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設學習型村鎮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經驗材料(建設學習型村鎮工作辦)

時間:2022-11-03 10:12:00

導語:市建設學習型村鎮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經驗材料(建設學習型村鎮工作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建設學習型村鎮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經驗材料(建設學習型村鎮工作辦)

自去年以來,我們始終緊扣上級部署,堅持創新方式方法,確保了全縣建設學習型村鎮工作落到實處,取得了實效。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實行“四級帶學”,互幫互帶促學

我們建立了縣、鄉、村、組四級帶學組織網絡,形成了各司其職、齊抓共管、整體聯動的工作格局。首先是明確幫帶責任??h委常委、黨員副縣長和部分縣直部門主要負責人每人聯系一個鄉鎮,鄉鎮干部每人包一個村,村支兩委成員各聯系1—2個組,組級干部聯系2—3個戶,實行“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一抓到底”的辦法,共同開展創建活動。其次是組織幫帶活動。各級幫帶責任人經常深入鄉鎮、村(居)和農戶家里,調查了解,幫助被幫帶對象解決師資、資金等學習上的困難,深入開展以“幫信息、幫技術、幫資金”為主要內容的“三幫”活動。新安鎮南閘社區黨支部書記黃菊香主動與青年江運來結成幫學對子,動員和引導他學習養殖技術,并為他籌措資金3萬余元,幫助他建起了一個年產值近20萬元的養豬廠。再次是評議幫帶效果。堅持每半年開展一次評議活動。組織被幫帶對象,采取面對面評、背靠背議等方式,對幫帶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幫帶效果進行評議,并把評議結果作為考核幫帶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重要內容,作為評優評先、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二、組建服務小分隊,上門指導促學

我們從縣直相關部門抽調110名黨性觀念強、業務素質高的專業技術人員,組建了政策理論宣講、養殖技術及畜禽防疫等10支服務小分隊,常年進村入戶,現場指導,培訓群眾。先后組織開展宣講活動68場(次),舉辦實用技術培訓班196期,印發學習資料3.5萬份。一是巡回宣講。采取召開村組干部會、黨員會、戶主會、廣播會等形式,巡回鄉村,向廣大農戶集中宣傳上級的有關政策精神及法律法規。二是集中解難。在人群相對集中的集鎮、墟場,有針對性地向農民群眾宣傳科普知識,講解疑難問題,接受群眾的現場咨詢。三是示范引導。服務小分隊利用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優勢,建立各類基地,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激發群眾的學習熱情。如種植服務小分隊在佘市橋鎮荷花村建立了100畝優質棉、翠扇大豆和柑桔高接換頭三個高產示范片,吸引了周邊4個村的群眾前來效仿學習。

三、開展多種文體競賽活動,寓教于樂促學

一是突出人文特色,結合節日慶典組織競賽。圍繞丁玲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和“七·一”、國慶等重大節日慶典,組織開展了丁玲誕辰100周年有獎征文比賽,全縣近5000名干部群眾參加;舉辦了慶“七•一”、“丁玲杯”管弦樂大賽,全縣18個鄉鎮(區)組織了42支代表隊參賽;舉辦了慶國慶“農行杯”籃球友誼賽,有12個鄉鎮(區)組隊參賽。二是突出時代特色,結合發展需要組織競賽。組織機關站所干部廣泛開展“每日一文”的讀書競賽、普通話演講比賽、電腦操作大賽、法律法規知識搶答賽等活動。今年9月,以鄉鎮為單位,組織了農村黨員骨干實用技術大比武活動,全縣80%以上的農村黨員參與比武,在全縣上下掀起了學科技、用科技的熱潮。三是突出地方特色,結合文化娛樂組織競賽。開展了澧南的漁鼓梆子比賽,澧南澧北的大鼓擂臺賽,官亭鄉、九里鄉的焰火大賽,新安鎮、合口鎮的舞龍舞獅賽等。

四、發揮各類協會作用,多途并舉促學

近年來,我縣先后組建了楊樹、果蔬、畜禽養殖等10大類協會347個,協會遍及全倒各鄉鎮村,會員達2萬余人,協會的幫、帶、傳、促作用在建設學習型村鎮工作中得到較好體現。

1、創辦農民夜校。各類協會依托黨員活動陣地,共創辦農民夜校315個,舉辦培訓班738期,近6萬名群眾已成為農民夜校的“在校生”。

2、開辟流動課堂。組織協會會員和實用技術能手,進村組農戶、到田間地頭,開辟“流動課堂”,實地指導農民群眾學科技、用科技。

3、建立便民服務中心。各類協會充分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建立各具特色的便民技術服務中心。群眾通過上門咨詢、電話咨詢、上網咨詢等方式獲取知識和信息。全縣共建立便民服務中心82個,幫助農民群眾提供實用致富技術300余項,提供市場供求信息近120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