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鄉鎮平臺 促進牧區富余勞動力轉移

時間:2022-03-07 05:32:00

導語:依托鄉鎮平臺 促進牧區富余勞動力轉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依托鄉鎮平臺 促進牧區富余勞動力轉移

200年開始,西烏旗將在城市開展的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延伸到了牧區,進一步完善了牧區基層平臺建設,增加了專兼職工作人員,大力促進牧區富余勞動力轉移。幾年來,蘇木、鎮勞動保障平臺工作人員克服了地域偏遠、居住分散、氣候惡劣和交通不便等困難,在推進牧區勞動力基礎管理、開展技能培訓、實現轉移就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有效解決了牧區富余勞動力就業的難題。

一、依托鄉鎮平臺實施人員動態管理

每年年初,旗就業局都要組織蘇木、鎮勞動保障平臺對轄區內富余勞動力情況進行詳細地摸底調查,健全各類統計臺賬,建立轄區富余勞動力基本情況數據庫,對他們的就業培訓愿望、技能特長、聯系方式等進行登記造冊、建檔立卡,實施動態管理。

二、依托鄉鎮平臺加強政策宣傳

旗就業局將政策宣傳作為促進牧民實現轉移就業的重點工作,由鄉鎮平臺工作人員深入到牧區每家每戶,為牧民發放“就業援助聯系卡”,并利用蘇木、鎮開會、那達慕儀式等一些便于牧民集中的場合,舉行牧區人口轉移就業政策宣講活動,發放宣傳單。

三、發揮鄉鎮平臺作用提供全方位就業服務

西烏旗充分發揮鄉鎮平臺作用,為牧區勞動力提供職業介紹、就業指導、崗前培訓、法律咨詢、權益維護等全方位的就業服務,引導牧民選擇培訓的專業和從事的工種。自200年牧區基層勞動保障平臺成立以來,全旗共組織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3792人,其中通過基層勞動保障平臺組織培訓的學員就有3200余名、組織勞務輸出達768人。據統計,每輸出一名牧區青年外地務工,可實現增收6000元以上,牧民人均收入增長20%。200年“陽光工程”組織的3000名牧區人口轉移培訓工作,由于任務下達時已入嚴冬,加之全旗又是第一次組織開展如此大型的牧區人口轉移就業培訓工作,各基層勞動保障平臺工作人員克服氣候寒冷、交通不便的困難,迅速組織宣傳,深入到那些既不通電話,又很偏遠的嘎查去,逐家逐戶動員,按時完成了任務。2005年夏季,呼和浩特市某公司計劃一次性在全旗招工400人。面對優厚的待遇,基層勞動保障平臺工作人員對照以往入戶調查的信息,逐個給符合條件的青年牧民打電話、送崗位,不到一周時間,就將400人全部組織到位。面對這些大多沒有出過遠門,還有一部分甚至連漢語交流也困難的牧區青年,基層平臺的工作人員將20人編為一組,每人帶一隊,順利地將他們送到呼和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