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專項資金 強化績效考核激勵 促進基層平臺幫扶困難群體就業
時間:2022-03-07 05:34:00
導語:落實專項資金 強化績效考核激勵 促進基層平臺幫扶困難群體就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為切實解決困難群體就業問題,宜昌市加強政策引導,落實配套資金,強化績效考核激勵,逐步建立了促進基層平臺幫扶困難群體就業的長效機制,促進了創建充分就業社區的深入開展。2005年以來,3.5萬名困難群體和5910戶、7194名零就業家庭成員實現了就業再就業,一批重點社區基本解決了下崗失業人員和困難群體就業再就業問題。2006年,有35個社區達到湖北省充分就業社區創建標準。
一、設立幫扶困難群體專項補貼資金,突破基層平臺工作經費不足的難點
一是設立基層勞動保障服務機構幫扶困難群體就業職業介紹專項補貼和零就業家庭安置就業專項補貼。在將平臺工作經費納入市財政預算的基礎上,我市先后出臺了《宜昌市城區基層勞動保障服務機構安置就業困難群體補貼辦法》、《宜昌市城區安置城鎮零就業家庭人員就業補貼辦法》,對街道社區勞動保障服務機構,成功推薦困難群體就業按每人200元的標準給予職業介紹補貼,安置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按每人500元給予一次性安置補貼。每季度采取以獎代撥的方式,將補貼資金直接落實到基層平臺,用作街道社區勞動保障服務機構幫助困難群體就業必要的工作和人員經費。二是對創建再就業基地,集中吸納下崗失業人員的街道、鄉鎮給予5-10萬元的扶持資金。西壩街道、西陵街道、點軍街道等10多個街道、鄉鎮創辦了“三峽魚街”、“綠蘿路再就業一條街”、“點軍再就業一條街”等一批再就業基地,提供就業崗位3000余個,安置零就業家庭成員1000余人。三是設立創建充分就業社區獎勵資金,對幫扶困難群體效果顯著、各類人員就業問題解決較好,并達到省級充分就業社區標準的社區,采取以獎代撥的形式,給予一定資金獎勵,激勵社區鞏固創建成果。目前,我市形成了基本工作經費+專項工作經費的基層平臺工作經費保障機制,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一直以來困擾平臺發展的經費不足問題。
二、強化績效考核激勵,突破基層平臺隊伍建設的難點
在將工資列入市級財政預算的基礎上,我市進一步建立完善績效激勵機制,提高人員待遇,破解由于工作量大、待遇低,平臺人員不穩定的難點。一是強化績效考核獎勵,提高人員待遇。從基層服務機構幫扶困難群體專項補貼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根據社區平臺人員的工作完成情況給予一定補助。每年年終開展業績考核評比活動,也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對不認真負責、不能勝任本職工作、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人員,及時予以解聘。目前,已基本形成基本工資+獎金的社區平臺人員待遇機制。二是加強培訓,提高人員整體素質和專業化水平。在公開競爭、擇優選聘的基礎上,由市、區、街道(鄉鎮)三級分重點加強對平臺工作人員的培訓。2004年以來,全市共組織各類培訓150余期,參訓人員近5000人次。三是開辟基層平臺人員職業生涯發展通道。對于優秀的社區勞動保障工作人員,采取公開考試和日??己讼嘟Y合的辦法,為其開辟職業生涯發展通道,全市先后有10多名業績突出的社區勞動保障協理員被街道、鄉鎮勞動保障服務所錄用。這些措施吸引了越來越多有文化、有能力的人員主動加入到社區勞動保障工作隊伍中來。2006年,城區部分重點街道、社區又增配84名勞動保障協理員。目前,我市基層平臺工作人員全部持有職業資格證書,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占總人數的51%,40歲以下的占總人數的67%。
三、加強監督管理,保證幫扶效果
一是規范項目的資金管理使用制度。為保證資金使用效果,財政、勞動保障部門聯合下發文件,明確各級、各部門在資金管理使用方面的職責,對項目的組織實施提出具體要求,并開設專門賬戶,對資金進行核算管理。二是規范項目幫扶對象的管理制度。建立街道社區對困難群體的摸底調查、登記申報、審核公示和定期聯系制度,分類建立管理臺賬和個人電子檔案。街道社區根據其增減變動和就業再就業變化情況,及時更新臺賬和檔案信息,并實現市、縣(區)、街道(鄉鎮)、社區四級信息共享和動態管理,可隨時查詢核實幫扶效果。三是建立項目進展情況通報制度,強化社會監督。市按季對各區(縣)工作進展及資金管理使用等情況進行分析,及時向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通報。同時在市內各大媒體公示有關情況,開通監督熱線電話,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四是建立績效評估制度。對每個項目建立以結果為導向的項目績效評價體系,實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綜合評價項目實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