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人才資源 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時間:2022-02-25 10:08:00
導語:盤活人才資源 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確保農村實用人才培養項目的有效實施,促進農村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加快農村經濟經營體制創新和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步伐,我市啟動了“科技特派員創業計劃”,共選派了100名科技特派員到基層創業,把先進技術直接應用農業生產第一線,推動了科技成果的轉化,加快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步伐。
一、實施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解決了人才短缺,分布不合理的問題,加強了科技服務體系建設。
我市由于建市時間較晚,科技基礎條件較差,使科技工作存在一些短期內難以解決的問題。具體說來有以下幾種情況:我市沒有正規的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存在著人才短缺、分布不合理的問題。目前,全市現有專業人才4.78萬人,在每萬人中擁有的專業技術人員比例低于全省3.5個百分點,在全省排在第9位。農業人才僅占人才總數的4.7%;而且85.3%的人才又集中在機關、事業單位。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處于“線斷、網破、人散”的狀況,科技成果推不出,科技人員下不去,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而農民教育培訓體系不健全,影響了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提高和實用人才的成長。農村實用人才匱乏,導致了先進的科技成果推廣轉化環節斷層。農民組織化程度低,農村實用人才潛能和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滯緩了農業產業化、市場化進程。農村人才缺乏,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比較緩慢,制約了全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如何能夠發揮現有科技人才的作用,解決科技服務的有效性問題?近年來我市曾經嘗試過許多辦法,包括采取科技下鄉、科技扶貧等措施。這些措施從指導思想上說是非常好的,但是由于這些措施常常是臨時性的,而且缺乏市場機制的運作方式,不能充分調動廣大科技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從根本上解決科技為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的長效機制問題。
全省振興老工業基地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會議之后,我們也把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目標,作為解決“三農”問題,推動農村經濟發展重點項目來抓,并把實施科技特派員計劃納入重點工作中,確定了科技特派員計劃基本思路:“三個重點”、“兩個突出”、“兩個目標”、“一個目的”。即:重點做好新技術的普及推廣工作,重點抓好實用科技成果的轉化工作,重點解決科技推廣體系的斷層問題;突出科技創業,突出科技人員創業;實現改造和創建一批科技型民營企業;造就一批科技型民營企業家的目標;達到推動我市經濟快速發展的目的。具體做法一是選派專業技術人才到農村服務,盤活現有人才資源。二是鼓勵科技特派員創辦服務實體,推廣新技術,轉化新成果。三是發揮特派員傳幫帶作用,培養農村實用人才。2004年,制定了“實施科技特派員計劃”工作方案,在全市首批選派了100名專業技術人才,到農村開展創業行動。
二、實施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發揮人才優勢、技術優勢、資源優勢、項目優勢,創辦新企業,開發新產品。
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計劃半年來取得了顯著成效,共計創辦科技項目87個。據統計,這些項目總投資13.987萬元,總產值達到30.659萬元,增收14.680萬元,帶動農戶71.476戶,培訓農民13萬人次。經過一年來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已經取得了成效,為松原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一是立足科技項目,突出科技創業。寧江區科技特派員胡曉東,是寧江區科技局的干部。2004年,他依托寧江區萬畝中草藥開發項目,引進資金成立了年加工中草藥5000噸的“久千草藥業有限公司”,注冊資金1200萬元,目前一期工程建設已基本完成。建成后,該企業將成為我市中草藥生產加工的龍頭企業??萍继嘏蓡T劉國權,從省農科院引進了矮化果樹種植技術,在寧江區朝陽鄉投資40多萬元,成立了“國權農業科技服務中心”,建立了7公頃矮化果樹試驗基地。為了形成產業規模,他無償為農民提供種苗和技術,引導當地農民發展果樹業。目前,矮化果樹種植面積已經達到700多畝。2004年,試驗基地矮化密植高產K9開心果已進入生產期,較當地其它鮮果提前25天上市,每公斤批發價格在1.5元以上,經濟效益十分可觀。二是堅持市場導向,實現科技推進。扶余縣科技特派員常青春,他率先辦起了飼養規模達萬只的特禽養殖基地,并將技術和種禽傳授給周邊農民。在他的帶動下,成立了扶余縣特禽養殖協會,目前全縣已有3000多農戶加入了協會,主要養殖雪雁、珍珠雞、山雞等特禽??萍继嘏蓡T劉萬生,是乾安縣科技局的副局長,他下鄉到乾安縣讓字鎮后,積極配合當地政府發展辣椒產業,成立辣椒協會,并建立了“辣椒生產與加工基地”市級專家大院。2004年,全鎮種植金塔辣椒1500公頃,收入達到4500萬元,種植戶人均增收2000多元。寧江區牧業管理局副局長、高級獸醫師張忠偉到松原市松濤盛牧業公司工作后,根據企業生產實際,大膽進行技術改造。實施了綜合防疫滅病措施,提高了生產性能,僅仔豬斷奶成活率就達到89%以上,高于同類豬場14個百分點。調整豬群結構,使存欄的原種豬品種、品系、數量、公母比例、雜交組合趨于合理,結束了過去外引種豬的歷史。在保證豬群營養需要的基礎上,開發飼料資源,調整了飼料原料品種,使每公斤的飼料成本降低0.04元。僅此一項,每年就為企業增收16萬元。目前,這個企業原種豬存欄數已經達到1500余頭,飼料除自用外,每年可以外銷1700噸。通過一系列先進技術的應用,提升了企業的科技水平,使企業煥發了勃勃生機。三是實施產業創新,注重技術推動。省農科院畜牧專家呂禮良,被授聘為科技特派員以后,在長嶺縣十四號種畜場建立了薩??搜蚺咛ヒ浦仓行膶嶒炇?,開展胚胎移植的試驗示范工作。目前已移植受體羊300只,產羔152只,受胎率達到50%以上,居于國內領先水平。他還在長嶺縣組建了肉羊改良站23個,每年為養羊戶改良肉羊9萬多只,養羊戶可以增收1800萬元??萍继嘏蓡T金周哲到松原市二馬泡有機農業開發公司工作后,指導企業進行綠色無公害稻米的生產。他引進了賦育2號、松98-122、超級稻1號等優良品種作為主要種植品種,全部生產過程嚴格按照“AA”級大米生產技術規程進行標準化生產。他們生產的“二馬泡”大米產品有的已經達到了“AA”級大米的生產標準,遠銷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市場售價每公斤達到8.50元。目前,該企業生產的大米已經通過了歐盟認證,創出了“二馬泡大米”的品牌??萍继嘏蓡T魏延林是一位農民發明家,多年來一直潛心研究農業耕作機械,已有液壓三鏵犁、地膜覆蓋機、播種機等8項專利。市科技局幫助他與企業家合作,以自己的專利入股,成立了“松原市延林農業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親自指導專利產品的生產。2004年,共計生產農機專利產品9000臺(件),實現產值850萬元,獲利50多萬元??萍继嘏蓡T王涌,是市交通局的調研員,多年來一直從事“公路基層土質固化劑”的研究,獲得了松原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04年,經過市科技局招商,與長春市信息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聯合,由該企業投資1億元,在我市生產公路用土質固化劑,并要把我市建成新型公路基層筑路材料的示范基地、生產基地和研發基地。目前,這個企業已經進入一期工程的建設階段。科技特派員陳景華,創建了扶余縣信息協會,開通了電腦、電話互動的語音農技服務系統,為農民提供技術咨詢、信息服務和項目引進等工作。農忙季節,他開著農民稱為“農技110”的微型車,活動在田間地頭,向農民傳授種植技術。他先后成功引進了中國林蛙、法國飛鴨、日本大根蘿卜和特種黃瓜等6個科技項目,在當地推廣。其中引進的俄羅斯日光溫室特種黃瓜生產技術,創造了畝產黃瓜1.5萬公斤的記錄,取得可可觀的經濟效益。目前,該信息協會已經發展各類分會23個,特種養殖種植基地5個,科技信息聯絡員已達3000余人,每年培訓農民達到1萬人??萍继嘏蓡T邢文志,在扶余縣增盛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工作。他在增盛鎮建立了“四粒紅”花生研究所,以引進和推廣花生生產技術為主,同時還經營優良花生種子、農藥、肥料等。通過建立花生試驗示范基地,為農民提供技術、良種、物資“一條龍”服務,實現了研究所與農戶雙贏。他引進和推廣的等離子體處理技術,用于花生種子處理上,明顯改善了花生的品質,使花生增產幅度達到15-20%。
由于新型的農村科技服務機制貼近實際、貼近市場、貼近農民,既是與廣大農民的經濟利益緊緊相連,又能充分調動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因此充滿著生機和活力,是新時期科技工作的創新。
三、實施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是實施人才興市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對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市開展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具有以下特點:一是領辦,創辦了新企業,開發了新產業。科技特派員具有聯系面廣、信息靈通、市場意識強、項目把握準確等優勢。他們通過領辦、創辦經濟實體,建立自己的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基地,能夠將先進的技術成果轉變現實生產力。二是有效地盤活了存量資產,激發了企業的活力。科技特派員發揮自己的業務專長,積極幫助企業合理配置存量資源,改變生產方式,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大大地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水平。三是提升了傳統產業的技術水平,加速了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普及。傳統產業往往技術落后,生產水平低,產品技術含量不高,難以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亟需新的技術改造傳統、落后的生產方式。而科技特派員掌握先進的生產技術,又與企業、農民建立了利益共享關系,推廣技術都緊緊圍繞著企業、農民的生產實際需求去進行,因而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四是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轉化,推進了產業化進程。有的科技特派員本身有自己的成果,但由于缺乏市場開拓能力和資金的支持,在產業化過程中遇到許多困難,通過科技特派員這個平臺,把企業家與科技人員結合起來,優勢互補,共同推動科技成果向產業化邁進。五是探索了農村科技服務的新機制。科技特派員打破了過去那種只管技術,不管市場的傳統服務機制,建立起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服務的新機制,形成信息、技術、銷售三位一體的服務模式,使生產、技術、市場同步發展,形成了多種新的農村科技服務體系。
利益驅動,政策扶持是我市開展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的主要推動力。實踐證明:“科技之火只有澆上利益之油,才能越燒越旺。”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改變過去的行政下派、無償服務的模式,堅持政策扶持和利益驅動相結合,對科技特派員實行特殊政策。我市提出對科技特派員的“四保”、“三優先”、“兩允許”的政策,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八谋!本褪窃诼毜目萍继嘏蓡T,在創業期間保留編制、保留職務、保留工資、津貼、福利、獎金等待遇,保留專業技術職務,不影響正常的職稱評定。“三優先”就是對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特派員,優先評聘專業技術職務、對科技特派員發展項目、協調金融部門優先予以資金扶持、對于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輻射帶動力強的項目,優先予以立項?!皟稍试S”,就是允許科技特派員自主創業或以技術、資金入股的形式,與農民或專業大戶結成利益共同體,允許科技特派員在創業中獲得合法的經營收益。
項目帶動,創辦實體,是開展科技人才創業行動的有效載體。我市始終堅持“人帶項目、項目帶人”的原則,對每位科技特派員,都要有項目做支撐,通過項目來擴大自己的服務范圍。人帶項目,就是鼓勵科技特派員領辦、創辦經濟實體,通過科技特派員的親身實踐、示范、帶動周圍群眾致富。項目帶人,就是根據企業農戶生產上的需求,科技特派員通過技術參股或技術承包方式,利用自己的技術特長,為企業或農戶提供技術服務。通過“人帶項目,項目帶人”這種方式,把科技特派員與項目捆綁在一起,把科技觸角直接延伸到企業、農村和具體項目上,利用科技特派員的創業示范和中介服務,以直接、便捷的方式實現了低成本的科技推廣和普及,實現科技工作重心的整體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