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社區就業實體 妥善安置下崗失業人員

時間:2022-03-07 03:44:00

導語:大力發展社區就業實體 妥善安置下崗失業人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力發展社區就業實體 妥善安置下崗失業人員

為貫徹落實廊坊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廊勞社[2006]40號文件精神,充分發揮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在促進就業再就業中的作用,我市不斷拓寬社區就業渠道,推動社區就業服務工作的全面開展,積極幫助和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及有就業愿望的勞動者在社區實現就業,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機構,造好試點

近年來,隨著就業再就業工作重心的不斷下移,街道、社區逐漸成為社會保障和促進就業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我們充分認識到,要想更好地解決就業問題,就必須依托社區,充分發揮其就業服務功能,促進更多的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就業,進而推動全市就業再就業工作的深入開展。為此,我們將勞動就業服務工作的重點下移社區,使各項就業再就業政策的落實工作不斷向社區延伸和拓展,努力搭建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并同時做到六到位。即機構到位、人員到位、經費到位、場地到位、制度到位、工作到位。目前全市15個鄉鎮區辦全部建立了社區勞動保障工作機構,人員達48人,在此基礎上我們精心選擇試點社區,配備專業的社區協理人員16人,具體負責社區日常工作,在全市通過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樹立了隆泰物業公司、通興機械有限公司、迎賓物業公司、科達機電自動化有限責任公司四個充分就業社區試點,作為我們工作的切入點,帶動了全市社區工作的開展,收到了以下的效果:

(一)在樹立的四個充分就業社區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勞動者總體就業達到92%,登記失業人員和持《再就業優惠證》人員96%以上實現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得到有效援助,消除了"零就業家庭"現象。

(二)每周開辦一次社區政策宣傳窗口,使得各項再就業扶持政策得到了全面落實,就業渠道暢通,自主創業環境寬松,社區內勞動力資源得到充分開發和利用,推動和引導更多的下崗失業人員通過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實現再就業。特別是下崗職工張福巨成立了迎賓物業公司,廣泛吸納下崗失業人員19人走進社區實現了就業,此活動推動了全市家政服務、保潔、保綠、物業服務進社區,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在社區實現再就業。

(三)失業人員基本生活有保障,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失業人員通過參加培訓、職業指導,享受免費職業介紹等各項就業活動,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獲得了穩定的生活收入。

二、政策支持,拉動了社區就業

我市政府出臺了關于購買公益性崗位安置下崗失業人員的實施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以及霸州市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關于印發街道(鄉鎮)、社區勞動保障工作體系工作規范的通知》等相關文件,要求各用人單位堅持以幫扶困難群體為己任的準則,積極開展騰崗援助活動。政府出資購買環境衛生清理、園林綠化養護、供水收費、物業管理、學校后勤服務、交通治安協管等崗位,妥善安置社區下崗失業人員。為公益性崗位所安置的下崗失業人員,按企業參保標準全額支付社會保險費,并按月給予100-300元的崗位工資補貼。

三、加強考核,規范運作

為了把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有效扎實的推進,我們建立了嚴格的考核機制,實行季度自檢、半年檢查、全年考核。在考核過程中,我們采取聽、查、驗、訪和綜合評價的辦法對社區進行考核。聽,即聽取創建活動的全面匯報;查,即查閱相關資料,如查驗基礎臺帳、數據庫、工作記錄、資金進賬單及培訓登記、推薦就業和落實政策有關手續;驗,即實地查驗,一站式服務、信息聯網、政策宣傳形式及安置基地、社區服務網點等情況;訪,即采取入戶或打電話抽查的辦法,從就業登記臺帳或就業數據庫中隨機抽取部分下崗失業人員,了解其就業狀況和政策落實情況,反映社區就業的真實性;最后綜合評價,采取逐項打分的辦法評價社區的創建工作,實事求是地進行評估考核,對達到充分就業社區標準的予以獎勵,并落實各項補貼政策。

通過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進一步完善公共就業服務,夯實了社區平臺基礎建設,使之各項工作更加標準化、制度化和規范化,提升了工作質量和工作水平,促進了社區工作人員隊伍建設和整體素質的提高。通過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促進了社區崗位開發,使更多的下崗失業人員在社區內實現穩定就業。

四、突出重點,強化服務

為了創建最充分就業社區,我市著重抓好社區勞動保障服務工作,通過服務促進就業。

一是在服務方式上,推行一站式服務。我市把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納入到社區整體工作之中,理順與其他業務工作的關系,合理部署,統籌設計,整合資源,協調配合,充分發揮勞動保障工作的整體功能。在隆泰物業公司充分就業社區開設了服務大廳,作為對外服務窗口,實行高效快捷的"一站式"服務,服務內容包括再就業優惠證的辦理、求職登記、失業登記、職業指導、職業介紹、職業培訓、退休服務、檔案托管、社保、政策咨詢、就業援助等,為廣大求職者和用人單位提供全方位的就業再就業服務。對社區內的勞動力資源狀況定期進行調查摸底,全面掌握社區內失業人員、協保人員、農村富余勞動力和就業困難人員等各項基礎信息,并實施動態管理。加強社區就業服務隊伍建設,完善基礎管理和制度建設,規范就業服務標準,優化就業服務流程。大力開展業務培訓,強化業務考核,不斷提高就業服務的能力。加強社區就業服務平臺的信息化建設,與周邊市、縣就業服務網絡保持信息暢通。充分利用社區網絡開設就業服務頻道,將就業服務信息延伸到居民家里。

二是在服務對象上,重點幫扶"4050"人員。四個充分就業社區樹立后,我市把"4050"人員的再就業援助列入社區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要求依托社區平臺,積極幫助"4050"人員實現再就業。目前已有391名"4050"人員在社區實現再就業。各社區服務中心建立"4050"人員數據庫,進行動態管理,重點幫扶。積極收集就業信息,把崗位送到"4050"人員手中。并把"4050"人員安置任務分解到每個社區勞動保障工作人員,明確幫扶對象,開展"一對一"的幫扶。

三是在服務內容上,著重搞好兩個接續。搞好就業服務接續,加強與企業的聯系,掌握轄區內下崗失業人員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服務,使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服務由企業再就業服務中心向社區轉移。搞好生活保障接續,對出中心的66名下崗職工全部安置到社區就業,達到了由社區繼續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目的,順利完成"并軌"工作,使其有了相對穩定的收入。

四是在就業服務上做到"內、外"結合。開展好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需要重點依托社區,發揮其基礎平臺作用,同時也要立足社區、面向社會,借助全社會的力量,解決就業問題。

科達機電自動化有限責任公司經理劉延年是一名下崗職工,他憑著多年在單位創業的經驗和閱歷,走訪科研單位,到各大城市調查市場,最后研發了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無損檢測器件",在我市率先辦起了一家生產高科技產品的企業,吸納140多名下崗失業人員就業。他又成立了咨詢部,配備有專業技術的下崗失業人員38名,為各企業及個人提供技術咨詢、產品升級、解決技術難題,借助咨詢服務的機會為各企業輸送技術型人才,帶動社區內有技術的下崗失業人員走向新的就業崗位,幾年來共安置社區內下崗失業人員200多名。

通興機械有限公司經理馬德群原是霸州市通用機械廠一名下崗職工,他創辦的公司在我們的努力幫助下,開發了一批適合社區下崗失業人員就業的崗位。幾年來,他先后安置40多名下崗失業人員到公司就業,為職工足額繳納了社會保險,深受下崗職工的好評。

五、開發崗位,促進就業

創建最充分就業社區的根本在于促進就業。我市突出抓了四個結合,開發崗位,促進就業。一是把創建最充分就業社區與發展社區公共服務結合起來,開發公益性崗位。隨著城市建設、城市管理力度的加大,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對社區公共服務的需求進一步增強。我市把提高社區公共服務水平與創建充分就業社區、促進再就業結合起來,投資開發了一批公益性崗位,用于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全市僅從事"保安、保潔、保綠"的下崗失業人員就達350人。二是創建是充分就業社區與社區建設結合起來,建設安置基地。在城市建設與改造過程中,我市結合街道社區的實際,統籌規劃,合理面局,創辦再就業一條街、再就業市場,培育了一批再就業安置基地。三是把創建最充分就業社區與活躍社區經濟結合起來,創辦社區就業實體。我市把創辦社區就業實體作為發展社區服務業、繁榮社區經濟、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結合點來抓,積極落實各項再就業扶持政策,鼓勵興辦各類社區就業實體。目前,全市已創辦社區就業實體40個,涉及到衛生保健服務、家政服務、便民餐館、便民商店、便民理發、物業管理、送水送氣、衛生保潔等各個社區服務項目。全市社區經濟實體共安置下崗失業人員660人。四是把創建最充分就業社區與落實再就業扶持政策結合起來,鼓勵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在扶持政策的引導下,全市已有750名下崗失業人員通過從事個體經營實現再就業。

我市在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中取得一些成績,但與上級領導的要求還有距離,與其他市、縣的先進做法還有差距。我們將學習和借鑒兄弟市、縣先進經驗,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充分利用勞動保障工作平臺,把就業服務延伸到基層,把就業再就業的各項政策落實到基層,把我市創建充分就業社區的活動開展得更扎實、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