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合一   勢在必行

時間:2022-02-12 01:58:00

導語:“三教”合一   勢在必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是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但是未成年人犯罪卻日益嚴重又是無法回避的社會現實。它不僅直接危害著年輕一代的健康成長,而且嚴重影響著社會的穩定。如何發揮關工委中的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等‘五老’隊伍的作用,在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方面做出有效的貢獻,是擺在所有關心下一代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新時期的關工委一定要要發揮自身優勢,運用一套在新形勢下適宜于多種類型青少年的方式方法,做好社會、學校、家庭三篇文章,努力創建一個有利于每個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氛圍,是有效地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重要手段。

一、當前青少年犯罪新特點及其成因分析

據濮陽市公安局統計,青少年犯罪在各類犯罪中所占的比例由90年代初的60%上升到現在的80%左右。2002年全市共抓獲各類犯罪嫌疑人3710人,青少年2918人,占78.6%,其中25歲以下的1337人,占36%。2003年1至6月,全市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345人,青少年占絕大部分。統計顯示,青少年犯罪呈現出“四高一低”的趨勢,即:青少年暴力犯罪比例偏高,甚至出現了大量團伙化犯罪而且帶有黑社會性質以及智能化犯罪的案例;14至18周歲年齡段犯罪突發性強,強奸、搶劫犯罪比例偏高;18周歲至25周歲年齡段犯罪性質越發嚴重而且不計后果,盜竊、搶劫犯罪比例偏高;農村青少年犯罪比例偏高及青少年違法犯罪年齡日益降低,潛伏著巨大的社會危害性。這是當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新特點。

在關工委日常工作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家庭教育的很多矛盾現象。研究表明,形成青少年違法犯罪并顯示上述特點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原因。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家庭不睦,父母離異。得不到父愛、母愛,幼小純潔的心靈被人為地扭曲,憤而報復社會,逐步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家教不當,愛度失衡。家長平日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孩子逐漸形成任性、霸道的性格,一遇挫折或受到批評指責往往不能正確對待,碰上壞人教唆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忙于應酬,自身不潔。有的家長對孩子養而不教,放任自流,“要錢隨你花,教育沒時間”。在無教育約束情況下,孩子結識狐朋狗友,滋事斗毆,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奢望過高,誤導子女。有的家長對孩子逼得太緊,期望太高。孩子的壓力和負擔過重,極易走向反面,做出喪失理智或意外的犯罪行為。長輩不檢,耳濡目染。有的家長本身有違法犯罪行為,而且從不檢點;有些家長帶著子女一起“不占白不占”,讓孩子從小追求享受。這樣“上梁不正下梁歪”,為孩子作了反面“榜樣”。

家長育子重智輕德的偏差;家庭經濟的收入與孩子超額消費的失調;社會信息量增多與家庭可控性減少等等許多原因,致使許多家庭出現了教育中對孩子的“失控”,使家庭教育走入了誤區。

2、社會環境中的消極因素。這是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催化劑。不健康的社會文化,對涉世不深、抗誘惑力不強的青少年產生的危害是很深的。到處可見的桑拿美容院,戀歌房、疏于管理的網吧、滿街粘貼的性病廣告等等,嚴重地敗壞著社會風氣,毒害著青少年的思想,腐蝕著青少年的心靈,誘發著青少年犯罪。況且青少年無經濟來源,當囊中羞澀,又抵擋不住誘惑時,就有可能從小偷小摸到公開敲詐搶劫,甚至殺人謀財。這些人一旦臭味相投,結成幫派,則大多成為有組織的團伙犯罪,對社會的危害不可估量。從全國各地已破獲和揭露出來的許多惡性案件中均可找到這一規律的痕跡。還有社會上無形的各種錯誤思想的侵蝕,包括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和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甚至反動觀點的影響,一些青少年形成了消極的人生觀、扭曲的價值觀、顛倒的榮辱觀、錯誤的婚戀觀,進而導致違法犯罪。

3、教育模式尚未完全適應變化了的新形勢。學校工作以德育為首,但真正地完全落實尚需時日。由于我國的教育體制和高考這個指揮棒的作用,學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重課堂、輕社會實踐。少數教師缺乏對學生特別是由于種種原因而造成的后進生的生理、心理常識的了解,不知如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方法過于簡單,除了批評還是批評,甚至加壓逼退,逐出“山門”。這些學生在歧視指責中度日如年,有時落到校門、家門兩難進的尷尬境地。于是他們“破罐子破摔”,流浪街頭,尋找“知己”,結成消極性的非正式群體,久之極易走上團伙違法犯罪的道路。

4、個人因素。有些青少年法律意識淡薄,不懂法、不守法。他們生理上早熟,心理上滯后,極易造成心理上、感情上的逆反。在上述各種因素“夾擊”下,形成了許多錯誤的價值觀念,表現為混亂顛倒的是非觀、貪婪占有的“幸福觀”、稱王稱霸的“英雄觀”、低級庸俗的“趣味觀”。青少年先天并不具有犯罪意識,犯罪的原因主要是后天不良因素特別是不良交往的影響?!敖煺叱?,近墨者黑”,交友不慎,“湊隊”不好,極易誘發違法犯罪且不能自拔。

5、社區教育尚未形成堅實的網絡體系。預防青少年犯罪尚無一個統一的組織體系。職能部門、關工委、社會團體和熱心的個人雖然為預防青少年犯罪做了大量的工作,傾注了自己的心血,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終因各辦各的事,各管各的塊,各有各的頭,各治各的病,無形中給青少年犯罪留下無人問津的“死角”、“空白”。土壤尚存,因而不能從根本上預防好治療好,常常處于被動應付的局面。另外,法制道德教育相對負面消極影響而言是薄弱的,滿足于對在校生上幾堂課,做幾次報告,完成多少計劃,泛泛而談,走過場,效果甚微。

二、構筑“三教合一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網絡

把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工作納入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總體規劃,發揮各級關工委組織的作用,著力構筑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教育網絡。

1、提高家長素質,改進家庭教育。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終生的老師。關工委和有關職能部門要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措施來提高家長的素質,特別要充分發揮老干部和老教師的作用,通過家教報告團、家長學??偨Y推廣優秀家長的先進事跡,讓家長的思想“紅”起來;對家教不良的家長則要真正地“管”起來,使家庭教育優良率大大提高,使預防工作得到切實的保證。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庭環境及家庭成員自覺履行家教職責,對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在每一個家庭創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環境,給青少年兒童以潛移默化的良性熏陶,引導青少年把課余時間的旺盛精力投入到有益的正當活動中去。

2、注重道德教育,促進學校法制創新。人有了高尚的思想道德,才能正確運用科學知識,為人類造福,而道德丑惡者只會用科學手段傷害別人。教育者必須堅持“德育為首”這一原則,而且把它真正落實到全部工作的每一環節上,落實到每一個關心下一代工作者的心坎里和實際行動中。學校里所有教職工首先應該是德育工作者,從事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同志也是德育工作者,所有關心青少年成長的人都應是責無旁貸的“熱心人”。有愛心的人是值得尊敬的,對平時缺少愛的學生或后進生傾注更多愛心的人,是最值得尊敬的。學校和各級主管單位應切實為這樣的老師、關心下一代工作者、德育干部,創造更好的工作條件,不要讓“熱心人”的心冷下來。學校要采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利用現有的關工委組織、團校、廣播站、電視臺、因特網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校內外教育陣地,依托各種載體,積極開展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廣泛開展以“五愛”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引導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所有學校都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關工委組織,通過聘請法制副校長講課,邀請關工委法制教育報告團作報告等形式多樣的活動,開展法制教育學校要開展無學生違法犯罪的“安全文明校園”活動,采用一幫一結對幫教等多種方式,做好后進學生的教育轉化工作。

3、動員全社會力量,加強社區預防。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大環境特別是社區環境對青少年的影響,已引起各級關工委的高度重視和關心。各級關工委要研究制定青少年法制教育計劃,指導成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報告團,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社區教育活動,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掃除障礙?!皩W校放學,社區開學;老師下班,社區關工委上班”是一個好辦法。社區關工委創辦家長學校,把本來一家一戶的家庭教育納入到社區教育這個大課堂中來,有效地指導、促進家庭教育向著正確、健康的方向發展。家庭教育社區化、社區教育網絡化的新格局一旦形成,將有效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問題。社區關工委的建設也有利于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育人機制。就本質特征而言,社區教育是大教育,而大教育的橫向結構是由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大體系組成的。分析當今青少年教育中,德育效果之所以不盡人意,青少年犯罪頻頻發生,其原因之一,在于廣大青少年生活的社區內,尚未真正形成教育生態結構的最優化和教育生態功能的最佳發揮。學校教育的封閉性,家庭教育的隨意性,以及社會教育的不確定性,造成種種反作用力。人們常嘆孩子“在校是好學生,回家成‘小皇帝’,到了社區變成‘野小子’”。所以學校必須積極主動地面向社會,與家庭、社區聯手,齊抓共管,改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蒼白無力,預防在校生違法犯罪力不從心、被動應付的局面。社區關工委是溝通學校與家庭,使青少年教育協調一致的有效載體,它不僅需要老同志的參與,還需要生活在社區內的所有單位和個人共同參與,形成校內外協調一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網絡。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總之,對于每一個從事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同志,都必須掌握和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青少年犯罪的新因素和新規律,建立各級職能部門組織領導,關工委協調補缺的家庭、學校、社會的“三教”合一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網絡。全社會都伸出關愛之手,真正做到青少年走了邪路有人拉,遇到困難有人幫,受到不公正待遇有人管,力求所有的孩子們都能愉快地生活在充滿關愛和互助的社會環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