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思想政治工作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時間:2022-09-16 01:09:00
導語:淺談思想政治工作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提出: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是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的必然要求。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對于適應我國社會的深刻變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堅持思想政治工作關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的重要原則,全面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不斷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堅持關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的重要原則,全面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營造鼓勵人們干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環境,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從政策和制度上保證社會的開放性和競爭活力,激發各行各業人們的創造活力。要始終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既要充分發揮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工人階級、廣大農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又要鼓勵和支持其他社會階層人員為經濟社會發展積極貢獻力量。要尊重和保護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會的勞動,保護一切合法的勞動收入和合法的非勞動收入。要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創業機制,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一切創造活動得到支持、一切創造才能得到發揮、一切創造成果得到肯定。要在全社會大力提倡團結互助、扶貧濟困的良好風尚,形成相互尊重、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環境。
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就要把解決思想認識問題與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結合起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僅要解決人的思想認識問題,而且要堅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制定政策、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在我國社會深刻變革、黨和國家事業快速發展的進程中,通過思想政治工作與經濟政策相結合的途徑,妥善處理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把一切積極因素充分調動和凝聚起來,至關緊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原有的利益格局發生變化,社會不同利益主體隨之出現,各自的利益必然帶來權利意識,權利意識必然導致政治訴求,不同社會利益群體之間的矛盾大量出現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必須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站在統攬全局的戰略高度,堅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制定政策、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不斷地滿足最大多數人民的利益要求,努力使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群眾共同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特別是要高度重視和維護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堅決反對和糾正各種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要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增強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要進一步健全排查和調處人民內部矛盾的工作機制,加強信訪工作責任制,綜合運用政策、法律、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調解等方法,依法及時合理地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要建立健全社會利益的溝通渠道和協調機制,把解決社會矛盾納入法制化的軌道,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要求,通過合法手段維護合法權益、解決利益矛盾,在全社會形成珍惜安定團結局面的氛圍,避免為了維權而采取過激、越軌行為。
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就要把解決人的思想認識問題與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結合起來,在推進水管體制創新的同時,推動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傳統單位制的社會結構正在向多樣化的方向轉變,通過傳統的計劃體制和權力構架所形成的強有力的社會整合功能已經弱化。我們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治河,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來管理社會事務,努力實現社會管理體制和方法的創新。要深入研究社會管理規律,完善社會管理體系和政策法規,整合社會管理資源,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明確黨委的核心地位、政府機關管理社會的功能、社會組織的協同功能和職工廣泛參與的功能。要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努力提高人的思想素質,更新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方式,拓寬服務領域,發揮基層黨組織和共產黨員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作用,發揮基層組織協調利益、化解矛盾、排憂解難的作用,發揮工會、群眾組織和社會中介組織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的作用。其中,發揮基層黨組織和共產黨員凝聚人心、服務群眾的表率作用至關重要。只有在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中發揮這樣的表率作用,才能協調各方,保證基礎工作的健康發展;才能更好地推進治黃工作和社會主義的建設工作;才能真正起到聯系群眾、服務大眾、表達訴求、化解矛盾、關懷社會、協調利益的作用,從而贏得群眾的擁護和社會的支持,有效地實現社會整合,確保黨的各項任務的完成。
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與健全社會穩定工作機制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在維護社會穩定中的巨大作用。社會穩定,既是重大的社會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不僅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安居樂業,而且關系到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我們黨執政55年來,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20多年,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各項重大改革措施進展順利,社會秩序運轉正常,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心思穩、人心思安。近年來,盡管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世界經濟衰退、重大自然災害頻發、突發事件增多等困難和挑戰,我國始終保持了社會的有序運行和健康發展。但是,也必須清醒地看到,隨著新舊體制的轉變、利益格局的調整,各種社會矛盾也呈現出新的特點和動向。當前我國正處于整個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非常關鍵的階段,也是經濟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化的重要階段。世界上一些國家市場經濟發展的經驗表明,在人均gdp在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階段,往往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結構變動最劇烈、各種矛盾最突出的時期。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導致經濟社會不能協調發展,各種社會差距擴大,社會矛盾加劇,甚至出現社會動蕩和倒退,即人們常說的“拉美現象”。2003年我國的人均gdp按現行匯率計算已經突破1000美元。特別是隨著改革的深入,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趨多樣化,長期積累下來的深層次矛盾日益凸現。就業和再就業問題,分配問題,城鄉和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都可能成為引發社會不穩定的因素。這些都要求我們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風險,努力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落實維護社會穩定的工作責任制,思想政治工作要先行。要建立社會輿情匯集和分析機制,暢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有針對性地解決人的思想問題。同時,還要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形成統一指揮、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機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有效發揮司法機關懲治犯罪、化解矛盾和維護穩定的職能作用。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專群結合、依靠群眾,加強和完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機制,依法打擊各種犯罪活動,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站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的高度,探求規律,全面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人民是我們國家的主人,是決定我國前途和命運的根本力量,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必須在加強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的宣傳教育的同時,積極研究并把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不斷提高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動員群眾和服務群眾的本領,團結帶領群眾前進。各級領導干部要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善于從群眾的實踐中汲取經驗,從群眾的意見中汲取智慧;要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以群眾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為工作重點,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問題入手,切實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特別是要關心經濟社會地位下降明顯的群體;要大力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切實了解群眾的思想和利益要求,研究群眾思想觀念的變化,善于運用說服教育、示范引導和提供服務等方法把群眾工作做深、做細、做實,既統一思想又尊重差異,既提倡奉獻精神又保障正當利益,既解決思想問題又解決實際問題,最大限度地調動人民群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積極性。各級黨組織和政府機關要積極研究和把握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探索新途徑,創造新方法,不斷提高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本領,積極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題,凝聚和激勵群眾共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