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與職業道德之職業道德“誠信”在先
時間:2022-04-28 09:09:00
導語:誠信與職業道德之職業道德“誠信”在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丁平準秘書長在總會計師培訓班上的講授的課題是——誠信與會計職業道德建設,誠信從2001年開始強調至今似乎有點老生常談,但是還是單設出來做為教學內容,不難看出不論是主辦單位還是總裁自己對總會計師接班人寄予的希望。
孔子說: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如果把誠信解釋為誠實守信,還不夠積極;但若把誠信解釋為真誠與自信,那么誠信一詞就大放異彩。因為我們發現誠信一詞的最大秘密就是真誠和自信!盡管誠信與靈魂的答案還差一級,但是就職業道德這一層面上來說,誠信就是最核心的答案。那么作為會計人員的我們應該在誠信上作些什么呢?怎樣淋漓盡致的在會計工作中體現這一人格魅力呢?這似乎還沒有一個定性的結論。讓我們先明確一下概念什么是會計職業道德,所謂會計職業道德,就是會計人員在會計事務中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經濟關系的行為規范總和,即是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工作應遵循的道德標準。它體現了會計工作的特點和會計職業責任的要求,規定了財會工作者在履行公職中“應當怎么樣”、“不應當怎么樣”。這些道德標準是財經法規、財會政策制度所不能替代的。非法行為肯定不道德,但合法行為也可能存在著不道德問題。而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會計人員的道德水準要求更高,所以如此,首先是有利于社會,因為它關系著各行各業、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
在行業間誠信更是重要,建立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是對會計人員強化道德約束、防止和杜絕會計人員在工作中出現不道德行為的有效措施。會計人員既是會計工作的具體組織者,又是會計制度的具體執行者。執法是會計人員的光榮職責,守法是會計人員應盡的義務,在職業工作中要做到廉潔、正直、誠實,不得為謀取私利而弄虛作假。會計人員應當熟悉財經紀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按照會計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程序和要求進行會計工作,保證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合法、真實、準確、及時、完整。會計人員在會計核算的各個階段必須符合會計真實客觀的要求。會計確認必須以實際經濟活動為依據。會計計量、記錄的對象必須是真實的經濟業務。會計報告必須如實反映情況,不得掩飾,做到會計信息正確可靠,而且要對不真實的會計數據予以堅決糾正。會計人員還應當恪守信用,除得到特殊許可或由于法律責任、職業責任等方面的需要以外,不能用于私人目的或向第三者泄漏本單位的會計信息。會計人員應當遵照《會計法》及有關職業技術標準進行業務工作,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使自己的業務能力始終保持在應有的水準上,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會計人員應當始終如一地使自己的行為保持良好的信譽,不得有任何有損于職業信譽的行為,不參與或支持任何可能有負職業信譽的活動。
財政部2003年先后批文關于開展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工作上反復提到:要引導廣大會計人員積極參與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同時發揮思想文化陣地在職業道德建設中的作用,營造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氛圍。財政部門會計管理機構和中央會計從業資格管理部門要進一步完善會計從業人員資格準人、考核、獎懲、培訓、退出等辦法,研究完善將會計職業道德納入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范疇,同時結合會計從業資格發證、注冊等工作,研究建立和實施會計人員誠信檔案管理制度,制定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體系,推動和完善會計職業道德的規范化、法制化。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是提高會計公信力的現實要求,有利于發揮會計工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基礎性作用。各級財政部門會計管理機構和中央會計從業資格管理部門要積極開展會計職業道德建設,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和方法,把本地區、本部門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行業自律是會計職業道德管制上的基本形式,會計職業道德的實施主要靠會計人員的道德感和良心,而不是受制于外力。但會計職業道德準則專業性很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任務不會自行實現,道德品格也難以在每個人員身上自發形成。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準和道德決策能力只能依靠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來形成并提高。未來會計事業的建設者,他們必須有德有才,德才兼備。因此,不僅要向他們講授會計專業知識,訓練專業技能,還必須向他們傳授會計職業道德知識,陶冶職業道德品質、情操,把職業道德教育與文化知識、專業技能的培訓有機結合起來。
無論是愛情、生活、工作與學習的哪一個場合,缺乏誠信就沒有公信力,就沒有真正的“身價”。外在的財富、容貌和職位可以影響別人對你的評價,但人若無誠信,行業無誠信,只能遭人棄恨;你若有誠信,行業有誠信、企業以誠信為本,將會加倍地放大你的未來收益。海爾總裁張瑞敏說:一個企業要永續經營,首先要得到社會的承認、用戶的承認。企業對用戶真誠到永遠,才有用戶、社會對企業的回報,才能保證企業向前發展。所以我們要牢記老子的一句話: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