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運輸工作會議經驗交流材料
時間:2022-11-03 02:21:00
導語:全省運輸工作會議經驗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
近年來,隨著我國法制建設步伐和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道路運輸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相繼出臺,對規范運政執法行為,實現依法治運,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運輸市場提供了保障。但在實際運政執法中仍存在一些值得重視的問題:
1、重許可、輕監管或者只許可,不監管。
2、重收費、輕管理。
3、運政執法不規范。一是重實體輕程序,習慣憑經驗辦事,執法文書形同虛假、認為程序可有可無。在實施處罰中,個人的感情色彩偏重,有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武斷專橫、根本不聽取相對人的意見,隨意和限制當事人申訴權或起訴權,人為的減少法定的執法程序。二是文書填寫不規范。三是在自由載量權的運用上過于隨意,在路檢路查時,亂扣駕駛證、亂扣非營運車輛。
4、服務意識不強。執法和許可過程中方法簡單,有時實行雙重標準,經營者來辦事,沒有耐心。
5、培訓機制不健全、不投入、流行于講話或者文件之中,造成執法隊伍素質不高。
6、行政執法三分離,或行政許可三分離執行不到位,還沿襲計劃經濟的時代集決策、執行、監督為一體,三權合一的體制。由于權力過于集中,缺乏權力之間制衡,難免產生失誤和腐敗現象。
為解決上述問題,我們在轉變職能,提高運政執法能力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促進了各項運管工作的開展。
一、加強教育培訓,轉變職能,增強服務意識,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和市場監管能力
在新的形勢下,為進一步轉變職能,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和市場監管能力,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開展了經常性的思想教育,職工的依法行政、執法為民意識和識大體、顧大局意識明顯增強;執法過程就是服務過程成為了一種共識,人民群眾是否滿意成為了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做到了嚴格執法、熱情服務,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二是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法律、法規教育與培訓活動,職工的法律意識明顯增強,做到了知法、懂法、守法,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正確履行職責,不越規、不錯位,依法行政;三是改變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能。實現了從傳統管理方式向現代化管理的轉變,從收費管理向行業管理的轉變,從路檢路查向源頭管理的轉變,從查處違章為主到以教育、服務為主的轉變,從重審批弱監管到弱審批重監管的轉變,從手工管理方式向科技管理方式的轉變。
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促進運管隊伍的年輕化、專業化
2005年,我們對人事制度進行了改革。一是職工實行內部退養制度。女職工年滿50周歲,男職工年滿52周歲,以及身體狀況不佳,不能勝任正常工作的職工,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則,實行內部退養;二是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中層干部競爭上崗,使一些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好事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三是一般職工自由組合,組合不上的待崗,發部分工資。改革帶來了可喜的變化:我處原有職工75名,交通規費改革時有18名同志到征稽處工作,9名同志實行了內部退養,現有在職職工48名,平均年齡下降,文化程度提高,在年輕化、專業化方面向前邁了一大步,同時也為德才兼備的年輕人創造了施展才華的機會。競爭上崗使一部分年富力強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成為運管事業的中堅力量。自由組合,優化了人力資源結構,增加了壓力和動力,調動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形成了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開展,人均征費和車均征費均列全省前列。
三、深化機構改革,實現工作重點的轉移
交通規費征收管理體制改革后,我處職責和人員發生了較大變化。為適應這一變化,依據《道條》賦予的職責,本著上下對口,突出重點,方便工作,精簡高效和便民的原則,對我處內設機構和職責進行了改革。一是減少工作環節和管理層次,裁減不必要科室4個;二是提高市場監管科室的力量,將年富力強的男同志充實到市場監管一線,其人員占全處人員的36%。業務和后勤科室增強了綜合性,一職多能,人員少,且多為女同志。三、在職責設定上,實現了行政許可、監督處罰、技術檢驗“三分離”,各科室相互配合、相互制約。改革后,機構精簡了,人員減少了,突出了工作重點,建立健全了激勵制約機制,職能得到進一步轉變。
四、健全執法監督網絡,完善自我約束機制。
一是實行錯案追究制度,做到依法行政,從嚴查處運政執法人員違規違紀行為。二是從改革體制、機制和制度入手,簡化行政審批程序,公開審批環節,提高審批工作的透明度,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和制約。三是進一步完善了政務公開制,服務承諾制,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理制,著裝上崗掛牌服務制,努力打造運管隊伍新形象;三是建立健全了行政許可、監督處罰、技術檢驗“三分離”制度,各科室相互配合、相互制約。四是強化外部監督。聘請了20名社會監督員,設立了舉報電話,建立了行風熱線,對規范運政人員執法行為起到了積極作用,樹立了良好社會形象。
五、加強運政執法裝備建設,增強行政執法手段。
運輸市場點多、線長、面廣、流動性大,違章運輸行為復雜多變,取證十分困難。為此,我們為市場管理科室配備了專用車輛、數碼攝像機、照像機、車載電腦、錄音機等裝備,使調查取證資料更為可靠,為運政執法案件的處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六、講究執法策略,探索執法新辦法。
一是構筑全市運政執法網絡,實行“市縣聯動、縣縣聯動”兩級執法網絡模式,實行交叉稽查,提高執法水平;二是以專項整治為依托,以日常管理為補充,不定期開展專項稽查活動,真正落實質量信譽考核機制,做到管住重點,帶動一片,努力推動運輸市場和諧發展。
七、加強協調與合作,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近年來,我們加強了與市糾風、公安、財政等部門的協調與合作。在路檢路查方面爭取到了寬松的外部環境;與公安部門聯合打擊“黑車”,開展專項治理活動,安排布署春運工作,實施了駕駛員培訓記錄制度;與財政部門協調,爭取到了較高的罰款返還比例。經過努力,與相關職能部門建立了良好的協作關系,創造了寬松的外部環境,為各項工作的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以上是我們在提高運政執法能力和服務水平方面做的一些工作,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運政執法工作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新情況、新問題。我們將不斷總結新經驗,開拓新思路、探索新途徑,確保運政執法工作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