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東港水泥有限公司轉制后的調查
時間:2022-01-05 12:25:00
導語:對東港水泥有限公司轉制后的調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虧損多年的地方國營企業東港市水泥廠,1998年1月23日轉制后,恢復生產僅幾個月,就煥發了生機。還清了原欠農行的324萬元貸款利息,做到不欠息、不欠稅、不欠電費,不欠工資。最近,我們對該企業進行的調查證明,轉制為該企業注入了活力,而轉制后如何強化企業管理,建立新體制下的管理機制,是轉制成功與否的關鍵。
一、轉制前的概況
東港市水泥廠的前身是白灰廠,始建于1954年,1969年改建為水泥廠,40多年來,通過3次重大的擴建、技術改造,規模不斷擴大,到轉制前,已形成擁有2條水泥生產線,固定資產達3000多萬元,職工892人,年產水泥15萬噸生產能力的地方國有企業。到1997年末,貸款余額2400萬元,其中農業銀行貸款1230萬元。
近幾年,為了增加企業活力,企業主管部門曾多次改革這個廠的內部經營機制,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是從調整班子、制定企業內部規章制度上作文章,結果,規章制度制定的很細、很全,但就是沒有落到實處,管理混亂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虧損的包袱越背越大,就象一潭死水,沒有絲毫生機。讓我們看看配件倉庫內的物資,就可見該廠管理的一斑了:線手套可用2年,毛巾可用3年,口罩可用3年,變阻器觸頭可用5~10年,鑄鐵件可用10年,鑄鋼件可用8年。還有很多器材質次價高,價值2000多元的600A刀閘開關,換上不到一天就壞了;1997年定作的8臺自藕減壓起動器,花了2.796萬元,根本不能用。在人員管理上,不是從生產和經營的實際需要招工,而是有關系就能進來,有關系就能提升。人越來越多,效益越來越低。到1997年末,職工隊伍已發展到892人,很多崗位是兩個人干一個人的活。財務管理也非?;靵y,連欠銀行多少貸款、多少利息都說不清楚;在銷售管理上,人情價、亂賒亂借等問題也很嚴重。到1997年末,共賒欠1353萬元水泥款,其中死帳213.4萬元。企業負債高達4000多萬元,資產負債率達133%,應付款高達2200萬元,當年虧損20多萬元。
1998年初,東港市政府決定:整體出售水泥廠。民營企業家趙乃鐸,以其雄厚的資金勢力和科學的經營管理方案參與競爭,并一舉中標。1998年1月23日,東港市最大的民營企業東港水泥有限公司宣告成立。
東港水泥有限公司成立后,確定了“艱苦奮斗,優質高效”的公司作風,提出了“創東港市一流的企業、一流貢獻、一流待遇”的口號,制定了以目標成本管理為核心的“四四八工程”及其考核辦法。僅6個月的時間,就由一潭死水,變為奔騰的激流,煥發出無限的生機。到8月末,已生產水泥10.516萬噸,銷售水泥9.76萬噸,占生產量的92.8%;實現銷售收入2100萬元,從5月份開始盈利,到8月末,當月實現利潤62萬元,上繳稅金48萬元。還清農行欠息324萬元,償還在其他銀行的高息貸款255萬元,還清原欠電費120萬元,付原應付款511.8萬元,還清原欠職工集資本金102萬元,支付離退休職工197人的養老金248.2萬元,支付208名下崗職工安置費200.45萬元。
總結這個企業的變化,可用16個字予以概括,即:活力增強,管理有序,隊伍穩定,效益提高。
(一)定崗定員,人心穩定
由國營企業的干部和職工,一夜之間變為民營企業的員工,人們的心理是很難承受的,覺得自己的“身價”沒有了,成為打工者了。當時,穩定人心是擺在公司新的經營者面前的頭等大事。對此,他們采取了以下幾個措施。
1.發揮原有骨干作用,人盡其能。穩定人心,首先要穩定原廠領導干部和業務技術骨干的思想。轉制伊始,這些人的思想負擔很大,一是不知道老板聘不聘用,二是不知道安排什么工作。對此,趙乃鐸多次在干部會議上敞開心扉,講明企業轉制的目的是“向國家多交稅,為社會多貢獻,經員工高待遇”,并宣布,原廠級領導全部聘用,
并根據各自的特長,安排了合適的工作崗位。這樣一來,他們的心逐漸踏實了,不管在那里工作,都是為國家做貢獻的新觀念逐漸深入人心。實踐證明,沒有黨的領導,沒有黨員先鋒作用的發揮,就沒有這個企業的穩定和發展。
2.改革工資管理體制,大幅度提高員工待遇。轉制后不久,公司對原來的工資管理辦法作了重大改革,實行四級六檔的管理辦法,大幅度提高全體員工的工資。公司經理級由原月平均486.5工資元增加到1118元,提高了1.29倍;中層干部由原平均工資443元增加到938元,增長了1.11倍;工人平均工資由原來的平均382元增加到688元,增長了80%。全體員工從待遇的提高中認識到水泥廠在轉制后給自己帶來的實惠,驗證了董事長趙乃鐸的承諾:“這個企業的專制目的是,向國家多交稅,為社會多貢獻,給員工高待遇。...”我們在立窯、水泥等最艱苦的車間里隨便問及幾名員工對水泥廠轉制的感受,都異口同聲地說:“轉制好,老板好!”
(二)轉換機制,責任落實
1.
2.規章制度的落實。為了實現公司精神,規范員工行為,根據企業的實際,公司制定了118個崗位責任制和規章制度。每個崗位干什么,干到什么標準,達不到怎樣處理,都有了明確規定,使公司所有干部、員工都有了自已的出了即400萬元稅金、400萬元利潤、員工月平均工資800元,和“五五一工程”的遠期奮斗目標,即500萬元稅金、500萬元利潤、員工月平均工資1000元。行為規范。
崗位責任制確立后,他們認真執行,有名科長因被警告,一名科長因被免職,二名工人因被罰款后開除。董事長說規章制度就是東港市水泥有限公司的內部管理“法”,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現在遵紀守法,在公司已形成風氣。
3.內部經營機制的改革。一是劃小核算單位,實行承包制。公司對各部門進行了管理研究,凡是可以相對獨立的部門,一律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承包責任制。先后對礦山車間、包裝車間、烘晾車間、二車隊、鑄造廠實行了對外承包,有利的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效益。
二是出了即400萬元稅金、400萬元利潤、員工月平均工資800元,和“五五一工程”的遠期奮斗目標,即500萬元稅金、500萬元利潤、員工月平均工資1000元。
(三)強化管理,效益提高
1.材料物資管理
2.質量管理。在質量管理中,轉制后他們七次組織員工學習,對有關人員進行考核,定期評比。質檢人員嚴把四關堵一口,即原料進廠質量關、生料配料搭配關、立窯煅燒關、水泥質量均化關,不合格水泥不出廠。由于嚴格把關,使生料三率值的穩定性、水泥強度、熟料強度都創歷史最好水平。他們不僅嚴把質量關,還進行了新工藝配方的科研活動。他們研究的普通鋁雙摻礦化劑的全黑生料配方案,外加石灰石由原來的3.5%增加到6%,降低了水泥成本,節省資金70多萬元。在財務管理上,轉制后,首先進行崗位定員,優化組合,克服人浮于事,無章可循局面。
3.財務管理。轉制前企業應收款余額高達1,473萬元,嚴重地制約企業生產經營,轉制后,由企業機關人員分片包干全面清欠,到五月末已清回老帳款410.4萬元,占總額的27.8%,計劃十月末全部清理完畢。
在財務管理中他們實行成本費用控制法,收到好效果,僅原料價格控制一項就使水泥單位成本下降了9.85元/噸。
同時財務還對資金占用成本進行分析、研究。由于轉制前,欠借款利息帳目不清,借款到期多少不清,利率多高不清,造成資金占用成本過高,平均借款利率高達12%,轉制后經過二個多月對帳,籌集資金償還高息借款,加強對到期借款管理,借款利率平均下降到7.2%,每年僅此一項就可以減少利息支出133.9萬元,增加效益。
4.銷售管理。主要是控制三價:季價、地價、人情價。所謂季價,就是季節價格,淡旺季價格。價格確定之后不可以隨意變動。過去有的旺季比淡季價格還低。所謂地價就是為了促進銷售,確定的地區差價,因岫巖、莊河路途遠,運費高,出廠價適當低于東港5元或10元,可是控制不好,水泥倒流,開票岫巖,賣在東港,擾亂了本地市場,給水泥販子有機可乘,尤其是水泥緊張時,這種利用地區差進行倒賣水泥的現象特別嚴重。所謂人情價,就是看關系講人情,不管什么季節,什么地區,價格隨人情定。轉制后,價格的確定是根據市場銷售形勢而定,確定的價格統一,一經確定,要堅決執行,不得隨意變動。董事長朋友多,多次自已掏錢買水泥給朋友,也不降價或白送。非變動不可,必須統一確定后再變。地區差價回流總是,采取運輸車輛控制辦法加以杜絕。其次,減少賒欠。轉制前賒欠1,353萬元,給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對一些欠戶要錢沒有,有的頂房子,且地段差,樓層不好,項到手后要降價10%--20%出售;有的頂來的車也是高價。在1,353萬元的欠款中已有死帳呆帳213.4萬元。鑒于這樣的賒帳教訓,今年起,對用水泥大戶,在了解經濟實力后方可簽訂協議,最多不超過一百噸一個結算點,凡放寬的都經領導
批準,否則停止供應。第三,加強銷售隊伍自身建設和經濟聯帶關系。過去有大量賒欠根本原因是體制問題,銷售管理存在很大問題,銷售人員自身素質也是一個原因。有的銷售員不具備營銷素質,往往是上當受騙;有的是私心太重,以銷營私,有意作弊,致使賒欠數額巨大。銷售政策和規章制度作出明確規定,不論過去,還是現在,直到將來,誰經辦誰負責,出現一切后果自負。銷售員的積極性和責任心隨報酬政策的明確,任務的落實和經濟聯帶關系的加強,被調動起來了。在今年市場不旺,受地震、改制、氣候等影響,進入四月份以后,每月銷售噸以上。
(四)增加投入,后勁增強
規范員工行為企業轉制后,董事長在干部會議上不止一次的宣布“實現自我人生價值?!贝_立了“艱苦奮斗,優質高效”的公司精神。艱苦奮斗就是繼承水泥廠的優良傳統,繼續發揚地目前生產條件差,環境污染重,工資待遇低,勞動強度大,靠拚搏、創業精神。優質就是創優質產品、優質服務、優秀人才、優美環境。高效就是高效率、高效益。艱苦奮斗是立業之根,優質高效是興業之本,有了這種公司精神,就會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樹立身邊的典型,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立窯車間是水泥生產的心臟,轉制后立窯車間加強對員工教育,轉變觀念,堅守崗位,始終保持立窯生產的穩定性。立窯車間主任欒厚先在新窯工增加的情況下,親臨窯臺現場指導,兩只腳被燒傷,仍堅持在窯上。立窯班長欒吉仲、翁玉波、宋廣生、婁本多、仲崇文、許傳波帶頭,每天早上崗,晚下崗,哪有困難哪有班長。
水泥車間在車間主任王和軍的帶領下,爭分奪秒,汗流滿面,只用半個多小時就完成了工作任務。大干六十天任務下達之后,水泥車間向公司領導遞上了決心書,車間主任把任務分配到各班,玫長表示堅決完成任務。班長隋國貴、宋承勤、于慶山處處帶頭,受到工人好評。配料工張海家帶病工作受到工友和領導贊揚。5月19日三號磨尾提升機鏈子斷了,在主任、班長的帶領下,二班全體工人打開提升機,冒著滾燙的熱灰和機修人員一起搶修,一個小時就干完了,工人衣服全濕透了。
機修、電修車間由原來91人減到34人,他們在車間主任張學義、鄧秀成的帶領下,2--4月在大員大減的情況下,設備完好率達到99%,有較利用率達97.5%。
5月16日,生料車間電纜發生故障,設備經理世國帶機修和生料主任和工人一起干到下半夜,搶修結束。修復包裝機袋重控儀3臺,修復廢棄的自藕變壓器一臺,可節省1.9萬元。上半年修舊利廢節約6.2萬元。
化驗員劉波是控制組化驗員,由管理人員到化驗員,兼跟班工序質量檢查,不僅認真負責及時提出指導意見,對水泥磨的混合材摻量配合磨工及時調整。五月份,父母和孩子的病,父母去丹東檢查病時,沒有一天清假。
三、幾點啟示
(一)選擇什么樣的經營者,是轉制成功與否的前提。目前在我市由于沒有大中型企業,在轉制過程中,采取出售方式較為普遍,特別是近年來企業由于經營不景氣,大多數企業凈資產量并不多,購買企業出資不用太多,多數是零資出售,能買得起的人很多,但能否經營得好,有再投入能力,使企業有所發展,是關健,通過東港市水泥有限公司的調查,我們認為民營企業家趙乃鐸不但買得起企業,而且具有再投入的能力,這是企業能否在轉制后得到健康發展的必要保證。水泥廠轉制后,他先后投入資金1600多萬元,在銀行信貸規模緊張的情況下,沒有這個雄厚的資金基礎,水泥廠是不可能在短短的時間內恢復生產的。
(二)銀行的參與和支持是轉制企業能否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
(三)構筑適應市場經濟的經營機制和新的管理形式是企業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