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社區婦聯如何引導和幫助進城婦女自立自強

時間:2022-08-05 11:15:00

導語:淺談社區婦聯如何引導和幫助進城婦女自立自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社區婦聯如何引導和幫助進城婦女自立自強

近幾年來,城市化建設的進程吸引了大批外來婦女的加盟,她們勇敢地離開她們曾經賴以生存和依戀的鄉村,滿懷希望地來到陌生的城市,找尋屬于她們自己的新的發展領地和空間,給城市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隨著戶政政策對外來人員落戶城市的逐步放開,城市再次張開雙臂,熱情擁抱鄉村婦女。農業人口落戶城市的農轉非已不再是難事罕事。打工或婚嫁進城的婦女呈逐漸上升之勢。然而,進城后她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面臨“四難”困境。

一是工作難。由于這部分人文化水平低、城市生活閱歷淺,無一技之長,競爭能力弱,就業渠道狹窄,稍有技術含量的企業一般不接納他們,能接納她們的崗位往往局限在工時要求長、工資待遇低、勞保福利差的一些民營企業或個人,如飲服行業服務員、勤雜工、單位保潔員、家庭保姆鐘點工等。

二是生活難。在家千日好,出門時時難。遠離家鄉的境況,使她們常常遭遇出門難。她們憑苦力掙錢,勞動強度大,工資收入低,衣食住行開銷不菲,且無醫療等保障。為了立足城市,她們倍嘗生活艱辛,粗茶淡飯,陋室簡衣度日,生活的低水準,使她們成為城市社會中的名副其實的弱勢群體。

三是維權難。這是因為進城婦女文化低,不熟悉勞動法律法規,對維權的渠道和方式不了解,故而普遍存在維權意識差,維權能力弱。即使遭遇侵權,她們也不知通過什么途徑、依靠什么組織幫助她們去維權。原創:所以,盡管不時遭遇工資侵權,性侵犯等,但由于經濟、精力的耗不起,她們只好選擇忍氣吞聲,甚至放棄。

四是融入難。與打工進城的婦女相比,婚嫁進城的女性則多了一份保障。她們在城市安家,有較為穩固的食宿條件,沒有居無定所的后顧之憂,然而,由于主客觀方面原因,少數婚嫁進城婦女始終面臨融入難的窘境。一方面,受農村習俗的影響,在農村慣于把男性作為主勞動力、主掙錢的對象,婦女一般處于從屬的地位。到城市后,往往需要她們就業時,她們會產生自己掙錢養家的心理不平衡;另一方面,城市的燈紅酒綠使她們眼花繚亂,她們難以抵擋物質的誘惑,滋生攀比心理,加之將農村婦女引婚入嫁的家庭生活狀況大都平平,不能滿足這部分人的需求,使她們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而怨天尤人,即便加入啃老一族,也有諸多不如意。

作為婦女的娘家--社區婦聯如何解決進城婦女的“四難”,教育、引導幫助進城婦女自立自強,成為社區婦聯面臨的一個新課題,我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開展技能培訓和職介服務,解決就業難。進城務工婦女最擔心的就是沒活干,沒錢拿,她們頻繁換崗于小飲食店、小理發店、小服裝店以及需要家政服務的居民住戶之間,這就需要社區婦聯不時地關注他們的就業狀況,一旦發現脫崗及時提供新崗,滿足她們的就業需要。職介服務是她們所需的一項經常性服務。社區婦聯應發揮熟悉駐區單位,易與他們溝通的優勢,及時了解掌握其用工動態和要求,推薦給需要崗位的進城務工婦女,如西華東村、中山門、南航等社區婦聯與駐區規模較大的一些民營企業簽訂了用工協議書,在這些單位用工時優先考慮本社區進城婦女。在開展職介服務的同時,集約社會資源,爭取各方支持,抓好技能培訓,開設技能培訓班等。近兩年來,瑞金路街道7個社區婦聯與勞動保障所聯手,舉辦各類培訓班84期,其中有近千人次進城婦女參加,經培訓推薦上崗的有325人。實踐證明,職業培訓對于她們適應和勝任崗位有很大益處。

2、落實扶貧幫困,解決生活難。社區婦聯要主動關心進城婦女的衣食住行,將生活困難婦女的納入社區幫扶的整體規劃。通過發掘和整合社區資源,開展志愿幫扶、結對幫扶,幫助她們度過生活難關,讓她們感受城市的愛心、社區的溫暖、婦聯組織的關懷。2005年,街道開展了五助活動中,各社區婦聯將困難進城婦女家庭納入其中,接受來自企業、部隊、街道黨員的資助,幫助她們鼓起勇氣,戰勝困難,樹立生活的信心。如明故宮苑社區有一婚嫁進城的婦女韋正紅突患胰腺炎無錢醫治,社區婦聯積極組織居民募捐,并借助新聞媒體,為其爭取到8000元的資助,幫助她脫離了生命危險并度過了難關。

3、實施法律援助,解決維權難。成立由社區婦聯、工會、勞動保障所組成的進城務工婦女維權服務站,建立維權服務的綠色通道,開展勞動維權、婦女維權、法律維權,接受她們的勞動投訴,法律咨詢等。在現有的街居法律援助的規定中,將為進城婦女維權有機結合起來,并列入重要內容。一旦發現她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敢于、樂于挺身而出,以組織的名義為她們撐腰討回公道。

4、做好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導,解決融入難。社區婦聯常年工作服務在基層,與進城婦女接觸多,感情深,將她們組織起來,向她們灌輸新思想、新理念,不僅有必要,也有可能。通過此舉,使她們能較快較好地融入城市社會或城市家庭,營造祥和溫馨的社區氛圍,尤其對婚嫁進城思想有困惑的婦女,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教育她們摒棄慣依賴好虛榮愛攀比的不良思想,正確認識自己,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新的人生,在家庭中扮好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媳的角色,以自立自強的形象撐起家庭的半邊天。瑞金路街道西華東村社區婦聯在今年初開辦了城鄉姐妹同牽手,共繪七彩人生的學習小組,組織進城務工婦女利用工作之余,學習法律法規,禮儀交往,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知識,拓寬了她們的視野。學習中個別有家庭矛盾的婚嫁進城婦女向社區婦聯敞開心扉,講述了自己的進城后的煩惱,總感覺自己過得不如人,嫌丈夫拿錢少,嫌自己工作不如意等,盡管有公婆相助,仍然會怨氣頻生。社區婦聯對癥下藥,教她正確認識自己和家人,對年邁公婆的資助要有感恩之心等,一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說服教育,使她改變了不尊重公婆的態度,這一事例不僅教育了本人,也啟發了其它婚嫁進城婦女,收到較好的效果。

回顧幫助和引導進城婦女自立自強,解決“四難”的過程,深深體會到,幫助和引導進城婦女正確認識自己和城市社會,提升她們的整體素質,對社區婦聯來說,是一項具有前瞻性和挑戰性的工作,也是很有意義的一件大事。

她的前瞻性在于:進城婦女已成為城市社區婦女中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她作用于社區的三個文明建設。在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實現“五個統籌”的戰略部署下,加快推進農村婦女勞動力向城市和非農產業轉移將是現階段很長一個時期的工作任務。同時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原創:居民追求高質量生活和個性化服務的需求,也會接納更多的農村女性參與。務工或婚嫁進城的婦女都將會源源不斷地加入到城市及社區發展和建設中來,因此關注她們就是關注婦女的未來,社區的未來,維護她們的權益就意味著維護廣大婦女的具體利益。

它的挑戰性在于:關注進城婦女,為她們提供優質的全方位服務,是社區婦聯工作一項全新的工作任務,也是婦聯工作不斷創新的著眼點和歸宿。這需要社區婦聯有一股全心全意為進城婦女服務的熱情,有一副替她們說話辦事的熱心腸,有一個敢于為其維權奔走呼號的勇氣。

它的現實意義在于:提升婦女素質,為婦女多辦事辦實事辦好事,是社區婦聯必須經常思考和踐行的問題。進城務工婦女的生存弱勢,理應受到社區婦聯乃至全社會的關注,婦聯是廣大婦女的娘家,務工婦女的所面臨的實際困難,足以成為我們社區婦聯幫扶的重點。通過多種途徑,采取各種方法,教育幫助引導進城婦女適應城市社會,跟上時代的發展,進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對推動婦女整體素質的提高,構建和諧家庭和社區,實現兩個率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都有著十分積極和重要的意義。

做好進城婦女的工作是一項長期細致、艱巨的工作,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城婦女人數的增多,會不斷出現新情況、新問題。我們將一如既往,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社區婦聯工作,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學習探索,力爭把這項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