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課題思考
時間:2022-09-20 06:55:00
導語: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課題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當前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是在不斷增強還是有所削弱,其主要表現和原因是什么?
當前我區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在不斷增強,全區農民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較高,在農村的“兩個文明”建設中,較好地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其主要表現和原因是:
一是班子結構優化,責任分工明確。村級黨支部領導班子的年齡、文化結構明顯改善,80%的村黨支部充實了35歲左右的成員,38%的村黨支部班子平均文化程度達到了高中水平,一些黨性強、作風正、有文化、素質高、群眾擁護的黨員被選拔到村級領導班子中來。同時,各村支部都建立了工作目標責任制,村干部職責清楚,分工明確,村級班子建設整體水平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二是管理制度完善,黨員作用突出。絕大多數村黨支部都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規章制度。積極開展黨員責任區、黨員聯系戶等黨內活動,廣大黨員積極響應村黨支部的號召,向身患重病的村民獻愛心,義務出工出力,整治村屯環境衛生等等,較大地增強了黨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另外,黨支部通過開展自身示范、身邊典型引導等活動,增強了廣大農民黨員在農村生產生活中發揮作用的積極性,特別是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廣大農民黨員能夠自覺地發揮作用。
三是教育培訓到位,能力素質增強。近年來區、鄉兩級堅持對村干部進行經常性培訓,有效地增強鄉村干部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提高了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和帶領致富及帶頭致富的本領。
2.造成村黨支部書記人難選、發展黨員難問題的主要原因?
(1)造成村黨支部書記人難選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年齡、知識結構的制約。有的黨員在群眾中威信較高,但由于年齡偏大,文化素質低,致富能力不強,因此無法勝任。同時,一些村黨支部又不注重對年輕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多年不發展黨員,年輕黨員偏少,后備力量不足,后備干部培養工作處于停滯狀態。
二是大多數農村黨員在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選擇,偏重個人利益。在農村,村民想推選那些頭腦靈活、年富力強、致富能力突出、綜合素質較高的人做他們的帶頭人,但這些人把精力往往都用在自家的生產生活上,或者長期外出打工,對村里的事情不是很關心。因此,感覺到在推選農民的致富帶頭人方面,上級部門缺乏正確輿論的引導和優惠政策。
三是家族勢力嚴重。在選舉時依靠家族的關系,分幫結伙,拉選票,有時造成兩敗俱傷,有時靠不正當手段當選,群眾不擁護,而真正群眾擁護的由于票數不夠而未被選上。
四是鄉、鎮領導的好惡,以及裙帶關系的干擾也是造成黨支部書記難選的一個重要原因。
(2)發展黨員難的主要原因:
一是發展黨員工作緩慢,部分村黨支部長期不發展黨員。由于有的鄉鎮黨委重視不夠,抓的不實;有的村黨支部忽視自身建設,使發展黨員工作缺乏堅強的組織保證。
二是農村入黨積極分子隊伍萎縮,基礎工作薄弱。由于個別黨支部和黨員“兩個作用”發揮不突出,基層組織配套建設工作薄弱,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滑坡,影響了群眾要求入黨的積極性。
三是組織員機構不健全,力量不充足,隊伍不穩定,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3.造成農村黨群干群關系緊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是政府職能沒有完全轉變,對黨員干部隊伍的管理教育不到位,相應措施不健全,缺乏強有力的監督機制,“當官做老爺”的衙門作風依然存在。
二是部分黨員干部綜合素質較低,不注重自身文化素質、思想素質的提高,工作方法簡單粗暴,為政不廉,存在以權謀私、公款吃喝等問題,嚴重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另外,由于文化水平所限,駕馭市場經濟能力差,致富本領不強,群眾想的、盼的難以實現。為此,群眾對部分黨員干部很失望。
三是工作作風不夠深入,群眾觀念淡薄,服務意識不強,致使很多工作落實不到位。特別是對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了解掌握實情不夠,在為群眾辦實事、排憂解難上還有差距,往往只停留在形式上,黨員發揮作用不強,群眾對搞形式主義擺花架子表示厭煩;有的干部精力不集中,忙于私事多,“走讀”現象嚴重。
四是農民群眾要求干部處事有章可循,辦事公開透明,而目前有的村村務公開不規范、不具體、內容不清晰,尤其是財務管理混亂,公開不實,群眾對此十分不滿。
4.制約村級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一是個別村干部由于文化水平偏低,自身素質差,不具備帶領農民闖市場和發展經濟的能力。在工作中表現為思想不夠解放,創新意識不強。在村里的經濟發展上,工作有畏難情緒,求穩怕亂,有看攤守業思想,工作標準不高,經濟發展步子邁得不大,思路不寬,產業結構調整緩慢,嚴重阻礙了村級經濟發展。
二是在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上,有的村出臺的政策不是很寬松,招商引資、抓大項目、抓高科技項目的力度不夠。個別村沒有村辦企業,而且還背負較重的債務負擔,集體經濟處于“空殼”狀態。有的村第二、三產業發展緩慢,結構很不合理,村辦企業中沒有形成規范化、產業化、區域化的發展格局,村級經濟無法實現跨越式發展。
三是個別村的閑置資產不能被充分利用,使其更好地創造經濟效益,在盤活閑置資產方面路子不寬,缺乏大膽創新、開拓進取的精神。
四是個別村級黨組織建設抓的不力,兩委班子內部不團結,互相不協調,甚至有的村班子處于癱瘓、管理失控狀態,不能為村里經濟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5.鄉村兩級班子在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存在哪些不適應的問題?
一是兩委班子成員綜合素質不高,難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由于受傳統小農經濟思想和計劃經濟的束縛,思想落后封閉,不夠解放,對深化農村改革、結構調整認識不足,對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認識不深,把握不準,對各種新事物接受不快,知識更新遠遠跟不上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工作上缺乏創造性,缺乏駕馭全局和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安于現狀,不求突破,有求穩怕亂、小富即安的思想。
二是服務意識淡薄,有的村沒有建立起有利于村民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的工作機制。尤其在農民找市場、科技興農方面缺乏有效的服務,使村民在生產銷售等環節中出現的困難難以得到有效解決。
三是有的村黨組織自身建設薄弱,缺乏凝聚力和戰斗力,班子軟弱渙散,工作效率不高,嚴重影響了農村改革、產業結構調整的速度。
- 上一篇: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思考
- 下一篇:基層黨組織建設情況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