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材料

時間:2022-06-11 09:56:00

導語:組織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組織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材料

近年來,*鄉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在上級組織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始終堅持以“*”重要思想和黨的*精神為指導,以爭先創優為目標,以制度創新為動力,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我鄉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呈現特色鮮明、“亮點”閃爍的新氣象,有力地促進了全鄉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為了同志們和朋友們全面準確了解我鄉基層組織建設相關情況,作如下匯報:

一、基本情況

*鄉位于阿圖什市西南部,距市區35公里,總人口4.25萬人,總戶數1.02萬戶。土地總面積7.8萬畝,耕地面積4.4萬畝,人均耕地面積1.1畝。全鄉有16個行政村,211個村民小組,有2個農場(牙孜路、阿克買拉)和1個羊場,20個站(所),25所中小學(其中,高中1所,初中3所,小學21所)。20*年,全鄉生產總值為8310.1萬元,人均收入1634.52元。

鄉黨委下屬19個村級黨支部,1個機關黨支部,10個企事業單位黨支部,3個學校黨支部。有55個黨小組,黨員總人數1342人(預備黨員67名),其中男黨員1066人,女黨員276人,農牧民黨員669名。全鄉團員總數1826人,團委下屬35個團支部,黨團比例為1:1.36。

二、基層組織建設情況

(一)抓班子自身建設,造就了一支堅強有力的干部隊伍。

1、抓好鄉黨委班子自身建設。按照“*”重要思想的要求和“五個好”的標準,在總結過去“六好”鄉建設好經驗的基礎上,建立了一支高效廉潔的干部隊伍。首先,我鄉選準了一個黨性強、作風正、威信高、有很強黨建意識、能帶領農牧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好班長。其次,我鄉對黨委班子成員進行了合理調整。使一批政治上強、學歷高、懂政策、熟悉農村工作、能用“*”指導工作的干部進入黨委班子。現在鄉黨委班子成員由11人組成,班子成員中有一名素質高、能力強的婦女領導,結束了我鄉領導班子中沒有婦女干部的現象。黨政班子成員的知識結構明顯改善,其中大專文化程度以上的達到99.2%,成員的平均年齡由原來的46歲,下降為現在的35歲以下,50%的黨政領導在35歲以下。切實優化黨委班子結構,建立起了一支由老、中、青相結合的黨政領導隊伍,增強了工作合力和工作能力。通過各種渠道的學習培訓,95%以上的黨政班子領導均具備現代農業科技知識和管理知識,實現了班子成員年輕化、知識化的目標。1999年,我鄉被自治州命名為“六好”鄉(鎮)黨委。我鄉在“六好”鄉(鎮)黨委創建活動中,重點從3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成立領導小組,健全創建機制。鄉黨委高度重視“五好”鄉(鎮)黨委創建活動,將其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作為全鄉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了以鄉黨委書記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并定期召開會議討論研究存在的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鄉黨委書記親自參與、親自過問創建工作。二是進行責任分解,把責任目標落實到各部門。明確了紀檢、宣傳、共青團、婦聯等部門的工作職責,完善了“一把手”抓創建責任制,與各村、站(所)簽訂了創建目標管理責任書,量化、細化目標責任,制定科學合理的考評細則,嚴格考核,獎優罰劣,形成了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三是按照五個“好”的標準狠抓創建工作。

2、圍繞“五好”村黨支部標準,認真抓好村級班子建設。我鄉“五好”村黨支部創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整頓后進促轉化。每年年初,鄉黨委都要結合年終考核對各村進行排隊,逐個登記造冊,選好配強村級領導班子時采取由村干部述職,村民代表大會評議,民主生活會組織考評等方式,普遍對村級班子的整體情況進摸底,將一批群眾公認、政治立場堅定、有一定文化素質、頭腦靈活、思想堅定的黨員選進村領導班子。并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整頓任務,本著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什么問題突出就先解決什么問題的原則,分村施策。對工作靠上級催、包村干部幫助才能勉強完成任務的班子,采取績效掛鉤的辦法解決問題;對工作遇事繞道走、瞻前顧后的班子,給予必要的撐腰壯膽和幫助;對結構不合理、配合有問題的班子,通過民主生活會,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組織村民代表評議村干部的做法,消除隔閡,化解矛盾,必要時進行組織調整,20*年我鄉對白依沙克、欄桿、等村的支部書記、村長、支部副書記進行了全面調整;對站(所)領導的選拔引入了競聘上崗機制;二是合理設置支部,進一步優化班子的知識、年齡結構。將農機站和林管站調整建立為兩個黨支部;將水管站和自來水公司合并成一個黨支部,將機關黨支部、政府黨支部合并為一個支部。通過黨委一班人認真調查摸底,全面系統的整頓,解決了各支部領導班子成員年齡偏大,工作能力不強,缺乏凝聚力和戰斗力等問題。使村級領導班子成員的平均年齡由*年的45歲下降到現在的39.6歲。加速了村級班子的年輕化、知識化進程,為新形式下開展農村工作打下了堅實的組織基礎。20*年我鄉把86名素質好,能力強,敢于吃苦的機關干部派到各村掛職,把村級有綜合工作能力和素質高的干部大膽選調到鄉機關工作。從而極大的調動了廣大干部的積極性。對村上遺留問題較多,工作邁不開步子的班子,派駐工作組協助工作,限期解決問題。三是陣地建設水平得到全面提高。采取由鄉里籌一點,村里集一點,個人捐一點的辦法,*年以來,共籌資金55.4萬元,為我鄉蘭干、薩依、迪汗拉、奧提亞克、鐵提村新修建了辦公陣地,目前,全鄉16個村的辦公場所都是磚混結構,總面積5171平方米,其中堯勒其拉、迪汗拉、塔庫提村為兩層樓辦公陣地。四是狠抓制度建設。鄉黨委通過副職包村的辦法,對各村的規章制度重新進行了分類整理,根據工作需要完善了《五好村黨支部創建設標準》、《五好村黨支部創建管理目標》等一系列適用、管用的制度,均實現裝框上墻。以堯勒其拉、迪汗拉、塔庫提村為代表的一批村級制度建設示范村脫穎而出。各項工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為規范創建工作秩序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和必要保障。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全鄉16個行政村均已達到“五好”村黨支部標準。

3、深入推行“4211”工作機制。在“4211”機制推行過程中,我鄉結合實際,設置了黨政黨建、農村經濟、綜合治理和社會事務三個辦公室。各辦公室設主任1名,由副書記擔任,設副主任3名,由副書記和副鄉長擔任。在具體運作過程中,把實行“4211”工作機制的60名干部分成兩部分,以10天為一個輪換期,各辦公室2/4的人員上班10天,1/4的人員參加鄉黨校5天時間的集中培訓,1/4的人員在家安心休息5天。建立完善了《請示報告制度》、《交接班工作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周匯報月小結制度》、《干部請銷假制度》和《目標責任制度》等80多個相關工作制度,認真開好“三個會議”,緊貼農村實際開展輪訓工作,構建了嚴格的考核監督體系和目標管理機制,使各部門的示范、引導、服務、協調等功能得到了有效發揮。

不斷加強和完善“五小”工程建設。20*年,我鄉利用上級下撥的42萬元預算內資金,并自籌資金,共計投資108萬元新建了總面積598.02平方米、33間的干部公寓和120平方米的機關食堂,為干部宿舍購置了10臺電視機,為干部浴室購置了兩套太陽能熱水器,安裝了容量為8噸的暖氣鍋爐,建起了3座蔬菜大棚。同時,建起了占地100多平方米的融學習、娛樂、文化活動為一體的綜合性活動室,活動室內有各種書刊、雜志1萬多本,每年訂閱各種報刊雜志達15種以上,營造了拴心留人的良好環境。

加大干部雙語培訓力度,突破機關干部學習“雙語”的屏障。鄉黨委組織機關干部每星期五下午集中學習“雙語”,通過輔導老師指導、相互結對子、業余時間自學等方式,促使干部在相互語言交流中提高“雙語”水平。

按照市委的統一安排,我鄉推行了五大畢業生、選派生、留疆戰士駐村試點工作,并把該項工作作為提高機關干部基層工作經驗和“雙語”水平的重要途徑。按照推行“4211”工作機制的總體安排和運作規程,對五大畢業生、選派生、留疆戰士進行男、女,民、漢之間的搭配分組,采取1名民族干部帶1名漢族干部,1名男性干部帶2名女性干部的方式,堅持就近、便利的原則,安排干部到經濟發展較為滯緩的村駐點,主要協助村級組織認真抓好基層組織建設、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精神文明建設、扶貧攻堅、農村黨員電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重點加強“雙語”學習,逐步實現用民族語言與村干部、農牧民群眾進行交流,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不斷提高“雙語”會話能力。

為把機關干部的“雙語”學習變“軟任務”為“硬指標”,每年對所有干部進行2次以上的“雙語”考試,通過把每次考試成績與干部年終考評和工資掛鉤,增進干部主動學習雙語的積極性。目前,有85%的干部能熟練掌握基本的日常對話.

4、黨員電化教育工作情況。20*年,投資建立了鄉黨員電教站,面積120平方米,配備電教專職人員1名,設備齊全(29寸電視機、VCD、放像機各一臺),建立健全了《黨員電化教育領導小組主要職責》、《電教員主要職責》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統一制成牌匾,裝裱上墻。同時鄉電教領導小組結合自身實際,建立了電教工作檢查制度,完善“自查、抽查、檢查”相結合的工作機制,提高了工作效能,完善了電教設備、教材的登記,規范了電教片播放記錄。

16個村級黨員電教播放點均配備了電教設備和專職電教工作人員,加強片庫建設,及時購買各種以農牧民實用技術、畜牧業發展等為內容的電教錄像帶、影碟,形成了黨員電化教育兩級(鄉村)網絡體系。同時,利用有線電視進家入戶的有利時機,每周插播2次電教片,如《來自億元村的報告》、《黨的光輝照新疆》等50多部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政治教育片及有助于農民學習借鑒的科技教育片,使全鄉85%的農民黨員掌握了1—2門實用技術,70%的農民黨員較好地發揮了示范帶頭作用,農牧民的科技意識不斷增強。

目前,全鄉擁有3個黨員電教科技示范基地(克斯勒果園、亞維路克村加工廠、拉依勒克村育肥基地),5個黨員電教科技示范村,137戶黨員電教科技示范戶,形成了以示范戶為點,輻射全鄉的電教科技網絡。

(二)鄉村黨員干部隊伍建設

1、鄉村領導班子、干部隊伍以及“三老”人員隊伍現狀。全鄉享受副科以上待遇的人員有24人。黨委班子成員由11人組成,成員中有一名婦女領導。政府班子成員由10人組成,黨政領導班子的文化程度均在大專以上,成員的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下。村“兩委”班子成員共有188名,平均年齡41.5歲,中專以上學歷78名。全鄉共有1536名干部,其中漢族干部25人,站所干部為649名,教師780名,在行政村任職的干部為116名。有267名符合自治區界定條件的農村“三老”人員,其中,老干部59名,老黨員207名,老模范1名。

2、干部管理。一是從完善制度入手。先后制定了《*鄉干部管理規定》、《*鄉干部考勤制度》、《*鄉干部學習制度》等,通過制度的落實強化了干部管理。二是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機制,在站所領導選拔中引入了競聘上崗機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工作格局,有效地激發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幾年來,我鄉共選派了86名素質好、能力強、敢于吃苦的機關干部到各村掛職,選派干部占村干部的40%。三是強化考核工作。通過對各項考核指標進行量化并責任到人,結合年終考評,對優秀者進行獎勵,對指標落實不好的進行懲罰,有效地增強了干部的緊迫感、責任感。

3、后備干部選拔培養。后備干部的選拔主要是采取層層推薦的方式進行。首先,由各村經過民主討論確定后備干部人選,上報鄉黨委并備案。其次,強化后備干部的培養,通過鄉黨校、市黨校、掛職鍛煉等方式有針對性地加強后備干部的培養,提高其綜合素質。今年,按照市委組織部的要求,對全鄉280名大中專畢業生進行了公開選拔,按照4比1的比例,向市委組織部上報了75名優秀的村級后備干部。

4、黨團員發展及黨團組織的作用發揮。加大團組織“推優”工作力度。按照“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和“向一切優秀青年敞開大門”的工作方針,把符合條件的優秀青年推薦到黨組織中來,幾年來,共推選120名28歲以下的團員入黨。發展黨員嚴把“入口”,疏通“出口”。貫徹“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重點在優秀團員、致富能手、退伍軍人及大中專畢業生中發展黨員,積極培養和吸收其中的先進分子加入黨組織。加大不合格黨員的處置力度,疏通“出口”,對長期不參加黨的活動、不發揮作用,民主評議不合格的黨員,給予處置,保持了黨員隊伍的純潔性。對農村無職黨員按照各自特點進行設崗定責,使他們成為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宣傳員,村黨支部了解群眾生產生活情況的信息員,帶領群眾科學致富的示范員,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服務員,群眾日常糾紛的調解員。今年,我了加強對退休干部黨員的管理,專門成立了退休干部黨員黨支部,并定期組織他們學習。

5、激勵“三老”人員、村干部、宗教人士發揮作用。我鄉積極鼓勵“三老”人員參與村級經濟發展規劃和重大決策的研究及組織實施。對有一技之長、身體狀況允許的“三老”人員,聘請其擔任村顧問、學校的政治輔導員,經常性地向青少年開展愛國主義、民族團結和反對民族分裂主義的教育,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身邊的人和事教育好下一代。同時,他們還以身作則,大力宣傳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新風尚,為農村穩定、經濟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6、宗教人士的工資來源及發放。宗教人士的工資由市政協、統戰部、民宗委發放。標準為哈提甫、副哈提甫平均每月250-450元。

(三)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我鄉堅持“強攻畜牧業,調優種植業,規模發展林果業,以小城鎮建設為載體,加快二、三產業發展”的經濟發展思路,不斷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發展壯大鄉村集體經濟,夯實基層組織建設基礎。20*年全鄉集體經濟收入為36.92萬元。鄉集體經濟在2萬元以下的村有8個;收入在2-5萬元的村有4個;收入在5-10萬元的村有4個,現全鄉有貧困戶1712戶、8560人。在集體資產管理方面,主要采取租賃承包與集體管理相結合的方法,20*年各村承包費為36.*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由鄉農經站統一管理,具體開支辦法是:先由各村上報所需開支項目,然后由鄉農經站審查,報經鄉長審批后由農經站支付,農牧民對集體經濟管理反映較好?,F鄉應收債款為410萬元,主要為各承包單位往來款、個人借款、其他單位借款。負債為571.71萬元,主要為銀行貸款40.85萬元,向其他單位借款282.8萬元,個人借款46.29萬元,政策性調工資和新分配人員工資款2*.76萬元。清欠辦法是:按照合同規定通過司法部門收回后再行支付。村級應收債款為329.66萬元,主要為90年代為農牧民提供各種服務的費用,負債為160.81萬元,主要為近8年來平整條田所欠服務單位的工錢。清欠辦法是:積極組織干部職工將應收債款收回后支付所欠服務單位的工錢。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為98.5萬元,鄉分配了36.73萬元,村分配了59.07萬元,主要用于正常辦公和支付工資報酬。在鄉村道路鋪設、防洪設施修建、平整條田等工作中,我鄉嚴格按照“一事一議”的規定來籌集資金,人均收取額均在15元以下,沒有出現超限額的村。20*年通過“一事一議”共籌資58.28萬元。

以上是我鄉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情況。不到之處,請各位同志給予批評指正,并提出寶貴意見。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