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災難孕育出國家進步的力量
時間:2022-07-21 04:23:00
導語:讓災難孕育出國家進步的力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衡量一個國家的成熟程度、一個社會的現代化程度,不單是看法治水平的高低,不單是看經濟實力的強弱,更為重要的是看它有沒有樹立起現代國家、現代社會所要求的價值理念。我們從此次抗震救災中,國家
對每個生命的無比尊重和珍視,社會表現出的團結友愛互助精神,公民表現出的責任意識和擔當勇氣,廢墟上閃耀的人性光輝,看到國家進步的力量。
5月19日至21日,舉國上下為汶川大地震遇難者志哀。在這三天時間里,國旗低垂,山河同悲,我們在生命的尊嚴面前肅立……
國有殤,民相望。在嚴重自然災害造成重大傷亡時,舉國哀悼已成為世界許多國家的普遍做法。為遇難者設立全國哀悼日,無論是表達對逝者的哀思,還是表示對生者的撫慰,其意義不可低估。
災難不可避免,但人類對待災難的態度卻可以改寫。這次抗震救災,我們高揚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凸顯深切的人文關懷。無論是國旗為死難者而降,抑或是對每一位生命不遺余力的拯救,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把對待生命、對待人的認識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我看來,這不啻為我們國家走向成熟的新起點,我們社會走向現代文明的新起點,我們每個人成為現代公民的新起點。正像國外有評論所指出的,“在慘烈的地震廢墟中站起的是一個大寫的‘中國人’。”
衡量一個國家的成熟程度、一個社會的現代化程度,不單是看法治水平的高低,不單是看經濟實力的強弱,更為重要的是看它有沒有樹立起現代國家、現代社會所要求的價值理念,有沒有樹立核心的價值體系。人的生命至高無上,生命權是超越一切的最高的價值。在現代國家里,一切公共政策的制定,一切法規的出臺,一切經濟的增長,歸根結底要看它是為了誰,歸根結底要看它是否以保障人的權利、增進人的福利、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終極目標。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從來就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宗旨。過去,我們曾經更多地強調作為整體概念的“人民”,更多地強調集體和集體主義,而隨著30年的改革開放,隨著“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提出,我們在重視集體利益的同時,也越來越多地關注個體權利,尊重每一個公民的權益。
現代社會必然是公民與國家有著良好互動和回應關系的社會。當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更多地把它的關懷投注到每一個生命、每一個公民的權利,則必將喚起公民對這個國家、這個社會更多的歸屬感、榮譽感和責任感。在這一次的抗震救災中,我們就欣慰地看到了這種良性的互動關系。
汶川大地震給我們的國家、人民帶來了深深的創痛,這樣的創痛我們還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去平復。但同時我們也從此次抗震救災中,國家對每個生命的無比尊重和珍視,社會表現出的團結友愛互助精神,公民表現出的責任意識和擔當勇氣,廢墟上閃耀的人性光輝,看到國家進步的力量。