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我國新型城市社會保障模式的整合
時間:2022-12-16 05:00:00
導語:淺論我國新型城市社會保障模式的整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深化、社會經濟結構戰略調整的重要歷史時期,尤其是中國加入wto后必將直接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和來自方方面面的挑戰。眾所周知,城市是市場經濟改革的主戰場,實施和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相適應的新型城市社會保障體系,盡快為市場經濟構筑完善的安全體系,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事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化與完善。
綜觀世界各國發展的軌跡,我們不難看出,一個國家市場經濟越發達,就更需要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與之配套,從而,使頗具風險的市場經濟能夠在社會保障這個社會穩定機制減壓下,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下面談談我對我國新型城市社會保障模式整合的看法。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一是建構一體化的城市社會救助體系。目前,我國城市社會救助體系存在著立項繁多、多頭管理的分散狀態。諸如:針對城市“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或撫養人”的“三無對象”采取的社會救濟制度、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失業保障和在全國普遍建立和實施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等,這些社會救濟制度往往立項分散、經費分散、救助對象分散、管理方式分散,不利于城市社會救助工作的深入與開展。職能部門很難進行規范化、科學化和法制化管理,尤其是在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前提下,這些單項分立的制度很難獨立系統地承擔起對城市不同層次貧困居民的社會救助。必須改變目前我國城市社會救助體系中存在的立項分散的狀況,建立健全統一的、一體化的城市社會救助體系,建構起項目統一、經費統一、管理機構統一的新型城市社會救助體系,在規范化、科學化和法制化的前提下,不斷提高城市社會救助體系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城市社會救助體系一體化啟動運行后,將大大地拓寬城市社會救助的覆蓋面,囊括所有的城市貧困戶和貧困居民。
二是實施統一的失業社會保障體系。當前,我國城市中的大、中型國有企業,正經歷著由經濟轉型和現代企業制度改革而帶來的壓力和陣痛,企業中的失業者大批量的以“下崗”的方式存在,正式登記的失業者比例不高。由于下崗職工的情況比較復雜,職能部門在對其實施保障的過程中,經費來源和管理都相當困難,很容易造成保障經費來源不穩定等諸多問題,出現積重難返的嚴峻態勢。針對這些棘手的問題,政府及其有關職能部門應該從大局著眼,停止目前對下崗職工和失業者采取的各類短期行為和不規范的保障方式,代之以在城市中建立和實施“失業保險、再就業培訓和職業介紹”三位一體的、統一的失業社會保障體系。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深化,改革初期實行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失業保險、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這三條保障線已經完成了向兩條保障線并軌的過渡,也就是說,如果失業者享受失業保險兩年后仍然沒有就業的,失業保險機構將不再為其提供失業保障,而轉由民政部門將其納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疇。這樣,通過失業保險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兩條保障線”,牢固地筑起了統一的失業社會保障體系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體系,這是當前及今后一定時期內適合我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
三是以社區建設為平臺,構筑多元化的社會保障網絡。由于我國人口多,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因此,實施規模宏大的失業社會保障體系單靠政府行為和失業保險部門、城市低保的力量來承擔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發動全社會的力量筑起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城市失業社會保障體系。近年來,隨著社區建設的跨越式發展,以城市社區建設作為新型城市社會保障體系的運作平臺,是一條切實可行的新路子。這項新生事物是在政府倡導和扶持下,為滿足社區成員的多種要求,依托城市街道和社區居委會,發動社區力量開展的具有福利性、便民性和社區管理、城區建設相統一的綜合服務機制。它在保障城市特殊貧困群體的基本生活,滿足城市居民的各種服務需求,大批量地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和失業者求職等諸多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顯示,目前,在第一、第二產業就業數量大大過剩的情況下,新興的第三產業,尤其是社區服務與社區建設已經成為下崗職工再就業和失業者求職的主要渠道。積極發展開拓社區服務和社區建設是創造就業機會,吸納下崗職工再就業,發揮社區服務與社區建設的社會與經濟雙向效益,推動社區服務與社區建設規范化、產業化、社會化的重要途徑。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四是構筑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城市反貧困社會服務體系。除了救助、求職和收入保障以外,對城市貧困居民提供必要的社會服務,也是完善我國城市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從我國現實情況看,我國城市貧困居民所需要的社會服務主要是教育和醫療兩大服務種類。目前,在我國大、中、小城市中政府與社會實施的公共教育和醫療服務制度,都不同程度地加入了市場化的因素,貧困居民將來接受教育和公共醫療的機會可能會相對降低,長此下去,勢必會造成貧困人口人力資本暨部分群體素質(包括身體素質和智力素質)進一步下降,深化城市貧困問題的矛盾。因此,在實施城市教育和醫療制度改革中,必須統籌考慮將如何保護貧困居民的問題。在教育方面,義務教育階段要嚴格限制征收不合理費用,對城市貧困群體,例如特困戶、失業貧困戶子女提供必要的特殊幫助,減免其學雜費;非義務教育階段要建立起穩定的獎學金、教育貸款和勤工儉學制度,以保證貧困戶學生不會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難以入學或中途退輟學?,F在我國還沒有建立健全這種制度,比如窮孩子上大學,沒有錢,只能靠大企業家或者經濟條件好的人以慈善的方式去贊助,銀行助學貸款也十分有限。在醫療方面,建立起專門服務于城市貧困居民的醫療補助制度,確保城市貧困居民能夠獲得最基本的醫療服務。在此基礎上,還要進一步普遍建立統一與分散相結合的基金制度,實行政府牽頭協調,投入基本基金,同時,更多地鼓勵社會化機構的廣泛參與。
新型城市社會保障模式的構筑與整合,必將推動我國城市社會保障體系走上規范化、科學化和法制化發展的軌道,這一新型的城市社會保障模式必定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真正成為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社會穩定機制,加速推動我國城鄉一體化社會保障模式的建構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