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領導與和諧社會建設

時間:2022-06-19 03:22:00

導語:黨的領導與和諧社會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在黨。只有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才能動員和激勵全體人民共同推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進程。

一、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保證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一起部署和全面推進,只有在各級黨組織領導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有效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才能真正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地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涉及面廣的社會系統工程,重點要切實做好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處理好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和治理工作、做好保持社會穩定工作,必須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并形成強大的合力來加以推進。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黨領導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需要全體人民共同努力奮斗。人民群眾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體,只有通過耐心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廣大人民群眾深刻認識構建和諧社會與他們利益的緊密聯系,充分調動全體人民維護和促進社會和諧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工作才能有堅實的社會基礎。為此,要高度重視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在全社會廣泛開展和諧創建活動,著眼于增強公民、企業、各種組織的社會責任,把和諧創建活動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結合起來,推動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要重視發揮廣大群眾在城鄉社區建設中的主人翁作用,把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要加強和改進黨對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領導,支持他們發揮聯系群眾、服務群眾、教育群眾、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的作用;要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活力,鞏固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鞏固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大團結,共同促進社會和諧。

二、在黨的領導下推動科學發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任務

社會和諧與發展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只有正確地處理社會和諧與發展的辯證統一關系,才能促進社會和諧。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是經濟建設,這是在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驗和社會主要矛盾進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得出的重要結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正是因為我們毫不動搖地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從總體上看,我國仍然是,個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社會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而且這個主要矛盾將貫穿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當前,要解決我們前進道路上的矛盾和問題,促進社會和諧,根本上要靠經濟發展??s小城鄉間、區域間的收入差距要靠經濟發展,協調兼顧各方面的利益關系要靠經濟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解決民生問題要靠經濟發展,建立更廣泛、更高水平的社會保障體系也要靠經濟發展。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科學發展。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強調科學發展非常必要和重要,因為僅僅有經濟的發展、一時的發展、物的發展,是不能保證社會和諧的,還必須有社會的發展,持續的發展、人的發展。因此,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考慮廣大人民的需求,為廣大人民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保證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促進入的全面發展。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尤其要重視協調發展。社會和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協調發展。必須堅持“五個統籌”,轉變增長方式,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協調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方面,其深刻內涵和基本要求是: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協調,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當前,要更加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更加注重解決發展社會事業,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要站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決“三農”問題,推動城鄉協調發展。要充分發揮各個地區的優勢和積極性、豐動性、創造性,推動區域協調發展、要加大對社會事業的投入,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要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了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要適應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三、在黨的領導下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不竭動力

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本質要求。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自己思想的理論基礎,自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來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人民群眾顯示出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變革的決定性作用。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人民群眾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他們創造歷史的作用得到了空前的發揮。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征程上,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就要始終牢記人民群眾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堅定不移地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是堅持黨的性質和宗旨的本質要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是黨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不斷取得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堅信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必須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和政府的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都要從人民群眾的創造性實踐中汲取智慧、經受檢驗,都要依靠人民群眾付諸實踐、取得實效。

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無盡的創造力,蘊藏著促進社會和諧的巨大熱情和智慧。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一定要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要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發揮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工人階級、廣大農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根本力量的作用,鼓勵和支持包括新的社會階層在內的全體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四、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

《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了各級黨委在領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中所擔負的四個方面的職責: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營造環境。這四個方面的職責,集中體現了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突出了黨組織抓方向、議大事、管全局的領導重點。

把握方向,就是明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性質、領導核心、發展道路和根本目的,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和原則,全面把握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以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活力為著力點,有重點分步驟地持續推進,確保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制定政策,就是緊緊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任務,針對影響群眾利益和社會和諧的突出問題,在深入調查研究、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研究制定既符合中央方針政策又緊密結合本地實際、既突出重點又整體配套、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具有針對性、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政策措施。制定政策要根據現實條件,分清輕重緩急,體現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注意增強政策措施的普惠性,兼顧各個階層、各類群眾的利益,尤其要充分考慮到困難群眾的利益,形成正確的政策導向。

整合力量,就是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的原則,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統籌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統籌安排好各方面的工作。維護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運用我們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調動各個領域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集聚各方智慧,整合各類資源,形成構建和諧社會的強大合力和促進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

營造環境,就是通過各方面的工作,為促進和保障社會和諧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一是營造有利于改革的環境,進一步增強廣大黨員干部的改革意識,不斷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改革措施的協調性,減少改革阻力,增強改革動力,降低和避免改革風險,使各項重大改革舉措得到廣大人民群眾和各方面的理解與支持,以改革促進和諧;二是營造有利于科學發展的環境,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黨員干部的頭腦,奠定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堅實思想基礎,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更加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更加注重發展社會事業,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以發展鞏固和諧;三是營造有利于社會穩定的環境,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統籌協調各方面的利益,妥善處理社會矛盾,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人民內部矛盾引發的影響社會安定的問題,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以穩定保障和諧;四是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搞好輿論引導,努力在全社會形成關心、支持和參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濃厚氛圍。

各級黨組織要履行好所擔負的領導責任,就要建立起科學高效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要對現行,工作制度和運行機制進行健全和完善,并根據新的情況和需要,不斷探索創新,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更加科學高效。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嶄新的時代課題,是對黨的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對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本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增強提高本領的責任感和自覺性,按照黨的要求,不斷提高管理社會事務、協調利益關系、開展群眾工作、激發社會創造活力、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本領,更好地適應領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