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時間:2022-06-26 07:30:00

導語: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廣大黨員干部做“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自覺實踐者”。廣大干部應增強知榮明恥的意識,自覺、主動、積極地用社會主義榮辱觀設計人生、錘煉品質、考評政績,塑造揚榮抑恥的公仆形象,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理想是人生的航標,價值是人生的追求。用社會主義榮辱觀設計人生,就是要在知榮明恥的基礎上,以服務人民為人生理想,以奉獻社會為人生價值,以先憂后樂為人生境界。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服務人民、熱愛祖國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根本要求。我們黨的各級干部無論職位高低、不管權力大小,都是人民的公仆和勤務員。用人民賦予的權力為人民服務,是一種崇高的使命、光榮的職責、神圣的義務,也是自身健康成長的基礎和條件。只有真正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去,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多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生才會更有意義,自我價值才會得到充分體現,理想之花才會結出豐碩的實踐之果。如果忘記了這一使命、職責和義務,凡事先替自己打算,當官就想做老爺,升遷就思發橫財,甚至見利忘義,貪贓枉法,以權謀私,不僅會敗壞黨的形象,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最終也會害人害己,被人民所不恥、所唾棄。

社會因有人奉獻而存在和發展,人因能奉獻才有價值和意義。奉獻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積極的人生態度、高尚的思想品德。在新世紀、新階段,廣大干部更應當繼承光榮傳統、搶抓歷史機遇、不負崇高使命。人民給予的權力是奉獻而不是索取的權力;歷史給予的機會是奉獻而不是索取的機會;社會給予的舞臺是奉獻而不是索取的舞臺。珍視這種權力,就應謀推動科學發展的大計,干促進社會和諧的大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珍惜這種機會,就應服務人民,俯首甘為孺子牛,吃進去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珍視這種舞臺,就應奉獻社會,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灑一腔熱血,繪美好山河。

中國傳統文化歷來重視人的自我修養,也十分講究官品、官德的錘煉。齊家、治國、平天下,必先立志、正己、修身。社會主義榮辱觀是一座熔爐,能鑄造干部的品性;是一個平臺,能錘煉干部的品德;是一面鏡子,能檢驗干部的品行。

品性塑造人格,品德造就形象,品行成就事業。我們的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千百萬人民群眾自己的事業,是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是黨和國家前途命運之所系。廣大干部要成就事業、創造業績,必須自覺培養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不為任何風險所懼,始終堅定對改革開放的政治立場,始終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信仰,始終堅定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信心。廣大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權利觀、人生觀、價值觀,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擋得住誘惑,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的侵蝕,筑拒腐防變的長城,樹清正廉潔的新風。

廣大干部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要以鑄造純潔品性為本、以培養高尚道德為魂、以修煉端正品行為體,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干部修煉品行,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要慎權,權力不可濫用;要慎錢,不義之財不?。灰鳘?,臺上臺下、人前人后、有無監督一個樣;要慎微,“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要慎交,遠小人、近君子、結益友。廣大干部應自覺投身改革發展實踐,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要求,用端正的品行求發展,在發展中端正品行。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每個公民理應遵循的道德準則,更是各級干部為官從政的是非標準、行為規范和價值尺度。領導干部要做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積極倡導者和模范實踐者,就必須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升華自己的從政理念、規范自己的從政行為、檢驗自己的從政業績,實現做官與做事、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顯績與潛績的有機統一。

為政之要,在于為民;為民之本,在于做事。古代封建官吏尚有“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胸懷,共產黨的干部更應有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境界,把心思凝聚到干事業上來,把精力集中到求發展上來。立志做大事,要謀發展大局,思發展良策,求發展實效,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政績是干部領導水平、領導能力和領導效果的集中體現,也是干部的價值尺度和選任依據,任何一個干部都應當講究政績、追求政績、創造政績。但追求政績不能只求“顯山露水”,創造政績不能只圖“表面風光”。正確的政績觀是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政績觀,是能體現社會主義榮辱觀精神的政績觀,是能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績觀,是顯績和潛績相統一的政績觀。廣大干部在有限的任期內要創造出經得起實踐、歷史和人民檢驗的政績,既要立足當前,抓住機遇、抓緊時間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人民真正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更要著眼長遠,以求真務實的作風推進各項工作,多干打基礎、利長遠的事,為后人“鋪路”、“搭橋”、“奠基”,積蓄持續發展的后勁。各級干部在各自的崗位上,既要承上啟下,又要兼顧左右;既要對局部負責,也要對全局負責。“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統籌局部和整體,要努力營造和諧相處、競爭雙贏的良好局面,更要妥善處理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的關系,在確保整體利益的前提下實現局部利益,在追求局部利益的過程中維護整體利益。講究政績、追求政績,要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感覺得到;更要讓群眾有滿足感、安全感、幸福感。不顧群眾感受、不重實質內容、不給群眾實惠的政績,是與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相背離的政績。

大量事實表明,凡是牢固樹立榮辱觀的干部就能健康成長,就能奮發有為;凡是淡化榮辱觀的干部就精神不振,甚至摔跟頭。廣大干部應在人生的道路上、從政的實踐中知恥明榮、揚榮抑恥,不斷增強大局意識、公仆意識、節儉意識、憂患意識,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樂于奉獻,以實現個人的價值,以成就偉大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