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黨內教育管理的轉變方式
時間:2022-06-27 07:22:00
導語:推進黨內教育管理的轉變方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心愛護黨員,歷來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新形勢下增強黨組織凝聚力、激發黨員先進性的重要方法。
在經歷了大規模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思想洗禮后,四川省委提出,要乘勢而上,進一步激發和調動廣大黨員投身黨的事業的積極性、能動性,把教育引導黨員履行義務與正確行使權利有機統一起來,把做好黨員的思想政治工作與解決黨員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在嚴格要求、嚴格管理的同時給予必要的關心和激勵,讓黨員在組織中感受到溫暖,更好地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四川的做法,可供借鑒。
四川省委組織部自去年以來,大力實施“關愛黨員、服務基層”行動計劃,著力構建長期、有效的黨內關懷激勵機制,從政治、經濟、生活、工作、情感等方面探索對黨員關愛的針對性措施和方法。
四川省委常委、組織部長魏宏同志認為:一個連自己身邊的黨員都不能給予很好關心和幫助的基層組織,是談不上對身邊群眾的凝聚力和號召力的。黨員教育管理不能只要求奉獻而沒有給予,不能只要求履行義務而不講應該享受的權利。
四川省先后推出了“六大舉措”,靈活多樣地開展關愛黨員、服務基層活動。
——加強上下聯系協作,形成關愛扶助機制。全省縣、鄉兩級黨委普遍推行了“三聯制度”:黨委委員聯系黨代表、黨代表聯系黨員、黨員聯系群眾;形成了上級黨組織關心幫助下級黨組織解決問題,各級黨組織關心幫助基層黨組織解決問題,基層黨組織關心幫助生活困難的黨員解決問題,黨組織和黨員關心幫助困難群眾,在關心幫助中影響和帶動群眾,為實現黨的工作目標共同奮斗的局面。還建立了上級黨組織與下級黨組織、黨員領導干部與普通黨員,經濟、技術、能力“富裕”型黨員與老弱病殘“發展滯后型”黨員的“一幫一”結對幫扶制度,向困難黨員開展救助服務。全省各地共結成幫扶對子17萬個,幫助貧困黨員解決實際困難43萬件。全省上下還組成了近1萬個服務隊深入貧困黨員家中,幫助貧困黨員辦好事解難事67萬件,免費為貧困黨員看病3萬起,治療近1萬人;幫助農村貧困黨員搶種莊稼16萬人次。各級黨組織還利用春節或其他重大節慶紀念活動,走訪慰問老黨員、貧困黨員和優秀黨員,共看望慰問生活困難、貧困黨員95萬人次,發放慰問金及幫扶資金0.8億元,捐助生產生活物資價值近1.2億元。
——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的行使,增強關愛扶助意識。著力完善黨內選舉制度,使黨組織班子成員選舉真正體現多數黨員的意志;推行黨務公開制度,對黨組織的重大問題決策等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公開,保障廣大黨員對黨內事務的知情和了解;探索黨內重大決策征求意見制度,在絕大多數黨員形成共識的基礎上再進行科學決策;完善黨內情況通報制度,做到重大事情黨內先知道,重要文件黨內先傳達,重大問題的決定黨內先討論,重大決策的實施黨內先發動。
——加強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提供關愛扶助支持。積極引導社會資源進行幫扶,將困難黨員與困難群眾一道納入整個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并落實下崗職工、城市貧民、失業無業等社會弱勢群體中的黨員的補貼制度。以“黨費撥一點、黨員出一點、社會捐一點”的辦法,探索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經常性的資金籌措機制,創立黨員創業發展扶助基金。據統計,全省各級黨組織累計幫助了生活困難、貧困黨員48.5萬人,投入資金6.5億元,24萬多名無職黨員、下崗失業職工黨員實現了上崗和再就業。在全省上下“關愛失地農民行動”中,有3萬名貧困農村黨員涉及的征地補償、住房安置和失地社會保障問題得到了解決;在“貧困學生助學行動”中,為24萬名貧困黨員的子女上學,解決學費、生活費等共計2.5億元;全省有9萬名農村無職貧困黨員納入低保,4萬名農村無職貧困黨員納入失業保險范圍,3萬名農村無職貧困黨員享受失業保險待遇,17萬名農村貧困黨員免費納入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
——拓展黨員服務網絡,搭建關愛扶助平臺。在農村、社區建立黨員服務站,省、市、縣、鄉建立服務中心,省外流動黨員相對集中的地方建立流動黨員服務聯絡點,對黨員的政策法律、務工經商、黨日活動、組織關系轉移等提供咨詢和幫助。通過實實在在的服務,為廣大黨員提供思想關懷、生活關懷和人文關懷。
——實施表彰激勵,增強關愛扶助動力。層層評選表彰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村支書、優秀鄉鎮黨委書記、優秀縣委書記,并將榮譽表彰與物質獎勵、政治待遇、干部任用結合起來,積極促使優秀黨員享受同級勞模待遇,優秀黨務工作者享受同級先進工作者待遇,并提拔使用一批先進典型,形成學先進、趕先進、爭先進的良好氛圍。省里首先組織了10名省委表彰的優秀共產黨員代表出外療養,帶動全省各級黨組織相繼組織近1000名優秀黨員出外療養或進行健康檢查。著力改善黨的基層干部待遇,重點落實了村級黨組織活動經費和村干部報酬。在中央、省級財政的強有力支持下,兩年內全省將投入4.7億元,建成10643個標準規范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
——提高自主發展能力,拓展關愛扶助前景。通過教育引導、職業技能培訓和政策扶持,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基層干部。對下崗失業職工中的黨員,重點提高再就業能力;對農村困難黨員,重點幫助他們轉變經營思路、提高適應市場的能力;對缺技術、缺崗位的困難黨員,每年免費進行一次再就業技能培訓。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強力推進農村基層干部能力培訓,全省5萬名村支書將在兩年內分期分批走進大學課堂。全省各地舉辦下崗失業黨員免費技能培訓15萬人次,農村貧困黨員免費實用技術培訓23萬人次。各地通過采取“騰崗、尋崗、建崗”等措施,使得15萬名下崗失業黨員實現了再就業,9萬名無職黨員實現了就地上崗。13萬名農村貧困黨員掌握了一項以上農村實用技術,走上了脫貧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