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

時間:2022-07-13 06:59:00

導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中央在新形勢下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社會和諧離不開廣闊農村的和諧進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舉措,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吉林省是農業比重較大的省份,“三農”問題更為突出。在構建和諧社會中,要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破解“三農”工作中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不斷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進步,不斷增加農民收入,更好地維護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化解農村的社會矛盾,減少農村不穩定因素,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一、把新農村建設作為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任務是由我國基本國情決定的。我國人口眾多,尤其是農民多,又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階段。城鄉關系、工農關系是這個階段必須處理好的重大社會關系。和諧社會應該是城鄉協調發展的社會,工農關系順暢健康的社會。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城鄉差距大,主要是農村發展滯后,農業基礎薄弱,農民還不富裕。首先體現在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上。近年來,盡管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的政策措施,農民連續3年較大幅度增收,但與城鎮居民收入相比,收入水平還不高,差距還很大。*年全國城鄉居民收入比為3.28:1,與*年的3.22:1相比,差距還在擴大。從吉林省來講,*年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68:1,與*年的2.66:1相比,差距有所擴大。城鄉差距大,還體現在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上。就吉林省情況看,農村還有30%的行政村不通硬化路,農村安全飲水普及率僅為52%;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仍然沒有完全解決;農民綜合素質仍然偏低,農村勞動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近90%,其中小學以下占35%;農村社會保障水平低,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生產條件脆弱。在土地征用補償、環境污染等方面損害農民群眾利益的問題還時有發生,影響社會和諧穩定。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縮小城鄉、工農、區域間發展差距,促進社會協調發展、和諧發展。

二、要把加快發展農村經濟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中心任務。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擺在第一位的任務是發展農村生產力,突出農村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促進糧食穩定增產、農業持續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吉林具有發展現代農業的優勢,把農業產業做大做強,需要我們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農業信息化、農業標準化和經營集約化,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吉林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正常年景糧食產量已經達到530億斤以上。要繼續加強糧食生產能力建設,做大優質糧食產業,鞏固作為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的地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一個重要的著力點是做大做強縣域經濟。要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發展壯大農村二、三產業,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發展勞務經濟,是近年來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吉林具有豐富的農村勞動力資源,要大力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搞好培訓,提高技能,大幅度增加勞務經濟對農民收入增長的貢獻率。

發展農村經濟,關鍵在于保護和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取向,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力度。要不折不扣地落實中央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吉林省財政今年安排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2億元、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2億元,重點支持龍頭企業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百鎮千村試點工作,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三、要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更大范圍地普照到農村?,F在我國經濟發展到了一定水平,城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去年全國財政收入達到3.93萬億元,已經具備了支持農村發展的條件。

公共財政制度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十分重要的制度安排,體現了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要求,也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近年來,圍繞農民增收和解決農村孩子上學難、農民看病難和社會保障缺失等問題,國家實施了一系列支農惠農的政策,如取消農業稅、開展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對種糧農民實行多項直接補貼等,這些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取得了顯著效果,深受廣大農民的擁護。中央今年進一步加大了這方面的支持力度,如在全國農村全部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將農村合作醫療試點范圍擴大到全國80%以上的市縣,第一次明確提出在全國范圍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我們要把這些深得民心的政策貫徹好、落實好。

結合吉林省實際,今年我們提出要為農民辦10件實事:一是修建農村道路8000公里以上;二是全部解決農村120萬人飲用高氟高砷水和30萬人飲用苦咸水問題;三是建設農村沼氣4萬戶以上;四是加快農村電網改造步伐,建設農村變電站38座和66萬千伏線路531公里;五是全面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改造農村中小學校舍30萬平方米;六是基本建立覆蓋農村居民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和完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重點加強鄉村兩級衛生機構建設,新建104所鄉鎮衛生院;七是陽光工程培訓、青年農民培訓、勞動技能培訓29萬人,幫助農民轉移就業;八是加快廣播電視進村入戶、文化活動場所、文化書屋建設,保證鄉鎮有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動中心,開通20戶以上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2000個以上;九是啟動“金農”工程,建設村級信息服務點900個;十是繼續擴大農村社會保障覆蓋面,將農村符合條件的80萬特困群眾納入社會保障范圍,完成668所農村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建設任務,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實現10萬貧困人口脫貧。提出解決這10個方面關系民生的實事,得到了基層干部和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我們要落實各項投入,精心組織實施,確保按時完成。今后,隨著吉林省財力的不斷增長,我們將不斷調整財政收入和分配結構,加大對“三農”投入力度,讓公共財政不斷向農村覆蓋,公共服務和設施向農村延伸,不斷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支持,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