個經濟落后戶,結對幫扶,帶動黨群共同致富,創建黨建強村、經濟富村、文明新村”,“三聯、三帶、三創”為主要內容的“聯戶帶創”黨性實踐活動,通過近年來的運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達到了干部經常受教育,農民長期得實惠的目的。

入農戶,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在“聯戶帶創”活動中,“如何入農戶”是關鍵環節。為此,鄉黨委首先為鄉村社干部統一配發了《聯戶日記》,為黨員建立了《聯戶卡》。并配套制定了聯戶訪談、日記調閱等制度,并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做到“三個一”。即:一是每年為聯戶對象解決至少一個主要問題。對訪談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黨員干部要詳細記載認真分析,找準聯戶對象的主要問題,全力以赴認真予以解決。對于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當場予以解決,對于需要有關單位和站所解決的,匯報分管領導協調解決。二是每月與聯戶對象進行一次訪談,要求黨員干部每月定期不定期地深入聯戶對象家中,了解當月生產、生活當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時掌握各方面的情況,做到聯戶工作有的放矢。三是每月記好一次聯戶日記。要求黨員干部對每月訪談情況進行詳細記載,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鄉村干部聯戶日記每月不少于一篇幅,月底交鄉黨委查閱,社干部和黨員聯戶訪談情況各支部每月查閱一次,每季度鄉黨委調閱一次。通過“三個一”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要通過“聯戶”形式,在“帶創”上下功夫,求實效。鄉黨委把活動的開展納入黨建目標責任制進行管理,把看所聯農戶經濟上是否有發展,思想上是否有進步,認識上是否有提高做為鄉村干部管理和黨員評議定格的重要依據,推動了“聯戶帶創”活動的深入實施。全鄉黨員干部共聯系致富明星戶150戶,思想保守戶215戶,經濟落后戶432戶,開展入戶訪談3000場次,提供各類服務800場次,解決主要問題39件,辦實事76件。“小本本”架起了干群連心橋,融洽了黨群干群關系。

講政策,帶動致富觀念轉變

村社干部定期到聯系戶家中,同牢騷多、情緒大、思想偏執、言行過激的“難纏戶”談心,了解他們的思想和心理,為他們講政策、講法律、講道理,疏通引導,理順情緒,轉變思想,引導他們由說三道四,坐而論道向提建議獻良策轉變;由纏訴、上訪向集中精力發家致富轉變;由不服從領導、刁難干部向維護集體利益轉變,帶動周圍群眾提高認識,增強發展意識。下營村六社群眾繆紅,過去從不參加村社會議,夫妻關系不和睦,家庭經濟條件差,經常和村社唱對臺戲,聯系他的村黨支部書記宋海多次上門同他談思想、定計劃,并為他擔保貸款3000元,修建牛舍3間,種玉米制種8畝。他的家庭人均純收入達到了3140元,建起了高標準小康住宅。小兩口關系融洽了,各項公益事業也積極參加了。對比今昔,繆紅動情說:“宋書記距我家3公里,一年到我家十多次,圖個啥?咱們也不能對不起人家,今后我再不胡說了,村社干部讓我干啥就干啥”。該村四社繆鋒高中畢業后愛打架鬧事,經聯系他的社長繆紅榮多次做工作,繆鋒積極從事玉米制種和家庭養殖,去年人均純收入達到3120元,并取代了聯系人被選成了合作社長,使思想保守戶的被聯系者,又變成了思想保守戶的聯系人。2004年該村10名村社干部聯系的10名農戶去年全部得到轉化。去年到今年,該村未發生一起民事糾紛和上訪事件。全鄉村社干部聯系的102戶思想偏激戶全部得到轉化,轉化率達100%。鄉村政令暢通,各項決策、決定執行效果良好。

搞服務,帶動經濟結構調整

通過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是“聯戶”活動的最終目的。為此,鄉干部主動到聯系戶家中,分析探討致富的路子,為聯系戶提供信息、技術、資金等方面的服務,通過“六到戶”,即:政策宣傳到戶,實用技術到戶,市場信息到戶,幫扶項目到戶,解決問題到戶,增收措施到戶,幫助所聯系的種、養、加大戶加快發展,使大戶形成規模,帶動一村一社的結構調整,引導全鄉群眾發展特色產業,增加收入,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根據該鄉實際,鄉干部圍繞制種、草畜、紅棗三大主導產業的做強做大來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具體工作中,他們到致富明星戶即自己的聯系對象家中,深入宣傳發動,讓他們在已致富的基礎進一步擴大規模、增效益,謀求更大更快的發展,培養成為經濟發展的典型,進而推動全鄉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鄉長魯維儉聯戶對象養殖大戶宋玉林協調劃拔土地0.5畝,協調貸款7萬元,建起了百頭牛場,并扶持其擴大養殖規模,使宋玉林每年育肥販運肉牛500余頭,每年收入增加4萬多元,成了全縣聞名的養牛返牛大戶,由于他的發展,為周圍群眾養牛開拓了市場,帶動了草畜產業的發展。該村去上養牛達1400多頭,戶均5.5頭,出欄肉牛450頭,收入90萬元元,人均1000元。倪家營村四社宋燕林過去只是很普通的一名群眾,在副鄉長張彩琴的聯系下,幫助他制定家庭經濟計劃,使他將所有25畝承包地全部種了玉米制種。僅玉米制種年收入就達到4萬元。同時,又幫助他利用玉米秸稈發展規模養殖,新修建牛舍3間,羊舍3間。引進了奶牛胚胎移植技術。富裕起來的他投資8萬余元建起了全鄉第一幢高標準小康住宅。對此宋燕林激動說:“是黨的政策帶領我致了富,建了房,入了黨,在黨的領導下,我要帶領更多的群眾致富”。在他的帶動下,去年全村新修小康住宅的農戶達30戶。通過致富明星戶的帶動,促進了全鄉經濟結構進一步調整。今年全鄉種植玉米制種28160畝,,比2003年增加2487畝。預計全鄉制種總收入可達3685萬元以上,人均制種收入達到3975元。全鄉牛飼養量達14421頭,出欄3807頭。新培育規模養殖村2個,規模養殖社4個。同時,扶持李國營、徐光輝、馬文才等發展養牛百頭以上、養羊百只以上的養殖大戶63戶。廣泛應用胚胎移植技術,起步發展純種高產奶牛,止目前全鄉已順利產下6例胚胎移植奶牛,進行胚胎移植的受體母牛達24頭。全鄉落實番茄面積2843.9畝,建成百畝連片種植點2個,完成商品量9617.2噸,總收入達228萬元,人均收入達245.2元。

辦實事,帶動落后群眾致富

貧困人群眾一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阻礙因素,幫助他們脫貧致富,是農村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為此,致富能力較強的黨員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主動深入貧困戶家中,通過“四幫”,即:幫助他們分析落后原因,幫助制定增收計劃,幫助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幫助解決生產中的具體問題。通過“一幫一”結對幫扶,帶動所聯系的困難戶發展經濟,增加收入,實現脫貧目標。下營村五社徐學福,全家6口人,2000年家庭人均純收入僅2500元,被該村黨員李勝聯系后,他經常為徐學福幫耕幫畜,并擔保貸款5000元,修建了暖棚牛舍,家庭人均純收入達到了3500元,比2000年增加了1000元,不但還清了貸款,手中還有了現錢,購買了四輪拖拉機,添置了摩托車。望著牛舍內6頭膘肥體壯的肉牛,徐學福說:“以前生活那個樣子,誰想過騎摩托車的事兒?,F在這都成了實事。我現在養的6頭中,有4頭母牛,飼養的好每年光賣小牛就最少可收入6000元,隨便就是一個摩托車錢。”汪家墩村黨員聯系的37戶經濟條件相對較差的農戶,通過黨員幫助貸款12.3萬元,制定發展增收計劃,一年下來,所有農戶人均純收入全部達到了全村平均水平線。全部實現了脫貧目標。五社吳吉成是全鄉有名的貧困戶,黨員王培義在得知其沒有牲畜,缺少化肥的情況,用自家的牲口為吳吉成耕種了所有土地,工捐助化肥2袋,幫其發展經濟。如今的吳吉成家中也有了摩托車、蘭駝車。今年在幫扶責任人村主任徐軍德的幫助下,汪家墩村動員五社43名群眾和12名村社干部為該村五社特困戶吳吉成捐款3550元,鄉村捐助木料40根,鄉水管所捐水泥1噸、鋼筋50公斤,新修建小康住宅4間。據統計,“聯戶帶創”活動開展以來,全鄉黨員為聯系戶擔保貸款120余萬元,幫耕幫畜1700余場次。使群眾切實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心和支持。

重實效,活動內容不斷深化

在聯戶帶創活動中,廣大干部黨員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結合崗位工作特點,不斷創新聯戶形式,深化帶創效果。中學黨支部采取每2位教師聯系1名弱勢學生,每1名骨干教師聯系1名新教師的方式,全校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無中途退學現象發生。下營村黨支部確定女黨員聯系不孝敬公婆的婦女,開展“敬老人、夸鄰居、比公婆、賽媳婦”活動,全村尊老愛幼蔚然成風。全省“雙培雙帶工程實施以來,鄉黨委把“聯戶帶創”活動和“雙培雙帶”工程有機地結合起來,要求鄉領導、鄉干部每人聯帶1-2項科技示范項目(點)或1-2項重點工作,每人聯帶一名重點培養的致富能人中的先進分子;村社干部和經濟能力較強的黨員每人幫帶一名重點扶持發展的黨員,為了使該項活動得到落實,鄉上制定了幫帶訪談、責任考核、聯席會議、手冊調閱等工作制度,配發了聯戶幫帶手冊200冊。全鄉10名科級領導、148名鄉村社干部、219名黨員參與確定的9個示范項目,28個示范點。村社干部和黨員結成幫扶對子302對。其中貧困戶51對,重點扶持發展黨員180戶。在實施過程中,各農村支部對確定的示范點和重點農戶分別給予了優惠政策扶持。今年,各村共協調擔保貸款42.6萬元,無償投入資金4.7萬元,貼息貸款8.5萬元,投入水泥51噸,紅磚9.9萬塊,為貧困戶擔保貸款7.15萬元,購買化肥20噸,幫耕幫畜137次。今年已完成農村能源沼氣、肉牛胚胎移植、小康建設、番茄產業開發、標準化暖棚養畜等8個示范項目,建成江淮村沼氣、李國營百頭牛場、倪家營村六社小康住宅建設等27個示范點。在示范項目和示范點的帶動下,全鄉新建小康住宅203戶,建成沼氣池180座。全鄉種植玉米制種28160畝,新增2487畝,番茄產業開發面積2843.9畝,占計劃的142.2%。全鄉牛飼養量達14421頭,出欄3807頭。鄉干部重點培養的48名致富能人中先進分子有10名加入了黨組織。倪家營村經分析測算顯示,今年全村黨員的家庭經濟收入比全村平均收入水平高1500元左右?,F全鄉培養命名黨員產業化帶頭人36名,黨員科技示范戶65戶,黨員致富明星戶63戶。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聯戶帶創”活動的開展,促使黨員干部與農戶聯戶、聯責、聯心,深入農戶聽民聲、察民情、解民憂、幫民富。轉變了鄉村黨員干部作風,增強了為農服務意識,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帶動了鄉域經濟的發展。全鄉上下社會穩定,人心安定,一派蒸蒸日上的喜人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