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工監督加強自身建設交流材料

時間:2022-05-12 11:11:00

導語:組工監督加強自身建設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組工監督加強自身建設交流材料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堅持部務公開,增強社會監督針對性;建立監督網絡,增強社會監督廣泛性;開辟民意渠道,增強社會監督便利性;開展社會評議,增強社會監督的有效性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提高工作透明度,建設開放性組工系統,讓廣大干部群眾了解組織工作和組工干部。我們通過設立部務公開欄

、建立黨建網站、印發服務指南、召開情況通報會、擴大新聞宣傳等方式,實行組織工作“四個公開”為了使社會監督具有廣泛性、實現經?;覀兘⒘艘恢鄬潭?、相對專業的監督員隊伍。首先,明確條件,嚴格挑選、為了使監督信息及時、方便、快捷傳達給部領導,我們建立了一整套民意傳輸渠道、在廣泛接受群眾監督的基礎上,組織“開門評部”活動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近年來,××縣委組織部把建立完善社會監督體系作為加強自身建設的一項重要措施,不斷地拓展監督范圍、強化監督手段、增強監督效能,致力打造一支講黨性、重品性、作表率的組工干部隊伍。

一、堅持部務公開,增強社會監督針對性。提高工作透明度,建設開放性組工系統,讓廣大干部群眾了解組織工作和組工干部。我們通過設立部務公開欄

、建立黨建網站、印發服務指南、召開情況通報會、擴大新聞宣傳等方式,實行組織工作“四個公開”。一是政策公開。凡是涉及組織工作的重要法規、條例、文件,如《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綱要》等及時宣傳貫徹到黨員干部群眾中,讓干部群眾吃透精神,掌握政策,對照檢查。二是部情公開。公開部內機構設置、領導組成、人員分工、崗位職責、辦事流程、聯系方式,便于黨員干部辦事,便于到人到事實施監督。三是制度公開。在開展“樹組工干部形象”、爭做“六個組工”等活動中,組織部門形成了組工干部保持先進性的長效機制,出臺了一系列制度,如《組工干部行為規范》、《考察干部八個不準》、《組工干部聯系群眾制度》等,不僅在部內進行認真學習,而且廣泛地進行社會宣傳,使廣大干部群眾中充分明確合格組工干部的各項要求。四是重大活動公開。在開展工作時,對于群眾關心的敏感問題,一律公開,力求去掉組織工作的神秘面紗。不論是干部選拔、班子配備、人才培養,還是基層組織建設、黨員隊伍建設,除涉及保密事項外都面向社會、面向基層、面向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做到政策公開、標準公開、過程公開、結果公開。

二、建立監督網絡,增強社會監督廣泛性。為了使社會監督具有廣泛性、實現經?;?,我們建立了一支相對固定、相對專業的監督員隊伍。首先,明確條件,嚴格挑選。每年,縣委組織部專門下發通知,要求各鄉鎮和縣直機關從各級人大代表、黨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同志和普通群眾中,推薦政治素質好、參政意識強、個人威望高的同志,作為部風監督員,從各級領導干部和各個行業網中推薦有影響的同志,作為干部工作監督員??h委組織部經過認真篩選,下發聘書,予以確認。其次,賦予權利,明確職責。《縣委組織部義務監督員制度》明確規定,義務監督員對組織工作和組工干部的有關事項具有知情權、評價權、言論豁免權,義務監督員要經常關注組織工作,定期保持聯系,定期參加例會,定期報告情況,對組織工作和組工干部提出意見建議。再次,開展活動,發揮作用。義務監督員對重大工作、重要事件、重要干部,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明查暗訪,發現問題、找準責任、及時匯報。

三、開辟民意渠道,增強社會監督便利性。為了使監督信息及時、方便、快捷傳達給部領導,我們建立了一整套民意傳輸渠道。一是設立舉報電話和信箱。部機關專門設立了一部電話作為舉報專線,在工作時間內,明確專人接聽;在機關院外設立了投訴信箱,辦公室安排專人收取來信。組織部明確一名副部長處理群眾來信來訪,群眾的意見建議做到事事回復,并限時在15個工作日內完成。二是設立“部長接待日”。為了解決群眾來訪和反映情況,能夠直接找到領導,將每個月的15日定為“部長接待日”。組織部長在接待日的當天,暫停辦理其他工作,專門做好受理和接待群眾來訪,聽取群眾的意見反映,并及時做好意見回復,“部長接待日”遇周六、周日不休息。三是建立組織部長約談制度。部風監督員和干部工作監督員在實施監督過程中,發現問題可以隨時約見部長,匯報情況,部長及時安排時間予以接待。四是堅持調研走訪制度。部領導分工負責,對全縣所有的鄉鎮和縣直副科級以上單位每半年走訪一次,采用下發征求意見表、個別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征求工作建議的同時,對組工干部作風進行了解。

四、開展社會評議,增強社會監督的有效性。在廣泛接受群眾監督的基礎上,組織“開門評部”活動。每半年,組織義務監督員和人大、政協、紀檢、信訪等部門人士,對組織部門干部及組織工作進行評議,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了解廣大黨員干部群眾代表對組織部門和組工干部的滿意度。在評議前,組織部通報前段組工干部的有關情況,讓與會者心中有數;評議中,組工干部負責回答有關代表提出的質詢,讓干部亮出事實真相;評議后,誰負責的問題誰整改,做到群眾滿意。縣委組織部高度重視社會評議結果,到人到事地作出處理。一是建立問題整改銷號制度。對于群眾的意見建議,分門別類,落實到人,建立臺帳,限期整改,定期公布整改結果,并在下次的評議會上再次征求意見,黨員群眾滿意后方可銷號。二是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在整改問題的基礎上,對于相關責任人,問題較輕地進行批評教育;問題相對較大,群眾不夠信任的,暫時取消參與考察干部等重要工作的資格;問題比較嚴重,不適應在組織部門繼續工作的,堅決調離組織部門。三是建立問題防范機制。通過社會評議,發現的帶共性和傾向性的問題,縣委組織部專題調研攻關,建立相關制度,力求從機制上減少甚至杜絕同類問題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