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工技能振興計劃的實踐與做法

時間:2022-10-20 05:10:00

導語:青工技能振興計劃的實踐與做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青工技能振興計劃的實踐與做法

夯實基礎完善機制尋求突破搭建平臺全面推進青工技能振興計劃

多年來,共青團鄭州市委根據團中央、團省委深入實施“青工技能振興計劃”的部署,按照“完善激勵機制、尋求政策突破、全員廣泛參與、提高青工素質”的工作思路,從抓技術培訓、技能競賽、職業技能鑒定、機制建設、輿論宣傳入手,科學整合以往的工作項目,以實施青工技能月為載體,以廣泛開展導師帶徒活動、青年崗位能手活動、創新創效活動等為手段,培養了大批符合時代要求、深受企業歡迎的青年高技能人才,為我市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一、抓技術培訓,夯實青年技能人才培養的基礎

技術培訓是青工技能振興計劃的基礎環節,是提高青年技術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技術培訓方面,我們堅持一手抓理論培訓,一手抓實踐鍛煉。一方面團市委依托技工學校、鄭州市青年崗位能手培訓基地等陣地,不定期地向青工提供免費的短期技能培訓。各企業也結合本單位實際,每年選擇不同工種,因地制宜的采取培訓班、知識講座、技術交流、網上教學等青年歡迎的形式,對青工進行崗位知識培訓,提高青工的理論技能素質,并結合當前社會、企業和青年所需開展計算機、網絡技術、英語、經貿、金融、法律等新知識、新技能培訓,提高青工綜合素質。另一方面廣泛深入開展“導師帶徒”活動。通過具有技術優勢、經驗優勢和良好職業道德的導師對徒弟的幫帶,使青年職工的基本業務技能和處理常見問題的能力得到不斷提升。活動中,我們注重提高青工的科技素質,并鼓勵一個徒弟拜多工種導師,培養適應企業發展的一專多能人才,逐步實現青年技術工人由適應型向開放型、由單一型向復合型的轉變。導師帶徒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廣大青工鉆研業務、苦練內功的熱情,培養了尊師愛徒的良好風氣,成為提高青工技能水平的有效崗位訓練形式。

二、抓技能競賽,激發青工學技成才的熱情

一是廣泛開展青工技術練兵、比武活動。自94年以來,團市委每年都要聯合勞動、經貿、工會等部門開展以青工技術練兵、技術比武為主要內容的鄭州市青工技能月活動。在青工技能月期間,各企業都要組織開展大規模的技術練兵和企業級技術比武活動。在此基礎上,團市委選擇部分工種,舉辦市級比武,并對獲得名次的選手進行表彰獎勵。我們按照“立足基層,務求實效”的原則,不斷創新活動內容和方式,提高活動的創新含量和科技含量,賦予青工技能月新的內涵和生命力。青工技能月活動中,團市委還組織了青工絕技絕活展示、先進操作法推廣等活動,受到企業和廣大青工的普遍歡迎,使群眾性青工學練技能的活動高潮迭起。

二是著力培養青年崗位能手,引導青工爭做本崗位的能工巧匠、行家里手。多年來,鄭州團市委以崗位文明、崗位技能、崗位效益為主要內容,以嚴格、規范的崗位訓練為基本途徑,廣泛開展了爭當青年崗位能手活動,不斷提高青工技能素質。幾年來共培養市級青年崗位能手1570名,省級青年崗位能手156名,國家級青年崗位能手76名。大批品德優良、技術精湛、貢獻突出的青年崗位能手的涌現,以及90%的活動參與率使企業廣大青年職工敬業愛崗意識明顯增強,實際技術水平明顯提高。據統計,目前我市青工技術等級比活動開展前平均提高了1個等級,有的企業提高了2—3個等級。

三是深化創新創效活動,掀起青工鉆研技術、矢志成才的熱潮。我們始終注重發揮青年職工的聰明才智,努力挖掘蘊藏在他們之中的巨大潛力,鼓勵他們積極關注本單位生產經營中的難點問題,從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等方面,開展以“開發一項新產品、創造一項新工藝、推廣一項新技術、轉化一項新成果”為主要內容的“四個一”活動和“五小”、“qc”活動。基層團組織把創新創效活動、“五小”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上,并結合各單位實際,組織成立了“技術攻關小組”、“革新小組”、“建議小組”等十幾種興趣小組。創新創效活動提升了廣大青年職工、尤其是一線青年技術工人解決生產技術、工藝方面問題的能力以及進行發明創造的能力。為企業培養了一批技術技能型、知識技能型、復合技能型的青年人才。

三、抓職業技能鑒定,打造青年技能人才脫穎而出的平臺

職業技能鑒定是青工技能振興計劃的重要環節。今年,團市委和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聯合舉辦了共青團系統專場職業技能鑒定。專場鑒定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允許各企業35歲以下青年職工,經企業技術比武選拔和團組織推薦,不受年限和工齡限制,均可報名參加。理論知識考試和操作技能考核雙項合格者,可獲得高級工《職業資格證書》。這一政策滿足了我市青工追求知識、渴求成才的愿望,受到了青工的熱烈歡迎,在全市迅速掀起了求知學技的新高潮。截止目前,報名參加共青團系統專場職業技能鑒定的青工已達1500余名。

四、抓機制建設,確保青工技能振興計劃順利實施

完善的機制建設是確保青工技能振興計劃實施的關鍵所在。在著力培養青年技能人才的同時,我們同樣致力于運行機制的建設,建立健全了組織、政策、激勵三項機制,為青工技能振興計劃順利推進提供保障。

1、組織機制。我們積極爭取各級領導的支持,成立了由市委主管領導牽頭,團市委、相關部門領導擔任成員的青工技能振興計劃指導委員會,協調解決青工技能振興計劃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要求各企業也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從而為扎實推進青工技能振興計劃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

2、政策機制。在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在青工技能鑒定、晉升技術等級的政策方面取得突破。除上述的專場職業技能鑒定政策外,我們還規定,擁有高級工《職業資格證書》的青年職工,不受工齡和年限限制,通過鑒定可獲得技師《職業資格證書》。參加企業重大技改項目,負責的發明、創造、創新課題,為企業作出突出貢獻的,經團組織推薦,其成果通過專家評審認定的青工,由鄭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按照規定向省廳申請核發技師《職業資格證書》。在全市青工技術比武中獲各工種決賽第一名的選手,可直接按照規定向省勞動和保障廳申請核發技師《職業資格證書》;參加比賽的選手理論知識考試和操作技能考核雙項合格者可獲得鄭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頒發的高級工《職業資格證書》。前三名同時授予鄭州市青年崗位能手榮譽稱號。

3、激勵機制。多年來,我們一直努力將培養青年技能工人納入到我市及企業人才建設整體規劃上來。在我們的積極爭取下,鄭州市政府出臺了《鄭州市青年崗位能手獎勵辦法》,對鄭州市青年崗位能手的獎勵措施、獎勵標準作了明確規定。各企業也都相應出臺了符合本單位實際的表彰獎勵辦法,對青年崗位能手給予浮動一級工資或一定的物質獎勵。99年,團市委下發了《鄭州市導師帶徒活動管理辦法》,對在導師帶徒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職工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我們還對大力支持鄭州市青工技能振興計劃實施的黨政領導授予“青年工作伯樂獎”榮譽稱號,對積極參加青工技術比武活動和組織實施青工技能振興計劃的單位進行表彰。

五、抓輿論宣傳,營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長的氛圍

多渠道、全方位宣傳青工技能振興計劃,是我們推進該項工作的重要環節。歷屆青工技能月期間,團市委都聯合電視臺選擇不同主題,推出絕技絕活展示、先進操作法演示、青年技工人物專訪等系列節目,展示當代青年技工風采,宣傳優秀青年技工典型。2003年,由團市委牽頭邀請有關專家、勞動部門代表、部分青年崗位能手、企業老總及團委書記作為嘉賓,在鄭州電視臺大型談話欄目——《周末面對面》,制作了一期題為“市場呼喚技術工人”的專題節目,對鄭州市技術工人現狀以及如何加快技術工人隊伍培養進行了探討和交流,號召企業和青工共同努力,破除重學歷、輕技能的觀念,樹立以能力為本的新型人才觀。今年,團市委邀請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新聞媒體深入我市各大企業,針對當前企業高技能人才尤其是青年高技能人才嚴重短缺的現象進行了調研,呼吁社會各界都來關注、重視青年技能人才的培養和選拔,為青工技能振興計劃的實施營造了濃厚的社會氛圍。

經過長期的實踐,我們深深感到青工技能振興計劃是一項企業歡迎、青工受益、團組織可為、極富開拓性和創造性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按照上級團組織的總體部署,在長效機制建設上下功夫,在豐富服務青工學技成才的手段上下功夫,扎實推進鄭州市青工技能振興計劃,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的青年技能人才隊伍,為我市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