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節能減排工作交流材料

時間:2022-01-22 08:37:00

導語:環保局節能減排工作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環保局節能減排工作交流材料

一、環境整治成效顯著,環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近年來,我市環保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專項整治成效顯著,環境基礎設施得到加強,生態建設、節能降耗和循環經濟發展邁出重要步伐,被國家列為全省唯一循環經濟試點城市。

一是專項整治和環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開展了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專項行動,繼續狠抓了陶瓷水泥企業污染整治和中心城建成區燃煤鍋爐淘汰改造工作,到2007年6月27日止,全市已拆除燃煤倒焰窯472座、煙囪323根、鍋爐84臺,有83家陶瓷生產企業完成了倒焰窯清潔能源改造任務。加強了飲用水源保護,制定了我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工作方案和城市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方案,開展了取締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排污口專項行動,對飲用水地表水源一、二級保護區內的所有排污口進行了整改,關停取締排污企業5家;強化了環境執法,2007年對環境違法案件立案38起,行政處罰35起,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34起;建設完善了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醫療廢物處理中心并投入使用,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按計劃進行。

二是環境質量狀況明顯改善。2007年,我市城區空氣質量繼續保持在國家規定的二級標準,質量為優良以上的天數達348天。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好轉,五陂下、麻山水廠兩個飲用水源地的水質達標率均為100%,全市五條主要河流出境水水質均保持在三類水標準。降塵量持續下降,全市每月每平方公里降塵均值為5.9噸,比2006年下降1.4噸,湘東、青山地區環境狀況明顯改善,青山測點每月每平方公里降塵均值為30.1噸,比2006年下降50.5噸。噪聲整治取得顯著成效。

三是綠色生態建設全面啟動。啟動了××市水源保護工程、××市創建生態縣(鄉鎮)、綠色生態社區、生態工業園區工程、××市水、空氣質量達標升級工程等“十大工程”,袁河、蓮江源頭保護污染物零排放專項行動、城市中心區有毒有害氣體零排放專項行動、工業園區污水達標排放專項行動、二級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污水零排放專項行動等“七個專項行動”。大力推進“生態縣”、“生態村”建設,目前蘆溪縣被列為國家第九批生態示范區之一,正在加緊建設,蓮花縣已經進入江西省首屆“十佳綠色生態縣”,安源區的安源鎮榮獲江西“十佳環境優美鄉鎮”稱號,同時涌現出湘東區麻山鎮幸福村、安源區略下村等一大批生態環境優美鄉村。

二、環境保護任務艱巨,強力節能減排勢在必行

我市的節能減排工作任重道遠,形勢非常嚴峻,主要面臨兩大難題:

一是環境污染總量大和污染減排任務艱巨的矛盾十分突出?!笆濉逼陂g全市工業廢氣排放總量為1856.21億標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總量達12.51萬噸;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為9581.47萬噸,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為9.67萬噸;工業固體廢棄物的排放總量為1.92萬噸,貯存量為237.97萬噸。2006年我市二氧化硫排放量達到5.22萬噸,比2005年增長7.2%,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的任務還相當艱巨。全市五條河流即萍水、袁水、栗水、草水、蓮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市是一個資源消耗為主的工礦城市,長期以來形成了以鋼鐵、水泥、煤炭、有色金屬、陶瓷等主導產業,結構性污染比較突出。固體廢棄物存量遞增,到2006年底,全市共產生工業固體廢物近4500萬噸,除綜合利用外,每年還有近50萬噸的堆放量。《××市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確定“十一五”期間我市國民經濟年均增長13%,而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靜態削減比例分別為21.4%、9.8%,削減任務分別為1.04萬噸和0.21萬噸,動態削減量更高,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仍十分突出,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難度很大。

二是環境管理力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強。項目建設當中未批先建、未驗收就生產的現象還時有發生,特別是工業園的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工作還沒有按規定進行,入園項目的環保審批率和“三同時”驗收率不高;部分企業為追求利潤最大化,擅自停用、閑置治理設施,加上目前環保部門缺乏監管設備和手段,非法偷排污現象時有發生,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監管力度還有待加強;全市縣(區)環保機構都是事業單位,監察、監測機構不全,不能適應環境執法的需要,高層次環保人才不足,科技人才比例不高,隊伍建設有待加強。此外,環境監測、環境監察、環境統計、環境信息系統建設落后等問題都有待解決。

三、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讓碧水藍天長在

我市是一個資源枯竭、污染較重的老工礦城市,資源環境的承受能力非常脆弱。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當前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工業化、現代化與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關系,是我市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要堅決糾正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重當前利益、輕長遠發展的傾向,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上來。

一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協調工業發展與生態建設的關系。轉變工業園區的建設思路,從推山填水的建設模式轉變為依山繞水建立工廠,建設生態工業園;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著力引進、發展多晶硅太陽能光伏業、動漫業、機械機電制造、生物制藥、生物質能發電、高壓電瓷、建筑陶瓷、化工環保陶瓷等產業;積極實施減排科技專項行動,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提升改造傳統產業,改變燃料結構,減少污染排放,加快老污染源的限期治理,關停不能穩定達標的重污染企業,關閉、取締物耗能耗大、科技含量低、產品附加值小、排污量大的小企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資源綜合利用步伐,推行清潔生產,推進高爐煤氣壓差發電、旋窯廢氣余熱發電等技術改造,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二是創新環保體制機制,全面改善城鄉生態環境。第一,建立健全節能減排責任體系,嚴格落實縣區政府環保責任。完善政府分級負責的節能減排工作機制和責任體系,完善對縣(區)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辦法和節能減排專項考核辦法,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強化節能減排約束。第二,落實和完善節能減排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促進節能減排和增長方式轉變的機制體制。嚴格市場準入和“三同時”制度,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受益誰補償”和“排污者付費,治理者受益”的原則,落實企業污染治理責任,推進污染減排,落實有利于節能減排的財稅政策,鼓勵企業實施節能減排,推行綠色消費、清潔生產、節能減排。第三,加快環保工程建設,重點加強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加快建設完善市中心城市污水處理廠,擴大污水收集管網覆蓋范圍,啟動縣區和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建設,提高污水集中處理及回用率,減少化學需氧量等主要水污染物的排放量。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對水源保護區內的污染企業實行關停搬遷,著力抓好萍水河、袁河(××段)流域的水污染整治。全面完成陶瓷燃煤倒焰窯改造,大力減少火力發電、陶瓷、水泥等行業的二氧化硫排放,推廣使用天然氣或利用焦爐煤氣以及用先進適用的脫硫技術治理鍋爐煙氣。建設重點排污企業在線監控體系,與市環保污染物自動監控平臺聯網運行,實時掌握主要行業、主要企業的污染物排放情況。

三是加強環保執法能力建設,提升環保工作水平。第一,加強機構建設。根據環保執法需要,將縣區環保部門改為行政執法,列為政府組成部門,并完善縣區環境監察和環境監測機構,配備相應的設備和人員。第二,強化環保執法能力。健全和完善環境監管長效機制,建立區域、流域限批制度,完善環保監管聯動體系,建立健全市縣兩級環境監測站,完善環保監測體系,建立糾正違法排污行為快速反應機制。第三,加強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環保執法人員、監測人員、技術服務人員的業務培訓、考核機制,培養、引進一批政治素養高、業務水平精、作風過得硬的新型環保人才,全面提高環境執法人員的整體素質、依法行政和環保科技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