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三級聯創” 構建和諧農村
時間:2022-02-26 11:41:00
導語:開展“三級聯創” 構建和諧農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構建和諧社會的奮斗目標。構建和諧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農村基層黨組織開展“三級聯創”,必須緊緊圍繞這一目標,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盡快轉換角色,不斷探索農村基層黨的建設新途徑、新辦法,適應時展的新要求,全面擔負起構建和諧農村的歷史重任。
1、開展“三級聯創”,要落實在緊扣中心、促進發展上要構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實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農村社會,一個重要標志就是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農民收入的穩步增長。因此,在開展“三級聯創”活動中,我們必須緊扣促進發展這一主題,把發展作為農村黨組織的第一要務,作為“三級聯創”的第一目標來對待,一心一意抓發展,夯實和諧農村的物質基礎。一是要制訂好屆度發展規劃。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制訂了國家的“十一五”計劃,對今后國家的五年發展指明了方向,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也要根據本村實際,制訂切實可行的屆度發展規劃,并帶領“一班人”認真組織實施,確保規劃落到實處。二是要找準發展路子。要以中央農村政策調整為契機,抓住“以工哺農、以城帶鄉”的大好機遇,找準適合本村經濟發展的好路子。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的規模農業、品牌農業、精準農業。糧、棉、油主產區要抓住國家糧食直補、良種補貼等糧食政策,大辦優質農產品基地,鞏固提升傳統優勢產業。以竹木、果蔬、茶葉、烤煙等特色產業為主的村,要把這些產業做大做強,使優勢更優,特色更特。大力發展規模養殖業,努力形成一批養殖專業村、專業戶。要不斷拓寬農民增收的渠道,充分利用工業大上項目和城鄉一體化的機遇,有組織地搞好農村勞務輸出,組織農民從事加工、服務等二、三產業,發展勞務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三是要搞好發展引導。要宣傳好政策。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利用多種渠道,向農民群眾大力宣傳國家制定和出臺的一系列“三農”政策,真正使黨的各項政策進村入戶、婦孺皆知。要發揮好龍頭企業的引擎作用。鼓勵致富大戶興辦一批市場潛力大、科技含量高、競爭力強和輻射面廣的農業龍頭企業,搞好大宗農產品的加工轉化,走公司+農戶的集約化經營之路,拉動農業發展,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要培育好典型。村黨組織書記要發揮善于先富的帶頭作用,在本村范圍內培育一批種養大戶、科技大戶、經營大戶,讓農民群眾學有榜樣,趕有標兵;要充分發揮農村新經濟組織的示范作用,以農村大戶為依托,按照“民辦、民管、民營、民受益”的原則,大力培育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組建各類專業協會,鼓勵和吸納農民加入各類專業協會組織,提升農民組織化程度,讓農民發展有門路,經營有依托,增收有保障。四是要提供優質服務。要以農函大培訓班和現代遠程教育為依托,加大農村適用新技術培訓力度,組織農村黨員和群眾學用農村適用新技術,使每個農民群眾熟練掌握1-2門適合本村發展的適用新技術,不斷提高農民科技致富能力。提供信息服務。村干部要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善于捕捉、判斷市場信息,并及時傳遞給農民。搞好產品銷售服務,以本村主導產業為主成立協會組織,帶領農民闖市場,幫助他們解決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
2、開展“三級聯創”,要落實在為民辦事、改善環境上只有不斷加強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讓農民群眾共享社會發展的成果,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生產生活生態和諧的統一。開展“三級聯創”的成效,必須要體現在為民辦事、改善環境上,讓人民群眾滿意。一是大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按照“一事一議”的原則組織農民出資投勞,搞好水庫整治、渠道整修、山塘清理和鄉村道路改造升級,全面推動農村道路交通、供水、供電、通訊、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把一家一戶難以辦成的事,通過組織的力量一件一件辦到位,不斷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增強農村發展后勁。二是大力改善居住環境。實行改水改廁,清污清垃圾,治理“臟、亂、差”現象,建設文明衛生農村。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搞好退耕還林,植樹造林,發展生態農業、高效農業。三是大力發展農村科教文衛事業。積極落實國家對農村教育、衛生等事業的經費投入,全面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讓農村適齡兒童上得了學,積極推進新型合作醫療,實行貧困人口大病救助,讓農民看得起病。致力解決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問題,逐步形成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農民養老保障、五保集中供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工社會保障在內的新五保體系,增加農村人口抵御各種風險的能力。
3、開展“三級聯創”,要落實在教育農民、倡導新風上和諧的農村是陽光的、健康的、文明的農村,是“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的農村。農民沒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沒有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就談不上構建和諧農村社會。因此,開展“三級聯創,必須把村風民風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一要抓好農民的經常性教育管理。要依托創建學習型村鎮活動,村村開辟學習陣地,建起文化站點、閱覽室,利用多種形式開展農村形勢政策教育、愛國集體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科學技術教育,建設“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新型農民隊伍。二要制定村規民約。以“計劃生育、糾紛調解、鄰里團結、移風易俗”為主要內容,村級黨組織要積極倡導農民制定好操作性、針對性強的村規民約,并讓每個農民群眾知曉,不斷提高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自我教育的能力。三要倡導文明新風。以村級黨組織為主體,充分發揮婦女、共青團、民兵及紅白理事會、婦女禁賭協會的作用,形成創建文明新村的合力。繼續開展“十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等行之有效的創建活動,同時,不斷充實新內容,探索新形式,尋找新載體,讓農民群眾在參與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大力開展“除陋習,樹新風”活動,反對封建迷信和宗教宗派勢力,革除賭博等陋習,引導農民增強健康意識、衛生意識、環保意識,樹立正確消費觀念,反對鋪張浪費,促使與鄰為善、尊老愛幼、簡辦紅白喜事等新風蔚然成風,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4、開展“三級聯創”,要落實在依法治村、維護穩定上開展“三級聯創”,必須加強農村法治建設,實行依法治村,努力為群眾創造“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定有序”的生產生活環境,一是要牢固樹立以民為本的法治理念。農村基層黨組織一班人要按照“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要求,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農村群眾利益為出發點,以保障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為特征,以公開、公平、公正為標準,把以人為本貫穿于推進“三農”工作,解決“三農”問題的全過程。無論是農業結構調整、公益事業建設,還是土地流轉、征地拆遷等與農民利益密切相關的各項事務,都要認真聽取村民議事會的意見,充分尊重農民群眾的意愿和承受能力,并及時搞好村務公開,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正確反映和兼顧農民群眾的權益,堅決反對和糾正各種侵害農民利益的行為,最大限度地給農民群眾帶來實惠。二是要建立健全治安防范網絡。各個村都要形成以村黨組織為核心,自治組織為依托,政法組織為骨干的治安防范網絡。村干部要切實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健全信訪網絡,規范信訪行為。推行村干部下訪、約訪、包案制度,做好過細的思想工作,抓早、抓小、抓好農村矛盾的排查和處理,對反動邪教組織、地下“六合彩”等違法犯罪行為要早發現、早報告、早制止、早打擊,及時防范農村突發事件的發生。三是要及時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的作用,建立和壯大調解員隊伍,發現苗頭及時解決,把一切不穩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狀態。構建群防群治網絡,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
5、開展“三級聯創”,要落實在強化管理、提升隊伍上在新的形勢下,必須堅持不懈地抓好“三級聯創”,不斷強化隊伍管理,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才能為構建和諧農村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首先,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自身建設,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要認真履行好第一責任人職責,切實加強班子自身建設,要會帶班,帶好班,充分發揮好“一班人”的作用。要加強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建設,確保村級班子后繼有人,要在回鄉知識青年、退伍軍人、回鄉打工仔(妹)、優秀青年農民中培養村級后備干部,并明確培養責任人,落實工作崗位,使他們在農村“三個文明”建設中不斷鍛煉成長。要完善教育培訓等學習機制,發揮農函大培訓班的作用,定期對“兩委”班子成員進行集中輪訓,幫助他們更新觀念,增強致富本領,強化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和奉獻意識。其次,要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充分發揮農村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積極探索農村黨員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與時俱進加強農村黨員的先進性建設,針對農村新的社會組織、經濟組織不斷涌現的情況,合理調整黨組織設置,探索各種行之有效的活動載體,不斷賦予農村黨員管理的新內容,為黨員充分發揮作用提供更寬廣的舞臺。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嚴格規范黨員行為。嚴把“入口”,按照發展黨員工作“四制”的要求,把農村中的優秀分子及時吸收到黨內來。不斷發展壯大黨的基礎組織。疏通“出口”,對不能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損害黨的形象的不合格黨員,進行批評教育,給予幫助,不能改正錯誤的要及時清除出黨,永葆農村黨員隊伍的先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