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縣大力發展林業生產全面激活農村經濟的實踐與思考

時間:2022-11-02 10:23:00

導語:關于縣大力發展林業生產全面激活農村經濟的實踐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縣大力發展林業生產全面激活農村經濟的實踐與思考

建設綠色促進全面振興

關于大力發展林業生產全面激活農村經濟的實踐思考

中共縣委書記

實現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重點和難點在農村。如何加快農村尤其是欠發達地區小康社會建設步伐,是各級黨委、政府亟待研究和破解的重大課題??h作為一個典型的平原農業縣,沒有明顯的區位、資源等優勢,加之境內地形地貌特殊,南崗北洼,中部多河叉,旱澇災害頻繁發生,長期以來,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一直比較滯后,為改變這種面貌,多年來盡管縣委、縣政府想了不少招數,采取了不少辦法,但由于受特殊自然條件和農民傳統觀念的影響,收效不甚理想。去年以來,我們在全面分析發展形勢、充分調查論證的基礎上,圍繞省委書記、省長李成玉同志提出的“營造良好生態,建設綠色中原”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緊密結合實際,創造性地把林業作為調整農業結構、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新興支柱產業,果斷作出了“決戰林業生產年”的決策,并確立了“一年大發展,二年補充完善,三年做大做強”的宏偉發展目標,全縣高起點規劃并實施了交通干線綠色通道工程、河道綠化工程、園林基地建設工程、崗區優質林果工程、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工程等“五大重點建設工程”,高起點規劃,大手筆運作,強力度推進。經過去冬今春的不懈努力,不僅一舉實現了林業發展的歷史性跨越,全縣新植樹木多萬株,高標準綠化省、縣、鄉通道多公里,完成四荒及成片造林萬畝,新建完善農田林網萬畝,新建小雜果基地畝,發展園林花卉畝,今年月份全省林業生產現場會在召開,而且還產生了巨大的綜合效應,出現了“林業興、百業起”的繁榮景象,為農民、農村邁向小康找到了一條現實途徑。月日,省長李成玉到視察后稱贊道:“經濟發展的路子對頭,工作扎實,的領導核心很有市場經濟觀念,很有發展眼光。這敏銳的、按市場規律辦事的眼光既切合實際,又符合群眾意愿,給廣大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應當充分肯定”。

一、主要做法(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公同的天地)

(一)堅持民營方向,營造機制活林。搞好林業生產,核心是產權,機制是關鍵。為徹底改變以往“年年栽樹不見樹”的現象,一開始,縣委、縣政府就明確要求:必須機制一步到位,如果機制不到位,寧可不栽,也決不能干勞民傷財的事。具體推進中,始終牢牢抓住明晰林權這個核心,以林木私有化為方向,以培育植樹大戶為重點,著力研究探索出了四種營林機制。一是置換土地。就是對規劃區內不愿種樹的,用村里的機動地進行兌換,然后公開發包,重點向植樹大戶傾斜?;蛴纱謇锝y一協調,組織農戶之間兌換土地。二是返租倒包。就是對規劃區不愿種樹的,在群眾自愿的基礎上,由鄉村以適當的價格反租過來,然后面向社會公開發包。全縣累計返租倒包林地萬多畝。三是公開拍賣。就是對境內溝河路渠及四荒等宜林地,按照劃清邊界、界定產權、科學評估、公開競爭,向縣內外有實力的大戶拍賣。四是林隨地走。通過“樹隨地走,誰地誰栽,誰栽誰有”等多種形式,組織家家戶戶發展林業生產。由于產權明晰、機制到位,充分激發了群眾植樹致富的積極性,提高了林木的成活率。過去每年種上百萬棵樹,縣鄉財政就要補貼百萬元,而去年通過創新機制,不僅在林業生產上政府沒有過多投入,而且縣鄉財政還收回資金多萬元。

(二)搞好招商引資,借助外力促林。一方面,加大跑部進廳力度,努力爭取上級支持,去年以來,我們先后成功申報了種質資源項目、森林防治項目、淮防林續建工程等建設項目,資金總額達多萬元,為我縣的林業建設注入了活力。另一方面,通過周邊縣市電視臺等新聞媒體林業招商廣告、組織人員外出聯系等,吸引縣外各類經濟成份投資我縣林業生產。北京萬春亞龍公司在我縣林業優惠政策的感召下,先后投資近千萬元,建成了占地多畝的園林花卉基地,有力促進了全縣林業發展。止目前,全縣招引外地植樹大戶戶,投資總額達多萬元。對外來投資林業生產者,我們積極搞好服務、堅決兌現有關政策,切實做到招得來、留得住,他們植樹,我們服務;他們發財,我們發展。

(三)積極培育大戶,示范引路帶林。我們在搞好全面發動的同時,通過采取政策傾斜、幫扶支持等多種措施,著力培育大戶、樹立典型,用群眾教育,用典型帶動群眾。比如在資金投放上,縣鄉對農業綜合開發、林業生產項目資金、扶貧開發資金、信貸資金等重點向林業生產先進鄉鎮、行政村及種植大戶傾斜、傾力扶持,并在水電路等基本生產條件方面出臺優惠政策,激勵社會各界參與林業生產。辛安鎮對發展速生豐產林畝以上者,提供潛水泵一臺,畝以者,完善水利設施,實現水、電、路“三通”;馬村鄉對沿路、溝米的林帶占地免征年農業稅,并在綠色通道內打淺井眼,有效激發了廣大群眾發展林業生產的熱情。保和鄉植樹大戶張振乾,目前已發展人工轉基因速生楊等林木萬株,十年后每株按元利潤計算,將獲利萬元以上;北舞渡鎮農民亢一凡,瞄準速生林建設,投資近萬元,發展速生林多畝;辛安鎮農民張新興,投資萬元承包路段公里,栽植楊樹近萬多株。這些植樹大戶,不僅自身將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也極大示范帶動了周邊農戶發展林業生產。據統計,目前全縣已發展植樹千株以上的大戶戶,其中萬株以上的大戶就有戶。

(四)完善服務措施,實施科技興林。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等媒體優勢,通過開辦專題專欄、技術講座等形式,廣泛宣傳樹木栽植、病蟲害防治等知識??h鄉林業部門還組建了疫情防治服務隊,推行了技術咨詢首問負責制,并組織技術人員,深入鄉村,通過舉辦培訓班,現場指導,為農民群眾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服務。為搞好苗木供應,降低造林成本,保證苗木質量,我們專門組織省內多家苗木供應商召開了苗木購銷交易會,避免了“暗箱操作”,確保了造林成活率。

(五)堅持栽管并重,嚴格依法護林。為加強林木管護,我們建立健全了縣鄉村三級護林網絡,全縣設置護林點多個,組建護林隊個,人數達多名。同時,組織公安、林業部門與鄉鎮配合,把林業專項嚴打、“綠劍行動”、毀林案件定點揭批活動貫穿林業生產始終,近一年來,先后處理各類涉林案件多起,處理涉林違法犯罪分子人,有力地震懾了盜林、毀林不法分子,確保了樹木栽得上、種得活、保得住。

二、初步成效

林業的大發展,對全縣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經濟發展形成了極大的促動效應,出現了林業帶起多業興、多業興起促林業的強勁發展勢頭。

一是帶動了高效經濟作物發展,促進了種植業結構調整。“種地要想富,種成雜貨鋪”。在縣鄉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宣傳發動和積極引導下,把林業作為發家致富的產業來經營的農民已不滿足于林業的單一效益,為實現林地效益的最大化,他們緊抓目前樹木小、林地光照和養份充足的優勢,大力發展農林復合經營,探索出了林草牧、林菜、果菜、園林等多種復合經營模式和“林麥豆”、“林瓜菜”、“林椒菜”、“林棉菜”、“林瓜、棉大蒜”、“林瓜、土豆苞菜、花菜”等多種林地間作套種模式。辛安鎮植樹大戶王鳳超與市縣種子公司聯合在林地空檔建起了優質小麥和優質大豆良種繁育基地,并在麥壟、豆壟中套種西瓜、苞菜、紅薯等經濟作物,一年四種四收。一畝林地可產斤優質小麥和斤優質大豆,每斤小麥和大豆分別按元和元計算,僅此兩項收入就近元,再加上西瓜和苞菜每畝又可增收元。文峰鄉農民郭新社承包土地近百畝,栽植近萬棵黃金梨,并在梨林套種西瓜、土豆、三櫻椒等高效經濟作物,僅林地空檔畝均純收入可達多元。除一些大戶積極發展林地高效立體種植外,很多鄉鎮形成了林帶全線發展農林復合高效種植的喜人局面。馬村鄉按照林菜復合種植模式,沿許泌路、馬章路和馬龐路兩側林地,以帶狀發展三櫻椒多畝,培育催生了一大批特色主導產業。目前,全縣已發展各種模式的林地間作套種萬多畝,并帶動周邊地塊新發展高效經濟作物萬畝,林業的大發展調高了土地產出效益,調優了全縣種植業結構。

二是帶動了養殖業發展,促進了大農業結構調整。針對不同林農的種養習慣和林木后幾年樹木成形、樹冠較大,樹蔭下無法套種高效經濟作物的實際,各鄉鎮積極引導廣大林農在林地間作耐陰牧草,走以林養草、以草養牧、以牧促林的林草牧綜合經營路子。辛安鎮種養大戶李連生反租土地多畝,創辦了果草牧綠色莊園,在發展“金太陽”杏、“川中島”桃等珍稀高效小雜果的同時,在林間套種耐陰的三葉草、黑麥草等牧草,然后用牧草飼養肉鵝,每年可出欄肉鵝四茬近只,每只出欄可長斤,每斤按最低市場價元計算,每年僅肉鵝產值就可達萬元,況且三葉草、黑麥草等可固氮、防止水份蒸發,鵝糞又可作肥料壯地,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以牧草飼養畜禽,以牧草和畜禽糞便反哺林業的高效循環生物鏈。據統計,自去年林業生產以來,全縣僅依托林地牧草和其它低桿高蛋白頸葉作物種植,新發展規模養殖戶達多戶。

三是帶動了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促進了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隨著我縣林業的大發展,林木蓄積量將大大增加,八年后,我縣林木保有量可達萬立方,即便間伐輪作,每年采伐量也在萬立方左右,許多外地客商及本地有經濟實力、有發展頭腦的農民已看到了這一潛在的巨大商機,紛紛投資木材加工業。目前,全縣木材加工企業已由兩年前的不到家迅速膨脹到了余家,其中,僅北舞渡鎮就有大大小小的木材加工企業多家,全縣年木材吞吐量達萬立方,木材加工品遠銷廣州、浙江、江蘇、山東等多個省多個縣市,僅此一項,每年可就地增值近億元,特別是隨著我縣林木蓄積量的逐年大幅遞增,木材加工企業數量增加、規模擴大、向精深加工發展的強勁勢頭會進一步顯現,木材加工必將成為我縣非公有制經濟新的增長點和爆發點。木材加工業的異軍突起,也帶動了木材購銷、運輸、餐飲服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我縣直接從事木材加工和購銷、運輸的人員就已達人,并形成了很多專業村、專業戶其人均年收入都在元以上可以說木材加工及其相關產業的發展,已改變和將進一步改變相當一部分農戶“一靠種、二靠養、三靠打工離家鄉”的收入結構,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途徑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生力量。同時,林業的發展也有效改善了生態環境,為我縣的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增創了新的競爭優勢。

四是催生了一些新的農業經營模式,蘊育了農業發展的新亮點。通過創新機制,培育大戶,大力發展林業生產,大大激發了廣大群眾立足農業尋求發展的熱情。特別是一些有經濟頭腦、有一定實力的農村能人,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探索出了莊園農業、觀光農業等一些新的農業經營模式,并顯現出了強大的活力。文峰鄉李樓村支部書記陳永新,一次反租土地畝,投資多萬元建起了農業莊園。吳城鎮植樹大戶張同新,承包土地畝,在已發展多畝小雜果、瓜、菜間作套種的基礎上,目前著手挖垂釣魚塘,修景觀上路小橋,發展具有田園風格的特色餐飲,計劃通過各類資源的有效配置,建成一個集林業生產、高效作物種植、休閑觀光為一體的高效觀光綠色莊園。隨著一些新型農業經營模式的成功運作,將對改變群眾傳統的種植觀念,大面積發展高效經濟作物,大幅提升我縣農業的檔次和品位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幾點思考

透析我縣去冬今春林業包括整個農業的發展情況,給我們諸多思考和有益啟示,其中最為突出的一點是,農村欠發達地區要大幅度增加農民收入,進而實現農民、農村的全面小康,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必須立足“農”字做文章,緊抓農業結構調整不放松。而借鑒林業跨越式發展的經驗,我們感到,搞好農業結構調整應突出“四個必須”:

一是搞好農業結構調整,必須解放思想,敢想敢干。去冬今春我縣林業大發展的實踐使我們深切體會到,干好任何一項工作,解放思想是前提,敢想敢干是關鍵。我縣林業生產的歷史性突破,本身就是一次認識的大突破,思想的大解放。一些有經濟實力的農民特別是原本靠從事二產三產起家的農民,之所以敢投巨資發展林業生產,除他們認準林業生產確實是一條增收致富的好門路外,關鍵也在于他們一是有創新的思想和超前的觀念,二是有干事的膽略和創業的魄力。因此,要進一步做大做活農業結構調整這篇大文章,首先各級干部必須從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入手,拿出發展林業生產的氣魄和膽識,大手筆規劃農業結構調整,大力度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同時,要通過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教育引導群眾切實破除小富即安、小進即滿的小農意識,樹立求大富、謀大發展的新觀念;破除小打小鬧、小手小腳的舊觀念,樹立敢干、大干的新觀念,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發展高效經濟作物,以此早日實現致富奔小康的目標。

二是搞好農業調整結構,必須選準特色,做大做強。去冬以來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我縣一舉實現了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并形成了一業帶起多業興的喜人局面,很關鍵的一個因素就是我們選準了林業這個調整結構的突破口,做大育強了這一特色產業,并形成了規模帶動效應。實踐使我們切實感到,只有選準產業,做大做強,形成規模,形成特色,才能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農業結構調整才會收到實實在在的成效,農民收入才會不斷得到提高。

三是搞好農業結構調整,必須注重圍繞特色主業,放大邊際效益。我們在發展林業生產中,沒有就林業抓林業,而是圍繞林業這個主業,積極研究林農、林菜、林草牧等復合經營模式,充分利用林地空間,大力發展關聯產業,不斷放大林業邊際效益,從而形成了林業和相關產業相互促進、共同壯大的高效良性循環。同時,放大邊際效益,也有規避主業風險,增強農民對發展主業信心的作用。比如在煙葉生產上,如果在煙地里科學套種紅薯等,既不影響煙葉生產,又能在遇到冰雹等自然災害時達到主業損失副業補的效果,不致于過重打擊群眾種煙積極性。因此,搞好農業結構調整,既要抓好主業,又要兼顧副業,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壯大主業,真正持久地把主業做大做強。

四是搞好農業結構調整,必須不斷創新模式,注重培育和發揮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在去冬今春林業生產中,我們通過創新機制,催生出了一批莊園型林業大戶,這些莊園型農業大戶,一方面他們的產業綜合配置比較合理,比較注重科技,研究模式,綜合效益較高,另一方面他們的生產經營形式引入了工業管理理念,注重成本核算,所以從某種程度代表了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顯示出了較強的生命力。對此,我感到,我們應善于發現、培育和宣傳這樣的典型。一般說凡是種養大戶都注重規模效益,由于規模經營,他們追求科技的原動力遠比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強烈得多,因而培育典型更有利于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同時大戶規模經營農業,通過雇傭農民勞動力,有利于提高農民的科技意識和科技水平,客觀上也會培育一批懂技術、會管理、有開拓精神的復合型農民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