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黨組織交流材料
時間:2022-06-21 09:47:00
導語:民營企業黨組織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與國有、集體企業黨組織相比,民營企業黨組織既不在法人治理結構之內,又不具有企業經營決策權力。那么民營企業黨組織又如何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中求得新作為?其條件和途徑又是什么?筆者聯系工作實際,認為民營企業黨組織作為的條件主要體現在目標的一致性、人才的趨同性、資源的互補性和管理的兼容性上。
目標的一致性。即發展民營經濟與黨的經濟建設目標是一致的。民營企業注重追求盈利目標,圍繞經濟效益開展經濟活動,在客觀上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活躍了城鄉經濟,也通過納稅和增加社會就業給國家做出了貢獻。
人才的趨同性。即具有較高素質的黨員同時也是民營企業所追求的人才。人是生產力中最關鍵、最活躍的要素。企業員工素質反映著企業的素質,關系著企業的發展和前途。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民營企業越來越重視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在這些人才與骨干中,有些人本身就是黨員,這就為民營企業黨組織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中求得新作為提供了重要保證。
資源的互補性。即民營企業需要借助黨組織的各種資源彌補自身不足。在民營企業中,業主在企業的經營決策中處于相對獨立的位置,而這種獨立性也容易造成決策的“獨斷”性,還有可能給企業決策帶來風險和失誤。黨組織內有大量優秀人才,他們可以為業主出謀劃策,充當“智囊團”,從而使企業經營決策更加合理、科學。
管理的兼容性。即民營企業管理者和黨務工作者通常在管理上具有相互的兼容性。民營企業要在市場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除了業主單方面的經營管理外,還必須調動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而黨組織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協調各方面的關系、調動員工積極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了這樣的條件,那么民營企業黨組織作為的方式途徑主要可以用“四個一”來概括,即:轉變一種觀念,強化一種意識,把握一個關鍵,營造一種環境。
轉變一種觀念。就是要摒棄那種把黨組織教育員工做好本職工作看成是為業主賺錢服務的陳舊觀念。民營經濟既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就應當消除偏見,對它正確引導,依法管理,從而為我們生產力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綜合國力的增強發揮它特有的作用。
強化一種意識。就是要強化自主參與的意識。黨組織要以主人翁的心態,與業主進行經常性的溝通,及時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并在參與不干預、建議不強迫的前提下,通過各種途徑滲透和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引導企業健康發展。一般可通過兩條途徑參與決策:一靠提高自身素質來參與決策。黨組織在企業中有沒有位置,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黨組織負責人自身素質的高低。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才能不斷提高參與決策的能力和水平。因此,黨組織負責人要努力使自己成為懂經濟、會管理的復合型人才;二靠集中群體智慧參與決策。黨組織可以引導員工為企業發展獻計獻策,集中大家智慧,當好業主的參謀。
把握一個關鍵。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發掘人的潛能和創造力。為此,黨組織要努力把自己建成企業的“人才庫”。要注重提高黨員的素質,組織和引導黨員學習新知識、新理論和新技能,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并積極、適時地把那些思想素質高、技術水平高、符合黨員條件的優秀人才吸收到黨內。黨組織要配合工會通過勞動競賽、技術練兵等形式,幫助職工熟練掌握先進技術、設備和工藝,鼓勵員工主動大膽地進行技術創新。
營造一種環境。就是要為企業的發展營造寬松的內外部環境。對內就是把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難點、黨員思想上存在的疑點作為黨組織工作的重點。對外就是要真心實意地幫助私營企業主排憂解難,主動協調企業與有關各方面關系,努力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 上一篇:農村剩余電流動作分析論文
- 下一篇:團隊團結和諧精神企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