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策并舉護農增收
時間:2022-07-17 04:42:00
導語:多策并舉護農增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秋糧跨年度收購已近尾聲。從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傳來的消息,自秋糧開秤以來至今年3月末,農發行累計發放秋糧收購貸款938億元,支持各類糧食企業收購玉米868億斤,同比多收109億斤;支持收購稻谷403億斤,同比多收11億斤。成績的取得并不容易。
市場行情起伏
在國家各項支農惠農政策促動下,我國糧食自1985年以來首次實現連續四年增產。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年我國全年糧食總產量達10030億斤,比上年增產70億斤,秋糧總產量7084億斤,比上年增長0.6%。在糧食連續增產的同時,一方面受全球糧價持續普遍上漲影響,國內糧油、食品價格持續上升,另一方面由于糧食連續增產,國內糧食庫存壓力增加。
*年度的秋糧購銷市場行情起伏較大。國內玉米市場在經歷了*年牛市行情后,*年秋糧玉米集中上市時再次出現反季節上漲。稻谷市場則呈現“南強北弱”、“秈強粳弱”格局。北方粳稻豐收,市場供應壓力增大,加之運輸困難,黑龍江等產區出現銷售困難,價格下滑。
市場行情的波動帶來市場主體的變化,企業惜收、農民惜售曾在收購初期同時出現。在*年秋糧購銷經營無利、秋糧主產區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產權制度改革進展緩慢,以及后市價格難以把握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年秋糧上市后,糧食經營企業徘徊觀望,收購意愿降低,收購進度遲緩。與此同時,在CPI上漲的背景下,種糧成本不斷上升,農民售糧心理價位隨之提升。加之,普遍看好后市行情,賣糧收入占農民總收入的比重逐漸下降,大多農戶改集中售糧為常年售糧,持糧等價的現象較為普遍。
宏觀調控政策頻出
為保證糧油市場供應,解決農民賣糧問題,穩定物價總水平,國家進一步加大宏觀調控力度,今年以來連續出臺了一系列糧食市場宏觀調控措施。
針對東北部分糧食主產區農民賣糧進度緩慢的問題,今年1月以來,國家先后兩次對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4省區下達中儲玉米臨時收儲計劃160億斤。同時,將東北粳稻最低收購價格由0.75元/斤提高到0.77元/斤,并將粳稻最低收購價執行范圍由原來的吉林、黑龍江兩省擴大到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中央財政還對銷區企業到東北三省采購粳稻(大米)給予適當運費補貼,政策執行期為2008年1月23日至5月31日。農發行也積極對東北三省以外的粳稻采購企業發放糧食跨省調銷貸款,促進了東北粳稻收購。
由于國家糧食調控措施有力,農發行糧食收購貸款投放及時,糧食收購價格合理回升、收購進度明顯加快。今年一季度,東北四省區農發行開戶企業收購玉米492億斤,比去年后四個月累計收購量增加306億斤,增幅164.5%;收購稻谷95.8億斤,比去年后四個月累計收購量增加35.8億斤,增幅59.7%。農民惜售、企業惜收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種糧農民利益得到保護。
大力開展產銷銜接
總結*年秋糧跨年度收購,有業內人士認為堅持多渠道收購、加強產銷銜接等經驗值得吸取。從今年秋糧收購中各類企業向農發行貸款收購的數量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糧食加工企業等民營企業占據的市場份額日漸擴大,多渠道收購格局初步形成,有效活躍了購銷市場,滿足了農民的售糧需要。
加強產銷銜接是保障市場供應,維護市場穩定的一種有效方式。*年秋糧收購中,通過區域產銷銜接,組織銷區企業到產區直接購糧;促進用糧企業與糧食購銷企業工商聯營和支持加工企業直接到產區辦廠等方式,有力推動了東北地區粳稻(大米)的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