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處理質量技術監督與企業發展的矛盾
時間:2022-12-19 10:13:00
導語:正確處理質量技術監督與企業發展的矛盾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是政府主管質量、計量、標準化、認證認可、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等工作,并行使監督和行政執法的重要部門。從其主要工作職責來看,是直接為人民群眾、為企業服務的,是通過綜合管理、安全監察、行政執法的途徑來指導、幫助企業,使企業自覺地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自覺地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按照國家標準規定、按照技術規范要求開展生產經營活動。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由于社會的發展水平、人們的整體素質以及價值觀念的取向參差不齊,在企業的成長和發展過程中,由于少數企業和個人制假造假的的行為以及假冒偽劣商品的存在,它不但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威脅了被假冒企業的正常經營。因此,作為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主要監管部門,必須加大對制假造假者的打擊力度,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保護企業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這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現了規范與發展的矛盾;要解決我們質量技術監督與企業發展之間的矛盾,我認為主要是解決以下幾個問題: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第一,解決認識問題,處理好規范與發展的關系,樹立正確的、科學的發展觀。如果認識一致了、關系處理好了,我們的各項工作也做到位了,我們與企業之間就不會有太多的矛盾?,F在社會上有這樣一些觀點,有的認為發展經濟特別是經濟比較落后的地方,可以先發展,有了足夠的資金積累,再逐步規范,有的認為必須先規范后發展。我個人認為這兩種觀點都不適合現實情況。由于受前者觀點的影響,使得少數地方出現地方保護主義,庇護、放縱假冒偽劣的現象,導致市場封鎖,供求失衡,價格上漲,一些企業一窩蜂地上馬,低劣產品又占據了主導地位,形成了市場的無序競爭和落后。其結果是以犧牲資源、環境、損害他人利益而獲取暫時性的蠅頭小利,不僅破壞了企業正常的區域擴張,形成不公平的競爭環境,也直接導致資源的消耗,規模擴張的受損。因為假冒偽劣產品的成本一般來說與合格產品、名優產品也就是低二三十元,但是這種同樣占用大量資源的低檔劣質品,可能危及消費者的安全,相比而言,風險更高。而持后者觀點是脫離實際的。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有個過程的,不講過程,只要結果是行不通的。所以,我認為針對企業的成長和發展,應當是有質有量,科學協調邊規范邊發展,邊發展邊規范:在規范中進步,發展中完善。講經濟建設發展,并不是某地方建了幾個廠,上了某個項目,就協調了、就發展了,而是要看你的產品質量、市場的占有率、誠信度,同時既要講經濟增長的速度。也就是通常說的gdp的數字,也要考慮gdp的構成,如優質產品的數量、市場經濟的秩序、環境保護的情況等等。這些都需要在企業成長、發展的過程中嚴格按照國家的法規和標準、技術規范以及市場準入的一些要求去做,一時達不到的可以積極想辦法逐步做到,逐步提高。這樣的速度和發展才是良性的、協調的。
第二,從企業自身抓起,切實提高產品質量,是企業發展壯大的關鍵。如何解決規范與發展之間的矛盾,我認為主要方面還是在企業本身,企業生產經營的最終目的是提高經濟效益,獲得最大的利潤。而要達到這個目的,你必須以標準、計量為基礎,以產品質量為中心,以安全生產作保障,以售后服務為措施。形成以質量贏得市場的觀念,在產品質量上狠下功夫。具體說,辦一個生產企業,首先抓好硬件建設,就是你所生產產品一些基本的工裝設備、設施以及采用的標準和技術保障能力、設備安全使用的條件必須具備;其次,要抓好軟件建設,主要是制定質量方針、發展目標,質量管理體系以及各項規章制度、程序文件等等;然后是要以人為本,切實抓好員工的素質和技能培訓教育,掌握基本的知識,使其能夠適應生產的需要。當然還有其他的方面也需要企業去努力做好。通過多方面的努力,盡量創建自己的品牌,樹自己產品的形象,爭創國家名牌稱號。這樣你的企業才能做大做強,你的產品在市場上才有競爭力。因為消費者在消費時,常把名牌產品和誠信好的產品作為首選。而名牌產品和誠信的獲得,往往需要企業自身經過長時間的錘煉和考驗。
第三、堅持以服務企業為中心,從幫助指導抓基礎工作入手,全面提高質量技術水千。作為我們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第一要務就是圍繞經濟建設中心,搞好服務,加強綜合管理,提高企業技術基礎和技術保障能力,這些工作在推進信息化、工業化、現代化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隨著加入wto后企業之間的緊張競爭更加激烈,企業迫切需要了解國際標準水平,掌握國際通行的技術體系,我們必須引導企業wto規則,加大這方面的宣貫力度,促進先進的管理知識向生產力的轉化。而先進的生產力主要是指有高素質的人、一流的生產設備設施、先進的原材料。其最終又體現在產品質量上。產品質量既是一定生產力運行的結果,也是檢驗生產力先進性的標志。而我們對于質量的監督不能僅僅是對產品作最后的鑒定和裁判。更主要的是把監督寓于企業產品質量的形成過程中。當前,許多小企業質量意識不強,我們必須以引導為主,加大企業質量管理基本知識教育的力度,全面提高企業經營者的素質和企業員工的素質,增強質量意識,落實質量責任,推動大多數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建立起以質量管理為重點的現代企業制度;幫助企業搞好采用國際標準和執行國家標準以及制定企業標準的工作;建立健全質量、計量管理體系:也對企業購置、引進的設備進行質量把關,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確保設備運行安全等,從根本上解決質量水平、技術水平低下和產品質量不高等問題。與此同時,在企業產品質量達到相關標準的基礎上,要大力實施質量興市興縣和名牌戰略,幫助企業爭創名牌產品、產品免檢、原產地產品保護等榮譽稱號。并依托名牌產品,發展優勢產業,形成名牌群。對于一些民營、合資企業及個體戶、私人等辦企業初期時由于不懂法不知法及其他不熟悉有關規定的初次或輕微的違規違法行為,以說服教育、幫助整改為主,處罰為輔或者首次不罰或者從輕處罰。只有這樣真正做到以服務促監督,寓服務于監督之中,我們對企業成長發展的促進作用才能顯現出來,我們也成了保護企業的盾牌。
第四、依法行政,打擊假冒偽劣,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本利益。質檢部門的工作關乎地方經濟發展,關乎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必須堅持以《產品質量法》、《計量法》、《標準化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認證認可條例》等法律法規為依據,依法行政,嚴格執法、文明執法。這也是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的重要手段,但有一點,打假不足為所有的企業創造良好的環境,而是為合法經營的企業、名優企業、產品質量合格的企業創造良好的環境。對于那些制假販假的企業和個人,不是為他們創造不創造什么環境的問題,而是要依法取締的問題:觸犯刑律的,還要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這也是“三個代表”的內在要求,也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所以在質量技術監督工作中,要做到情為民所系,自覺站在群眾的立場上想問題、辦事情:要做到權為民所用,加強對涉及人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的產(商)品質量的監督管理力度,抓住影響全局、得民心的大案要案為突破口,以市場秩序規范的實際成果取信于民,努力為群眾生產生活創造良好的經濟環境;要做到利為民所謀,牢記群眾利益無小事,開通便民服務,質量投訴,假冒偽劣、安全隱患舉報熱線電話12265,切實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努力提升我市廣大生產經營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為全市營造良好的消費、競爭、投資環境,為我市經濟建設健康持續穩定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只要我們充分履行職責,堅持依法行政,切實搞好服務,堅決打擊假冒偽劣,大力扶持名優,主動接受企業經營者和消費者的監督,樹立“科學、公正、廉潔、高效”的形象,我們的工作就一定能使政府滿意、受到企業的歡迎、得到社會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