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報社對外宣傳報道工作的經驗交流材料
時間:2022-04-09 09:25:00
導語:郵政報社對外宣傳報道工作的經驗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是徐州郵政局黨群辦負責對外宣傳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今天能夠參加省郵政報駐地記者和部分特約通訊員會議,感到非常榮幸。黃總編讓我談談創作經驗,真不敢當,但又不能不遵命。以下我就2006年自己從事新聞宣傳工作的一些體會同大家進行交流。
2006年2月11日受省局領導和家報的重托,我應邀參加重大題材的采訪活動,也就是后來大家都知道的“愛心郵路”的報道。我是12日抵寧的,當時是正月十五,正值合家團圓的時候。我獨自一個人找了一個小旅館住下了,當時的心情我至今記憶猶新。13日我隨采訪組一行來到了如皋。到達如皋的當天夜里,我思緒萬千,久久不能入睡,在創作上我想了很多,因為此前關于如皋“愛心郵路”的攝影作品拍了很多,如何在創作上突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求新求變是我此行的重點。為解決這個問題我看了很多關于“愛心郵路”的材料,認真思考。經過大量的資料搜集,我的思路總算是有了一點頭緒?!皭坌泥]路”他是一個群像,一個集體,拍攝必須集中反映這一個群體的風采。后來在采訪拍攝中我就緊緊抓住這要點,拍攝了一組反映如皋鄉郵員早晨出班情景的圖片,真實再現了鄉郵員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其中多張圖片后來被《中國郵政報》、《中國郵政網》等多家媒體廣泛采用,我也成為第一個由國家郵政局發行的“愛心郵路”明信片的圖片作者,受到國家局、省局領導的一致肯定。
在拍攝人物方面,我主要是抓現場感,注重從動態人物的表情入手,基本上杜絕擺拍。在創作方面,我想變換角色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作用,由此創作了一批如《鄉親們像送親人一樣把鄉郵員送到村口》、《姚明為施華坤老人系圍巾》、《朱金華幫助老人做飯》、《老人手捧著熱騰騰的茶雞蛋送給朱金華》等作品。我想從親情入手,以情感人,用鏡頭記載鄉郵員與群眾的濃濃情義,這樣處理更會有感染力。除此之外我還拍了一些容易被人忽視的鏡頭,比如記者深入一線的采訪鏡頭,以微小反映真實。在如皋的采訪中我從淳樸的鄉郵員身上學到了很多高尚的品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也使我在今后的創作中受到啟迪。
作為一名通訊員、新聞攝影愛好者不僅要在創作上有新意,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種鍥而不舍的精神,要多學,多看,多揣摩,多求教,這樣才能進步。2006年我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深入一線,深入生活,堅持從員工中來,到員工中去,只有掌握第一手資料,才能獲得好的創作靈感。
《中國郵政報》8月15日刊登了我拍攝的《挑戰酷暑》,9月26日登了《愛心日記的愛》,11月28日登了《服務“三農”進萬家,政府高興農民夸》,12月26日登了《軒瑞江的鄉情投遞》,這每一組圖片的拍攝都有著艱辛的付出。我先后去豐縣7次,有了一定的生活積累,才完成《服務“三農”進萬家,政府高興農民夸》組圖的拍攝。每次拍攝都是一次新的體驗,每次拍攝都要挑戰自我,不然只能是重復,沒有創意,也就沒有感染力。我想一組圖片的產生有很多的因素,只有親身體驗,才能有所發現。新聞圖片是用圖片說話,而不需要用更多的文字去詮釋。所以拍攝主題的表現、用光角度都要認認真真地思考,而不是沒有思想的去拍攝。俗話說得好:“感動不了自己的攝影作品決不能感動別人”。所以說要想拍好一組成功的圖片,都要用心去拍攝,一點都不能馬虎。中國郵政報社攝影部主任王順利,也是我的老師,就曾經告誡我:“新聞攝影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它跟藝術攝影有著截然不同的語言,要盡可能地拍到真實的場景。如果去再現當時的場景,即使去擺拍也一定要在擺中搶,才能獲取一張可信的新聞片。”我也經常與唐鳳中老師交流,一起就創作心得談到深夜。在交流中,我都從唐老師的成功中吸取很多經驗,用在我的作品中。
在創作過程中,不僅要多動腦筋,還要學會與編輯常溝通。2006年9月份,隨2525車次的火車押運班到上海采訪時,就向管海琴編輯老師提前匯報了自己的創作意圖。管老師很耐心地啟發我,使我改變了原先的創作意圖。因為家報上對押運的新聞已經報道過多次,如果不同編輯溝通,再好的新聞也不大可能有新的突破,只會是重復勞動。經過深思后,我從另外一個角度,拍攝反映押運員的艱辛度,最終紀實新聞圖片《押運員張建成》刊登在9月29日的江蘇郵政報上。此后像《把幸福送給您》、《讓眾口不再難調》、《愛心日記》等也都是在這種情況下完成并發表的。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作為一個拍攝者、一名通訊員要在拍攝中處處留心,留意,才能獵取好的素材。比如我在與賈汪局員工聊天的過程中得到了一個信息,他們那里有一個特殊的黨支部,一家幾口人都在同一個支部,我感覺這是比較有新意的。以這個為創作題材,我拍攝了一組圖片并采寫了新聞通訊《黨旗在兩代人心中飄揚》,先后被多家媒體轉載。江蘇衛視更是以此為內容拍攝了專題片,在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一組反映一位女支局長柴艷梅的圖片《一個女支局長的追求》,也是我在一次會間休息時了解到,隨后拍攝成片的。通過媒體的傳播,柴艷梅的事跡被省電視臺拍成了專題片。
為了拍攝《中國郵政報》新聞攝影比賽命題片“國慶一日”,我從以往每年隨局領導慰問老同志時了解的情況中得知一位離退干部,由于身體殘疾,十多年沒有出過門,一直有一個回局看看的心愿。后來經過精心的組織策劃,《相約十一》以詳實、紀實性的手法,再現了兩代勞模之間美好愿望實現的喜悅,成為一組不可復制的珍貴絕版圖片(因為這組新聞圖片拍攝完不久,10月29日老人便去世了)。所以說一組能產生共鳴的作品是來之不易的,也可以說每次拍攝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而只有你有了親身體驗,才能領略到它的內涵。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經過努力,2006年以來我的作品先后在江蘇郵政報、《中國郵政報》、《郵政文化》上刊登,并在國家、省、市新聞攝影比賽中獲獎。除此之外,我的新聞攝影作品也涉足社會媒體,諸如《工人日報》、《光明日報》等。我還按照《中國郵政報》的臨時命題,為《中國郵政報》、《中國郵政》雜志提供稿件。這是上級領導對我的信任,我會珍惜它,干好它。
我的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省、市局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他們鼓勵的話語增強了我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去干事的信心和決心。我在與同行交談中,經常說得一句話就是“沒有領導的支持,你就難能做出成績;沒有好的素材,你就難能有好的作品?!蔽乙兄x領導給了我一個良好的平臺、一個戰場,才能學有所用;我要感謝奮戰在一線的廣大員工,是他們忘我的奉獻精神,給了我一個創作的源泉。
2006年我雖然用鏡頭鎖定了一幕幕難忘的瞬間,給讀者送去了賞心悅目,也給本人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一年中在創作的道路上不難遇上一些酸甜苦辣,但我認為,自己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去面對,只有拋開一切不利因素,樹立良好人生觀、價值觀,從創作中獲取快樂就足夠了。
在新的一年里,我要在工作中擺正位置,踏實做事,誠實做人,多出好作品,為江蘇郵政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