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學習交流材料

時間:2022-08-05 02:55:42

導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學習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學習交流材料

在我們農村有這樣一句話,“群眾富不富,關鍵在支部,班子強不強,關鍵在班長”,雖然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點對象是市、縣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但中央同時也要求注重抓好鄉鎮、街道和村、社區等與群眾聯系緊密的基層組織的教育實踐活動。所以我們的基層黨組織也是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是本次教育實踐活動的先行者。今天我就借這樣一個機會,與在座的各位進行一些探討,有什么不妥之處,請大家及時指出來,我們來共同交流、學習。

我將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展開:一是簡要談一下我們為什么要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堅定大家的黨性意識和作風理念;二是談下我們統計局將如何立足實際,開展具有“統計特色”的路線教育活動;三是給大家講一講今年我縣的一些大的方針、政策,讓在座的各位做到心中有數,有心的話也可以思索一下在這樣一個大的發展浪潮中,我們長豐村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如何找準定位,搶抓機遇,實現自身的跨越發展。

一、為何要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說過:“房子是應該經常打掃的,不打掃就會積滿了灰塵;臉是應該經常洗的,不洗也就會灰塵滿面。我們同志的思想,我們黨的工作,也會沾染灰塵的,也應該打掃和洗滌?!爆F在,我們在全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清除作風之弊、洗凈行為之垢,確保黨的肌體健康,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這次教育實踐活動,是黨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顒訉τ诖龠M黨的作風建設,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促進全黨同志以全新面貌開展工作、擔當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是凝聚實現“兩個100年”目標和中國夢強大力量的戰略之舉。十八大提出,在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十八大之后,又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這樣的目標和夢想,關鍵取決于我們黨,取決于黨的力量。黨的力量從哪里來?就是從群眾中來。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要讓夢想成真,人民是永遠的靠山。這次活動,就是要以好的作風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振精氣神,擰成一股繩,筑起實現中國夢的“銅墻鐵壁”。

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執政地位的重大舉措。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黨的先進性和黨的執政地位都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過去先進不等于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于永遠先進;過去擁有不等于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于永遠擁有,而人民是最根本的影響“因子”。黨的先進性根本體現在為了人民,黨執政的根基在于人民。聯系人民魚得水,脫離群眾樹斷根。這次活動,就是要把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植根于全黨同志的思想和行動中,始終同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使我們黨永葆先進性,使黨的執政地位安如泰山、堅如磐石。

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是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有力抓手。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黨員干部身上的問題,群眾看得最清楚、最有發言權?!靶问街髁x煩死人,官僚主義壓死人,享樂主義毒害人,奢靡之風腐化人”,這個順口溜點中了作風頑疾的“穴位”。這“四風”問題,社會影響惡劣,群眾反映強烈,是橫在黨同人民群眾之間的“無形之墻”。群眾的意見是改進的方向,群眾的需要是工作的目標。這次活動,就是要切實解決“四風”問題,進一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以作風建設的實際成效贏得民心。

二、尋求路線教育活動中的“統計特色”

與咱們的長豐村聯系幫扶已有數個年頭,聯村幾年以來給我最大的感受、也是最大的困惑就是:路太長,腿太短。說路長,是因為長豐村目前還有一些問題和困難是亟待解決而我們又沒有來得及幫忙解決的,說腿太短是因為我們很多干部常年身處機關、埋頭業務工作,真正下鄉的機會少,和基層老百姓頭碰頭、耳貼耳聊天的機會就更少。所以我們統計局也想借著“群眾路線教育”、“三萬”和“三聯一轉”活動的機會,同時結合我們的第三次經濟普查工作,扎扎實實地來一次機關干部“接地氣”,切切實實地為長豐村做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好事,讓“路變短、腿變長”。

1、多接地氣,多沾人氣

基層,奔涌著工作的源頭活水;基層,是領導干部的工作之根。俗話說“與大地貼的更近,看天空才會更遠”,所以對于各級領導干部,就要在基層肥沃的土壤中汲取養分,在基層萬象的工作中磨練自我,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才能真正的為民服務。

農村有句老話,叫“米面盆里坐,糊里糊涂過”。在我看來,我們機關很大一部分干部都是這樣一個精神狀態,精神萎靡,干事創業的熱情不高,這可能和我們的工作性質有關。因為統計部門是一個業務性強的部門,很多人員長期堅守機關,常年埋頭和數字打交道,下基層、訪群眾的機會少之又少,腳不沾地,人不到村,沒有接地氣,身子自然少了人氣和靈氣。常言道:“工作要上去,干部要下去。年輕干部就是要多往基層“跑”,多到群眾當中去,接接地氣,傾聽他們的呼聲,了解他們的訴求。通過走訪、蹲點調研、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與群眾“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摸到群眾的脈搏,貼近群眾的心窩。所以我希望借著教育實踐活動的機會,我們的統計干部、尤其是局里的幾個年輕干部,能夠多到基層看一看,多到群眾堆里坐一坐,和長豐村的父老鄉親拉家常,問疾苦,問所需所盼,把群眾的椅子坐熱,與村莊的百姓混熟,把長豐的山水田園摸清,然后科學決策,做幾件群眾最盼的事,干幾件群眾最難的事,改幾件群眾最怨的事,多幾個真心實意地沉下身子,踏踏實實地為百姓做事的人,地氣厚才能人氣濃。我們始終要牢記這樣一句話,“聯系群眾魚得水,脫離群眾斷樹根”。

2、腳步輕、腳印實

在以往的基層調研中,難免聽到群眾反映有些干部過于“擾民”,過程轟轟烈烈,效果卻是冷冷淡淡。但是我們統計局不會這樣,我們從來都是遵循這樣一個原則,即“腳步輕、腳印實、不擾民、辦實事”。

我一直倡導,局機關領導干部也好,一般工作員也好,進村入戶,哪怕是到鄉鎮搞統計調研和檢查,腳步都一定要輕,不“驚動”鎮里領導。只有不打招呼,沉下身子,放下架子,才能了解原汁原味的情況,只有這樣群眾才愿意跟你敞開心窩子交流,才能真正的了解民生實情,如果每次下基層,都是由村組干部畫路線、定地點、作安排,這樣不利于我們體察真情,也不利于發現問題。除此之外,我也一直強調,領導干部下基層,腳印也應踩“實”。要本著“查實情、辦實事、求實效”的目的多出改進創新工作的“實招”,多辦暖民心惠民生的“實事”,哪怕多穿破幾雙鞋,多流些汗,多受點委屈,也要將群眾的困難解決,在群眾最盼處慰民心,在群眾最急處見真情,在群眾最怨處改作風,靠愛民之心、親民之舉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提高群眾滿意度。當然,我們干部下基層,不僅腳步要輕、腳印要實,而且腳步要勤,多接地氣,多聚人氣,多增才氣,帶著問題下去,帶著思路回來,切實在下基層中推動我們的統計工作邁上新臺階。

3、發揮統計優勢,做好“加減乘除”

統計局是一個常年和數字打交道的部門,人人做起運算都是信手拈來的事兒。在這里,我想說的是,開展群眾工作也要做好“加減乘除”。

加——就是增加群眾收入。我局把增加群眾收入作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切入點,給老百姓出點子、找路子、傳技術、跑信息,切實幫助他們發展經濟,增加收入。走訪中,我們了解到現在長豐村最缺的就是信息、資金和技術。我們統計局本身是清水衙門,無錢無權,但是我們真誠的希望能夠為長豐村的老百姓辦一些實事,所以我們會竭盡所能為你們聯系相關部門,多方爭取幫扶資金,扶持村里的一些重大項目的建設,幫助發展一批創業致富的能手,讓典型引路,帶領我們大家發家致富。

減——就是減輕群眾困惑。雖然老百姓現在生活好了,各方信息比以前要暢通很多,但是迫于多方面的局限性,還是有很多村民對于國家的一些大政方針政策,尤其是與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惠農、惠民政策不熟悉,不了解。所以我們會借此機會,變被動服務為上門服務,開展“送政策、送技術、送信息、送溫暖”活動,多給大家宣傳講解一些國家的利好政策,為群眾脫貧致富提供智力支持和物質援助,解決熱點難點問題、切實維護老百姓的利益。

乘——就是制定翻番計劃。通過“三萬”、“三進五訪”、“春風行動”等活動的開展,充分調動統計干部職工的積極性,發揮黨員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深化“群眾工作全覆蓋”,以活動為載體,使我們的黨員干部與長豐村特困戶、殘疾戶結成幫扶對子,以一帶二、二帶四的方式不斷帶動和促進群眾致富奔小康。

除——就是消除干群不良情緒。理順黨群干群關系、推動我縣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是開展此次教育實踐活動的要求,也是目的所在。圍繞這一要求和目的,我們統計局也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具有“統計特色”的活動實施方案。自活動開展以來,我們局先后多次召開黨員民主生活會、群眾工作大討論,切實解決干部存在的精神不振、作風不實、為政不廉、辦事不公、形象不佳、觀念不新、方法不當的問題。

三、“十二五”期間,長豐怎么辦

今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第四年,也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開局之年,是自治縣成立30周年的喜慶之年。縣長在自治縣八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強調:“2014年政府工作的主要思路是: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上級有關精神,堅持‘穩中求快、竟進提質’的總基調,大力實施‘產業強縣、生態立縣、開放活縣、富民穩縣’戰略,突出科學發展這個主題、改革創新這條主線、民生幸福這個目標和‘四個領先’這個根本保障,進一步加強園區建設、城鎮建設和中國優秀旅游目的地建設,狠抓全民創業、招商引資和政策爭取,速效兼取、量質雙收,強力推進‘四化’同步建設,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推進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升,努力打造為民、務實、清廉政府,積極爭取全省低碳發展示范區,加快向‘都市后花園夢’的宏偉目標邁進?!?/p>

去年,縣委書記趙吉雄在接受《三峽日報》記者專訪時也說到:“作為800萬土家族的民族之源,理應在共筑‘中國夢’中勇于擔當;作為武陵山區域副中心城市和鄂西圈的戰略支點,理應在建設‘五個’中更有作為;作為衛星城,理應在推進‘大城夢’中當仁不讓。”趙書記強調,要致力建設“都市后花園”,具體說,是依托獨特的生態、文化、旅游、產業資源優勢,突出宜居、宜業、宜旅主題,更加注重發展環境和生活質量,更加注重文化底蘊和城市品位,更加注重人民的充分認同和積極參與,更加注重外來游客和投資商的幸福感受,更加注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和永續發展,著力建設特色之城、生態之城、文化之城、健康之城,把打造成花園之都、美麗鄉村、土家之源、休閑之地。重點圍繞“特色農業大縣”建設目標,大力實施“一村一品”計劃,加快發展菜、果、茶、畜、魚、藥六大傳統特色產業以及魔芋、馬鈴薯、甜玉米、煙葉、木本油料等新興主導產業,進一步推進“中國魔芋之鄉”、百萬畝木本油料產業大縣、“優質綠茶之鄉”、“藥用木瓜之鄉”建設。突出特色農業基地建設重點,深入推進核桃、油茶、魔芋、梔果和茶葉“五個一萬畝”基地建設,為每個農戶打造“金飯碗”。

縣委、縣政府為我們繪就了一幅宏偉的藍圖,目標也是催人奮進的,那么在這樣一個發展的黃金時期,我們長豐村應該如何應對,搶抓機遇,這不僅僅是擺在我們村兩委班子面前的問題,也是一個值得全村黨員、干部、甚至老百姓思考的問題。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點想法,可能比較膚淺,還不夠成熟,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比我更加了解和熟悉村情村況,能夠站在一個長豐人的立場來思考長豐村的未來。當然,我們統計局也將一如既往地、腳踏實地地為大家謀求發展的“紅利”,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將我們的這份“緣分”和情誼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