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校長辦學經驗
時間:2022-02-11 11:30:00
導語:中學校長辦學經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續十年辦學史寫“四字”興教篇
長沖中學詹宇意
翻開長沖中學33年的辦學歷史,先后有七八名校長任過職,我恐怕算是任校長時間最長的一位了。
在現任初中校長的隊伍里,論塊頭,可能我算一個;論資歷,也許算得是最“老”的了,當校長已有十年了。就整體而言,要說長沖中學真正步入發展的快車道,我算趕上了這班車,長沖中學已從當年的位于半山坡、形似沙發、勢如吊腳樓的三合一庭院作坊式的小天地、師生500左右的小規模學校,發展成為如今的依山傍路、高樓林立、配套齊全、師生近兩千人的大規模初中。教育質量可以說較長時間穩定在全縣先進行列,這其中的原因雖與改革春風、普九時勢、上級領導密不可分,但也與我接手之后的一班人“靠改革春風謀發展、賴與時俱進求生存”的通力協作分不開,我為她也付出了一些心血。我認為我為長沖中學續了十年辦學歷史,寫了‘四字’興教文章。哪四字文章呢?
一是在發展上:做足“求”字文章
我懂得“學校要發展,領導是關鍵”的道理。作為主要領導,應該把自己置身于學校的前沿去看問題、想點子、求發展。
回顧十年來走過的路,我覺得確實是一條求索發展之路——
94年秋,我剛上任時,新教學樓即將交付使用,但因缺錢安裝電路,我求助于學生及家長,作出了提前開學的決定,解了燃眉之急。
95年,印刷廠因工業小區擴建,逼迫遷建,我與當時的陶支書一道起五更,睡半夜,托關系,找熟人,跑建行,求得貸款二十余萬元,不僅買斷“老長沖管理區”作廠房,而且更新了印刷設備。
96年,我借普九的強勁東風,求鎮黨委、政府和全鎮人民,征租田地20余畝,拉開了一場萬人開山填田平操場的大會戰,三個月,我與會戰干群戰酷暑,斗高溫,終于鋪出了一塊長120米,寬80米的運動場。
97年,我又與班子成員一道求到了一筆可觀的教育項目資金和鎮政府的配套資金,為學校聳起了一棟實驗樓。
98年,一棟投資兩百萬,氣勢雄偉的教工宿舍樓在畢升大道中段拔地而起。
99年微機室建成。
2000年綠化配套。
2002年,學生宿舍樓、餐飲樓相繼動工并投入使用。
2003年又投資數十萬添置廚房、住宿設備和自動供水系統。最近,我們又投資數萬元,將操場以外的所有校園地面全部硬化。
十年中,建設沒有中斷過,發展沒有停止過,我也就很少喘息過。尤其是解決自來水,歷經兩整年的“求爹爹、告奶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才在縣委常委召開的辦公會上達成“水到渠成”的效果。
學校之所以發展成為如今可容納近兩千人的大規模初中,是與我們的發展思路、求索精神分不開的:求領導支持、求部門配合、求鄰舍和睦、求家長理解、求教師分憂,靠的是一次次百折不撓的訴說,靠的是一回回千辛萬苦的奔波。面對諸多的“菩薩”、“神仙”或“上帝”,雖然不可能都能有求必應,但憑看虔誠的心態、負責的精神而又不失原則的立場,應該說還是收到了“有付出就有回報”的效果。
二是在質量上:做好“實”字文章
凡是熟悉我的人,恐怕對我的基本印象是“實在”二字。
我不喜歡花架子,我也唱不倒高調子,不愿做急功近利的事,因此,我的質量觀也是兩個字:務實。
首先是辦學質量求實效。想想過去的舊址,看看現在的規模,大家的印象也許是:長沖的樓房象模象樣,既有市優工程,也有縣優工程;配套有板有眼,教學區將生活區和運動區一分為二,寬敞的運動場與高大的主席臺渾然一體,綠化硬化與校園浮雕文化相映成趣,校園外觀給人以大氣、恢弘之感,這樣的設計即自然又不乏理性的思考,體現了我們追求實效的匠心。首批全縣素質教育試點校掛牌可以證明。2001年全縣示范學校評估驗收也可以證明,今秋我們將要成為繼實驗中學之后、全縣第二所接受市級示范評估的初中更可以證明。
其次是教學質量求實績。以中考為代表的教學質量,在我們求實思想指導下,近十年來沒有出現過大起大落現象,總穩定在全縣先進行列之中,近三年來,考入黃岡7人,一中兩百余人,“以質量為要”的辦學理念得到了體現。以各種學科競賽為表現的學生素質成績與位次也長期穩定在全縣初中前幾名,《山茶花》文學社和《山荼花》文學報同時評為全省一等獎,也是實績的反映。
再次是服務質量求實際。由于學生遞增速度超過學校發展速度,因此,長沖中學學生食宿總處在求大于供的狀態上,初一學生長期不能住宿,不能上早晚自習,為了解決住宿問題,我們向教職工人平借資兩千元,東拼西湊,新蓋了學生宿舍樓,緩解了住宿矛盾。餐飲樓的竣工,既為學生的早餐提供了保障,又為中晚餐增加了選擇。另外,在教學樓旁做茶水、冷飲、副食屋,方便學生飲用、購買,雖然學校受一費制沖擊較大,但由于我們工作主動,解釋到位,服務實際,極少聽到家長和社會有不良反映。
三是在管理上:做活“改”字文章
先是改善管理基礎。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質,是法人代表抓管理的基礎。為了改善這個基礎,我既注重“走出去,請進來”的現場學習,又注重訂報刊、勤動筆的理論學習,更注重“取文憑,修專業”的繼續學習,我先后赴武漢、上北京求學,在《中學物理》中徜徉,寫出了近十萬字的理論學習筆記,取得了教育學本科學歷。另外,在工作中還注重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盡力用“三做到”以身作則:一是盡力做到塑造高尚的人格,二是盡力做到注重個人小節,三是盡力做到愛事業、愛學生。此外,認真總結教學經驗,及時轉變教學觀念,積極提升教學理念,盡力物化教學成果。為此,我始終注意積累、經常撰寫、及時總結教學中的得與失。先后撰寫、發表或評獎的論文多達10余篇。其中《物理教學創新途徑之我見》獲全市一等獎。
長沖中學現有物理教師8人,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中青年教師,物理教學雖各有所長,但有的缺乏合作意識,不利于學科大面積整體提高,為了改變這種不良教風,我一方面注重在情感上與大家溝通,使學科教師之間接觸處在零距離;另一方面在教學上,注意引導大家取長補短,形成教研互補、教學相長的風氣,經過多年的磨合,終使長沖中學的物理成為“當家”學科,在全縣初中具有一定的實力,形成了學科教學特色。近年來,學校辦大了,我雖然未帶課,但仍經常深入課堂聽課、看課、評課,及時獲得教學信息,調整教學狀態。
其次是改變管理理念。近幾年,我們將管理理念改變為以“四為”為“標”,以“三個一切”“準”,“四為”是“以修德為先、以啟智為要、以強體為本、以成才為高”;“三個一切”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在“修德為先”上,我信奉“學校無小事、處處皆育人”的道理,因此,能夠長期把德育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言行之中。健全橫向的家庭、社會、學校“三結合”和縱向的政教處、共青團、學生會“一條龍”的管理網絡,借助“外塑形象、內強素質”的平臺與載體,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使整體行為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校風、教風、學風受到社會與家長的好評,基本上優化出了“三風好、人氣旺”的大環境。
在“啟智為要”上,我充分發揮教務處、教研組的作用。一方面堅持教學常規,緊扣教學環節,規范教學程序,公正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推行異步教學改革和學科小專題研究。在激勵學生求知方面,一改過去只獎成績優異者的作法,對成績進位超過50名以上者專設進步獎,對體音美專長學生提供展示舞臺。
在“強體為本”上,我充分發揮體音美教師的正面引導作用和后勤生活的保障作用。堅持晨練、早操與課間操,組織開展“時代在召喚”的新課操比賽。堅持課外體音美興趣小組的訓練指導。通過對后勤人員的健康衛生教育,確保了師生的飲食衛生。
我認為,初中階段的學生,只要收到了“修德、啟智、強體”的效果,就可以達到“雖難保人人升學,但能個個成才”的目的。
再是改革管理方式。近年來,我校先后兩次在全縣率先試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革除“干好干壞一個樣”的陋習。實行“干部競爭制、教師聘任制、崗位責任制、績效考核制”,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極大地激活了人才“因子”,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師迅速成長起來,他們挑起了大梁,改善了育人環境,提高了育人平臺,改寫了育人質量。我校的人事改革經驗還在羅田召開的全市會議上介紹過。
為了克服教師管理中的“多頭”結帳現象,我們對教師管理制度作了重新調整,首先將教職工工作量按上級有關規定標準,逐科逐人予以量化核定,體現管理中的因人而異、按勞取酬、優勞優酬的分配原則,為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發揮資源效益奠定了基礎。然后調整教育教學工作考核辦法,將考核內容按“師德師風,履行職責,培訓進修,教學成績,成果獎勵”五大塊分別制訂由教代會討論通過的考核細則,予以實施,從而體現了考核內容的系統性、考核過程的一致性和考核結果的公正性。
為了強化學生管理中的自治能力,我們通過政教處、團支部、學生會等組織,多管齊下,連成一體,既治外在表現的“標”,又治內心世界的“本”。此外還與公安法制科、派出所治安科長期聯手共教、與交警開展交通共管,盡管學校處在交通要道,但學生安全長期保障得比較好。
四是在經濟上:做絕“摳”字文章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我任校長十年來,學校聳起了樓房五座,涉及經費數百萬元,加上連年學雜費,經我之手的經費總額過千萬,然而我從沒有瞎搞亂用,有人說一項工程立起來,經常有人倒下去,至少目前我沒有倒下去,憑心而論我是坦蕩的。倒是經常聽相關的收費單位說我是個“摳校長”。手腳伸得直,該給的該花的我愿意給舍得花,然而,不該給的、不能花的,我分文都不愿掏、千多名學生、上百名教師的大學校,一年招待費平均下來不到一萬元。用公費,我“摳”;對自己,我也“摳”。上省城,跑項目,厲行節約,不領一分錢補助;定項目、搞發包,我堅持原則,拒請吃收禮,力爭做到廉潔奉公。前幾年,我是想千方設百計,廣開門路,保證了教工的自籌工資兌現和辦學條件的根本改善。
帶一批學生,拂兩袖清風;站三尺講臺,干四化大業,這是對普通教師的寫照,我想我也是教師中的一員,為了學校的發展,做了一些應該做的事,是在力爭與時俱進。
說實話,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長沖中學發展與進步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讓我個人享受了榮譽。這里我要代表長沖中學,真誠地感謝教育局和鎮領導對我的栽培,感謝全縣教育同行對我校的關照,感謝所有人對長沖中學的幫助、支持和理解。
再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