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章與黨的政治路線的關系研究及其啟示
時間:2022-07-04 05:55:00
導語:黨章與黨的政治路線的關系研究及其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章和黨的政治路線在中國共產黨長期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通過對中國共產黨80多年歷史的回顧,透析二者之間的關系,對于深化對黨的政治路線的認識,學習、遵守、貫徹和維護黨章,并將二者有機統一于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是大有裨益的。
黨章是黨的根本大法,同時也是黨的普遍行為規范和黨的集體意志的集中體現,與憲法在國家中的地位相似,黨章一經確立,理論上在全黨范圍內具有最大的穩定性和最高的權威性。黨的政治路線是黨的政治建設中觀理論層次,即是在黨的最高綱領的指導下制定的黨在一定歷史時期的總目標和總任務,對微觀層次的黨的具體方針、政策起到總攬和指導作用。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公開聲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并以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制度為最終目標。圍繞這一目標,中國共產黨人在不同的時期分別制定出各種政治路線,并在黨章中得以體現。黨的政治路線正確與否,關系到黨領導的整個事業和黨的自身建設。弄章與黨的政治路線之間的關系,必須以史實為依據,首先分析歷次黨章及同時期黨的政治路線。
一、歷史上黨章中黨的政治路線及其評價
在革命戰爭時期,黨的政治路線就是要正確確定中國革命的斗爭道路、斗爭形式、斗爭策略等重大問題。中國共產黨認識黨章與黨的政治路線之間的關系是從七大開始的。在長達28年的革命戰爭時期,1945年召開的中共七大第一次在黨章中明確表明了自己現階段的政治路線——通過內外聯合建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與富強的各革命階級聯盟與各民族自由聯合的新民主主義聯邦共和國。此前,一至六大黨章都沒有在章程前加上“總綱”的習慣(一大黨章實際上是總綱與章程的混合體),因此黨的政治路線就沒能夠在黨章中得以體現。但是,從中共成立到七大召開前的24年里,黨的政治路線經歷一系列的反復和挫折,在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被全黨接受之前,黨的政治路線一直受城市中心論的影響,犯了“左”傾冒險主義錯誤和“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嚴峻的革命形勢使得六大后的17年里都沒有召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來對黨章內容進行重新認識。但是,在這個時期,以為代表的對中國革命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并最終形成了“新民主主義總路線”??梢哉f,七大黨章所闡述的政治路線是對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思想的延續和對“新民主主義總路線”的具體化。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開始了艱辛的社會主義探索時期,共形成過四次不同的政治路線,即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八大政治路線和八大二次會議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基本路線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由于某些任務完成得較快,或黨得全國代表大會沒有如期召開,反映到黨章中的政治路線只有八大政治路線,受“”影響的九大、十大、十一大黨章中“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政治路線以及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逐漸形成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
八大在中國共產黨建設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八大黨章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黨的政治路線的轉型,因為“我國的政治情況既然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我們在目前時期的政治綱領,當然也要有根本的變化”。八大黨章指出黨的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要“有計劃地發展國民經濟,盡可能迅速地實現國家工業化,有系統、有步驟地進行國民經濟地技術改造,使中國具有強大地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并認為黨的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地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正如鄧小平所說:“八大地路線是正確的。但是,由于當時黨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思想準備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線和許多正確意見沒有能夠在實踐中堅持下去?!边@就為隨后的社會主義建設埋下了隱患。
八大后,反右傾斗爭擴大化,、運動等“左”的錯誤越來越嚴重,最終演變成在“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指導下的“”,徹底打亂了八大的正確部署以及每隔5年召開一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規定——九大與八大之間相隔13年。更為嚴重的是,八大黨章以發展生產力為主要內容的政治路線被否定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徹底推翻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用無產階級專政代替資產階級專政,用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實際上是繼續沿用革命思維來對待社會主義建設,認為社會主義制度仍然存在階級斗爭,這樣的政治路線從根本上偏離了社會主義方向,與社會主義本質要求是相悖的。可惜,這條錯誤的政治路線在十大、十一大黨章中繼續得到認可,給黨和國家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隨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左”的思想逐步得到了清除。十二大黨章在重申了黨的最高理想的同時,著重規定了黨的政治路線,總綱載明“中國共產黨載現階段的總任務是: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并且明確強調黨的工作重點是“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實際上是對八大黨章關于黨的政治路線的認識的深化。十二大黨章畢竟產生于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從1982年到1992年的10年里,隨著改革的全面展開和開放的不斷加大,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逐漸有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認識。在總結十二大以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黨的建設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黨的十四大黨章對黨的政治路線有了新的概括,即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一基本路線抓住了黨在現代化建設的中心任務,同時還把握住了兩個基本的立足點,充分反映了世情、國情和黨情的基本要求,符合全國各族人民迫切的物質文化需求。黨的十四大、十五大以及十六大黨章繼承了這一判斷,沿用至今。
二、以史為鑒看黨章與黨的政治路線的關系
通過上文對歷史的回顧,我們可以看出,黨章與黨的政治路線之間的確存在一定的聯系,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黨的政治路線是影響黨章正確與否的重要因素。將黨的政治路線寫入黨章,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多年來的慣例,其真正目的是用以指明黨在一定時期內的總的任務和目標,從而團結和統一全黨朝著既定的目標努力奮斗??梢钥闯?,黨的政治路線在黨內起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其正確與否直接影響黨的生死存亡。早在1939年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就提出黨的建設過程“同黨的政治路線密切聯系”的科學論斷。并且指出,“一個政黨要引導革命到勝利,必須依靠自己政治路線的正確和組織上的鞏固”,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由于錯誤地判斷國際、國內或黨內形勢而制定出錯誤的政治路線,使黨的事業偏離了正確的方向,給黨和國家帶來嚴重的損失的教訓是深刻的。同樣是同志的這句話,在1973年中共十大《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中也曾引用到,但他認為,“我們全黨同志都要十分注意路線問題,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加強黨的建設,保證黨在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基本路線的實現?!比欢鴼v史證明,他得出的結論使黨繼續沿著錯誤的道路前進??梢钥闯?,能否確立一條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路線,從理論上直接影響到黨章的正確性,從實踐上關系到黨的建設的全局,決定黨的全部工作的前進方向。
七大黨章關于建立“新民主主義聯邦共和國”的政治路線在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勝利的前夕為全黨描述了一個美好的愿景,在政治上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爭取和平統一的誠意,同時也動員了全黨以及黨所領導的廣大群眾的革命積極性,最終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標。從這個角度看,七大黨章被認為是民主革命時期最好的一部黨章是不為過的。然而,錯誤的政治路線不僅給全黨及全社會發送了錯誤的信號,而且使得黨章這個黨內根本大法成為黨前進的桎梏。如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基本路線的指引下,黨和國家遭受了巨大的挫折,其間九大、十大、十一大黨章也未能幸免,黨章的權威性幾乎蕩然無存。
第二,黨章是黨的政治路線的載體。為什么七大以后在黨的政治路線出現偏差和錯誤的時候,黨章也會受牽連?顯然,這與黨章作為黨的政治路線的載體有關。從七大開始,中國共產黨一直都把“總綱”納入黨章之中,黨的政治路線的表述是“總綱”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對錯,建國后黨的所有的政治路線幾乎都反映在黨章之中,黨章成為表達黨的政治路線的重要載體和宣傳的重要平臺。黨章是所有黨員都應該學習和遵守的黨內法則,把黨的政治路線寫入黨章,實際上展示了全體黨員在一定時期的共同意志和共同愿望。這就意味著凡是黨員都必須學習和遵守黨章,包括黨的政治路線,并為實現它而奮斗。然而,這么做一方面可以以統一的理論武裝全體黨員的思想,使得政黨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另一方面,在黨的政治路線出現偏差或錯誤的時候,也為黨的建設以及黨所領導的事業埋下了隱患,黨章在這個時候甚至會產生負面的效應。
第三,黨章為黨的政治路線的貫徹實施提供保障。為什么在黨的政治路線出現偏差和錯誤的時候,黨章會產生負面的效應呢?這是由黨章的自身特點決定的。黨章不僅在“總綱”中表明最高目標和現階段目標,而且通過章程部分的條文對黨員和黨的各級組織予以權利、義務的說明和明確的定位,實際上后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實現黨的目標包括黨的政治路線服務的,這與任何政黨都致力于奪取政權或掌握政權的政黨本質是一致的。當一個政治路線被寫如黨章,通常都是被認為是正確的,對該政治路線的評判往往需要實踐來檢驗,然而一旦被寫入,對全黨來說就沒有對錯之分,黨章中規定的指導思想、組織原則、黨員的權利、義務等內容就成為黨的政治路線在黨內的有力保障,與憲法之于國家的作用相仿。
第四,黨章和政治路線統一于黨的先進性建設。政黨的先進性問題是一個政黨生存和發展過程中帶有根本性的重大問題。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和歷史使命決定了中國共產黨必須擁有自己的黨章,黨的政治路線的確立和執行則是實現黨的歷史使命必不可少的步驟和手段。要成為先進的政黨,先進的黨章和科學的政治路線是其基本要件。首先,任何先進的政黨必須有先進的價值理念作指導,而這通常反映在黨章之中。其次,只說不做不能稱之為“先進”,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政黨都宣稱自己是最先進的,但是只要把實踐作為檢驗先進性的基本標準,看看們的政治路線(某些政黨稱之為黨綱)及其實踐結果就能判斷出到底先進不先進。因此,一方面制定出科學的、有預見性的和具有指導力的政治路線,另一方面不斷完善黨章,使二者走上良性互動的軌道。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慘痛教訓下,鄧小平同志高度強調寫入黨章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是富有深刻內涵的。
三、幾點啟示
對于一個政黨尤其是執政黨來說,必須全方位地認識黨章和黨的政治路線之間關系。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認識到,正確的政治路線是關鍵,完備的黨章及其配套制度是前提,實踐黨章包括學習黨章,遵守黨章,貫徹黨章和維護黨章是關鍵,黨的先進性建設是核心。這些認識對于黨執政并長期執政是有所啟示的。
第一,要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制定科學、正確的政治路線。十六大報告指出,必須以寬廣的眼界觀察世界,正確把握時展的要求,善于進行理論思維和戰略思維,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使黨的政治路線不斷與時俱進,創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2007年2月在《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和我國對外政策的幾個問題》中指出:深刻認識我國國情和所處的歷史階段,是我們黨提出科學理論和制定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依據。并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兩大歷史任務的主張:一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極大地增加全社會的物質財富;一是逐步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極大地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和促進社會和諧。這兩大任務相互聯系、相互促進,是統一的整體,并且貫穿于整個社會主義歷史時期一系列不同發展階段的長久進程中。沒有生產力的持久大發展,就不可能最終實現社會主義本質所要求的社會公平與正義;不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相應地逐步推進社會公平與正義,就不可能愈益充分地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和創造活力,因而也就不可能持久地實現生產力的大發展。因此,在新時期尤其是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之前,必須認真研究國際、國內形勢,全面了解黨的自身情況,從而對黨在當前的政治路線作出更全面、更科學、更準確的認識和判斷。
第二,要修改和完善黨章,制定與黨章配套的相關制度。修改黨章的目的是更好地體現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的正確原則和黨的建設過程中新的真理性的經驗,從而更有效地發揮黨章的作用,更好地承載黨的政治路線。理論界有一種觀點認為,黨章作為黨內的根本大法,應該保持其應有的穩定性,而不應該經常作出修改。但筆者認為,既然把黨的政治路線寫入黨章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慣例,而黨在不同的階段具有不同的目標和任務,對黨章的修改就是難免的了,并且中國共產黨既有的真理性認識有待于實踐的檢驗,被實踐證明是錯的認識理應從黨章中剔除,并被新的真理性認識所取代,這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對黨章適時進行必要的修改,能夠增強黨章的科學性、實踐性和指導性,才能更有效地保證黨章的效力,確保黨章所規定的條款包括黨的政治路線落到實處。當然,僅僅依賴于黨章是不夠的,還應該致力于制定以黨章為核心、與黨章相配套的黨內規章制度,做到黨內事務有法可依。
第三,認真學習黨章,自覺遵守黨章,切實貫徹黨章,堅決維護黨章權威。在黨內事務有法可依的基礎上,我們更應該強調黨的各方面工作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和違法必究。這就是同志于2006年1月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始終把學習黨章、遵守黨章、貫徹黨章、維護黨章作為全黨的一項重大任務抓緊抓好”的真實目的和現實意義。黨章涵蓋了黨的思想、綱領、組織、作風、制度等各方面建設的重要原則和基本要求,只有認真學習黨章才能把握黨的大政方針,才能對黨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只有嚴格遵守黨章,才能統一全黨的思想和行動;只有貫徹黨章,才能使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真正落到實處;只有維護黨章,才能樹立黨章作為黨內最高法規的地位和形象。也只有做到這些,才能保障黨的政治路線順利的貫徹執行。
第四,以黨章和黨的政治路線為依托,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之所以要重視制定正確、科學的政治路線,修改和完善黨章,其最終目的是要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保持黨的“兩個先鋒隊”性質,實踐黨的歷史使命,執政并長期執政。黨的政治路線的有效執行有賴于對黨章的學習、遵守、貫徹和維護,同時黨章的完善也有賴于對黨的政治路線的準確把握,要同時做到兩者兼顧,必須努力促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不斷解決好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兩大歷史性課題,更好地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